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字經(jīng)》中寫道:“周武王,始誅紂,八百載,最長久。”
什么意思?
就是,周武王起兵滅掉商朝,殺死紂王,建立周朝,周朝的歷史最長,前后延續(xù)了八百多年,這是中國封建社會歷史中最長久朝代。
周朝共傳30代,37王,,共計約791年。從太王到成王,代代圣賢明君,開創(chuàng)深厚根基。
究竟為什么連續(xù)數(shù)代,有這么多的圣賢明君出現(xiàn)?其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周氏三母以“孝”治家,克己復禮,以身作則。有這樣杰出的賢妻良母,方能培養(yǎng)出賢德的后代。
“周室三母” 是指周太王的夫人 太姜 、周王季的夫人 太任 、周文王的夫人 太姒。 她們三位先后 輔佐 養(yǎng)育了三代君王,攜手 開創(chuàng) 了西周的 太平盛世 ,成為中國歷史上 母儀 品德的代表,被后世尊為“女圣人”。在目前社會浮躁、家教無方、女教失儀的生活環(huán)境中,“周室三母” 的 人格品行及化育之功對眾多家庭教育仍然有著重要的啟迪和示范意義。
說起太姜,可能很少有人知道她,但是說起和她的子孫,你就可能知道她多厲害了。首先,他的孫子是周朝的奠基者周文王;他的大兒子泰伯遷居江蘇后,在那里建立了勾吳,也就是東吳文化的創(chuàng)始人。她的二兒子虞仲做過吳國的第二任君主,而后又成為虞國的首位受封君主,歷史典故“假途滅虢”里借道給晉國的的這個虞國君主,就是他的虞仲的后代。第三個兒子叫季歷,他是周文王的父親,在商王文丁時,受封為“牧師”,成為西方諸侯之長。
在古代岐山的三位偉大母親 ——指周朝三大賢母,即太姜、太任、太姒。
在古書中,又分別寫作:大姜、大任、大姒。
她們合稱“三太”。周朝三太是周朝三位開國先王的夫人,她們母儀天下,賢德無比,輔佐和教化了開萬世太平的幾位君王,不僅成就了周朝八百年基業(yè),還為華夏民族培養(yǎng)了留名萬世的幾位圣人——周文王、周武王、周公。
太姜,周朝先祖古公亶父的正妃,周文王的祖母。太姜生子太伯、仲雍和王季三個兒子,她能夠以身作則教導兒子,使他們從小到大,在品德行為上都沒有過失。而且太王每遇到大事,必定同她商量,她從沒出過一件壞主意。成為太王得力的左膀右臂,在周朝創(chuàng)業(yè)之時功不可沒。后世評價為:君子謂太姜廣于德教。太姜教子有方,世代流傳。其三個兒子俱賢,太伯三讓王位,攜仲雍奔吳開辟萬古江南,孔子贊曰:“太伯可謂至德矣,三以天下讓,民無得而稱焉?!彼抉R遷亦在史記中將吳太伯排世家第一,歷代帝王都以泰伯謙讓開拓之精神教化臣民。王季勵精圖治,生昌有圣德,就是后來的周文王,周文王勤政愛才,禮賢下士,善施仁德,演化《周易》,創(chuàng)制《周禮》,乃周朝的奠基人??鬃臃Q他為“三代之英”。
大圖模式 漢代劉向的《列女傳·周室三母》對其評價道:“貞順率道,靡有過失。”
《列女傳·母儀傳·周室三母》:大任者,文王之母,摯任氏中女也。王季娶為妃。大任之性,端一誠莊,惟德之行。及其有娠,目不視惡色,耳不聽淫聲,口不出敖言,能以胎教。溲于豕牢,而生文王。文王生而明圣,大任教之,以一而識百,卒為周宗。君子謂大任為能胎教。古者婦人妊子,寢不側,坐不邊,立不蹕,不食邪味,割不正不食,席不正不坐,目不視于邪色,耳不聽于淫聲。夜則令瞽誦詩,道正事。如此,則生子形容端正,才德必過人矣。故妊子之時,必慎所感。感于善則善,感于惡則惡。人生而肖萬物者,皆其母感于物,故形音肖之。文王母可謂知肖化矣。
《史記·周本紀》載:“古公有長子曰太伯,次曰虞仲。太姜生少子季歷,季歷娶太任,皆賢婦人,生昌,有圣瑞。”《列女傳·母儀傳》:太姜者,王季之母,有邰氏之女。太王娶以為妃。生泰伯、仲雍、王季。貞順率導,靡有過失。太王謀事遷徙,必與太姜。君子謂太姜廣于德教。
《史記·周本紀》載:古公亶父積德行義,國人皆戴之。薰育戎狄攻之,乃與私屬遂去豳,度漆沮,逾梁山,止于岐下。豳人舉國扶老攜弱,盡復歸古公于岐下。及他旁國聞古公仁,亦多歸之?!对娊?jīng)·大雅·文王之什·綿》:古公亶父,來朝走馬。率西水滸,至于岐下。爰及姜女,聿來胥宇。
這三位太太各自有什么特點呢?
