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zhuǎn):
好望海的博客親情的魅力
親情是最溫暖的偎依。蘇軾與父母、妻子、弟弟、兒侄間的親情,陪伴他成長與播謫的一生。蘇母孝恭勤儉、知書達(dá)理,她教蘇軾讀書,勉勵兒子做一個像范滂那樣有氣節(jié)的人。蘇母“惡殺生,兒童、婢仆皆不得捕取鳥雀”,令蘇軾銘記于心,他曾在《記先夫人不殘鳥雀》記之。蘇母不貪求不義之財?shù)钠焚|(zhì)更對蘇軾影響至深,《記先夫人不發(fā)宿藏》一文有記述。蘇軾說“天地之間,物各有主,茍非吾之所有,雖一毫而莫取”,實乃情理之中。
父親蘇洵對蘇軾和弟蘇轍更是嚴(yán)格要求,兄弟倆“少時皆師先君”。嘉祐元年蘇洵帶兄弟二人進(jìn)京應(yīng)試,次年同榜及第,所以蘇軾對父親同樣崇敬。有詩曰: “先君昔未仕,杜門皇祐初。道德無貧賤,風(fēng)采照鄉(xiāng)閭?!?div style="height:15px;">
蘇軾與蘇轍一起讀書成長,又是同年同科進(jìn)士,同年入仕,二人“進(jìn)退出處,無不相同。患難之中,友愛彌篤,無少怨尤,近古罕見”。蘇軾有大量詩詞寫他們的手足之情,“吾從天下士,莫如與子歡”“與君世世為兄弟,更結(jié)來生未了因”“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一闋《水調(diào)歌頭》,其實是他以想念蘇轍為感情基礎(chǔ)創(chuàng)作的。蘇軾去世后蘇轍悲痛至極,先后作《祭亡兄端明文》《再祭亡兄端明文》以悼念。
蘇軾與三個妻子感情都好。王弗27歲卒于京師,他寫下《亡妻王氏墓志銘》表不盡哀思;十年后他又以一闋催人淚下的《江城子》表達(dá)對亡妻的難忘:“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千里孤墳,無處話凄涼??v使相逢應(yīng)不識,塵滿面,鬢如霜。 夜來幽夢忽還鄉(xiāng),小軒窗,正梳妝。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料得年年腸斷處,明月夜,短松岡?!蓖蹰c之與蘇軾患難同共,一起生活25年。蘇軾在詩中贊她:“可憐吹帽狂司馬,空對親舂老孟光”“子還可責(zé)同元亮,妻卻差賢勝敬通?!蓖蹰c之在京師病逝后他又作《祭亡妻同安郡君》以表哀痛。王朝云更是他的紅顏知己,令他捧腹的“一肚皮不合時宜”就出自朝云之口。朝云去世后他寫下了大量詩文以示懷念。他詩悼朝云:“傷心一念償前債,彈指三生斷后緣。”
蘇軾對兒侄輩的舐犢之情同樣感人。著名的散文《石鐘山記》,是他與長子蘇邁一起實地考察后的結(jié)果。蘇過學(xué)習(xí)有了進(jìn)步,他由衷喜悅:“過子詩似翁,我唱而輒酬。未知陶彭澤,頗有此樂否?”他寫侄子的可愛,“憶汝總角時,啼笑為梨栗”;寫與侄子的分別“忽然舍我去,歲晚留余酸”。最小的兒子蘇遁夭折,令他痛不欲生:“歸來懷抱空,老淚如瀉水?!?div style="height:15px;">
性情寬厚、曠達(dá)幽默的蘇軾,在交往上自稱“上可陪玉皇大帝,下可以陪卑田院乞兒”“眼前見天下無一個不好人”,可以想見他的朋友圈有多大。他的朋友分布于官場、文壇、教界以及鄉(xiāng)村、鄰里。政壇朋友官位有高有低,有政見相同、同進(jìn)退共患難的富弼、張方平、呂公著等,也有政見相左的王安石等。文壇朋友有亦師亦友的歐陽修,也有黃庭堅、秦觀、晁補(bǔ)之、張耒“蘇門四學(xué)士”,還有書友、畫友,如文與可、米芾等。教界的朋友有寶月、佛印、道潛、維琳等禪師。
蘇軾自幼就傾慕歐陽修。在潁州與老師共游西湖,他頑皮地“插花起舞為公壽”,讓歐公高興得“公言百歲如風(fēng)狂”。歐陽修仙逝后他悲慟之至,寫下很多詩詞序跋以表懷念:“十年不見老仙翁,壁上龍蛇飛動。欲吊文章太守,仍歌楊柳春風(fēng)?!?div style="height:15p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