鱧魚【簡介】為鱧科動物烏鱧的肉。異名:黑魚、烏魚、蛇皮魚、黑鱧、烏鱧。
【功用】補(bǔ)脾益氣,利水,止痔血。主治:脾虛水腫,腳氣,小便不利等。
鱔魚【簡介】為鱔科動物黃鱔的肉。異名:黃鱔。
【功用】補(bǔ)虛損,除風(fēng)濕,強(qiáng)筋骨,止痔血。主治:久病氣血不足,虛羸瘦弱;產(chǎn)后惡露不盡或久痢、痔瘡出血者;風(fēng)寒濕痹,肢體酸痛,腰腿無力等。
鯧魚【簡介】為鯧科動物銀鯧的肉。異名:昌候魚、鯧鳊、鏡魚、平魚、叉片魚。
【功用】補(bǔ)脾益胃。主治:脾胃虛弱,氣血不足,身體疲乏無力,食欲不振等。
鰻鱺魚【簡介】為鰻鱺科動物鰻鱺的肉。異名:白鱔、鰻魚、白鰻、青鱔。
【功用】補(bǔ)虛損,祛風(fēng)濕,殺蟲。主治:久病虛損勞瘺,骨蒸發(fā)熱,消瘦體倦;小兒疳積;風(fēng)濕痹痛,或腳氣腫痛;痔瘺便血或瘰疬潰爛等。
鱸魚【簡介】為鰭科動物鱸魚的肉。異名:花鱸、鱸板、花寨、鱸子魚。
【功用】益脾胃,補(bǔ)肝腎。主治:脾胃虛弱,食少體倦或氣血不足,傷口久不愈合;脾虛水腫;肝腎不足,筋骨不健;胎動不安等。
鯽魚【簡介】為鯉科動物鯽魚的肉或全體。異名:鮒魚、喜頭、童子鯽。
【功用】健脾開胃,利水消腫。主治:脾胃虛弱,少食乏力,嘔吐或腹瀉;脾虛水腫,小便不利;氣血虛弱,產(chǎn)后乳汁不足等。
鳙魚【簡介】鯉科動物鳙魚的肉。異名:胖頭魚、花鰱。
【功用】暖胃補(bǔ)虛。主治:脾胃虛寒,飲食減少,體倦乏力。
鰱魚【簡介】為鯉科動物鰱魚的肉。異名:白腳鰱、自鰱。
【功用】溫中益氣。主治:脾虛氣弱,少氣乏力,或脾胃虛寒,飲食減少等。
鯉魚【簡介】為鯉魚科動物鯉魚的肉或全體。異名:赤鯉魚。
【功用】補(bǔ)脾健胃,利水消腫,通乳汁。主治:脾胃虛弱,飲食減少,食欲不振,水腫小便不利,或腳氣,黃疸;氣血不足,乳汁減少等。
兔肉【簡介】為兔科動物家兔和東北兔、草兔、高原兔等的肉。
食療食物
狗肉【簡介】為犬科動物狗的肉。異名:犬肉、地羊肉。
【功用】溫脾暖胃,補(bǔ)腎助陽。主治:脾胃虛寒,脹滿少食;腎氣不足,陽虛氣弱,腰膝軟弱,肢體欠溫,夜多小便;脾虛水腫。
羊肉【簡介】為牛科動物山羊或綿羊等的肉。
【功用】益氣補(bǔ)虛,溫中暖下。主治:脾胃虛寒,腹痛,少食,或時(shí)欲嘔吐;腎陽虛衰,腰膝酸軟,四肢不溫,尿頻,陽萎等。
牛肉【簡介】為??苿游锱;蛩5娜?。
【功用】補(bǔ)脾胃,益氣血,強(qiáng)筋骨。主治:脾虛少食,水腫,虛損羸瘦;筋骨不健,腰膝酸軟等。
豬腸【簡介】豬科動物豬的腸臟。異名:豬臟。
【功用】潤腸,補(bǔ)虛。主治:久瀉脫肛,便血,痔瘡。
豬腦【簡介】豬科動物豬的腦子。異名:豬腦髓。
【功用】益腎補(bǔ)腦。主治:適用于腎虛,髓海不足所致的眩暈、耳鳴、健忘等癥。
豬蹄【簡介】為豬科動物豬的蹄。異名:豬腳爪。
【功用】補(bǔ)血,通乳,托瘡。主治:產(chǎn)后虛弱,乳汁不足或缺乳;癰疽瘡毒。
豬肺【簡介】為豬科動物豬的肺臟。
【功用】補(bǔ)肺止咳。主治:肺虛久咳,短氣,咳血。
豬膚【簡介】為豬科動物豬的皮膚。異名:豬皮。
【功用】滋陰清熱,利咽除煩。主治:肺燥陰傷或陰虛火炎,咽喉干燥、疼痛,心煩等。
豬腎【簡介】為豬科動物豬的腎臟。異名:豬腰子。
【功用】益腎壯腰,補(bǔ)虛勞。主治:腎虛腰痛,久病虛勞不復(fù)。
豬心【簡介】為豬科動物豬的心臟。
【功用】補(bǔ)虛養(yǎng)心,安神定驚。主治:心氣血不足所致的驚悸,怔忡,自汗,失眠等。
豬肝【簡介】為豬科動物豬的肝臟。
【功用】補(bǔ)肝養(yǎng)血,明目。主治:肝血不足,目昏眼干,或夜盲,貧血,面色萎黃。
豬肚【簡介】為豬科動物豬的胃。異名:豬胃。
【功用】補(bǔ)虛損,健脾胃。主治:虛勞消瘦,脾虛腹瀉,尿頻或遺尿,小兒疳積。
豬肉【簡介】為豬科動物豬的肉。異名:豕肉、豚肉。
【功用】滋陰潤燥,益氣補(bǔ)血。主治:溫?zé)岵『?,熱退津傷,口渴喜飲;肺燥咳嗽,干咳少痰,咽喉干痛;腸道枯燥,大便秘結(jié);氣血虛虧,羸瘦體弱。
羊奶【簡介】羊科動物羊的乳汁。異名:羊乳。
【功用】補(bǔ)虛損,益精氣,開胃潤腸。主治:虛勞羸瘦,消渴,反胃,呃逆,口瘡等。
牛奶【簡介】為??苿游稂S?;蛩5娜橹?。異名:牛乳。
【功用】補(bǔ)虛損,益肺胃,生津潤腸。主治:病后體虛,氣血不足,胃痛隱隱,反胃噎嗝,消渴,便秘,皮膚干燥等。
鴿蛋【簡介】為鳩科動物原鴿或家鴿的卵。異名:鴿卵。