1.太姜:周朝先祖古公亶父的正妃,周文王的奶奶
太姜是西周先祖周太王的夫人,王季的母親,文王的奶奶。
太姜是姬昌的奶奶,這個女人可不簡單,她常常就是以身作則的來教導自己的后代們,她可是有名的賢德婦人,人們經(jīng)常說男人的成功離不開女人的支持,她就是這樣一位偉大的人,她培養(yǎng)出來的孩子都有一個最大的特點,那就是品格高尚,并且還都有謙讓的心,從來都是不爭不搶,想她的大兒子和小兒子知道自己的父親講王位傳給弟弟時都自動請辭遠離朝局,跑到了遙遠的地方,這份自知之明在后世中可是很少有的,后來的朝代哪個沒經(jīng)歷過血的洗禮才能登上皇位,周朝就沒有爭皇權這一說,細想真的離不開最開始的教育。
太姜乃周太王姬亶之妻,他養(yǎng)育了三個著名的兒子:太伯、仲雍和季歷。太伯就是吳國的開國之君,吳氏的得姓始祖之一。仲雍的曾孫虞仲是虞國的開國之君,也是虞氏和樊氏的得姓始祖之一。而季歷就是周王季,周文王姬昌的父親。季歷曾和殷商對決,但失敗后被商王所殺。
太姜,周朝先祖古公亶父的正妃,周文王的祖母。她以“貞順”的女德,成為丈夫得力的左膀右臂,是周朝創(chuàng)業(yè)之時的賢德婦人。在世共生有三子。
大圖模式 中國著名的“女四書”之一的《內訓》也有過詳細記載?!秲扔枴肥敲鞒勺娴男旎屎蟛奢嫛肮攀ハ荣t”關于女子品德的教誨。
《內訓》共有“德行、修身、慎言、謹行、勤勵、節(jié)儉、警戒、積善、遷善、崇圣訓、景賢范、事父母、事君、事舅姑、奉祭祀、母儀、睦親、慈幼、逮下、待外戚”等20章。
包括“女四書”的其他三本,對女子進行教育所用的《女誡》﹑《女論語》、《女范捷錄》,這些書都值得女生好好琢磨的。
“貞順率道,靡有過失”。貞順,即婦女的專一婉順??梢娝环矫娴滦泻芎?,一方面智慧又很高,管理的后宮很少有過失。同時,她和丈夫周太王互相理解,相處融洽。她的德行垂范古今,歷史上評價是廣于德教。
太姜是有邰氏之女,從名字上看,應該是炎帝姜氏的一支。太姜可謂周太王的左膀右臂,品行德行十分高尚,周太王每遇到大事,都要與她商量,沒出過一次差錯。同時,太姜以身作則,教導兒子,使他們從小就受到良好的德行教育,后來每一個都很賢德。
2.太姜:家庭成員
太姜生子三人,都很有品德才干。長子太伯、次子仲雍為了將王位讓給弟弟,主動跑到尚未開發(fā)、有蠻荒之稱的吳越之地,最賢明的三子季歷繼承王位。她專一而婉順,以自身的行為對嬪妃、子女進行教導,自身從未有過失。
“貞順”,婦女專一婉順;“率導”,以自身的表現(xiàn)行為對他人進行教導。
大圖模式 丈夫
古公亶父
兒子
長子:太伯,也作泰伯
次子: 虞仲,也稱仲雍
三子:季歷,也稱公季、王季
孫子——周文王
3.太姜:教子有方,以身作則,廣于德教
