讀“家長的十個壞習慣會毀掉孩子”感言(1)
網(wǎng)友“康樂軒”轉(zhuǎn)載了一篇文章,題目是:《家長的十個壞習慣會毀掉孩子》。以下是我針對家長的這十個壞習慣寫下我對教育孩子的感言,僅供家長們參考。
1.寄予孩子很高的期望且追求完美
通常的說法是期望越高失望越大,為了不使自己失望,只能給孩子不斷地施壓。在這種情況下,孩子會迎合家長、迎合老師甚至迎合社會評價成為一個“優(yōu)秀”的孩子!這樣的優(yōu)秀,往往忽略了孩子本身的需求。
我的看法:
對孩子寄予很高的期望,希望自己的孩子是最完美的孩子,是所有做父母的共同想法,沒有這種想法的家長應該是不存在的。每個做父母的在孕育孩子的過程中,就開始設計孩子的未來了,就在將自己沒有實現(xiàn)的希望寄托在了未來孩子的身上。
孩子出生后,各種期望隨著孩子的成長不斷地變化著。孩子生病時,什么期望都沒有,只希望他能健康,孩子身體一旦還算健康了,就開始幻想了。有條件的就開始想盡辦法去開發(fā)孩子的潛能,上各種的興趣班,看到孩子哪方面有了一點特長,立即想入非非,就開始下大力度去培養(yǎng)孩子,讓孩子考級,希望長大后能成為這家、那家。孩子上學了,學習成績必須優(yōu)秀,必須考上好的小學、中學、大學……
這是現(xiàn)在父母們都在做的事情,做這些錯嗎?沒錯,只是過程中不要過于強調(diào)孩子必須成才,必須成為這家、那家的,讓孩子在輕松、愉快的環(huán)境下去學習,讓孩子感覺去學這些是他們快樂的事情才是最重要的,同時還要告訴孩子,學到的所有知識都是他們自己的,是會陪伴他們一輩子的。
不要在孩子學習的過程中不斷提出過高的要求,家長要學會換位思考。
如果哪天你的孩子跟你說,某某的媽媽是舞蹈家,媽媽你怎么不是舞蹈家?某某的爸爸的是億萬富貴,爸爸你怎么不是啊?你怎么不努力?。咳绻⒆舆@樣對你說話,你會怎么想?你會去為了完成孩子對你的殷切希望而努力去當舞蹈家、億萬富貴嗎?你不會做吧?你會覺得這孩子憑什么這樣要求我?有什么資格來嫌棄自己的父母?當一個過高的要求被提出的時候,你會覺得不合理,不接受,可你為什么卻將這些過高的要求隨時施加在孩子身上呢?
對孩子寄予某種期望可以說,但不可以總是說,更不可以逼著孩子一定要去做到。你只能是看著孩子有了哪方面的特長,你就天天注意去培養(yǎng)他,踏踏實實去做與此有關的所有事情,做的過程中不要不斷施壓,而是要不斷地表揚,不斷地鼓勵,最重要地是堅持、堅持、再堅持地做下去,孩子自然就會成才了。
孩子成才沒有一個好的身體做后盾一切都是空話,在保證孩子身體健康的前提下,孩子的成才還與擁有一個輕松、快樂的生長環(huán)境是分不開的。
我就是一個從不對孩子施壓的家長。兒子上一年級時,一次考試只考了90分,他很不好意思,我就問他是不會做?他說不是的,是粗心,我說會做就行了,粗心誰都會的,媽媽就經(jīng)常粗心,以后注意就行了。一次我跟兒子說,你考試只要考到前十名就可以了,結(jié)果我的兒子說:“不,媽媽,我一定要考前三名”,我立即不說話了,我發(fā)現(xiàn)我完全可以撤退了,兒子自己有上進的心,我完全沒必要操心了。
而一個孩子自己沒有上進心,你就是天天盯著、看著、逼著、罵著一點用處都沒有,沒上進心的孩子怎會成才?