【功用】補(bǔ)腎益氣,解毒托膿。主治:虛勞羸瘦,腰酸乏力,氣怯食少等癥。
鵪鶉蛋【簡介】為雉科動物鵪鶉的卵。
【功用】補(bǔ)虛損,益中氣,強(qiáng)筋骨。主治:久病勞損,氣血不足,體倦乏力,身體虛弱,頭暈?zāi)垦?、腰膝酸軟等?div style="height:15px;">
鴨蛋【簡介】為鴨科動物家鴨的卵。異名:鴨卵、鴨子。
【功用】滋陰潤燥,清肺止咳,止痢。主治:病后體虛,口燥哂干;肺熱咳嗽,喉齒疼痛等。
雞蛋【簡介】為雉科動物家雞的卵。異名:雞卵、雞子。
【功用】滋陰潤燥,養(yǎng)心安神,熄風(fēng)安胎。主治:久病大病之后,或產(chǎn)后體虛,或胎動不安; 母熱病后期余熱未盡,心煩,咳嗽,聲啞及嘔逆不食等。
雉肉【簡介】為雉科動物雉的肉。異名:野雞。
【功用】補(bǔ)中益氣,益肝明目。主治:視物昏花,雀目夜盲,氣短乏力,消渴尿頻等。
麻雀肉【簡介】為文鳥科動物麻雀的肉。
【功用】補(bǔ)腎壯陽,益精填髓,縮小便。主治:腎氣虛衰,精髓不足,眩暈耳鳴,腰膝酸軟,陽萎不舉,小便頻數(shù)或余瀝不盡等。
鴿肉【簡介】為鴿科動物家鷦、原鴿或巖鴿的肉。異名:鵓鴿、飛奴。
【功用】補(bǔ)肝腎,益氣血。主治:老人或久病體衰,肝腎不足,氣血虛虧,或消渴飲水等。
鵪鶉【簡介】為雉科動物鵪鶉的肉或全體。異名:鶉鳥、赤喉鶉、紅面鵪鶉。
【功用】健脾消積,滋補(bǔ)肝腎。主治:脾虛氣弱,體倦乏力,食少腹瀉,或小兒疳疾,營養(yǎng)不良,水腫;肝腎不足,筋骨不健,腰膝酸軟等。
鵝血【簡介】為鴨科動物家鵝的血。
【功用】養(yǎng)血活血,破瘀利膈。主治:噎嗝反胃,飲食哽咽不下
食療食物
鵝肉【簡介】為鴨科動物家鵝的肉。異名:鵝、家雁、舒雁。
【功用】益氣補(bǔ)虛,和胃生津。主治:脾虛氣弱,津液不能上承,口渴少津,身體虛弱,營養(yǎng)不良。
鴨肉【簡介】為鴨科動物家鴨的肉。異名:鶩、家鳧、舒鳧。
【功用】滋陰清熱,健脾益胃,利水消腫。主治:虛勞骨蒸發(fā)熱,咳嗽痰少,咽喉干燥,頭暈頭痛;脾陰不足,飲食減少或挾有水濕,水腫,小便不利。
烏骨雞【簡介】為雉科動物烏骨雞的肉。異名:烏雞、藥雞、絨毛雞、叢冠雞、穿褲雞。
【功用】補(bǔ)肝腎,清虛熱,益脾補(bǔ)中。主治:肝腎陰虛,骨蒸潮熱,盜汗,口渴;脾胃虛弓,中氣不足,腹瀉或久痢,飲食減少;脾腎兩虛,遺育、白濁或婦女帶下。
雞肉【簡介】為雉科動物雞的肉。
【功用】溫中補(bǔ)脾,益氣養(yǎng)血,補(bǔ)腎填精。主治:脾氣虛弱,食少反胃,腹瀉,水腫;病后氣血不足,體弱乏力,頭暈心悸,或產(chǎn)后缺乳;腎虛所致的小便頻數(shù),遺精,耳鳴耳聾,月經(jīng)不調(diào)等;瘡瘍久不愈合等。
脂麻【簡介】為胡麻科草本植物脂麻的種子。異名:胡麻、油麻、巨勝子、芝麻。
【功用】補(bǔ)肝腎,益精血,潤腸燥。主治:肝腎虛損,精血不足,須發(fā)早白,眩暈耳鳴,腰膝酸軟,四肢無力;產(chǎn)后血虛,乳汁不足;血虛津虧,腸燥便秘等。
松子【簡介】為松科植物紅松的種子。異名:海松子、松子仁、新羅松子。
【功用】補(bǔ)虛養(yǎng)血,潤肺滑腸。主治:血虛陰虧,虛羸少氣;肺燥咳嗽,干咳痰少;腸燥便秘等。
花生【簡介】為豆科草本植物落花生的種子。異名:長生果、落花生、花生米、花生仁。
【功用】補(bǔ)脾益氣,潤肺化痰,滑腸,催乳。主治:脾虛氣弱,飲食減少,消瘦無力或小兒營養(yǎng)不良;久咳肺虛或肺癆咳嗽;產(chǎn)后氣血虧虛,乳汁分泌不足;腸燥便秘等。
芡實(shí)【簡介】為睡蓮科水生草本植物芡的種子。異名:雞頭實(shí)、雞頭米、水雞頭、刺蓮蓬實(shí)。
【功用】固腎澀精,補(bǔ)脾止瀉,止帶。主治:脾虛或脾腎兩虛,遺精、滑精、早泄,慢性泄瀉或五更瀉,白帶,小便頻數(shù)等。
蓮子【簡介】為睡蓮科水生草本植物蓮的種子。異名:蓮實(shí)、蓮米、蓮肉。
【功用】補(bǔ)脾益胃,養(yǎng)心安神,澀腸止瀉。主治:脾胃虛弱,食欲減退,腹瀉,小便淋濁,婦女帶下;腎虛遺精,尿頻;心脾兩虛,虛煩不眠。
菱【簡介】為菱科水生草本植物菱、烏菱的種仁。異名:水栗、水菱、芰實(shí)、菱角。
【功用】鮮品清熱除煩止渴;熟者益氣健脾。主治:熱病煩熱消渴;脾胃虛弱,飲食不化。
栗子【簡介】為殼斗科喬木植物栗的種子。異名:板栗、栗果。
【功用】健脾養(yǎng)胃,補(bǔ)腎強(qiáng)筋,活血止血。主治:脾胃虛弱或脾腎陽虛,便溏腹瀉,久瀉不止或便血;腎氣虛虧,腰腿軟弱無力。
