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走過的路(代序)
一年過去了,回顧走過的路,崎嶇,不乏甘甜。個中滋味,成長經(jīng)歷,值得回味。
如果說這一年來,我取得了點滴進步,我想主要經(jīng)歷了“讀書學習”、“每天寫一點”、“堅持不懈”、“抓住點滴空閑時間”、“只要開始就不晚”、“認真對待,盡力就好”、“心態(tài)平和”、“外界影響”等過程。
一、讀書學習
教師專業(yè)發(fā)展離不開讀書和學習,這是亙古不變的。
大師、名師的成長經(jīng)歷,無不是經(jīng)過大量讀書累積,以致厚積而薄發(fā)。
由此看出,讀書是教師專業(yè)成長必不可少。
十多年前,為了學歷提升,自學安師大小學教育專業(yè)大學專科,共計17科,用了三年時間順利畢業(yè)。此次自學,系統(tǒng)地學習了小學教育教學理論,為指導教育教學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報刊雜志,應該成為每個教師案頭、枕邊書,因為報刊雜志能讓我們及時了解最新、最前沿的教育教學動態(tài)。從教后,一直訂閱相關的報刊雜志,特別是《小學語文教師》一直陪伴著我,獲益匪淺。
網(wǎng)上學習,不可小覷。幾年前,網(wǎng)絡成就了無數(shù)草根老師,最終他們都加入名師行列。網(wǎng)絡信息容量大,速度快,網(wǎng)絡文章大都是一線教師教育教學經(jīng)驗和切身體會。貼近實際,容易上手,便于操作,適合現(xiàn)學現(xiàn)用。
文學作品的閱讀能豐厚底蘊,涵養(yǎng)精神,提升品位。作為老師,特別是語文老師,文學類書不得不讀。
如果說網(wǎng)絡學習是“快餐”、“速成”,那么,教育教學專著,特別是經(jīng)典著作的閱讀是教師專業(yè)成長和發(fā)展不可忽缺的。有些書要研讀,有些書瀏覽即可。老師們根據(jù)自己的實際,選擇性地閱讀。
接手一年級之初,為了提高班級管理水平,規(guī)范學生行為,保持和家長的經(jīng)常性溝通,提升課堂教學效率等等,這一年是我讀書最多的一年,二十幾本教育教學專著,多本文學著作陪伴我走過。韓興娥老師的《讓孩子踏上閱讀的快車道》,開學初給我很大的幫助,并進行了一些嘗試,結合學生實際在班級進行了誦讀經(jīng)典與兒歌相結合的辦法,較好地突破了識字關,解決識字量,為盡早讀書奠定了基礎。而《班主任工作漫談》、《改善學生課堂表現(xiàn)的50個方法》、《今天怎樣管學生》、《紀律教育》等書,讓我的班級管理更加科學化、規(guī)范化、人性化,提升了班級管理的水平?!睹麕焸湔n建議》、《課文細讀》、《名師教你寫日記》、《理想課堂的三重境界》等專業(yè)書籍,我一看就放不下,扔不掉。常常是晨讀暮看。漸漸地,課堂有了些許變化,從“教教材”到“用教材”;從“讀”占鰲頭到“語用教學”。教學理論、名師的經(jīng)驗,使我備課更加嚴謹,開始更多地關注學生,關注語言運用,從“記錄孩子們說的話”到“孩子寫自己想說的話”,從“每課讀書”到“經(jīng)典誦讀”。真正受益的是學生,正在向“一切為了學生”而努力?!督淌议喿x地圖》、《閱讀的力量》、《朗讀手冊》等書的閱讀,使我更加愛上讀書,悟出讀書是教師專業(yè)發(fā)展必不可少。
目前,我處在成長之初,屬于“吃什么補什么”階段,今后的路還很長,我會一如既往地讀下去,朝著自己的理想讀下去。
二、每天寫一點
