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zhuǎn):家長百事答
1.
人的社會屬性不過三件事:
自我的認同!有形的實力!無形的名聲!
所以人在乎評價!
因為名聲是社會屬性的一個重要構(gòu)成;
那混在世界中有沒有人不怕差評呢?
沒有!
只不過做到三點,就能夠不被評價撼動:
一、循道義,夠認同,則對否定不太在意;
二、勤用功、積實力,則有底氣蔑視否定;
三、有章法、有安排,有變壞事為好事的心態(tài),借每次否定更進一步、更獲肯定。
2.
失敗不可怕;
它和成功一樣都是好東西;
只不過成功讓人知道什么是對的;
而失敗讓人知道什么是錯的;
但都在幫人把道路變清晰;
最可怕的是慌亂和麻痹;
這兩者才是真正意義上的壞東西;
前者讓人無法去看路;
后者讓人無心去看路;
都在把人變得原地打轉(zhuǎn)、心眼障迷。
3.
堅持,不等于固執(zhí);
堅持,是對愿望、目標和原則堅定不放棄;
而具體的方式、方法、觀念、看法都會根據(jù)情況提升和調(diào)整;
而固執(zhí),是拋棄了愿望、目標和原則,僅僅局限于個人的觀念、看法、癖好,一條路走到黑;
堅持的原動力是人對未來的向往;
而固執(zhí)的原因是人對未知的恐懼。
4.
“掌控生活”--這四個字真是平常;
但又恰恰是這四個字影響了人的天地;
人生就那么長;
若此時做對了,則此后每一秒就都成了累積,人生就可能一步登天上了天堂;
若此時仍舊錯著,則又不知要多久才走出沼澤地,甚至可能就老死在了這地獄里;
人生有限,此刻選擇便成了件如履薄冰的事;
大的對錯我們參不透,但眼前進退都知悉;
那就是:
去掌控生活,去讓生活被“我”驅(qū)動改變;
不被生活掌控,不讓“我”被生活綁架、麻痹;
5.
先知道自己能做什么,再知道自己想做什么;
這個時候的“想做什么”是理想;
不知道自己能做什么,只知道自己想做什么;
這個時候的“想做什么”是幻想;
人生就像打游戲;
所謂成熟,就是自知自己的弱點和實力;
有這自知,接下來的安排都相對靠譜,因為有判斷依據(jù);
沒這自知,所有的安排都是撞大運,偶爾蒙對一次順利幾天,大多稀里糊涂、顛來倒去。
6.
越來越覺得:溫柔的人是人間寶藏;
不僅僅是因為年紀大了劇烈不起;
更因為見過的風雨讓我們逐漸清晰:
人可以偽裝表現(xiàn)和能力;
卻無法偽裝自己的局限帶來的心態(tài)和情緒;
那些溫柔的人,那些溫柔和善的言語神態(tài)里;
藏著人的信念、努力、智慧、見解和心地;
相處如沐春風、溫柔恬淡;
相知如迎朝陽、明媚欣然;
7.
很多事,不是心驅(qū)動力,而是力轉(zhuǎn)變心;
就像穿秋褲!
年輕時,媽媽怎么說,自己都飛快掙脫;
現(xiàn)在,不用提醒就比媽媽穿的早,穿的多;
因為體力不行,嘚瑟不動啊。
所以很多事,不必刻意扭轉(zhuǎn)人的心念;
推著人做事,讓人的心力更多沉浸在做事的思索和負責上,逐漸沒有心力放肆,就沒有心念扯淡了。
8.
人是生命,需要驗證自己的力量感;
這是“活著”的天然屬性;
所以人需要個途徑去施展自己的力量沖動;
放在同上,就會去做事,成為積極負責;
放在異上,就會去斗爭,成為抱怨攻擊;
放在閑上,就會去縱欲,成為玩物喪志;
如何讓人的沖動在“同”上呢?群體氛圍!
不管在家還是在外,有一致的目標和定位,有和諧的情感和氛圍,有做事的規(guī)則和帶動,人就會居于“同”中。
千萬別以為人在家里就只需靠自己;
家的群體氛圍決定著人的大部分能力和品行。
9.
忍苦,容易;忍委屈,卻難;
為什么呢?
因為苦一旦開始重復;
人心就是從“變”過渡成“不變”;
成了習慣!
而委屈一旦開始重復;
人心就從“偶爾變”積累成“時時變”;
走到了崩潰邊緣!
人最怕就是心的慌亂多變!
10.
天才大多有三個特點:
認知上天賦異稟;
選擇上堅決果斷;
執(zhí)行上全力以赴;
而人是否天賦異稟往往無從察覺;
真正看得到的是:
選擇上的堅決果斷、執(zhí)行上的全力以赴;
而人選擇是否能堅決果斷又取決于自己付出的是否多、是否專注;
可見,“天才”的可見標準就是“全力以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