向日葵子【簡介】為菊科革本植物向日葵的種子。異名:葵花子、葵子、天葵子、香瓜子。
【功用】補(bǔ)肝腎,驅(qū)蟲。主治:肝腎不是,陰虛陽亢,眩暈耳鳴,眼花等;蟯蟲等蟲癥。
大棗【簡介】為鼠李科植物棗的果實(shí)。異名:干棗、美棗、紅棗、良棗。
【功用】補(bǔ)脾益氣,養(yǎng)血安神。主治:脾胃虛弱,體倦乏力,食少便溏;血虛萎黃,消瘦;或婦女臟躁,精神不安。
杏仁【簡介】為薔薇科植物杏或山杏的部分栽培種味甜的成熟種子。異名:杏核仁。
【功用】潤肺平喘,潤腸通便。主治:肺燥或虛勞咳嗽、氣喘;腸燥便秘。
胡桃仁【簡介】為胡桃科喬木植物胡桃的種仁。異名:核桃、羌桃、胡桃肉。
【功用】補(bǔ)腎固精,溫肺定喘,潤腸通便,排石。主治:腎虛腰痛,兩腳痿弱,小便頻數(shù),遺精陽萎;肺虛或肺腎兩虛、喘咳短氣;腸燥便秘,大便干澀;石淋,小便不利。
榧子【簡介】為紅豆杉科植物榧的種子。異名:榧實(shí)、玉山果、赤果、香榧。
【功用】殺蟲,消積。主治:各種蟲證,如蛔蟲、蟯蟲、姜片蟲、絳蟲等;飲食積滯;痔瘡或腸燥便秘。
白果【簡介】為銀杏科喬木植物銀杏的種仁。異名:又稱銀杏、果仁、鴨腳子。
【功用】斂肺氣,定喘嗽,止帶濁,縮小便,驅(qū)蟲。主治:肺虛喘咳,哮喘;腎氣不固,遺尿、尿頻;脾虛或脾腎兩虛,帶下,白濁,腹瀉。
荸薺【簡介】為莎草科水性草本植物荸薺的球莖。異名:烏芋、地栗、馬蹄。
【功用】清熱生津,涼血解毒,化痰消積,明目退翳。主治:熱病傷津,煩熱口渴,大便秘結(jié);血熱便血,痔瘡或痢疾便血,婦女崩漏;肺燥、痰熱咳嗽,咽喉不利;痞塊積聚或食積不消;目赤翳障。
西瓜【簡介】為葫蘆科草本植物西瓜的果實(shí)。異名:寒瓜、夏瓜、水瓜、天生白虎湯。
【功用】清熱解暑,除煩止渴,利小便。主治:暑熱或溫?zé)岵崾?,心煩口渴;心火上炎,口舌生瘡;濕熱蘊(yùn)結(jié)下焦,小便黃赤不利。
山楂【簡介】為薔薇科木本植物山楂和野山楂等的果實(shí)。異名:山里果、山里紅果、映山紅果、赤棗子。
【功用】健胃消食,活血化瘀。主治:肉食或乳食積滯,脘腹脹滿疼痛或腹瀉;婦女產(chǎn)后惡露不盡,血瘀腹痛;疝氣偏墜脹痛。
楊梅【簡介】為楊梅科喬木植物楊梅的果實(shí)。異名:機(jī)子、圣生梅、白蒂梅、朱紅、樹梅。
【功用】生津止渴,和胃消食,止痢。
菠蘿【簡介】為鳳梨科革本植物菠羅的果實(shí)。異名:番梨、鳳梨。
【功用】生津止渴,助消化。主治:胃陰不足,口干煩渴;消化不良,少食腹瀉。
無花果【簡介】為??颇颈局参餆o花果的花托。異名:映日果、天生子、文仙果、奶漿果、蜜果。
【功用】補(bǔ)脾益胃,潤肺利咽,潤腸通便。主治:脾胃虛弱,消化不良,或產(chǎn)后缺乳;肺經(jīng)燥熱,咽喉疼痛,咳嗽;腸燥便秘,或痔瘡出血,脫肛。
櫻桃【簡介】為薔薇科木本植物櫻桃的果實(shí)。異名:荊桃、含桃、朱果、朱櫻、家櫻桃、櫻珠。
【功用】益脾養(yǎng)胃,滋養(yǎng)肝腎,澀精止瀉。主治:脾胃虛弱,少食腹瀉;肝腎不足,腰膝酸軟,四肢無力,或遺精等。
羅漢果【簡介】為葫蘆科藤本植物羅漢果的果實(shí)。異名:拉漢果、羅晃子、假苦瓜、茶山子、紅毛果。
【功用】清肺止咳,潤腸通便。主治:肺熱咳嗽,咽喉疼痛或失音;腸道燥熱,大便秘結(jié)。
獼猴桃【簡介】為獼猴桃科藤本植物獼猴桃的果實(shí)。異名:金梨、藤梨、獼猴梨、狐貍桃、毛梨。
【功用】清熱止渴,和胃降逆。主治:熱病心煩口渴;或胃熱口渴,反胃嘔逆,食欲減退。
刺梨【簡介】為薔薇科灌木植物刺梨的果實(shí)。異名:茨梨、文先果。
【功用】健胃消食,清熱生津。主治:胃陰不足,食欲不振,消化不良;或飲食積滯,飽脹滿悶,腹瀉便溏;熱病或暑熱傷津,口干口渴,心煩發(fā)熱,小便短赤。
石榴【簡介】為石榴科木本植物石榴的果實(shí)。異名:安石榴、金罌。
【功用】澀湯止瀉,止血,止咳。主治:腹瀉或痢疾經(jīng)久不止,久咳不愈
龍眼肉【簡介】為無患子科喬木植物龍眼的假種肉。異名:益智、桂圓肉、龍目、亞荔枝。
【功用】益氣健脾,養(yǎng)血安神。主治:脾胃虛弱,食欲不振,少氣乏力;心脾血虛,失眠健忘,驚悸不安。
荔枝【簡介】為無患子科喬木植物荔枝的果實(shí)。異名:離支、丹荔、火山荔、麗枝、勒荔。
【功用】生津益血,健脾止血,溫中降逆。主治:脾胃虛弱,食欲不振,氣血不足,體虛乏力;心脾血虛,失眠健忘,驚悸不安。
枇杷【簡介】為薔薇科喬木植物枇杷的果實(shí)。