每天生活、工作、教育教學活動無不發(fā)生許許多多的事情,快樂的,成功的,不開心的,失敗的,我都會記下來。一年來,要求自己每天寫一點,記一點,至少一篇,有時兩三篇,多的千字以上,少的幾百字,不知不覺寫了二百多篇日記,十七八萬字。還把上學期的教育教學隨筆自印了一本小書,取名《我的一年級》。下學期的日記正在整理,不久也將印刷成書本,作為永久的紀念。
回顧一年來走過的路,經(jīng)歷“信心滿滿——遭遇困境——重拾信心”的艱苦過程。
開始寫日記是受網(wǎng)友的影響,一時新鮮,就寫了起來。當時那豪情壯志,每天下班回家,打開電腦,記錄教育教學中點滴體會。雖然寫起來并流暢,但每天都有東西可寫。就這樣堅持了一段時間,同事熱嘲冷諷,有時覺得沒什么可寫,特別是上網(wǎng)時間長了,眼睛提出了“抗議”,患上了“青睫綜合癥”。對于一個“奔五”的老教師來說,想做一件事時談何容易,做成一件事就更加困難。面對重重困難,是前進,還是退縮?最終,我選擇了前者。我曾思前想后,不停地問自己,這是你喜歡的嗎?如果喜歡就不要退縮,一如既往地做下去,不求回報,但求自娛自樂,心安理得,打發(fā)時間。于是,我又拿起筆寫起來。
領導、同事的關心、鼓勵是必不可少的。作為社會的人,離不開集體,離不開單位。同事的鼓勵,領導的關心,做起來就順心多了。平時經(jīng)常和有相同志趣和追求的同事討論交流,從他們身上汲取力量和智慧,有時不經(jīng)意的一句話,有時一個觀點、看法,都能使你走得更順,更好。比如:我從王老師那兒學到了做一件自己愿意做的事就不要管別人說什么,再難也要做下去;劉老師給了我很多實實在在的、具體的幫助。在與他們的交流中獲取了前行的動力。
有時也會沒東西可寫。這時絕不能放松要求,要和自己較勁。當你打開電腦,若有所思,似乎有很多東西要寫,但真正動筆了,又不知寫什么。這時,一定要強逼自己回憶一天所做所說,多少寫一點,哪怕只言片語,哪怕只是個開頭,哪怕不通不順??傊?,要記要寫。不然,就會遺忘,就想不起來了,等到晚上或第二天思路順了再進行修改完善。
堅持每天寫一點,能給我們帶來很多好處。諸如通過寫反思,提高自己專業(yè)水平;通過記錄案例,更好地轉變“學困生”;通過“致家長的信”,加強家校聯(lián)絡,共同教育孩子。著名特教于永正多次提到,一個只寫教案的老師是不可能成為專家的,而只有堅持寫幾年教學反思的老師,才可能成為教育專家。再看看諸多名師成長過程,大多經(jīng)歷過這樣的過程。
因此,老師們,特別是青年教師更應該拿起筆,記錄自己教育教學得失,不但反思、總結、提煉,反過來指導實踐,逐漸走向專業(yè)化。
三、堅持不懈
堅持不懈是一種品質,是一種耐力。具備堅持不懈的人往往走向成功。
居里夫人說:“生活對于任何人都非易事,我們必須有堅韌不拔的精神。最緊要的,還是我們自己要有信心?!?/span>
著名特級教師余映潮說:“‘堅持’二字,就像‘時間’一樣。我們說,如果沒有時間,我們便什么也沒有了;我們同樣可以說,如果沒有堅持,我們也什么都沒有了?!?/span>
因此,堅持對每個人十分重要,是生存的需要,也是生活和工作的需要。
回頭看看,因為缺乏堅持,虛度很多時間。生活平平淡淡,工作平平庸庸。而去年一年,因為堅持,這一年過得充實,繁忙,快樂。
如果說,當你喜愛一件事時,無論多忙多累,你都不覺得。究其原因,就是你喜愛,你樂意?;赝荒陙碜哌^的路,每天很早上班,中午從不午休,晚上很晚才休息,忙得連軸轉。但一覺醒來,又精力充沛地投入新的一天,感到很充實。
