貝母按產(chǎn)地和品種的不同,可分為川貝母、浙貝母和土貝母三大類。百合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的地下鱗莖。因主產(chǎn)于四川而得名,但在西藏、甘肅、新疆、華北、東北均有出產(chǎn)。貝母為多年生草本,鱗莖圓錐形,莖直立,高15~
貝母性微寒而味甘苦,入心肺經(jīng),功能潤肺、止咳、化痰,臨床常與沙參、麥冬、天冬、桑葉、菊花等配伍用于熱痰、燥痰、肺虛勞嗽、久嗽、痰少咽燥、痰中帶血以及心胸郁結(jié)、肺痿、肺癰等病癥的治療。但屬寒痰、濕痰者則應(yīng)禁用。現(xiàn)代藥理研究證實,川貝母含有川貝母堿等多種生物堿,川貝母堿有降低血壓,興奮子宮等多種藥理作用。
【平貝母栽培技術(shù)】
平貝母又稱平貝,為百合科多年生草本。主要分布于長白山脈,濕潤的山角坡地闊葉林帶。人工栽培平貝我省主要產(chǎn)于尚志、五常、鐵力等地區(qū)。
平貝母以鱗莖入藥、味微苦,性微寒。有清熱潤肺、止咳化痰的功能。
一、栽培技術(shù)
1、選地與整地:栽培平貝母應(yīng)選擇疏松、濕潤、肥沃的腐殖土或油砂土。在這樣的土地上栽培的平貝母質(zhì)量好、產(chǎn)量高。在秋季或春季深翻,除凈殘碎根莖和雜質(zhì),耕翻深度在20~25厘米,耙細整平。保持土壤疏松、平整,有利于平貝的生長發(fā)育,獲得高產(chǎn)。
平貝母多采用畦作,長度根據(jù)地形確定,寬1.
平貝母是喜肥植物,應(yīng)施足底肥,有利于平貝的生長發(fā)育,否則會影響產(chǎn)量。糞肥以腐熟的豬糞、鹿糞和馬糞為好,但忌用生糞及雞鴨、鵝和人糞,否則使用后發(fā)酵生熱燒傷磷莖及根而導(dǎo)致腐爛。
2、繁殖方法:平貝生命力強,繁殖率高,即可有性繁殖,又可無性繁殖。有性繁殖一般需要6年左右才能收獲,無性繁殖1~2年即可收獲,所以生產(chǎn)上多采用無性繁殖,即用磷莖栽培的方法。
在5月下旬至6月上旬平貝母地上植株枯萎時挖取鱗莖,按大、中、小分開,隨挖隨栽,如不能及時栽種應(yīng)用濕沙或濕土埋藏。栽培時間應(yīng)在新根及新生芽分化前栽培完,否則影響新根、越冬芽及子貝的生成及分化,而影響來年的生長及產(chǎn)量。
栽前將種子用篩子篩選,分大、中、小三個等級,挑出破損、有病的鱗莖。分級栽種,鱗莖大小一致,植株的生長一致,采收期也一致。一般大貝栽后一年采收,中貝栽后二年起收、小貝栽后三年起收。平貝母植株矮小,又無分枝適宜密植。適當?shù)拿苤材茉鰪娖截惖目购的芰?,提高產(chǎn)量。
栽培方法:在施完底肥,鋪好畦土的畦上栽培,采用橫畦條播,大、中貝行距5~10厘米,株距
3、種植:遮蔭作物平貝母是早春植物,喜涼爽濕潤氣候,怕干旱炎熱、早春溫度在
遮蔭作物以大豆,矮生豆角類為好,一般不影響平貝生長,其根瘤還可以提高土壤中氮的含量,有利于平貝母生長。同時大豆枝葉繁茂遮蔭能力強,能控制雜草生長。
4、摘花蕾:不作為留種的平貝母,要掐花打蕾,以免浪費養(yǎng)分,促進鱗莖生長發(fā)育。
二、病蟲害防治
1、平貝母菌核病。又名黑腐病。是危害平貝母鱗莖最嚴重的病害。病發(fā)區(qū)有零星無苗斑塊區(qū)。感染本病的鱗莖全部變黑腐爛。并順水流向方向傳播感染,造成大面積缺苗,造成減產(chǎn)絕產(chǎn)。染病植株早期葉片邊緣變紫色或黃色,整個葉片逐漸變黃變紫,葉緣向下卷曲,下部葉片卷曲嚴重、頂部葉片、葉卷須及時尖萎蔫,最后全株枯死。
預(yù)防方法:
一是通過有性繁殖建立無病種子田生產(chǎn)無病種載。
二是引種時要嚴格檢疫,絕不引種有病源的種子。
三是發(fā)現(xiàn)發(fā)病植株要把病株和土壤一并挖出用石灰粉消毒換上新土補種新的種莖。
四是平貝出齊苗后要結(jié)合葉面噴施豐貝、多菌靈。甲基托布津等殺菌劑7~10天噴一次進行預(yù)防,并結(jié)合噴施葉面肥增強免疫力。對已發(fā)病的植株可結(jié)合葉面噴施殺菌劑和灌根處理。
2、平貝母銹病。又名“黃疸”,是危害平母較重的病害之一。主要危害莖葉,首先在葉片背面和基部呈黃銹色病班,孢子成熟后呈黃銹色粉末,隨風飄揚,傳播迅速。莖葉病斑部位出現(xiàn)組織穿孔,逐漸枯黃,造成死苗。防治方法:發(fā)病前7~10天噴施殺菌劑防病。發(fā)病時用萎銹靈或粉銹寧葉面噴施,每5~7天噴一次,連噴3~4次。
3、主要蟲害。平貝母主要害蟲有金針蟲、蠐螬、螻蛄、地老虎等地下害蟲。主要是因用未腐熟好的糞肥而引起。
防治方法:
一是毒餌誘殺。用敵百蟲粉0.
二是用敵百蟲和辛硫磷噴拌腐熟肥料,悶24小時后再施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