【功用】潤肺止咳,生津止渴,和胃降逆。主治:肺陰虛燥咳,或咯血;胃陰不足,胃失和降,咽干口渴,干嘔不欲食。
檸檬【簡介】為蕓香科木本植物黎檬、洋黎檬的果實(shí)。異名:宜母子、黎檬子、宜母果、里木子、藥果。
【功用】清熱解暑,生津止渴,和胃降逆,化痰止咳。主治:暑熱煩渴,或胃熱傷津,口渴喜飲;胃氣不和,嘔噦少食;痰熱咳嗽。
葡萄【簡介】為葡萄科藤本植物葡萄的果實(shí)。異名:山葫蘆、蒲桃、蒲萄、草龍珠。
【功用】補(bǔ)肝腎,益氣血,生津液,利小便。主治:肝腎虛弱,腰背酸痛;氣血不足,頭昏,心悸;胃陰不足,咽干口渴;水濕內(nèi)停,小便不利。
橄欖【簡介】為橄欖科喬木植物橄欖的果實(shí)。異名:青果、橄欖子、甘欖。
【功用】清肺利咽,解毒。主治:風(fēng)火上攻所致的咽喉腫痛、心煩口渴;食魚、鱉引起的輕微中毒或腸胃不適。
李子【簡介】為薔薇科喬木植物李的成熟果實(shí)。異名:李實(shí)、嘉慶子。
【功用】清暑滌熱,生津止渴。主治:肝虛有熱,虛勞骨蒸;陰津耗傷,口中干渴。
杏【簡介】為薔薇科小喬木植物杏的果實(shí)。異名:杏實(shí)、甜梅。
【功用】生津止渴。主治:胃陰不足,口中干渴;肺經(jīng)燥熱,咳嗽咽干
桃子【簡介】為薔薇科小喬木植物桃的成熟果實(shí)。異名:桃實(shí)。
【功用】養(yǎng)陰生津,潤腸通便,平喘。主治:胃陰不足,口中干渴;腸道燥熱,大便干結(jié)難解。
柿子【簡介】為柿科喬木植物柿的果實(shí)。異名:米果、猴棗。
【功用】清熱潤肺,化痰止咳,消癭。主治:燥熱咳嗽;腸道燥熱或痔瘡出血;癭瘤。
蘋果【簡介】為薔薇科喬木植物蘋果的果實(shí)。異名:奈子、起凡子、頻婆。
【功用】清熱除煩,生津止渴,益脾止瀉,助消化。主治:病后或飲酒過度引起的煩熱口渴;消化不良或脾胃失和,少食腹瀉。
香蕉【簡介】為芭蕉科草本植物甘蕉的果實(shí)。異名:蕉子、蕉果、甘蕉。
【功用】清熱解毒,潤腸通便。主治:熱傷津液,煩渴喜飲,腸燥便秘,或痔瘡便血。
金橘【簡介】為蕓香科灌木或小喬木植物金橘、金彈等的成熟果實(shí)。異名:山橘、金蛋、壽星橘。
【功用】化痰止咳,理氣解郁。主治:肺氣不宣,咳嗽咯痰;肝胃氣滯,胸脅脹痛,飲食減少等。
柑子【簡介】為蕓香科木本植物茶枝柑、甌柑等多種柑的成熟果實(shí)。異名:茶枝柑又稱新會柑、江門柑等。
【功用】生津止渴,和中健胃,利小便。主治:胃陰不足,心煩口渴;飲酒過度;小便不利。亦可用于飲食喜酸,消化不良。
柚子【簡介】為蕓香科喬木植物柚及其變種文旦柚、沙田柚、坪山柚等的成熟果實(shí)。異名:柚子、文旦、香欒、壺柑、臭橙。
【功用】化痰止咳,理氣健胃。主治:咳嗽咯痰或喘息;中焦氣滯,胸脘滿悶,消化不良,飲食減少。
橙子【簡介】為蕓香科喬木植物香橙的成熟果實(shí)。異名:橙、黃橙、金橙、蟹橙。
【功用】和中開胃,寬膈健脾,生津止渴,醒酒。主治:胃陰不足,胃氣不和,口渴心煩,消化不良,惡心嘔逆,以及飲酒過度。
橘子【簡介】為蕓香科小喬木植物福橘、朱橘、溫洲蜜橘等多種橘的成熟果實(shí)。異名:黃橘、橘實(shí)。
【功用】開胃理氣,潤肺止渴。主治:胃陰不足,胃氣郁滯所致的胸中煩熱,滿悶不舒,口中干渴,嘔逆少食;肺燥咳嗽。
梨【簡介】為薔薇科木本植物白梨、沙梨、秋子梨等的成熟果實(shí)。異名:快果、果宗、蜜父。
【功用】清熱生津,潤燥化痰,解酒毒。主治:熱病津傷,心煩口渴,或消渴口干,或噎嗝反胃,大便干結(jié);肺熱或痰熱咳嗽;飲酒過度。
紫菜【簡介】為紅毛菜科植物甘紫菜及圓紫菜等的葉狀體。異名:紫英、索菜。
【功用】軟堅(jiān)散結(jié),清熱化痰,利尿。主治:癭瘤,瘰疬;咳嗽痰稠;飲酒過多,煩熱不安;腳氣,水腫,小便不利。
海藻【簡介】為馬尾科植物羊棲或海蒿子等的全草。異名:落首、海蘿。
【功用】軟堅(jiān)散結(jié),清熱消痰,利水。
昆布【簡介】為海帶科植物海帶及翅藻科植物昆布、裙帶菜的葉狀體。異名:海帶菜、海帶、海帶草、海馬藺、海草。
【功用】清熱利水,軟堅(jiān)散結(jié)。主治:癭瘤,瘰疬,結(jié)核;噎嗝,飲食不下;疝氣,睪丸腫痛;百瘕痞塊;水腫,腳氣。
猴頭菇【簡介】為齒科植物猴頭的子實(shí)體。異名:猴頭、猴菇、猴頭菌、刺猬菌。
【功用】補(bǔ)脾益氣,助消化。主治:脾胃虛弱,飲食減少,消化不良,或體倦乏力。
蘑菇【簡介】為黑傘科植物四孢蘑菇的子實(shí)體。異名:蘑菇蕈、蘑菰、肉蕈、雞足蘑菇。