說到繁忙,帶過一年級的老師大都深有體會。剛入學的孩子對學校一無所知,不知“天高地厚”,隨性率真,無所畏懼。這就給老師帶來無盡繁雜忙碌的事務。習慣要抓,大事小情要處理,哪一樣不要班主任老師親自動手就不行。一開始,很多家長表示擔憂,一個男教師怎么能帶好這么一大幫頑皮的小家伙們,有這個耐心嗎?但一兩個月下來,家長的想法變了,開始另眼相看。網(wǎng)友看了我的日記,讀了我的教育心得,無不驚訝地說,沒有想到如此細心和耐心的老師竟是一名男老師!這說明,越是事務繁雜忙碌,老師越要堅持,越要有耐心和細心。因為,我們面對的是七八歲的孩子,有的甚至連你說的話都聽不明白,如果急躁,孩子就不知如何是好了;有的孩子頑皮,對這些家伙,必須進行引導教育,否則,他們才不賣你的賬。
面對孩子的無知,面對孩子的一切,需要堅持,而自身發(fā)展一樣需要堅持。一年來,如果不是堅持,就不可能每天寫一點,一寫就寫了十幾萬字的教育教學隨筆;如果不是堅持,就不可能贏得家長的信任;如果不是堅持,就不可能得到孩子們的喜愛;如果不是堅持,課堂就不可能吸引孩子的注意力。
堅持的過程是痛苦的,無助的,因此,堅持需要毅力,需要耐力。當你“堅持”之后,換來就是成功的喜悅,收獲的快樂。
堅持是可以“傳染”。因為我的堅持,不少家長受到影響,也開始“堅持”了。如:親子讀書活動,很多家長自覺加入進來,每天堅持讀書給孩子聽。對所謂“學困生”家長影響更大,在他們將要失去信心時,是我讓他們改變認識,重拾信心,我們共同努力。
四、抓住點滴空閑時間
我們經(jīng)常教育學生要珍惜時間:“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薄吧賶巡慌?,老大徒傷悲?!睍r間如“白駒過隙”等等。
作為老師的我們,有沒有珍惜時間,是否抓住空閑時間。我想大家都很珍惜工作時間,但,未必做到“抓住空閑時間”。
我們的職業(yè)特點決定我們必然忙忙碌碌,備課、上課、批改作業(yè)、輔導等等。很早來到學校,很晚下班回家。加之會議、培訓、計劃等等事務要處理??梢哉f,總有干不完的事。一般回到家,已經(jīng)十分疲勞。
如果不善于利用點滴時間,不會抓住空閑時間,想讀點書,寫點東西;想發(fā)展自己,幾乎是不可能的。
因此,要想走專業(yè)化發(fā)展之路,就必須學會利用業(yè)余時間。余映潮告誡大家:“成功的機會在八小時之外?!?/span>
這一點,我覺得十分中肯。八小時內,大家都做著同樣的工作,但八小時之外就不一樣了。每個人都有自由支配時間的權利,就看你怎么對待了。
我想聰明的,就能充分利用業(yè)余時間。每天下班后、雙休日、節(jié)假日、寒暑假等。其實,這么一看,可利用的時間還真不算少,比其它行業(yè)要多的多。
余老師還說:“充分利用可利用的時間,是延長生命的一種方法?!?/span>
我們有什么理由不珍惜呢?
我針對自己的實際,中午沒有午睡的習慣,相對較安靜。于是,我利用這一兩個小時,把教育教學中做法、想法、感受、體會,在這一時間寫下來。我的教育教學隨筆大都在中午寫的。晚上時間,我大都用來學習,瀏覽網(wǎng)友文章,回復網(wǎng)友、家長的評論、留言等;早晨卻是我讀書時間。一般晨練后,倒上一杯水,或坐在沙發(fā)上,或坐在陽臺上,多則讀上個把小時,少則讀十幾二十分鐘,總之,每天讀,使之成為習慣。而雙休日、節(jié)假日等大塊時間,除了處理必要事務外,我也是在讀書、電腦上度過的。
零星時間,我一般用來思考。在下班途中、燒飯、吃飯時,回憶工作中的得失、成敗,思考應該寫些什么,飯后打開電腦,一鼓作氣地記下來。
五、只要開始就不晚
“只要開始就不晚”。
這句話,我和一些志趣相同的年輕同事聊天時經(jīng)常說起。每每說起,十分感慨,十分佩服。我羨慕他們年輕,有很長的時間去讀書,做研究,他們反倒佩服我執(zhí)著的精神,是他們的榜樣,愧不敢當。
我時常感嘆:要是時光能倒流個二十年該多好。殊不知,這二十年不就是大大方方地從我身邊走過的嗎?為什么我不曾感覺,現(xiàn)在嗟嘆乎,又有何用?