而上進心又從哪來?是與孩子的身體狀況直接相連的,身體差的孩子總是力不從心,自信心不足,只有身體健康的孩子,才會隨時散發(fā)出充滿陽光、充滿自信、永遠積極向上的一股力量,只有具備了這股力量,才能激發(fā)出孩子身上的所有潛能,只有具備了這股力量,在正確思想的引導下,孩子無論學習、工作、生活,都會做得非常出色、生活得非常幸福。
正確思想的引導,來自于家長,更來自于學校。學校的正面教育,學校老師的積極引導,對孩子的成才同樣起到非常關鍵的作用。
我自己很慶幸小時候身體不好,一直病病歪歪的,家長沒對我談過什么理想、追求什么的,只是學校教育會要求我們長大后做共產(chǎn)主義的接班人,要學雷鋒做好事,要全心全意為人們服務,我還真聽話,記住了這些,現(xiàn)在還真是按照這些努力在做著。
看來學校的教育,學校對孩子的影響還是遠遠大于家長灌輸給孩子的,孩子更愿意也必須聽學校的各種規(guī)定及接受學校的各種思想的灌輸。希望國家在這方面能引起重視,孩子的教育問題由學校正面灌輸了,家長還真少操不少的心。
現(xiàn)在都是獨身子女,父母在孩子心目中的地位不高,孩子在學校,老師的地位可高了,說話孩子還真在乎,看樣子要想辦法給學校的老師們布置這樣的任務,去與孩子們談理想、談做人做事必須遵守的準則、談各種禮儀規(guī)范等等。希望我的粉絲中,只要有老師的,就請你們先做起來吧,能影響、教育好一個孩子,你們就是救了這個孩子,就是救了一個家庭,就是在凈化社會,就是在為社會做貢獻。
2.孩子不令自己滿意時貶損他、責罰他
其實孩子不能讓父母滿意的時候已經(jīng)很負疚,這個時候最需要來自父母愛的陪伴、協(xié)助和支持。父母忽略孩子的感受被自己的情緒支配,只想著:你是我孩子,你要給我臉上貼金,你要讓我有面子,你不能丟我的臉!然后用你自己奇多的規(guī)條和框框來束縛孩子。但是孩子往往越束縛越叛逆,你越管,他越不要聽!
我的看法:
孩子不如你期望的那樣出色,沒為你的臉上貼金你就會不滿意,這是很多家長的通病。
我兒子兩歲半的時候就識字三千多個,三歲的時候就能自己看書、看報了。我在電視臺干過,電視臺的導演要專門拍攝我家兒子,被我拒絕了,我說我不希望干擾孩子的正常生活。我兒子是9月份的生日,上學就要遲一年,我沒有找關系去讓他提前上學,我更沒有因為我家兒子學習很好想辦法讓他跳級,我覺得孩子學習好只是他一方面的功能被開發(fā)出來的,但畢竟還是孩子,他需要和他同齡的孩子在一起玩耍,他的心理年齡及生理年齡是要隨著年齡的增長慢慢才會成熟起來的,是不能拔苗助長的。
而那些拔苗助長的家長,不是為了孩子好,只是覺得培養(yǎng)出一個優(yōu)秀的孩子,一定要讓大家知道,知道的結(jié)果是什么?無非是給自己的臉上貼金,無非是覺得家長多么的能干,可孩子會怎樣?孩子就要承擔很多的壓力,對孩子成長是沒有任何的益處的。
很多家長陪著孩子去上各種興趣班,逼著孩子去考級,我就不明白了,什么叫興趣班?難道考級過程還有什么興趣可言?到底是為了培養(yǎng)孩子的興趣還是為了給家長的臉上貼金?我感覺多數(shù)家長并沒有搞清楚這里面的道理,在逼孩子去學各種興趣的同時,是在抹殺孩子的興趣。
我還是覺得中國的家長及中國的老師們,應該學一學外國人對待孩子的方法,應該還孩子一個自由生長的環(huán)境及空間,還孩子一個真正的天堂吧,開心的玩耍,自由的活動,盡情地融入大自然的懷抱中,我們的孩子都會健康成長的。
孩子會犯錯,孩子是在不斷地犯錯中長大的,這是太正常的一件事情了。只要不是原則上的問題,只要不是損壞了別人的利益,大人是不該動不動的打罵、教訓孩子的。
我兒子小的時候,我只給他定出了最基本的做人做事原則,就是圍繞“損人”、“利己”這四個字展開的。
我告訴兒子:做任何事情不準損壞別人的利益,只要你做的事情沒有損壞別人的利益,不論你干什么媽媽一概不干涉;只要你干了損壞別人利益的事情,不論干什么都不行,都必須停止;你干的事情是沒有損壞別人的利益,但對自己又沒有任何的好處,這種事情也不值得去干,你也不去要干;你只要記住這件事情不損壞別人的利益,但又有利于自己的時候,就請你堅持干下去,干什么媽媽都支持你。
