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放分類:
內科學 內科常見疾病 內科病癥 醫(yī)學術語 多字標準醫(yī)學名詞神經衰弱名稱是美國的格·姆·比爾德首先提出來的,他認為神經衰弱是與神經系統(tǒng)器質性疾患不同的一種功能性疾病,患者大都具有神經質素質。目前認為神經衰弱是指由于某些長期存在的精神因素引起腦功能活動過度緊張,從而產生了精神活動能力的減弱。主要表現為容易興奮和迅速疲勞,如頭昏、頭痛、腦脹、失眠、多夢,近事記憶減退,注意力不集中,工作效率低下,煩躁易怒,疲乏無力,怕光,怕聲音,耳鳴、眼花、精神萎靡等,并常常有各種軀體不適感,如心跳、氣急、食欲不振、尿頻、遺精等等。
編輯摘要神經衰弱 - 定義
神經衰弱
“神經衰弱”直譯為“神經的虛弱”。神經衰弱是以慢性
疲勞、
情緒不穩(wěn)、
神經功能紊亂,并出現易于
興奮和易于疲勞或衰竭,同時伴有
睡眠障礙的一種神經癥。
[1]神經衰弱屬于心理疾病的一種,是一類精神容易興奮和腦力容易疲乏、常有情緒煩惱和心理生理癥狀的神經癥性障礙。神經衰弱是由于大腦神經活動長期處于緊張狀態(tài),導致大腦興奮與抑制功能失調而產生的一組以精神易興奮,腦情緒不穩(wěn)定等癥狀為特點的神經功能性障礙。
神經衰弱 - 產生
神經衰弱
神經衰弱是指由于某些長期存在的
精神因素引起腦功能活動過度緊張,從而產生了精神活動能力的減弱。其主要臨床特點是易于興奮又易于疲勞。常伴有各種軀體不適感和
睡眠障礙,不少患者病前具有某種易感素質或不良個性。
目前大多數學者認為精神因素是造成神經衰弱的主因。凡是能引起持續(xù)的緊張心情和長期的內心矛盾的一些因素,使神經活動過程強烈而持久的處于緊張狀態(tài),超過神經系統(tǒng)張力的耐受限度,即可發(fā)生神經衰弱。
如過度疲勞而又得不到休息是興奮過程過度緊張;對現在狀況不滿意則是抑制過程過度緊張;經常改變生活環(huán)境而又不適應,是靈活性的過度緊張。
人類
中樞神經系統(tǒng)的活動,在機體各項活動中起主導作用。而
大腦皮質的神經細胞具有相當高的耐受性,一般情況下并不容易引起神經衰弱或衰竭。在緊張的腦力勞動之后,雖然產生了疲勞,但稍事休憩或睡眠后就可以恢復,但是,強烈緊張狀態(tài)的神經活動,一旦超越耐受極限,就可能產生神經衰弱。
神經衰弱 - 發(fā)病機理
一、精神因素是誘發(fā)神經衰弱的重要原因。凡能引起
神經活動過度緊張并伴有不良情緒的情況都可能是神經衰弱的致病因素。如親人死亡、家庭不眭、事業(yè)失敗、人際關系緊張、生活節(jié)律顛倒及長期心理矛盾得不到解決時均可能誘發(fā)本癥。
二、性格特征:
敏感、多疑、膽怯、主觀、自制力差。性格特征明顯者可因一般性精神刺激而發(fā)??;性格特征不顯者則須較強烈或較持久的精神刺激之后才發(fā)病。
三、軀體因素:各種
軀體疾病或能削弱軀體功能和的各種因素,均能助長本癥的發(fā)生。發(fā)病機理尚未闡明,巴甫洛夫學派認為:在性格特征或軀體因素基礎上,精神因素使可樞神經系統(tǒng)功能長期過度緊張,導致內抑制功能活動削弱和興奮相對亢進,從而出現即易興奮,也易疲勞狀態(tài),也削弱了對皮質下植物神經中樞的控制與調節(jié)作用,而出現各種植物
神經功能紊亂的癥狀。
神經衰弱 - 主要因素
神經衰弱