還記得和孩子們一起誦讀《三字經(jīng)》時,其中的“蘇老泉,二十七,始發(fā)憤,讀書籍?!弊屛姨貏e感動。當時蘇洵(號大泉),他小時候不愛讀書,到了二十七歲后才開始下決心努力讀書,后來成了大學問家,成了唐宋八大家之一。
如果說蘇老泉二十七“始發(fā)憤”還算年輕,而宋朝的梁灝更是讓人驚嘆:“若梁灝,八十二,對大庭,魁多士?!彼耸q時考中狀元,在金殿上對皇帝的提問對答如流,所有參加考試的人都不如他。
相對于梁灝的八十二歲,我依然年輕,何不從今開始,再不能“老大徒傷悲”。
這是對自己的告誡。
人生幾十年,來到世上走一遭,總得留下點什么。
年輕的,要趁著年輕實實在在地苦干一番;中年的,不要以為自己過了“風光”的年齡,就甘于平庸。
先賢的事例擺在我們的面前,只要我們有決心,有斗志,只要開始就不晚。
一年來,我讀上百萬字的書,研究語文課堂教學,記錄了十幾萬字的教育教學隨筆,就是很好的說明。我這樣一個底子薄,缺少系統(tǒng)學習的人都能有所獲,何況大家呢。
六、認真對待,盡力就好
目前,人們都挺羨慕教師的,認為是個不錯的職業(yè),雖然工資不高,但假期挺多。各種贊美之詞,我們姑且不論,上面的說法也不無道理,夏天高溫,我們在家歇暑;天寒地凍,我們在家防寒。
我個人覺得教師職業(yè)挺崇高的,能受到學生、家長的尊重,一聲聲“老師好”,是其它行業(yè)所沒有的。盡管社會對教師職業(yè)有些誤解,我們不妨阿Q些,贊美也罷,批評也好,不必在意,不放心上。只求認真對待這份職業(yè),對得起孩子,盡力就好。
認真對待,盡力就好。首先表現(xiàn)在對職業(yè)認可,只有認為當教師是值得的,是自己喜歡的工作,才能做好它。反之,沒有熱愛,沒有認同,就不可能做好工作。
不僅對職業(yè)認同,而且要喜愛孩子。這一點很重要,如果能像待自己孩子一樣待學生,試問你能不認真嗎?因此,作為老師必須具備愛心,認真負責,最起碼八小時以內,要認真對待學生,認真對待工作,無愧你的那份工資。
有時我們抱怨,抱怨環(huán)境不好,抱怨現(xiàn)在的孩子難教,抱怨家長不配合。其實,這就是心態(tài)問題,只要我們認真對待了,只要我們盡力了,學校、家長都會“看在眼里,記在心頭。”不要在意太多得和失,少抱怨。抱怨了,不僅不能改變心境,反而更加影響心情,弄得自己不愉快,身心俱疲,自然不能認真工作,也不會盡心盡力。
因此,我們要“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棵草去”。心中裝著學生,“一切為了學生”,自然就會認真、盡力了。
七、心態(tài)平和
我之所以讀、之所以寫,都源于喜愛,別無他求。因此,我的心態(tài)比較平和。
一開始,有人不理解,冷言冷語,這么大歲數(shù)了,還想往上爬啊?我聽后付之一笑,沒當一回事。因為,我知道我所做的是我喜愛的。這樣一來,人們議論也漸漸少了,我呢,也就心安理得地做著,不求怎么樣,每天照樣上班,照樣教育教學,照樣讀書,照樣寫隨筆。因此,我學會了坦然處之。
心態(tài)平和不等于不和自己較勁。我之所以堅持讀書、思考、實踐、寫作,還有一個原因就是要以此來鍛煉自己,挑戰(zhàn)自己。看看自己到底能否堅持下去,能否有所收獲。因為,人畢竟是社會的人,要生存,要獲得社會認可。因此,這就是一次自我挑戰(zhàn),自我提升,自我發(fā)展的機會,現(xiàn)在開始“猶時未晚”。
