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這本書是凱恩斯出版《貨幣通論》以來經濟學界最重要的一件事情,下面是 23 件關于它你必須知道的事情。
1. 這本書叫《二十一世紀資本論》(CAPITAL IN THE TWENTY-FIRST CENTURY),已經在亞馬遜排行榜上名列第一。
2. 它長這樣,最方便的閱讀辦法就是花 22 刀去買一個 KINDLE 版本。
3. 這本書是個法國經濟學家寫的,法文版 2013 年 8 月 30 日上市。
4. 這位作者就是巴黎經濟學院的匹克迪(THOMAS PIKETTY)。
5. 記住這張臉,因為匹克迪已經是個大紅人了(有嚴肅的黑白照為證)。
6. 有專欄用的水彩頭像為證。
7. 甚至已經有粉絲漫畫為證。
8.《紐約時報》的專欄作家 PAUL KRUGMAN(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說這本書可能是近十年來最重要的著作。
9. 《華盛頓郵報的》專欄作家 HAROLD MEYERSON 說這個匹克迪給了我們凱恩斯《貨幣通論》以來最重要的經濟學著作。
10. 但是點評最到位的是《衛(wèi)報》的專欄作家 PAUL MASON,他說:在曼哈頓夾著一本《二十一世紀資本論》走路是勾搭其他進步青年的最有效辦法!
匹克迪到底說了什么?
11. 7 個字總結:資—本—主—義—不—公—平。但是這話我們都聽過,重要的是匹克迪是如何論證的。
12. 他的理論是,如果 GDP 的增速沒有投資回報高,那么有錢人會更有錢,窮人會更窮。
13. 在可以觀察到的 300 來年左右的數(shù)據(jù)中,投資回報平均維持在每年 4% – 5%,而 GDP 平均每年增長 1% – 2% 。5% 的投資回報意味著每 14 年財富就能翻番,而 2% 的經濟增長意味著財富翻番要 35 年。在一百年的時間里,有資本的人的財富翻了 7 番,是開始的 128 倍,而整體經濟規(guī)模(大致就是靠收入吃飯)只會比100 年前大 8 倍。雖然有資本和沒有資本的人都變得更加富有,但是貧富差距變得非常大。
14. 也就是說,錢能生錢,有錢人只會更有錢。1% 的人比 90% 的人擁有更多財富,這種現(xiàn)象不是巧合,也不是夸張修辭,而是數(shù)學,資本主義就是一個制造貧富差距的機器。
15. 對普通人來說,除了要貧窮一輩子,還有更為可怕的事情:匹克迪說貧富差距一定會被拉得特別大,最后讓民主社會無法正常運轉。
16. 對經濟學家來說,他們使用了很久的一個模型失效了—— 一位 1950 年代的經濟學家(庫茨涅茲)曾說服了大家:資本主義初期貧富分化會比較嚴重,但是到了晚期會變得溫和。匹克迪的研究顯示,IT’S NOT TRUE。
17. 匹克迪證明,事實正好相反——資本主義一開始就很不公平,20 世紀由于特殊原因面目變得還好,但是現(xiàn)在又奔著狄更斯小說里的那個時代去了。下面這張圖顯示 1790 年至 2030 年遺產占整個社會資源的比例,就證明了這個觀點。
18. 匹克迪告訴我們,從簡·奧斯丁和巴爾扎克的小說中我們會發(fā)現(xiàn),不工作而嫁給有錢人在道德上是沒有什么問題的,資本主義的發(fā)展改變了這種支持不勞而獲的道德觀,但是今天,這種情況又變得可以被大多數(shù)人接受了。所謂 “干得好不如嫁得好” ,又成了全世界同行的經驗之談。
19. 匹克迪認為 20 世紀貧富差距的縮小才是一個不正常的現(xiàn)象,大多與戰(zhàn)爭、工會運動,以及關鍵的科學進步有關。
20. 如果匹克迪是對的,我們就面臨著一個漫長的低增長的資本主義時代,貧富差距會持續(xù)擴大,如果你出身不好,一輩子就只好像一個沒有碰到羅切斯特的簡·愛那樣了。
那怎么辦呢?
21. 匹克迪的理論帶來的最大沖擊可能是針對福利社會的合理性。匹克迪認為福利社會其實解決不了問題。無論是教育、醫(yī)保,還是所得稅,都不能有效地解決資本在社會中分配相當不均的問題。
22. 相對溫和的左派一直認為追求教育機會的平等和全民醫(yī)療就能夠帶來一個更公平的社會。而保守的右派也一直把福利社會看成一個巨大的讓步和犧牲。這兩派人現(xiàn)在都需要尋找新的理論基礎,或者調整自己的主張。
23. 匹克迪在書里提出了一系列簡單的建議:征收 15% 的資本稅(財富總額),把最高收入人群的所得稅提到 80% 左右,強迫銀行提高透明度,提高通貨膨脹等等。
24. 但匹克迪也指出,他覺得這些措施是不太可能實現(xiàn)的,因為控制資本主義社會的精英可能寧可看到這個系統(tǒng)崩潰,也不會愿意讓步。
@yif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