1、誘發(fā)因素:主要是指導致神經衰弱的各種社會
心理因素。盡管
精神醫(yī)學的學派很多,但對精神應激與神經衰弱關系的看法,卻有共識。
普遍認為,各種引起神經系統(tǒng)功能過度緊張的
社會心理因素,都會成為本病的促發(fā)因素。隨著中國改革開放的深入,在
經濟高速發(fā)展的同時,社會工業(yè)化、人口城市化、居住稠密、交通擁擠、競爭激烈、失業(yè)、下崗、個人收入的懸殊,社會存在的某些不良現象等都會使人們的精神緊張。發(fā)生在我們周圍的生活事件,若發(fā)生過多,變遷甚大,也會讓人牽腸掛肚。
如
股民對
股票的漲跌,若過于投入,也會造成嚴重的心理負擔,最終引起神經衰弱。長期的精神或心理創(chuàng)傷。
如家庭糾紛,婚姻不幸,失戀,鄰里關系緊張等,也會使人們精神過于緊張,心理負荷過重而出現神經衰弱。大量的調查研究表明,神經衰弱的患者發(fā)病前一年內經歷的生活事件的頻度明顯高于對照組。
腦力活動時間過長,學習負擔過重,尤其是學習成績不好,重大考試受挫時,常常會造成神經負擔過重,成為學生神經衰弱的重要原因?,F代研究表明,精神刺激可造成
內分泌和植物神經功能紊亂,如驚恐的刺激可促進腎上腺素的釋放,從而出現心率加快,面紅汗出,血壓升高等。這些內環(huán)境的變化有可能造成大腦功能紊亂,所以腦電活動也有異常。
2、易感素體因素:辯證法告訴我們內因是變化的根據,外因是事物發(fā)生變化的條件。神經衰弱發(fā)病也是如此,為什么在同樣的生活、工作
環(huán)境下,有的人患神經衰弱,而多數人都不會。這里就有一個易感素體因素,包括遺傳和人格類型、年齡、性別等因素。
神經衰弱與人的性格有很大關系,一般認為,性格內向、情緒不穩(wěn)定者,多表現為多愁善感;焦慮不安、保守、安靜等特點,易患神經衰弱。他們往往是什么特殊的興趣愛好也沒有,幾乎沒有很高興的時候。信仰養(yǎng)生之道,愛吃補品,對改變生活習慣很敏感,過分注意自身的感覺,喜歡看
醫(yī)書,容易受醫(yī)書影響而感到不適。
巴甫洛夫認為,人的高級神經活動類型屬于弱型和中間型的人,易患神經衰弱。這類個體往往表現為孤僻、膽怯、敏感、多疑、急躁或遇事容易緊張等。
3、維持因素:指患者所處的社會文化背景及個體病后附加的反饋信息,使疾病形成惡性循環(huán),遷延不愈。第二次
世界大戰(zhàn)期間,曾在
納粹集中營被長期拘役的幸存者們,幾乎百分之百地患有焦慮、抑郁、緊張、失眠等神經癥癥狀。如一個人搬遷到一個
語言不通,習慣不一樣的地方,也可使他產生不良的心理反應,有些還會產生神經衰弱。工業(yè)化和都市化的發(fā)展,也使神經衰弱的患病增加,如
臺灣1946-1948年
神經癥患病率為1.2‰15年之后上升到7.8‰。其中包括神經衰弱患者也在增加??偟膩碚f,神經衰弱的病因和發(fā)病機理仍未完全清楚。但多數精神病學家認為是由于心理社會應激超過了病人所能承受的能力,神經功能過于緊張引起的,這就涉及到社會、家庭環(huán)境心理、性格等諸多內容。
神經衰弱 - 臨床表現
一、衰弱癥狀:包括
腦力與
體力均易疲勞。表現為精神萎糜、疲乏無力、困倦思睡、頭昏腦脹、注意力不集中、記憶力減退、近事遺忘、工作不持久、效率下降、但智力正常,意志薄弱,缺乏信心和勇氣,容易悲觀失望。二、情緒癥狀:情緒容易興奮可因小事而煩躁、憂傷、吻激惹或焦急苦惱,事后又懊喪不已。一般早晨情緒較好,晚上差。