心態(tài)平和就是要榮辱不驚。別人說三道四,你“左耳進,右耳出”,你做你的,隨別人說去。但,當你取得成績時,不要沾沾自喜,自以為了不起。這時,要保持清醒的頭腦,你不過是剛剛起步,初嘗甘味而已。這時人們可能又會用不同的話語來說道你。有的是真心贊美,祝賀的同時,鼓勵你繼續(xù)做下去,并提出寶貴的建議。像我的領導兼同事王老師和劉老師等,他們是真心實意,在我成長的路上給我提出很多有價值的建議,使我少走彎路,他們屬于良師益友。而有的卻是熱嘲冷諷,表面上贊美你,實際上譏諷你,嫉妒你,打擊你。這時候,你要判斷是非,保持心態(tài)平和,夸獎也好,批評也罷,統(tǒng)統(tǒng)不管它,任由他去。你要做的,只是按你的想法,一如既往地堅持做下去。
心態(tài)平和,就是埋頭做事,心無旁騖。對待教育教學認認真真,對待學生誠心誠意,對待同事誠誠懇懇,對待生活真真實實,相信該來的總是要來的,不該來的,想也得不到。
八、外界影響
外界影響,一般指社會、集體等環(huán)境的影響。
這里我要說的是:雖然也有上述環(huán)境的影響,但主要是網(wǎng)友和家長對我的幫助和促進。
首先,說說集體給我的影響。我很慶幸遇到了一個不錯的集體,特別是語文組,老師們積極上進,愛學習,善鉆研。無論是校本培訓,還是平時聊天,說得最多的就是教育教學。有時圍繞一個題目進行討論,各抒己見。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下,工作順心,收獲很多。
走上這條路,可以說,網(wǎng)友起了很大作用。幾年前,我一直羨慕網(wǎng)絡,每天上網(wǎng)打開電腦,瀏覽一些網(wǎng)站,開始只是娛樂、玩游戲。后來,在劉老師的影響下,注冊博客,看到形形色色的文章,漸漸地,我被一些老師和他們文章、成長經(jīng)歷打動了。這時,大多是轉載一些對自己、對學生、對家長有幫助的文章。這段時間的網(wǎng)絡學習,或多或少地增長了見識。
送走上屆弟子,我主動要求帶一年級,注冊新博客。從一年級開始,我也要像網(wǎng)友那樣,拿起筆,記錄教育教學中的得與失,記錄工作中喜與悲,記錄生活中甘與苦。“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一開始,打開電腦word文檔,雙手放在鍵盤上,一個字也敲不出來。一個中午,艱難地寫完一份五六百字的“講話稿”。正是這份艱澀的發(fā)言稿,使我順利地開了局。至今記憶猶新,開學第一天家長會的情形,家長們一個個睜大著眼睛看著我,就這樣我們開始了“一年級的旅程”。一路走來,我堅持了下來。遇到困難,讀著網(wǎng)友羨慕的文字,鼓勵的話語,我又重拾信心,上路了。
教育是離不開家庭的,缺少家長的教育是不完整的。一年來,我和家長相互配合,相互影響,我們彼此相通。一次次“飛信”,把作業(yè)傳遞給家長,家長回復:謝謝。一個個電話,家長無不心存感激。正是這一聲聲真誠道謝,使我充滿力量,信心倍增。我沒有理由停下來,因為我有六十個孩子的期待,有一百二十位家長的需要,我沒有退路,惟有前進。我不能寫一半就停下來,我的博客是家長每天要去的地方之一。在這里我們交流教育孩子的體會,在這里解答疑問。于是,再難再苦,我也要堅持,我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都會傳遞。我的堅持,傳遞給家長,家長的堅持,又傳遞給學生。這樣接力傳遞,形成良性循環(huán),最終受益的是學生。正是家長的需要,在我困惑時,我挺了過來,沒有放棄,堅持信念,堅持讀書,堅持寫作,堅持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