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把隱性能力分為7大模塊。 ① 行為:五官所直接接收到的,來自他人和環(huán)境的信息后做出的行為,比如學習;打游戲;運動;演講等等。 我們可能說:“這是你的錯”(指責),或說“這是我的錯”(討好),或在傷心的時候微笑,眼中含淚說我很快樂。如果能全然接納自己,就會有一致性的行為。 ② 應對方式:指人們在壓力下,應對他人、環(huán)境及自己的一種行為模式,包括討好、指責、打岔、點贊、保留意見等。 如果我們不接納自己的感受,加以隱藏或者防衛(wèi),就是應激反應。我們常用的反應就是用不一致的溝通來防衛(wèi)自己。 ③ 感受:行為帶給我們的內(nèi)心感受,看不見摸不著,但是卻真實存在,比如在一場會議中,領導無意講到一個故事,這個人會聯(lián)想到就是在說自己,就會有一種失落感。 我們必須接納人類感受的全部范疇,而不是認為只有某些感受是可以接納的。值得我們探討的是:想轉化改變的感受是恐懼、憤怒和受傷,而這些是負向的感受,需要去處理的,當然我們也有愉悅、高興的情緒也需要看,當它們出現(xiàn)時我們可以運用。 ④ 認知:制造感受后面的腳本,是信念價值觀系統(tǒng),聽到領導講故事,感到失落,可能內(nèi)在的想法是領導又說我了;或者是聽到領導講故事,感到開心,今天又學到了,原來還會這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