我覺得只要掌握了這個基本準則后,管教孩子就很簡單了,就不會無原則、無輕重的亂批評孩子了,而掌握了這個原則后,也能幫助孩子找準他要做的事情是什么,不該做的事情是什么,而且這個準則是孩子終生都受用的,是要永遠按照這個準則去做人做事的。
3、拿自己的孩子跟別人比
這是所有家長的通病。鵬宇老師說:當你把“比較”的枷鎖套給孩子,孩子就永遠無法幸福。
我的看法:
這是所有人都會做的事情。孩子一出世,在醫(yī)院里就開始比開了,你家孩子幾斤,身長多少,他家孩子幾斤,身長多少。
再大一些,只要抱著孩子出去玩,遇到相同月份的孩子,所有的家長都會問你家孩子幾斤了,多高了,吃什么,睡多久,你家孩子長了幾顆牙,你家孩子能爬了嗎等等,可以說所有孩子都是在家長與別人的孩子比較中長大的。
只是隨著孩子的長大,比較的話題會隨著改變。誰家的孩子會彈琴,考了幾級了,誰家的孩子上重點學校了,誰家的孩子獲獎了等等,孩子就是聽著這些話長大的,不說這些話的家長是不存在的,這是人的本能,沒必要大驚小怪,沒必要指責這是不好的行為。
只是在談及別人孩子的時候,不要再轉(zhuǎn)過來指責自己的孩子,就不會給孩子心理添加壓力的。
家長在孩子小的時候就要灌輸給孩子,做任何事情都不要與別人相比,只要認認真真做好自己的事情就是好孩子。
我兒子小的時候就已經(jīng)非常聰明了,我會跟他說:“你會識字,你會看書,那是因為媽媽天天教你,所以你就會了,別的小朋友不會,是因為他們的媽媽沒時間教他們,所以他們不會,他們的媽媽只要教他們了,他們也就都知道了”。遇到別的小朋友會什么東西,兒子不會的時候,我就會跟兒子說:“沒事的,你只要去學,你只要去練習100遍,你發(fā)現(xiàn)你也就學會了,所有的事情只要去干,只要多干都會學會的,不會是因為沒有去學、沒有去干造成的,你還小,慢慢來,慢慢學,慢慢干,你就會發(fā)現(xiàn)這些你都會做的?!?/b>
在我這種方式引導下,我和兒子每天都活得非常的輕松,因為我們無需與任何人去比什么,因為我們清清楚楚地知道自己沒有努力就沒有什么,只要你努力了,你就會擁有什么,如果你想要什么,就請你去努力,別人能做成的事情你也一定能做成。
教育孩子不難,難的是家長們自己都拎不清自己該怎樣去活,自己一輩子都沒活明白還去教育孩子?可能嗎?只好都稀里糊涂地白活了一輩子。
4.有條件地滿足孩子的需要
你考第一名就買旅游鞋!你進入前五名我們就全家去旅游!很多家長都把這個視為一種對孩子合理開明的獎懲舉措! 殊不知,這帶給孩子潛意識的訊息是:符合爸爸媽媽的標準,才是被愛的。然后孩子會為了得到父母的愛付出失去自己的代價!
我的看法:
以上的話語在家庭里出現(xiàn)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了,幾乎每個家長都會因為孩子考了好分數(shù)、做了好事,用各種的方法嘉獎孩子,我自己覺得沒什么不好。
但我對待孩子的學習,我一直是這樣做的:
因為我孩子三歲就自己看書、看報了,當孩子問我問題的時候,我就會跟他說,醫(yī)學的問題媽媽可以給你回答,其它的知識媽媽回答的不是太準確,我們還是去看十萬個為什么吧,書中會告訴你正確的答案。開始的時候我就會帶著孩子到書中去尋找答案,漸漸地兒子學會了從書中尋找答案,也就很少問我這問我那了。家中的書很多,我為他買了好幾個版本的十萬個為什么,孩子在整個學習的過程中我從不參與,孩子就不會覺得學習是在為父母學,自然就不會有學到了什么知識后還需要獎勵,所以我們之間也就沒有發(fā)生過討價還價要獎勵的事情。
最重要的事,我從不參與到兒子的興趣愛好里去。很多家長這一點永遠沒有弄明白,就是孩子愛好什么,家長就去學習什么,孩子學鋼琴,她也去學鋼琴,孩子學書法,她也去學書法。那我問你,在孩子的面前你是什么?你又會什么?你永遠和孩子會一樣的東西,你對孩子來講有吸引力嗎?你為了孩子的學習放棄了自己的學習,放棄了自己的工作,你自己到頭來什么都不是,你又怎么養(yǎng)活孩子,你又怎么讓孩子尊重你?你在孩子的心目中有地位嗎?