三、興奮癥狀:精神容易興奮可表現為
回憶和聯想增多,控制不信但無言語和運動增多。此外,感官與
內臟感受器感受性明顯增強,如對聲、光敏感、手指、眼臉與舌尖震顫動,皮膚及膝腱反射增強等。緊張性頭痛或肢體肌肉酸痛,時輕時重。
四、睡眠障礙:睡眠節(jié)律失調,夜晚入睡困難睡眠浮淺、多惡夢、易早睡、醒后感到不解乏,頭腦不清醒。有時表現為日間昏昏欲睡,傍晚反而精神振作等睡眠覺醒節(jié)律變化。
五、植物神經功能紊亂癥狀:主要表現在
①
心血管系統(tǒng):如心動過速、心前區(qū)疼痛、四肢發(fā)涼、皮膚劃痕癥、血壓偏高或偏低等。
② 胃腸道癥狀:有消化不良、食欲不振、
惡心,腹脹、便秘或腹瀉等。
③ 泌尿生殖系統(tǒng)癥狀:如尿頻、遺精、陽萎、早泄、月經不調等。
神經衰弱 - 易發(fā)人群
腦力勞動者為高發(fā)人群
本型患者多因勞心過度,或為學生日夜苦讀,或為成人操心家事、事業(yè)過度,傷心耗血;或婦女崩漏日久,產后出血;久病體衰,大手術后等等,均能導致氣血不足,血不足則無以養(yǎng)心,心神失養(yǎng)則出現失眠、心悸、頭昏等神經衰弱的表現。其中勞心過度是導致心脾兩虛進而神經衰弱的最常見的原因。心主神明,脾藏意,主思,思慮過多則氣機阻滯、不暢,脾胃運化無力,以致氣血不足,不能養(yǎng)心安神,導致神經衰弱。這就是為什么神經衰弱以青壯年,尤其是從事腦力勞動者為多見的原因。
神經衰弱癥是一類以精神容易興奮和腦力容易疲乏,常有情緒煩惱和心理癥狀的神經癥性障礙。神經衰弱是由于長期情緒緊張和精神壓力,使大腦精神活動能力減弱,病情遷延,時重時輕,病情波動。
患者的性格特點是:膽怯,自卑,敏感,多疑,依賴性強,缺乏自信,任性,急躁,自制力差。社會心理因素是神經衰弱的主要病因。如工作學習負擔過重,持續(xù)的精神過度緊張,考試壓力大,學習目標超過實際 能力,人際關系緊張,競爭激烈,親屬死亡和生活受挫等。社會心理因素會是否致病,取決于刺激的性質、強度和作用的時間,還與個人性格有關。
神經衰弱 - 神經衰弱的危害
隨著病情的發(fā)展,神經衰弱的危害逐漸擴散到循環(huán)、消化、內分泌、代謝及生殖等多個系統(tǒng)功能失調的癥狀。
很多患者由于自覺癥狀繁多,精神負擔極重,不少人服了許多滋補藥物,仍得不到理想的療效,因而擔心得了什么大病沒有被查出來,思想苦惱,到處檢查求治,浪費了許多時間和金錢。
另外,神經衰弱患者長期自認為病魔纏身,以致情緒緊張、
焦虛、煩惱、睡眠不足、食欲不振、免疫功能下降等,還可并發(fā)其他疾病,不僅嚴重地影響學習、工作和前途,也給家庭增加了負擔,甚至影響家庭的和睦。這些都是神經衰弱危害當中比較常見的情況,反過來又會影響病情發(fā)展,以致形成惡性循環(huán)。此外,有神經衰弱的人常出現耳鳴,并伴有頭痛、頭昏、多夢等癥狀。
神經衰弱磁療方法
磁療方法是以磁場作用于人體治療疾病的方法。磁場影響人體電流分布、荷電微粒的運動、膜系統(tǒng)的通透性和生物高分子的磁矩取向等,使組織細胞的生理、生化過程改變,產生鎮(zhèn)痛、消腫、促進血液及淋巴循環(huán)等作用。在緩解治療神經衰弱上,
磁療方法是使用方便,安全無副作用,效果顯著的新方法。
如常用的
鎮(zhèn)痛安眠墊,是以