太姜生了太伯、仲雍和王季三個兒子,她能夠以身作則教導兒子,使他們從小到大,在品德行為上都沒有過失。而且太王每遇到大事,必定同她商量,沒出過一件壞主意。
太姜生育的三個兒子,很了不起,《史記·泰伯世家》記載:“吳泰伯,弟仲雍,皆周太王之子,而王季歷之兄也。季歷賢,而有圣子昌,太王欲立季歷以及昌,于是泰伯、仲雍二人乃奔荊蠻,文身斷發(fā),示不可用,以避季歷。季歷果立,是為王季,而昌為文王?!本又^,大姜廣于德教。
《列女傳·母儀傳》:太姜者,王季之母,有臺氏之女。大王娶以為妃。生泰伯、仲雍、王季。貞順率導,靡有過失。大王謀事遷徙,必與。大姜。君子謂大姜廣于德教。
意思就是,太姜為人有節(jié)操專一婉順,不曾犯錯。太王計劃遷徙的事情一定和她商量,大姜也廣布德育。
一句話 ,太姜是丈夫賢明的輔佐,太王所辦的大事,包括遷徙岐下,都和夫人太姜商量。
所以大姜的子孫能如此出息也就不足為奇了。”
太姜,輔君教子的典范
太姜生于貴族之家,她端莊秀麗、嫻靜柔順,初嫁周太王時,正值先周動蕩遷徙。周人本居豳地,太王廣積善行、仁厚待人,深得百姓擁護。后戎狄頻繁侵襲掠奪,太王不忍民眾受難,遂離豳南下遷徙。百姓們扶老攜幼,紛紛追隨他遷居到岐下。太王勵精圖治,興建邑邦,設官定制,創(chuàng)建了史上有名的周原,為西周立國奠定了基礎。人們作詩作樂來頌揚他的德行。
在這艱難的創(chuàng)業(yè)建國過程中,太姜始終緊隨太王,與太王同甘共苦,輔佐夫君。太王所辦的大事,包括遷徙岐下,都和夫人太姜商量。太姜生了太伯、仲雍和王季三個好兒子,她能夠以身垂范教導兒子,使他們從小到大,在品德行為上都沒有過失。太王鐘愛王季的兒子姬昌,因為他生來就有圣瑞之象。太伯和仲雍為了讓位給弟弟王季,就逃到荊蠻之地,這成為了歷史上兄弟禮讓友愛的千秋佳話。這一切無不歸功于母親太姜對兒子們的良好教育。
太姜以貞順之德,成為太王的得力助手,并教導三子禮讓順行,是周朝創(chuàng)業(yè)垂統(tǒng)之時的一名賢德的婦人。
附錄
“太太”一詞的由來
在中國的歷史上,周朝三位開國先君的夫人,都以母儀天下的德范,輔佐和教化了開萬世太平的數(shù)位君王。她們是夫君的良佐,是胎教的良范,他們是以女德化育千秋百代的周初「三太」:太姜、太任和太姒三位賢妃。
周王室從古公亶父到王季、文王三代,都有賢妃良母助興周室,母儀天下,所以能形成姬周王室八百多年的江山社稷,皆由其上輩“修身、齊家、治國”的德育教化而來,圣人化育之功更彰顯母性的偉大,因此,后來的王宮貴族的女子皆以“周室三母”“太姜、太任、太姒”為賢妻良母的典范,并紛紛效仿,后人尊稱已婚的女子為“太太”,以此勸勉天下女子效仿“周室三母”的美德,將中華女子相夫教子,孕育圣人與王者的成功經(jīng)驗世代相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