我一直是這樣告訴兒子的,你喜歡什么就學習什么,學到的知識是你自己的,與媽媽無關。媽媽是醫(yī)生,媽媽做的事情是救人,是掙錢養(yǎng)家,所以你學你的,你學習是為了你的將來,我做我的,我必須每天努力,才能養(yǎng)活這個家。
帶孩子時我沒有上班,外人是看我在一心一意的照顧著孩子,但我卻在隨時給自己補充著能量,隨時都沒有荒廢自己的業(yè)務,隨時都在記錄著、寫下自己的養(yǎng)生、帶孩子的心得。孩子帶大了,孩子很多好的習慣都已經(jīng)養(yǎng)成了,剩下的就是慢慢長大了,所以我就大膽地將孩子交給了他的爸爸、奶奶,自己出來干事業(yè)了。而兒子在學習的過程中都是在自學,這就為他將來的學習打下了最好的基礎,更沒有媽媽在就學,媽媽不在就不學的概念。
很多的孩子不努力,是家長自己不努力造成。帶孩子的過程,正是家長干事業(yè)的年齡,家長為了孩子荒廢的自己的事業(yè),等孩子長大了,家長自己一無是處,沒有能讓孩子驕傲的地方,沒有足夠的能力去給孩子提供更好的未來,孩子憑什么尊重你,憑什么愛戴你?你們沒有自己的特長及能力,你們自己的表現(xiàn)在孩子面前就是一個廢人,一個無用之人,孩子只能學著你們的樣當一個廢人,做一個無用的人。
你們要與孩子有明確的分工,學習是他們自己應該去做的事情,學好學不好影響的是他自己的未來,與你無關,他自己就會知道去努力了。而作為一個家長,愛孩子要落實到實處,就是要按照我寫的“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五步曲”認認真真去做,孩子的身體就會越來越健康,學習自然會感到輕松,興趣愛好也會隨之變多,請你們少“陪公子讀書”,在一旁默默地支持著、鼓勵著就足夠了。
5.數(shù)落孩子的不是
家長最樂意數(shù)落孩子、教導孩子!教導是每個家長都尤其熱衷的一件事情,有人從教導中感受到自己的威嚴,有人從中體會征服的快感。
我的看法:
教育孩子是每一位家長的職責,怎樣教育孩子這里面確實是學問太深,不是一句話兩句話就能說清楚的。
我做事就愛化繁為簡,對待孩子的教育問題,我一樣是用最簡單的方法去處理,就是:對事不對人。
孩子出現(xiàn)一件事情時,做家長的只針對這件事情告訴孩子什么是該做的,什么是不該做的就可以了。
下雨了,孩子最愛踩水玩,我兒子也不例外,總喜歡到水里面去踩,家長看到了都會罵孩子。我看到兒子喜歡踩水,不是去批評他,而是告訴他可以踩水,但不能穿著皮鞋踩水,穿雨鞋的時候可以去踩水,但有人的時候也是不能去踩水的,水會濺到別人身上的。
一天大雨過后,我特意讓兒子穿上雨鞋,讓兒子到水中盡情玩耍。就看到兒子在水中跑過來跑過去,噼里啪啦踩水、跺水,玩的開心極了,我這個媽媽就站在旁邊看,路過的人還說這個媽媽怎么不管孩子,孩子身上已經(jīng)被水都濺濕了,還讓孩子在水里瘋玩。
兒子玩夠了,我就帶著兒子回家,給他洗澡換衣服,再一次地告訴他:“下雨了,地上有水,穿皮鞋的時候就走干凈的地方,穿雨鞋的時候,看見沒人在身邊,你就可以玩水了,但你看到了吧,玩水會弄濕衣服,出去的時候就不要踩水,回家之前是可以踩水的,因為我們馬上可以換衣服,這樣就不會生病了?!?/b>
之后,我再沒為兒子踩水的事情犯過愁,他能很自覺地做到穿皮鞋的時候從不踩水,總是找干凈的地方去走。
而我見到很多的家長看到孩子踩水玩,都是罵,還有的會打孩子,就是沒有告訴孩子哪些情況下是可以踩水的,哪些情況下是不可以踩水的,更沒有去滿足孩子踩水的樂趣。
就這么一件小事,我教給兒子的是怎么處理這件事情,學會處理好這件事情,并能在這件事情中尋找到樂趣。
而哪些打罵孩子的家長,卻在指責孩子不聽話,孩子不懂事,鞋子、衣服都搞濕了,整個過程家長非常生氣,罵來罵去都是罵孩子,是對人沒有對事情,事情沒解決,罵人有用嗎?孩子還是不知道什么時候是不可以踩水的。踩水是孩子的天性,下雨了孩子還是會去繼續(xù)踩水,家長再繼續(xù)打罵孩子。
教育孩子的技巧其實是在考驗家長的智慧,家長如果不學會用“對事不對人”的方法去教育孩子,孩子永遠不知道事情該怎樣處理,永遠不會正確地做事,而這個世上的事情都是做出來的,不會做事的人就是一個廢人,就是一個無用的人,家長就是把孩子教育出來是個好人,但卻是一個不會做事的人,孩子同樣是廢人一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