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的一天,接到秘密消息的保利集團派出就代表團,他們帶著充足的資金和一定要完成任務的決心奔赴香港。
他們這一去不為別的,就是為了接回離開中國圓明園太久的珍貴文物,虎首和牛首。
從一開始,保利集團就盡可能知會了所有在場的中國買家,告訴他們此行是為了帶文物回家的。
因此中國買家在拍賣獸首那一場里果然沒有舉牌,大家都在為保利集團的代表團讓路。
但盡管如此,在場還是有許多國外買家一而再再而三地加價。
不過保利集團這次是帶著必定完成使命的決心,最終以高于底價整整三倍的價格將虎首拍了下來。
自從1860年那場令人屈辱悲憤地搶劫焚燒之后,這么多年的海外漂泊,虎首終于回到了祖國故土。
但其實,英法聯(lián)軍那一次洗劫圓明園,帶走的寶貝數(shù)量多達上億件。
曾有萬園之園美稱的圓明園經(jīng)受了如此一場浩大的災難,那么,如今的圓明園又怎樣了呢?
在英國有一位英國攝影家叫費利斯比特,他有幸在1860年那場海內(nèi)外都被轟動的暴行發(fā)生之前,拍下了一組關(guān)于圓明園的照片。
照片里的圓明園大氣恢弘,盡顯皇家權(quán)威,各種風景寶物堆砌其中,讓這位來自海外的攝影師大為震撼。
于是他心念一動,就拍下了十幾張圓明園的照片。
除了圓明園的美景被記錄了下來,同樣拍攝到的地方還有當時的北海和幾張北京城墻的俯瞰圖。
皇家園林的精妙讓這位洋人攝影人久久不能忘懷,本想著單純記錄下圓明園的美景,卻沒想到在之后的歲月里,這一組照片在拍賣界引起了多大的轟動。
2016年,這些照片在英國蘇富比拍賣行進行了拍賣,最終以20萬英鎊交易成功。
照片在拍賣行展出后,當時在座的買家都驚訝了,他們第一次近距離的、跨越時代的鴻溝,看到了如此美麗令人驚嘆的園林藝術(shù)。
清朝皇室的頂級權(quán)威和西方藝術(shù)的結(jié)合,在整個園林建設里相得益彰,互為成就。
但是令人惋惜的是,這座美麗大氣的中國夏宮,原本應該被人細心呵護。
可是在1860年那一年,這座漂亮的讓世界著名文學家雨果都贊揚有加的圓明園,卻遭受了滅頂之災。
康熙四十八年,也就是1709年,康熙帝賜給了還沒有繼位的雍正一處園林。
園林就在當時北京西郊暢春園,再往北走一里地多一點的地方。
康熙對雍正的期望很高,所以在建造這處園林的時候,自然而然就把對他的期許投射到了園林的名字上。
想來想去,為君者,標準自然要高于世人,于是康熙翻閱古籍書本后,親自寫下了這處園林的名字——圓明園。
圓和明,在我們傳統(tǒng)文化里有著很好的寓意。
后來,雍正皇帝是這樣理解“圓明”兩個字的,“圓明”意為,圓而入神,君子之時中也;明而普照,達人之睿智也。
因此,“圓明”就是康熙對雍正品質(zhì)才能的最高期望。
雖然說是康熙賜給雍正的,但是當時的圓明園還沒有后來我們看到的這樣大的規(guī)模。
到了雍正二年,也就是1724年,雍正將擴建圓明園的工程提上了日程。
正月天氣寒冷,正是砍伐林木的好時候,樹木光禿禿的也好收拾,于是雍正想盡快擴建好圓明園。
因此,內(nèi)務府在雍正的授命下,一番挑選推敲后選定了熱河圍場,熱河木材品質(zhì)好,于是他們就選定了在那里收攬木材。
之后,內(nèi)務府就派了一隊人馬快馬加鞭到了熱河,由此開始采伐林木。
而之后進行其他園林的修建時也會去熱河圍場砍伐樹木,比如西苑的修建的木材就是從那里來的。
擴建圓明園的浩大工程就這樣開始了,關(guān)于雍正帝想要擴建圓明園的心情到底是多么的迫切,在流傳下來的奏折中我們可以看到。
“于長生備石之事稍有耽擱,即將其議罪?!?/span>
圓明園在擴建之前還只是北京西郊一處小園林,在雍正的督促下,擴建后的面積整整達到了3000畝左右。
各位,3000畝是個什么概念?