【功用】補(bǔ)益腸胃,潤燥化痰。主治:脾胃虛弱,食欲不振,體倦乏力,或婦女乳汁減少;咳嗽氣逆。
香蕈【簡介】為側(cè)耳科植物香蕈的子實(shí)體。異名:香菇、冬菇、冬菰。
【功用】補(bǔ)脾益氣。主治:脾胃虛弱,食欲減退,少氣乏力。
銀耳【簡介】為銀耳科植物銀耳的子實(shí)體。異名:白木耳、白耳子、雪耳。
【功用】滋陰潤肺,益胃生津。主治:肺熱或肺燥咳嗽,痰黏或無痰,或痰中帶血;胃陰不足,咽干口燥,大便秘結(jié)。
木耳【簡介】為木耳科植物木耳的子實(shí)體。異名:黑木耳、木蛾、耳子。
【功用】涼血止血,潤肺益胃,通利腸道。主治:陰虛內(nèi)熱引起的吐血、便血或血痢、痔瘡出血,崩漏;肺燥咳嗽;胃陰休足,咽干口燥。
馬齒莧【簡介】為馬齒莧科草本植物馬齒莧的莖葉或全草。異名:馬齒草、馬齒菜、瓜子菜、安樂菜、長命菜。
【功用】清熱解毒,利尿通淋,涼血止血。主治:濕熱痢疾或腹瀉;癰腫惡瘡,腸癰;熱淋,小便不利,婦女濕熱帶下,月經(jīng)過多,崩漏,產(chǎn)后出血,以及尿血、便血等。
薺萊【簡介】為十字花科植物薺菜的莖葉。異名:護(hù)生草、沙薺、枕頭草。
【功用】涼血止血,利尿除濕,清肝明目。主治:婦女崩漏,月經(jīng)過多,或尿血、吐血、咳血;熱淋,水腫,小便不利,尿濁,或婦女帶下;肝熱目昏、目赤或眩暈頭痛。
苜蓿【簡介】為豆科草本植物紫苜蓿、南苜蓿的莖葉或地上部分。異名:光風(fēng)草、連枝草、蓿草;金花菜、草頭、母齊頭。
【功用】清熱利尿,除濕舒筋。主治:濕熱內(nèi)蘊(yùn)所致的小便不利,石淋,或濕熱黃疸;風(fēng)濕痹痛。
枸杞苗【簡介】為茄科草本植物枸杞的的嫩莖葉。異名:枸杞菜、枸杞頭、枸杞葉、枸杞尖。
【功用】清熱補(bǔ)虛,養(yǎng)肝明目。主治:肝陰虛或肝熱所致的目昏、夜盲、目赤澀痛、目生翳膜;虛煩發(fā)熱,消渴口干及虛火牙痛。
馬蘭頭【簡介】為菊科草本植物馬蘭的嫩莖葉(苗)或全草。異名:雞兒腸、路邊菊、紫菊。
【功用】清熱解毒,涼血止血,利尿除濕。主治:濕熱泄瀉或痢疾;咽喉腫痛,癰腫瘡瘍;血熱衄血、吐血、便血;濕熱黃疸或水胂,小便不利。
莼菜【簡介】為睡蓮科植物莼菜的莖葉。異名:水葵、馬栗草、錦帶。
【功用】清熱解毒,利水消腫。主治:癰腫,疔瘡。
蘆筍【簡介】為百部科植物石刁柏的嫩莖。異名:石刁柏、小百部、門冬薯。
【功用】健脾益氣,滋陰潤燥,生津解渴,抗癌解毒。主治:肺癆久咳不止;各種癌癥,全身倦怠乏力,食欲不振等。
竹筍【簡介】為禾本科植物淡竹的嫩苗。異名:竹萌、竹芽。
【功用】清熱除煩,化痰下氣,通利二便。主治:心胃有熱,煩熱口渴,小便不利,大便不暢;熱痰咳嗽,胸膈不利。
茄子【簡介】為茄科草本植物的果實(shí):異名:落蘇、酪酥、矮瓜、茄瓜。
【功用】清熱涼血,利尿消腫,化瘀散血。主治:痰熱咳嗽,血熱便血,痔瘡出血或大便不利,跌撲腫痛。
苦瓜【簡介】為葫蘆科攀援草本植物苦瓜的果實(shí)。異名:錦荔枝、癩葡萄、涼瓜、癩瓜。
【功用】清熱解毒,明目。主治:熱病或暑熱煩渴;肝熱目赤或疼痛;濕熱痢疾。
南瓜【簡介】為葫蘆科蔓生藤本植物南瓜的果實(shí)。異名:番瓜、倭瓜、飯瓜。
【功用】補(bǔ)中益氣,化痰排膿,驅(qū)蟲。主治:脾弱氣虛或營養(yǎng)不良,肺癰咯膿痰,蛔蟲病。
黃瓜【簡介】為葫蘆科攀援草本植物黃瓜的果實(shí)。異名:胡瓜、刺瓜、王瓜。
【功用】清熱止渴,利水解毒。主治:熱病煩熱,口渴;水腫,小便不利;濕熱瀉痢。
絲瓜【簡介】為葫蘆科攀援草本植物絲瓜或粵絲瓜的鮮嫩果實(shí)。異名:天羅、布瓜、綿瓜。
【功用】清熱化痰,止咳平喘,涼血解毒。主治:濕熱蘊(yùn)結(jié),發(fā)熱煩渴;痰熱咳嗽,咳痰黃稠,咽喉腫痛;痔瘡便血。
冬瓜【簡介】為葫蘆科攀援草本植物冬瓜的果實(shí)。異名:白瓜、白冬瓜、東瓜、枕瓜。
【功用】清熱化痰,除煩止渴,利尿消腫。主治:痰熱咳嗽;熱病煩渴或消渴;水腫,小便不利。
番茄【簡介】為茄科草本植物番茄的果實(shí)。異名:西紅柿、番柿、洋柿子、六月柿。
【功用】清熱,生津,止渴。主治:熱病煩渴,或胃熱口渴、舌干;肝陰不足,目昏眼干或夜盲等。
胡蘿卜【簡介】為傘形科草本植物胡蘿卜的根。異名:胡蘆菔、紅蘿卜、黃蘿卜。
【功用】健脾化滯,潤燥明目。主治:脾虛消化不良,食積脹滿;肝虛目暗,夜盲或小兒疳積目昏。
白蘿卜【簡介】為十字花科草本植物萊菔的根。異名:蘿卜、蘆菔、萊菔。
