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開文章的各位
是不是十分想念電影院?
最近全國各地開始
陸陸續(xù)續(xù)解封電影院
大家才有了回到影院看電影的可能
雖然片子不多、但是好在都是精品
期待已久的《花木蘭》以及
諾蘭的燒腦大片《信條》
不知道大家看了沒有
小編想問問各位一部電影滿足什么條件
你才會花錢坐到電影里看?
導演、預告片、演員
哪一個是你的首要關注對象?
我想大部分人都會選擇預告片
因為兩三分鐘的預告片里你
就能看出電影的大致內容
與影片的好壞與否
但是作為一位特立獨行小編
我的首要關注對象卻是
電影的海報
在沒有看預告、導演、演員陣容之前
海報的好壞往往能影響我對
這部電影的感興趣程度
接下來大家跟我一起來看看
下面這幾組海報
看看大家是不是跟我有著同樣的感受
風語咒、奇門遁甲、大護法
這些都是近幾年一度被熱議的電影
大家對這樣的海報怎么看?
相對于傳統(tǒng)以人物來當海報主體的電影海報
這類用手繪的風格來詮釋電影主題的
則顯得十分的與眾不同
在之前這種手繪風格的海報在電影海報中
是十分小眾的近幾年才成為流行
從上面這些海報中
大家可以看出它們的風格是十分接近的
而我們今天要講的這位藝術家
便是它們的創(chuàng)作者
張漁
水墨畫家,繪畫師,概念設計師,曾為多部電影繪制海報,是中國當代新銳水墨畫家及影視美術創(chuàng)作者。
張漁所設計的電影海報
在行業(yè)內擁有著十分不錯的口碑
經她手設計出的作品每一次
都能驚艷全網(wǎng)甚至有的時候能起到
帶動票房的作用
與她合作過的導演甚至說她的作品一張
值2000萬
《知否》片頭
很多網(wǎng)友對張漁的海報
是這樣評價的
甚至連姚晨都
親自下場
專門發(fā)了一篇微博夸獎她
而在她的畫冊發(fā)售會現(xiàn)場的情況
是下面這樣的
因為她的到來粉絲們把原本寬闊的商場
擠得水泄不通
不知道的還以為是來了那個明星
雖然不是明星但是張漁在
年輕一代的繪畫圈中
也算得上是一位炙手可熱的畫師
她的作品不僅完成度高、畫風也相當?shù)莫毺?/span>
她把中國的水墨和巖彩相結合
將一柔一剛的兩種材料
用自己特有的創(chuàng)作手法
打造出屬于自己的獨特繪畫風格
如今已經是萬人喜愛的張漁
在上學時卻是一名十足的叛逆少女
因為覺得上課沒有意思所以索性翹課
回家聽聽音樂、畫會兒畫
張漁雖然看起來像乖乖女
三好學生的樣子
但她在班上的成績卻是最后幾名
但也因為這種有點
叛逆的性格
也讓她日后成為了她想成為的人
她與繪畫的緣分是
因為奶奶的一個木箱子
偶然一天她打開了那個被藏在角落的木箱
箱子里放著幾本破舊的古書
書上印有著許多線條飄逸、瀟灑的插畫
她被這些畫作吸引住了
從那以后她開始拿紙筆描摹
雖然是個問題小孩
但是父母依舊支持她的愛好
張漁在父母的支持下
全身心的投入繪畫創(chuàng)作中
接觸了水墨畫后的張漁
雖然愛上了那些靈動、飄逸的肌理
但是她深感水墨的局限性
因此在還沒成名之前她做了
大量的嘗試
她努力的想要在繪畫這個大圈子中
找到自己的一席之地
與自己獨特的繪畫風格
她描摹大量的國畫作品
試圖從前人的線條、筆觸中搜尋到
自己的一絲偏好
在日積月累的臨摹中
她逐漸的找到了自己的發(fā)展方向
而她的繪畫風格也在
一次“敦煌之旅”后慢慢成型
帶著學習心態(tài)的張漁來到敦煌
她被千年流傳下來的石窟壁畫所震撼
敦煌的壁畫無論是
線條、人物形象、色彩都極其的
奔放灑脫
用暗紅線起稿、黑線定型有力的
框出主體人物的形體
敦煌石窟壁畫
敦煌壁畫色彩豐富
顏色絢麗、色調統(tǒng)一和諧
并且壁畫的補色運用極具魅力
而這種互補色的運用將壁畫呈現(xiàn)出
一種奇特的風情
張漁畫風的靈感
很大一部分來源于這次的敦煌之行
實際上即使不說
只要看過敦煌壁畫的人
再看她的作品時也能很快的
將兩者聯(lián)系到一起
濃郁的顏色在一張張
純白的紙上散開
水將顏色一點點的暈開將清晰的外輪廓
變得虛幻縹緲
畫作神韻自然流露
隨心所欲的感覺整張作品都能瞥見
她用水墨堆疊出一種類似于
巖彩的質感
使作品呈現(xiàn)出一種即帶著水墨的通透
也帶著巖彩的特殊肌理
在這個人才輩出的年代
一位藝術家單單只是畫的好
是不行的
只有努力的許尋找
自己獨特的表達事物的手法、畫風才有可能
在這個時代找到自己的定位
電影《畫壁》片頭
《九層妖塔》設計的壁畫
還好80后的張漁是叛逆的
如果她的天性不是如此怎么會能
在這么多人中脫穎而出
讓我們繼續(xù)期待她的作品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