這樣說您大概有個印象,天安門廣場夠大了吧,3000畝能約等于4.5個天安門廣場。
所以說不愧是國家權(quán)利最高擁有者,建造一個園林的規(guī)格就能有這么大。
更別說為了建造圓明園,這其中花費了多少的人力物力和財力。
雍正年間擴建圓明園,也是有一套嚴格規(guī)整的理念的,整個規(guī)模基本是按照紫禁城中軸線對稱的方式進行的。
有左右外朝房、內(nèi)閣、各府和值房,還在整個園林基礎(chǔ)上向北、東、西三個方向進行了擴建,亭榭樓閣回廊假山應有盡有。
其實圓明園的修建主要就是在康熙和雍正年間進行的,乾隆登基后又再一次進行了修建。
因為園林內(nèi)部景色處處不同,處處有特色,因此都掛了上匾額,而當時整個圓明園掛匾額的地方就有六百處。
1769年,之前被賜給怡親王允祥的交輝園被歸入了圓明園里。
后來交輝園又先后改了兩次名字,一次是春和園,一次是綺春園,于是圓明園的面積又擴大了一部分。
由于圓明園先后受到三代帝王的重視,圓明園的地位可想而知,于是在嘉慶登基后果不其然,再一次對圓明園進行了修整工程。
當時修建時不僅請來了國內(nèi)有名的建筑大能們,為了使得圓明園有更多的樂趣,還請來了外國人修建園林。
比如,在長春園就有一大片和古亭樓閣風格完全不相符的西洋樓景區(qū)。
這里大多是歐式風格建筑,比如我們知道的,萬花陣、海晏堂、遠瀛觀、大水法和觀水法等等。
水法其實就是當時對人工噴泉的稱呼,而這些都是在西方傳教士郎世寧等人的設計和指導下完成的。
歐式風格的部分修筑成功以后,當時的一位傳教士這樣表示他所受到的震撼,“凡人們能幻想到的,宏偉而奇特的噴泉應有盡有。”
又說,“圓明園者,中國之凡爾賽宮也。”
足以可見,當時處于巔峰時期的圓明園景致是有多么的宏偉和令人驚嘆,甚至于在歐洲也引起了熱烈的討論。
但是我們都知道,清朝的走向是一代不如一代,到了后期更因為清廷的腐敗無能,讓西方國家明目張膽地欺辱中國。
而清廷只能眼睜睜些看著國家財富,被那些豺狼虎豹一塊又一塊地掠奪肆虐。
世界著名文學家雨果,在一封《就英法聯(lián)軍遠征中國致巴特勒上尉的信》里這樣寫道。
“在地球上某個地方,曾經(jīng)有一個世界奇跡,它的名字叫圓明園。如果夢幻可以有典范的話,那就是圓明園?!?/span>
對于英法聯(lián)軍對圓明園實行的搶奪,雨果說道:“一天,兩個強盜走進了圓明園?!?/span>
是啊,1860年,皇帝狼狽外逃,英法聯(lián)軍大肆進入圓明園。
琳瑯滿目的珍寶驚呆了這群西方來的強盜,他們從來沒有見到過如此之多的瑰寶,一時間甚至不知道怎么帶走這些寶貝。
一聲令下,他們搶紅了眼睛,每個人都喜氣洋洋地掠奪著原本不屬于他們的東西。能拿多少拿多少,拿不下的就毀掉。
滿地的珍寶碎片,南園的書籍殘屑,價值難以估量的珍稀文物就這樣被洗劫一空。
無數(shù)匠人的心思化為灰燼,幾代帝王的細心呵護淪為泡沫。
1860年10月7日,英法聯(lián)軍入侵圓明園后,當即就上報了他們的高級將領(lǐng),法國司令孟托邦這樣命令大臣。
“予命法國委員注意,先取在藝術(shù)及考古上最有價值之物品,予行將以法國極罕見之物由閣下以奉獻給皇帝陛下,而藏之于法國博物院。”
囂張猖狂至此,上來就拿最有價值的物品,還要送到他們的博物館里去。
法國軍隊的帳內(nèi)堆積著數(shù)不清的奇珍異寶,士兵的帳篷周圍幾乎全部是綢緞和珍貴的刺繡品。
從十月七日到九日,他們一直在圓明園里到處搶奪,拿不走的就毀掉。
可這還不是完全,十月十一日那天,英國方面居然喪心病狂地派出了一千二百多名士兵和一整個步兵團洗劫圓明園。