【功用】生用清熱生津,涼血止血,化痰止咳;熟者偏于益脾和胃,消食下氣。主治:消渴口干,鼻衄、咯血,痰熱咳嗽,咽喉疼痛,失音;脾胃失和,腹痛作脹,痢疾或腹瀉,飲食不消,反胃嘔吐。熱淋、石淋小便不利或膽石癥。
藕【簡介】為睡蓮科植物蓮的肥大塊莖。異名:蓮藕。
【功用】生用,清熱潤肺,涼血行瘀;熟用,健脾開胃,止瀉固精。主治:生用主治熱病心煩,口渴喜飲;胃熱津傷,噎嗝反胃;衄血、吐血、便血。熟用主治脾胃虛弱,消化不良,少食腹瀉,痢疾便血,不欲食,出血等。
山藥【簡介】為薯蕷科草本植物薯蕷的塊莖。異名:薯藥、薯蕷、淮山藥、白苕。
【功用】補(bǔ)脾胃,益肺腎。主治:脾胃虛弱,飲食減少,便溏腹瀉;婦女脾虛帶下;肺虛久咳咽干;腎虛遺精,尿頻,消渴多飲。
百合【簡介】為百合科草本植物百合、細(xì)葉百合等多種同屬植物的鱗莖。異名:百合蒜、白百合。
【功用】潤肺止咳,清心安神。主治:肺燥咳嗽,肺虛久咳,痰中帶血;溫?zé)岵『?,余熱未盡,神思恍惚,虛煩失眠。
生姜【簡介】為多年生草本植物姜的新鮮根莖。異名:嫩者名紫姜、子姜;宿根名母姜;干燥根莖名干姜。
【功用】發(fā)表散寒,健脾止嘔,解毒。主治:風(fēng)寒感冒輕證;胃寒嘔吐,腹瀉;半夏中毒。
蔥【簡介】為百合科草本植物蔥的全草或鱗莖。異名:蔥莖白、蔥白頭、青蔥、香蔥、四季蔥。
【功用】發(fā)表,通陽,解毒。主治:感冒風(fēng)寒,惡寒、發(fā)熱、無汗、頭痛;陰寒內(nèi)盛的腹痛、二便不通、痢疾等。
芥菜【簡介】為十字花科草本植物芥菜的嫩莖葉。異名:大芥、雪里紅、黃芥。
【功用】宣肺豁痰,溫胃散寒。主治:寒痰咳嗽,胸膈不利;胃寒少食;感冒風(fēng)寒
茭白【簡介】為禾本科水生草本植物菰的花莖經(jīng)一種穗菌侵入后,嫩莖部形成的肥大菌癭。異名:菰筍、菰菜、茭瓜。
【功用】清熱除煩,利尿除濕,通乳。主治:熱病煩熱口渴;下焦?jié)駸?,小便不利,腹瀉;產(chǎn)后無乳。
萵苣【簡介】為菊科草本植物萵苣除去外皮的嫩莖和葉。異名:萵筍。
【功用】清熱利尿,通乳。主治:下焦有熱,小便不利;產(chǎn)后乳汁不下。
魔芋【簡介】天南星科植物魔芋的塊莖。異名:蛇六谷、鬼芋等。
【功用】化痰散結(jié),解毒消腫。主治:咳嗽、疝氣、乳痛、瘰疬、燒傷、蛇咬等。
番薯【簡介】為甘薯科植物甘薯的塊莖。異名:山芋、紅薯、白薯、地瓜。
【功用】健脾益氣。主治:脾虛氣弱,大便秘結(jié)。
芋艿【簡介】為天南星科草本植物芋的塊狀根。異名:芋頭、芋子、毛芋。
【功用】益脾和胃,化痰軟堅(jiān)散結(jié)。主治:中氣不足,虛弱乏力;瘰疬結(jié)核。
馬鈴薯【簡介】為茄科植物馬鈴薯的塊莖。異名:土豆、山藥蛋、洋山芋。
【功用】益氣健脾,緩急止痛,通利大便。主治:脾胃虛弱,消化不良;腸胃不和,脘腹作痛;大便不利。
金針菜【簡介】為百合科草本植物萱草、黃花萱草等的花蕾。異名:萱草花、金針菜、忘憂草、黃花菜。
【功用】清熱涼血,利濕明目,安神。主治:血熱出血、小便不利、心煩不安;肝虛有熱,視物不清。
食療食物
辣椒【簡介】為茄科草本植物辣椒及其變種的果實(shí)。異名:番椒、海椒、辣茄、辣子。
【功用】溫中健胃,散寒除濕。主治:冷感、瀉下稀水、身體困倦、肢體酸痛等癥。
蕪荽【簡介】為傘形科草本植物芫荽帶根的全草。異名:胡荽、香菜、園荽。
【功用】發(fā)汗透疹,消食下氣。主治:感冒風(fēng)寒,微熱無汗,麻疹透發(fā)不暢;脾胃不和,食欲不振。
薤白【簡介】為百合科草本植物小根蒜或薤的鱗莖。異名:薤根、野蒜、小蒜。
【功用】通陽散結(jié),健胃消食,下氣導(dǎo)滯。主治:胸痹,胸悶疼痛;飲食不消,脘腹脹滿疼痛,腹瀉或痢疾,瀉而不暢。
大蒜【簡介】為百合科草本植物大蒜的鱗莖。異名:胡蒜、葫、獨(dú)頭蒜。
【功用】溫中健胃,消食理氣,解毒殺蟲。主治:飲食積滯,飲食不潔或食物中毒,嘔吐腹瀉;腸胃不和,脘腹冷痛;痢疾;蟯蟲病、鉤蟲??;肺癆、百日咳?,F(xiàn)代用于高血壓病、高血脂癥、流感、流腦等。
洋蔥【簡介】為百合科草本植物洋蔥的鱗莖。異名:玉蔥、蔥頭、球蔥。
【功用】健胃進(jìn)食,理氣寬中。主治:脾胃失和,飲食減少,腹脹,腹瀉。
韭菜【簡介】為百合科草本植物韭的葉及鱗莖。異名:草鐘乳、起陽草、壯陽草、扁菜。
【功用】溫陽下氣,宣痹止痛,活血化瘀。主治:腎陽虛衰,陽萎,遺精,遺尿,腰膝酸軟;噎嗝反胃,腹痛;血瘀胸痹作痛等。
芹萊【簡介】為傘形科植物水芹或旱芹的全草。異名:水芹又名水英,旱芹又名藥芹、香芹。