釹鐵硼永磁體為主要原料,利用釹鐵硼高科技生物磁場及納米遠紅外線的雙重作用,起到活血、鎮(zhèn)痛、鎮(zhèn)靜、催眠和消除焦慮等的作用,具有作用速度快、安全、方便使用的優(yōu)勢。當人體內生物電、生物磁出現異常時,加以適當強度的磁場,作用于人體適當部位,根據“電磁感應”及磁與磁“同極相斥、異極相吸”的原理,也會使人體內處于異常狀態(tài)的生物電、生物磁,產生一系列變化,這種變化就會使人體細胞內一些違反常規(guī)的電磁運動趨于正常,疾病隨之而有好轉,而且增強和改善人體免疫功能,提高人體對疾病的抵抗能力。此外,由于在施行神經衰弱磁療時,患者沒有痛苦與不適,無任何損傷,因此易于為患者所接受。
神經衰弱 - 物理療法
神經衰弱
神經衰弱怎么辦(http://www.yy264.com/)原則上以精神治療為主,輔以必要的
藥物治療,加強身體鍛煉、調整生活規(guī)律也有重要意義。
一、精神治療:在認真聽取患者的陳述和詳細查體之后,要其它治療的配全下,向患者講解發(fā)病原因、臨床特點、演變規(guī)律、防治措施,使患者認識到疾病的本質,消除對疾病的恐懼心理,主動配合醫(yī)生的治療,調整自己的生活規(guī)律、注意勞逸結合、堅持身體鍛煉,增強體質和中樞神經系統(tǒng)功能活動的穩(wěn)定性。
二、藥物治療:主要是對癥治療。對
焦慮癥狀和興奮、易激惹者可先用安定、佳靜安定、舒樂安定;失眠嚴重者可予以氟安定,氯羥安定、催眠藥;抑郁癥狀可選用小劑量三環(huán)類抗抑郁藥。亦可在辯證論治的基礎上選用中藥方劑或中成藥治療。
三、胰島素低血糖治療:只適用于個別體質虛弱、焦慮不安、食欲減退與消瘦的患者。溫泉療法、水療,頭部共鳴火花、電興奮、直流電離導入等。
神經衰弱 - 食物治療
食物治療
肝火上升型癥狀心悸而煩、急躁易怒、失眠夢、脈弦細數。此類患者可選用具有清肝瀉火、養(yǎng)心安神作用的食物。如:
菠菜、
油菜、
薺菜、冬瓜、苦瓜、竹筍、鮮藕、芹菜、雍菜、黃花菜、小麥、桑椹、梨、桃、葵花子、
綠豆、桂圓、雞蛋、羊肉、鴨肉、烏骨雞、蜂蜜等。
氣血兩虛型癥狀心悸失眠、夢多易醒、頭暈健忘、食欲不振、精神倦怠、脈沉細弱。此類患者可選用具有健脾益氣、補血養(yǎng)心作用的食物,如:
粳米、
糯米、
小米、黃豆及制品、大麥、
胡蘿卜、南瓜、
西紅柿、奶類、人參、鯉魚、
桂魚、
豬肝、豬肚、牛肉、羊心、兔肉、鴿蛋等。
心腎不交型癥狀心悸不寧、虛煩不眠、健忘、盜汗、腰酸膝軟、
遺精、脈弦細數。此類患者可選用滋陰清熱、通交心腎的食物,如:糯米、
紅棗、百合、酸棗仁、
枸杞、銀耳、鵝肉、豬肺、
豬胰、
冬瓜、
苦瓜、茄子、鯽魚等。神經衰弱之成因眾多,病程較長,患者應解除煩惱,樹立信心,并根據各自體質積極進行適當的體育鍛煉。同時,應選用必要的藥物,對癥治療。
(1) 桂圓紅棗粥:桂圓15克、
紅棗5-10枚和粳米100克煮粥。有養(yǎng)心、安神、健脾、補血之功效。適用于心血不足,有心悸失眠、健忘乏力和自汗盜汗的患者。
(2)
海參粥:
海參適量、粳米或糯米100克。先將海參浸透,洗干凈,切片煮爛后,同米煮成稀粥。有補腎益精養(yǎng)血之功。適用于精血虧損、體質虛弱、腎虛尿頻的患者。
食物治療
(3)
柏子仁粥:柏子仁10~15克、蜂蜜適量和粳米50~100克煮成稀粥。有潤腸通便、養(yǎng)心安神之功。適用于心悸失眠、健忘和慢性便秘的人。此外,單味棗仁(搗碎先煮)、蓮子等均可與粳米同煮成粥,有同樣療效。