那一場大火,整整燒了三天三夜。后來有老百姓回憶,當時圓明園的那一片天空都是灰蒙蒙的。
搶奪過程中,一個英國海軍上將就參與其中,他叫哈利·埃文斯。
幾乎搶得盆滿缽滿,許許多多的文物在帶回英國后,在他的家族里流傳了四代。
在2018年的時候,埃文斯家族才決定拍賣部分文物。
可當時流落到國外的寶物不知道有多少,僅僅是可以拍賣的文物數(shù)量根本就九牛一毛。
還有一個二級士官,因為搶的東西太多了,還獲得了一個什么“中國詹姆”的稱號,回到家后享受了一輩子的榮華富貴。
更殘忍的還在后面,因為當時皇帝出逃保命,留在圓明園的太監(jiān)和宮女們沒有人管。
英法聯(lián)軍來得太突然了,太監(jiān)和宮女為了保護圓明園和自己,首先反鎖鴻慈永祜的大門。
結(jié)果大火不滅,而里面的三百多名太監(jiān)宮女和工匠,就這樣被活活燒死在了圓明園里。
1860年的那場劫難,被搶奪后的圓明園變得滿目瘡痍。
自那之后,人們已經(jīng)記不得那個輝煌的、象征著中國實力、集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于一體的圓明園長什么樣子了。
直到那一天,一位英國的收藏家在拍賣圓明園文物時候,有意地將圓明園被毀之前的照片公布了出來。
這個時候在座的觀眾才第一次看到,原來雨果口中贊賞不已的圓明園,竟是如此的恢宏壯觀。
照片一共十二組,十二組照片當然不足以展示出圓明園的全貌。
可僅僅憑借著這十二組的老舊照片,我們也能看出來當年頂峰時期的圓明園,有著多么令人驚嘆的建筑美景。
世界上,再沒有第二個國家能建造出圓明園這樣恢宏的園林了。
成龍在拍攝電影《十二生肖》時也積極呼吁:“我們一向主張,拿走別人的東西你要還回來,這是我們國家的東西,不是你們博物館里保護的文物。”
截止到現(xiàn)在,只有鼠首、牛首、虎首、兔首,馬首、猴首和豬首陸續(xù)回到了大陸。
龍首在臺灣,其余的蛇首,羊首,雞首,狗首仍然不知下落。
一些海外的拍賣行,更是將原本屬于中國的文物價格提得一高再高。
就拿馬首銅像來說,最終成交價格達到了6910萬港幣。換算成人民幣就要近六千萬,價格高得讓人心痛又生氣。
其實到了后來,同治皇帝有想過修復圓明園,但是奈何財力實在不夠,僅僅開工了不到十個月就被迫終止了。
后來慈禧太后依舊放不下這口氣,修復了頤和園,雖然圓明園無力修復了,但始終還想著再試一下。
直到1900年八國聯(lián)軍侵華,圓明園再次遭受劫難。
北洋政府當政時期,政府甚至允許販賣里面的磚石,圓明園內(nèi)殘留的東西也陸陸續(xù)續(xù)都被人買走了。
圓明園聚集了江南數(shù)不清的名園文化,還有西方的園林建筑特色,可以說是集合了當時古今中外之精華。
山村鄉(xiāng)野有,平湖西月的湖光好景有,樓閣亭臺的詩情畫意也有,更別說里面改收錄了歷代書畫,宋元瓷器等等。
它簡直就是世界上最大的一座博物館。
可是就是這樣一座享譽中外的博物館,先后遭到了不知多少次的劫難。
英法入侵搶劫,八國聯(lián)軍侵華劫掠,后有園內(nèi)磚石開墾販賣,園林內(nèi)的湖泊被填土成了農(nóng)田。
這顆人類藝術(shù)史上的璀璨珍珠,一次一次被損壞,坑坑洼洼的終于變得讓人認不出來了。
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國家相關(guān)部門十分重視關(guān)于文物的保護。