【功用】清熱平肝,利濕通淋。主治:濕熱蘊(yùn)結(jié),煩渴,小便淋漓澀痛,崩漏帶下,水腫;肝經(jīng)有熱,眩暈頭痛,面紅耳赤等。
茼蒿【簡介】為菊科草本植物茼蒿的莖葉。異名:蒿菜、蓬蒿菜、同蒿菜、菊花菜。
【功用】化痰止咳,清利頭目,和中健胃。主治:痰熱咳嗽,肝熱頭昏目眩,脾胃不和飲食減少。
蕹菜【簡介】為旋花科草本植物蕹菜的莖、葉。異名:甕菜、空心菜、藤藤菜。
【功用】清熱涼血,利尿除濕,解毒。主治:血熱所致的鼻衄、咳血、吐血、便血、痔瘡出血、尿血;熱淋小便不利;或婦女濕熱帶下;野菌中毒及瘡腫、濕疹、毒蛇咬傷等。
甘藍(lán)【簡介】為十字花科草本植物甘藍(lán)的莖葉。異名:包心菜、卷心菜、洋白菜。
【功用】清熱散結(jié),健胃通絡(luò)。主治:胃及十二指腸潰瘍疼痛。
大白菜【簡介】為十字花科草本植物白菜及其變種的幼株。異名:黃芽菜、黃芽白菜、花交菜、結(jié)球白菜。
【功用】清熱除煩,通利腸胃,利尿。主治:煩熱口渴,小便不利或大便不通。
菠菜【簡介】為藜科草本植物菠菜的全草或莖葉。異名:菠棱、赤根菜、波斯草、鸚鵡菜。
【功用】清熱除煩,潤燥通便,生津止渴。主治:虛人、老人腸燥便秘;胃熱煩渴、消渴多飲
食療食物
豆腐【簡介】為豆科植物大豆種子的加工制成品。
【功用】//用法:燒湯或作菜肴。//【應(yīng)用舉例】1.豆腐500克,黃瓜250克,煮湯代茶飲。用于小兒夏季發(fā)燒不退,口渴飲水多。2.豆腐500克,炒王不留行20克,煮湯。喝湯吃豆腐。用于產(chǎn)后乳汁不足。3.豆腐250克,鯽魚2條(每條重約150克),煮湯,分2次服食。可治麻疹出齊尚有余熱者,也能通乳,用于產(chǎn)后乳汁分泌不足。
刀豆【簡介】為豆科植物刀豆的種子。異名:刀豆子、挾劍豆、大刀豆、刀鞘豆。
【功用】溫中下氣,益腎補(bǔ)元。主治:脾胃虛弱,嘔逆上氣;腎虛腰痛或疝氣。
豌豆【簡介】為豆科草本植物豌豆的種子。異名:寒豆、青豆、麥豆。
【功用】益脾和胃,生津止渴,利小便。主治:脾虛氣弱或脾胃不和嘔吐,腹瀉;產(chǎn)后乳汁不下;煩熱口渴。
扁豆【簡介】為豆科植物扁豆的白色種子或莢果。異名:娥眉豆、茶豆、南扁豆、藤豆。
【功用】健脾和中,化濕。主治:脾虛有濕,體倦乏力,少食便溏,水腫;婦女脾虛帶下;暑濕外困,脾胃不和,嘔吐腹瀉。
豇豆【簡介】為豆科草本植物豇豆的種子或莢果。異名:長豆、飯豆、腰豆、裙帶豆、漿豆。
【功用】健脾和胃,補(bǔ)腎止帶。主治:脾胃虛弱,食少便溏;脾腎不足,婦女帶下。
蠶豆【簡介】為豆科草本植物蠶豆的種子。異名:胡豆、馬齒豆、南豆。
【功用】健脾利濕。主治:脾胃不健,飲食不下;水腫,小便不利;吐血,胎漏等。
綠豆【簡介】為豆科植物綠豆的種子。異名:青小豆。
【功用】清熱解毒,消暑利水。主治:熱病或暑熱所致的心煩、口渴、發(fā)熱,熱淋小便不利,水腫,或濕熱瀉痢,濕熱瘡疹,藥物中毒。
赤小豆【簡介】為豆科草本植物赤小豆或赤豆的種子。異名:紅豆、赤豆。
【功用】健脾利濕,消腫解毒。主治:水腫、腳氣;產(chǎn)后缺乳,腹瀉,黃疸或小便不利;痔瘡,腸癰。
黑豆【簡介】為豆科草本植物大豆的黑色種子。異名:烏豆、黑大豆。
【功用】補(bǔ)腎益陰,健脾利濕,除熱解毒。主治:腎虛陰虧,消渴多飲,小便頻數(shù);肝腎陰虛,頭暈?zāi)垦?,視物昏暗,或須發(fā)早白,腳氣水腫,或濕痹拘攣、腰痛;腹中攣急作痛或?yàn)a痢腹痛;服藥中毒或飲酒過多等。
黃豆【簡介】為豆科草本植物大豆的黃色種子。異名:黃大豆。
【功用】健脾利濕,益血補(bǔ)虛,解毒。主治:脾虛氣弱,消瘦少食,或貧血、營養(yǎng)不良;濕痹拘攣,或水腫,小便不利;食物中毒或肺癰。
高粱【簡介】為禾本科草本植物蜀黍的種子。異名:蜀秫、蘆粟、荻粱。
【功用】益脾溫中,澀腸止瀉。主治:脾胃虛弱,消化不良,便溏腹瀉。
粟米【簡介】為禾本科草本植物粟的種子。異名:硬粟、小米、秈粟。
【功用】養(yǎng)脾胃,益腎氣,除煩熱,利小便。主治:脾胃虛熱,反胃嘔吐;脾虛腹瀉;煩熱消渴,口干;熱結(jié)膀胱,小便不利等。
食療食物
蕎麥【簡介】為蓼科草本植物蕎麥的種子。異名:烏麥、莜麥、甜蕎、蕎子。
【功用】下氣消積,健脾除濕。主治:腸胃積滯,脹滿腹痛;濕熱腹瀉,痢疾,或婦女帶下。
玉米【簡介】為禾本科草本植物玉蜀黍的種子。異名:包谷、包米。
【功用】調(diào)中健胃,利尿通淋。主治:脾胃不健,食欲不振,飲食減少;水濕停滯,小便不利或水腫。