(4)
枸杞粥:構把60克、
大米120克。將構把洗凈,擇去雜質備用。將大米淘洗干凈,下鍋煮至半熟,倒人構把一同煮熟即可。其特點是紅白相映,稠糯微甜。有補腎明目聰耳之功,對頭昏眼花耳鳴有效。
(5)
小麥粥:由
小麥、大棗、粳米組成,是一劑治療心氣不足所致失眠、心悸、精神恍餾的良方,具有安心神、補脾胃之功。小麥粥的煮制方法是:取小麥100克,洗凈,放人適量水中,煮沸20~30分鐘后將小麥撈出,加人淘凈粳米100克、去核大棗6枚,煮熟后食用。每日1-2次。連服5-6天。若于本粥中加入炒
棗仁10克,則安神效果更佳。
神經衰弱 - 預防
在神經系統(tǒng)功能性過度緊張、存在負性情緒體驗、工作和生活規(guī)律難以適應等條件下,神經衰弱較易發(fā)生。神經衰弱多見于青年人,老年人有神經衰弱癥狀則應排除軀體器質性病的可能。
神經衰弱在一定條件下是可以預防的。因為神經衰弱的病理生理特征是大腦的輕度功能障礙,而不是腦的器質性病變。從病因來說,本病是由于精神因素引起的。但在同樣的精神因素作用下,有的人可以發(fā)病,而另一些人卻安然無恙,說明又和每個人的不同性格素質和對外界環(huán)境的改造能力和適應能力有關。如果老年人能避免或減少不良精神因素對人的影響或提高人體對外來有害因素的改造和適應能力,則可以減少或避免本病的發(fā)生。
比如,培養(yǎng)良好的
興趣。興趣有良好興趣與不良興趣之分。良好的興趣,不僅能增強大腦的功能,提高工作效率,而且還可預防神經衰弱的發(fā)生。因為你所從事任何活動,如果懷有濃厚的興趣,可以做得又快又好,且可持續(xù)較長時間而不感到疲勞;相反,如果缺乏興趣,就不容易做得又快又好,且很容易出現疲勞,甚至很難繼續(xù)下去。如果勉強去做就會造成大腦功能紊亂,長此下去,就有可能發(fā)生神經衰弱
[2][3][4][5][6] 。
神經衰弱 - 現代針灸治療
神經衰弱的報道,首見于1955年[1]。在五十年代已有百例以上的臨床觀察資料。除針刺外,還采用穴位注射及皮膚針等法治療本病。八十年代以來,更多的穴位刺激法被引入本病的治療,諸如耳穴壓丸、磁療法、靜電針法等。都有較好的效果。在神經衰弱的各類癥候中以失眠的針灸治療報道最多,療效也頗為肯定。
皮膚針
(一)取穴
主穴:頸椎1~7兩側、胸椎5~12兩側。
配穴:額部、頭部、眉弓、神門、足三里、三陰交。
(二)治法
上述部位均取,重點用皮膚針叩刺主穴之兩側,手法輕度或中度。先從頸椎開始,自上而下叩刺兩遍。然后在胸椎5~12作橫行刺,每橫行部位三針。在穴位表面0.5~1.5厘米范圍內按常規(guī)叩刺20~50下。額部橫叩打三行,頭部呈網狀叩打。手法同前。每日或隔日1次,12次為一療程,療程間隔一周。
(三)療效評價
以上法共治療224例,結果治愈15例,顯效101例,有效102例,無效6例,總有效率為97.4%。病程短者療效好,病程長者療效差[2,3]。
耳穴壓丸
(一)取穴
主穴:心、緣中、神門。
配穴:腎、皮質下、陽性反應物、內分泌、脾。
(二)治法
一般僅取主穴,效不顯時加選配穴。壓物可用王不留行子,綠豆或冰片(預先制備成米粒大之顆粒),貼壓于雙側穴上。然后按壓1分鐘,使耳廓充血發(fā)熱。令患者每日自行按壓耳穴3~5次,睡前必須按壓1次,時間約1~2分鐘。隔日換貼1次,5次為一療程,療程間隔4天。
(三)療效評價