圓明園的遺址就在首要保護名單里面,而且還被列為了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保護首先從園內(nèi)綠植開始,大規(guī)模的綠化、假山的修復都是當時的工作內(nèi)容。
經(jīng)過人們不間斷的努力后,十幾萬棵綠樹蔚然成林,修復工作得到了明顯的效果。
1976年,圓明園還成立了圓明園管理處,這一來對于圓明園的管理和修復就更加規(guī)范了。
整個遺址的東面部分有了很明顯的變化,每一年都有一部分園林被修復,等到差不多了,就對游客進行了開放。
三年之后,在圓明園里還舉辦了一場圓明園史展覽會,當時有很多中小學生都在學?;蚴谴笕说膸ьI(lǐng)下進行了參觀。
1983年,國家更加重視對圓明園文化的保護,國務院在那一年批準了《北京城市建設總體規(guī)劃方案》。
文件里圓明園被明確規(guī)劃為遺址公園,要重點保護。
在政府撥款進行圓明園的修繕工作后,1984年,民間也聚集了多方人力財力幫助政府一起修復圓明園。
幾年的時間修復下來,比如綺春園和萬花陣都被修復的差不多了。
在經(jīng)過一系列的驗收和審核后,1988年六月二十九日那天,圓明園正式對外進行售票。
一時間很多人都來參觀,外地的本地的,國外的都有,大家都想來看看圓明園的樣子。
上文我們提到過,為了緩解災荒,園林園里好些地方都被用作農(nóng)田了,所以建國以后,針對圓明園里農(nóng)作的這部分人也進行了安置。
政府把他們的戶口轉(zhuǎn)為非農(nóng)業(yè)戶口,能安置的人都安排進了圓明園的建設工作里。
但是圓明園的修復也沒有那么容易,因為從始至終一直有兩種主張。
一種認為不應該修復,這些都是不容抹殺的歷史,是外國侵華暴行的罪證,應該留下來,時時刻刻警醒。
那么另外一種就是,修復圓明園,再現(xiàn)當年的輝煌,讓后人再次看到這個瑰寶。
這就是廢墟派和重建派一直以來的爭論,這種爭論到現(xiàn)在也依然存在。
而周總理就明確表示過,一定要修復圓明園。
他的原話是這樣的:“遺址要保護好,地不要撥出去,以后有條件可以修復?!?/span>
如今的圓明園在政府的不斷努力下被保護的很好,盡管再也回不到當時的恢宏和壯觀,可是里面的風景文化都值得大家去仔細品味。
現(xiàn)在很多影視基地也在尋找資料后,盡可能將圓明園復制出來。
比如,浙江橫店的圓明新園,基本恢復了圓明園內(nèi)百分之九十五的建筑樣貌,占地近六千二百多畝,花費了三百億人民幣。
2005年五月十日修建后正式對外開放,供各個劇組拍戲使用和游客觀賞。
當然,現(xiàn)在的交通如此方便,我們也可以去圓明園遺址觀賞。
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圓明園并不是全年開放,每一年開放的時間也會適時調(diào)整。
圓明園成人票售價二十五元一張,夏天的時候還可以在里面購買船票,欣賞“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的美景。
但不管怎么樣,那段屈辱的歷史是始終存在的,被修復的只是表面。
被踐踏的尊嚴和令人心痛的過去,仍然殘留在圓明園的一磚一瓦中。
不忘國恥,勿忘初心。不僅是圓明園需要被守護,其他的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和建筑也應該被守護和傳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