薏米【簡介】為禾本科草本植物薏苡的種子。異名:苡米、米仁、薏苡仁、薏珠子。
【功用】健脾益胃,利水除濕,緩和拘攣,清肺熱。主治:脾胃虛弱,便溏腹瀉;脾虛濕盛水腫,小便不利,婦女帶下,或腳氣腫痛;濕熱痹痛,手足拘攣,酸楚疼痛;肺癰咳唾膿痰,或腸癰。
大麥【簡介】為禾本科草本植物大麥的種子。異名:倮麥、飯麥、烏麥。
【功用】健胃消食,利尿通淋。主治:脾胃不健的食積飽滿、消化不良;濕熱壅滯下焦所致的小便淋瀝澀痛。
小麥【簡介】為禾本科草本植物小麥的種子。異名:淮小麥。
【功用】效用:養(yǎng)心益腎,除熱止渴,利尿通淋。主治:心陰不足、內(nèi)熱上擾引起的心煩不寐、神志恍惚、喜悲傷欲哭,煩熱口干,小便不利等。
糯米【簡介】為禾本科草本植物糯稻的種子。異名:稻米、江米、元米、酒米。
【功用】健脾胃,益肺氣。主治:脾胃虛弱,體倦乏力,少食,腹瀉;氣虛自汗。
粳米【簡介】為禾本科草本植物粳稻的種子。異名:大米、硬米。
【功用】益脾胃,除煩渴。主治:脾胃虛弱引起的飲食減少,疲倦乏力,便溏,以及脾胃氣陰耗傷引起的口渴、不欲食等。
食療食物
桂皮【簡介】為樟科喬木植物天竺桂、陰香等的樹皮。異名:川桂、土桂皮、月桂。
【功用】開胃進(jìn)食,溫中散寒。主治:脾胃有寒,食欲減退,或脘腹冷痛,嘔逆;外傷瘀血疼痛,或婦女產(chǎn)后血瘀腹痛。
小茴香【簡介】為傘形科草本植物小茴香的果實(shí)。異名:茴香、谷茴香、香子。
【功用】開胃進(jìn)食,理氣散寒。主治:中焦有寒,食欲減退,惡心嘔吐,腹部冷痛;疝氣疼痛,睪丸腫痛;脾胃氣滯,脘腹脹滿作痛。
胡椒【簡介】為胡椒科藤本植物胡椒的果實(shí)。異名:白胡椒,黑胡椒。
【功用】開胃進(jìn)食,溫中散寒,止痛。主治:脾胃受寒,食欲減退,或脘腹冷痛,嘔吐,腹瀉。
花椒【簡介】為蕓香科木本植物花椒或青花椒(香椒子)等的果皮。異名:大椒、蜀椒、川椒。
【功用】開胃消食,溫中散寒止痛,驅(qū)蟲。主治:中焦感寒,食欲減退,或脘腹冷痛,嘔吐,腹瀉;蛔蟲引起的腹痛。
酒【簡介】為米、麥、玉米、高粱等加酒曲釀成的一種飲料?!竟τ谩亢脱},通陽散寒。主治:風(fēng)寒濕痹,經(jīng)脈不利,肢體疼痛、拘攣;瘀血阻滯、陰寒內(nèi)盛、胸陽不宣所致的胸痹,胸部隱痛,或胸痛徹背。醋【簡介】為米、麥、高粱、或酒糟等釀成的酸性調(diào)味品。異名:苦酒、醋酒、醯、淳酢、米醋?!竟τ谩肯抽_胃,散瘀血,收斂止血,解毒。主治:油膩食積,消化不良,喜食酸物,或腹瀉;積聚痞塊,腹痛;咽喉腫痛;吐血、便血等;食魚肉、蕈類引起的腸胃不適。蜂
蜜【簡介】為蜜蜂科昆蟲中華蜜蜂、意大利蜜蜂在蜂窠中釀成的蜜糖。異名:食蜜、蜜、白蜜、蜜糖、沙蜜、蜂糖。
【功用】補(bǔ)中緩急,潤肺止咳,潤燥滑腸,解毒。主治:脾胃虛弱,體倦少食,脘腹作痛;肺燥咳嗽,痰少或干咳;腸燥津枯,大便秘結(jié);瘡瘍熱毒,或服烏頭、附子等引起的毒性反應(yīng)。
紅飴糖【簡介】為米、大麥、小麥、粟或玉米等糧食經(jīng)發(fā)酵糖化制成的糖類食品。異名:餳、膠飴。【功用】補(bǔ)中緩急,潤肺止咳,解毒。主治:脾胃虛弱,里急腹痛;肺燥咳嗽、咽痛;服烏頭、附子等藥物引起的中毒或不良反應(yīng)。糖【簡介】為禾本科草本植物甘蔗的莖經(jīng)壓榨取汁煉制而成的赤色結(jié)晶體。異名:沙糖、赤沙糖、紫沙糖、片黃糖。
【功用】補(bǔ)中緩急,和血行瘀。主治:脾胃虛弱,腹痛嘔噦;婦女產(chǎn)后惡露不盡。
烏梢蛇肉【簡介】為游蛇科動物烏梢蛇的肉。異名:烏蛇、黑花蛇、烏風(fēng)蛇、劍脊蛇、三棱子。
【功用】祛風(fēng)除濕,通經(jīng)絡(luò),定驚,解毒。主治:風(fēng)濕頑痹,肌膚麻木不仁;皮膚生癩,眉發(fā)脫落;瘡疹疥癬;破傷風(fēng)。
鯊魚【簡介】為皺唇鯊科白斑星鯊及其他鯊魚的肉。異名:鮫魚、沙魚、鰒魚。
【功用】補(bǔ)益五臟,消腫祛瘀。主治:體虛乏力,食欲不振,喉痹腫痛,傷口久不愈合,瘡癰,外痔等。
鱉肉【簡介】為鱉科動物中華鱉的肉。異名:鱉、團(tuán)魚、圓魚、甲魚。
【功用】滋補(bǔ)肝腎。主治:肝腎陰虛,勞熱骨蒸,或虛勞咳嗽;沖任虛損,崩漏失血;久瘧不止等。
龜肉【簡介】為龜科動物烏龜?shù)娜?。異名:龜、水龜、金龜、神龜?div style="height:15p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