共治398例,結果臨床痊愈120例,顯效167例,有效93例,無效18例,總有效率95.4%。
耳穴埋針
(一)取穴
主穴:心、腎、神門、枕、皮質下。
配穴:胃、肝、脾。
(二)治法
主穴均取,效不顯時,酌加配穴。嚴格消毒耳穴后,將撳釘形皮內針埋入,上以膠布固定,令患者每日自行按壓3~4次,以感到輕微疼痛、脹、發(fā)熱為佳。每次一側耳,雙耳交替。5~7天換埋針1次,2次為一療程。
(三)療效評價
共以埋針法治療191例,結果臨床痊愈84例,有效84例,無效23例,總有效率為87.9%。臨床對比觀察發(fā)現,其療效優(yōu)于服西藥者,且單側埋針與雙側同時埋針療效基本相同。
刺血
(一)取穴
主穴:阿是穴。
配穴:內中魁。
阿是穴位置:多位于兩耳根之上半部。
內中魁穴位置:手中指掌側正中線,近指側節(jié)橫紋中點一穴,前后1分各一穴,左右共六穴。
(二)治法
先以耳穴探測儀或探測棒在耳根部仔細測出敏感點,做好標記。常規(guī)消毒后,用消毒彈簧刺針或三棱針迅速點刺,出血如綠豆大。每次只刺一側,每日或隔日1次,兩耳交替。治療時間以上午或下午為佳,夜晚進行者效果較差。療效不顯者可加刺另一側之內中魁穴。5~7次為一療程。
(三)療效評價
共治254例,顯效150例,有效88例,無效16例,總有效率為93.7%。
神經衰弱 - 診斷鑒別
檢查診斷
為了消除這些觀念及排除可能的器質性病變,需作心電圖、腦電圖、腦電地形圖、經顱多普勒、CT頭顱掃描等檢查。
診斷標準
神經衰弱是一種功能障礙性病癥,臨床癥狀表現繁多,但要診斷本病,應具備以下五個特點:
1、神經衰弱患者有顯著的衰弱或持久的疲勞癥狀。
如經常感到精力不足,萎靡不振,不能用腦,記憶力減退,腦力遲鈍,學習工作中注意力不能集中,工作效率顯著減退,即使是充分休息也不能消除疲勞感。對全身進行檢查,又無軀體疾病如肝炎等,也無腦器質性病變。
2、表現以下癥狀中的任何兩項:
(1)易興奮又易疲勞;
(2)情緒波動大,遇事容易激動,煩躁易怒,擔心和緊張不安;
(3)因情緒緊張引起緊張性頭痛或肌肉疼痛;
(4)睡眠障礙。表現為入睡困難,易驚醒,多夢。
3、上述情況對學習、工作和社會交往造成不良影響。
4、病程在3個月以上。
5、排除了其他神經癥和精神病。
此外,在診斷神經衰弱時,要注意與其他可能造成類似神經衰弱癥候群的疾病相鑒別。如結核病、肝炎、風濕病、甲狀腺機能亢進、糖尿病等慢性消耗性疾病常產生軀體和精神疲勞感,易誤診為神經衰弱;因職業(yè)關系的化學性職業(yè)中毒,也常以神經衰弱癥狀群為早期癥狀;還有頭部的慢性炎癥,如慢性鼻炎、慢性鼻竇炎、慢性咽炎等,也常出現神經衰弱的癥候群。所以應全面了解病史,認真進行體格檢查,結合必要的實驗室檢查,一般是可以鑒定。
鑒別診斷
1.需要與腦器質性和軀體疾病輔助檢查可與之鑒別;
2.精神分裂癥:精神分裂癥早期和緩解期可出現神經衰弱癥狀,但患者對其疾病抱無所謂態(tài)度無迫切求治要求并有相應的精神病性癥狀可資鑒別;心理學專家指出,神經衰弱和精神分裂癥是性質完全不同的兩類疾病。二者不僅在臨床表現上有根本區(qū)別,而且其病因、治療方法、藥物應用、轉歸和預后等都不相同,在長期的臨床研究和觀察中,沒有發(fā)現神經衰弱發(fā)展或轉變成精神分裂癥。
精神衛(wèi)生專家在臨床研究中發(fā)現,確有個別精神分裂癥病人早期有“頭昏、頭痛、周身不適、情緒波動、多疑、失眠和記憶力減退”等神經衰弱癥狀。但是,精神分裂癥病人與真正的神經衰弱有本質的不同,前者對自己的疾病并不像后者那樣焦慮與重視,往往聽之任之,缺乏求治的主動性,而且,精神分裂癥病人的情感反應明顯減退,對人冷淡、對工作不負責任、對親人缺乏應有的熱情。有些精神分裂癥病人還表現出奇特的觀念和行為,有令人難以理解的表現等等。
中國藥理學專家提出,精神分裂癥有難治易復發(fā)的特點,所以治療要及時、系統(tǒng)和徹底,服藥要按時、按量,堅持不間斷。社會、家庭和醫(yī)生對病人的照顧要耐心、周到、合理。而神經衰弱的治療方法比較簡單,除了采用維生素B1和谷維素等藥物治療以調節(jié)植物神經功能以外,靜坐對治療神經衰弱效果較好,它既可使大腦皮層得到充分的休息,又能使腦細胞迅速恢復正常的功能和工作能力。
3.其他神經癥:神經衰弱癥狀也常見于焦慮癥、疑病癥、抑郁性神經癥等,若患者有這類疾病的典型癥狀按等級鑒別診斷原則應首先診斷為其他類別的神經癥;
4.抑郁癥:神經衰弱有時有抑郁癥狀,但神經衰弱臨床表現為主要以興奮與易疲乏為特征,神經衰弱中出現的抑郁癥狀不是首發(fā)癥狀,而是繼發(fā)性癥狀,很少有抑郁癥中興趣減退、輕生觀念、自我評價過低等,神經衰弱所導致的抑郁不是持久的情緒低落,易于識別。但輕度抑郁癥患者,常被誤診為神經衰弱。這是因為抑郁癥患者常有失眠、疲乏、注意力不集中、精神缺乏和各種軀體不適感。兩類癥狀類似,軀體檢查均無相應陽性體征,如忽視檢查患者抑郁情緒往往導致誤診。因此臨床上診斷神經衰弱時必須排除抑郁癥。抑郁癥患者表現為情緒低落,愉快感喪失,對日常生活興趣喪失,自責,自罪,常萌生消極自殺的意念?;颊叩陌Y狀可呈現晨重夜輕的節(jié)律性波動。早醒是抑郁癥睡眠障礙的特點。抑郁癥病程可有周期性緩解;
5.慢性疲勞綜合癥:這是一組新近提出的以疲勞為主要表現的不能以休息解決的病程。持續(xù)半年以上的綜合癥且未發(fā)現引起疲勞的內科或精神科疾病,常伴低熱、咽喉痛、淋巴結疼痛、肌無力、肌肉痛、關節(jié)痛、頭脹痛活動、持久性疲勞神經心理癥狀(如易激惹、健忘、注意力不集中、思維困難抑郁等)睡眠障礙(表現為睡眠過多或失眠)體格檢查發(fā)現有低熱(37.6℃-38.6℃)非滲出性咽炎及頸前后部或咽峽部淋巴結腫大觸痛。由于有低熱咽喉痛淋巴結增大及觸痛等客觀體征因而有助于與神經衰弱鑒別。
相關文獻
萬方數據期刊論文
移動電話手機對神經衰弱癥狀影響的調查 - 衛(wèi)生研究 - 2000 29 ( 6 )
萬方數據期刊論文
失眠癥和神經衰弱的6年隨訪:臨床特點、病程、轉歸 - 中國心理衛(wèi)生雜志 - 200923 ( 8 )
萬方數據期刊論文
紡織噪聲暴露與神經衰弱綜合征患病率關系的研究 - 工業(yè)衛(wèi)生與職業(yè)病 - 200026 ( 6 )
神經病學
夜驚廣發(fā)性發(fā)育缺陷綜合征躁狂綜合征腦衰弱綜合征抑郁綜合征陰性癥狀群持久妄想性障礙戒斷綜合征睡行癥睡眠-覺醒節(jié)律障礙偏執(zhí)型精神障礙[精神病]思維聯想障礙癥狀群神經性貪食強迫綜合征癡呆綜合征小兒弱智緊張綜合征幻覺妄想綜合征自殺遺忘綜合征焦慮綜合征學習障礙周期性精神病注意缺陷多動綜合征夢魘嗜睡癥神經性嘔吐神經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