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學好英語,有幾個環(huán)節(jié)是必須要掌握的。除了正確的做作業(yè)方法以外,還有一個很重要的環(huán)節(jié),就是如何做好預習。做好預習就是主動出擊,打主動仗。要提高學習效果,取得優(yōu)良成績,做好英語預習是必不可少的。有很多同學覺得時間緊,每天作業(yè)多,所以沒有預習就去學校聽老師講課了,這樣做會使聽課效果大打折扣,這不是節(jié)約時間,實際上是浪費時間。因為預習時間不會花費很多,但效率會提高不少。所以預習不是浪費時間,而是把時間用在刀口上,四兩撥千斤,使用較少的時間獲取很高的學習效率。因此,每個學生必須養(yǎng)成預習的學習習慣。那么如何做英語預習呢?
每天在做好了老師布置的作業(yè)后,接下來就是做預習工作了,也就是把明天老師要上的課有關章節(jié)仔細閱讀。拿英語來說,不外乎課文預習,或是語法詞匯預習等。預習方法是:先通讀一遍,這是“泛讀”,主要是對教科書明天要上課的內(nèi)容有個大概的了解;然后再讀第二遍,這是“精讀”,拿好一支鉛筆,把不懂詞句等做好記號,如在詞句下劃線。遇到生詞不要急于查詞典,先要學會猜詞義,因為文章是有邏輯性的,無論是論說文的推理還是故事情節(jié)的發(fā)展都是如此,如果所猜的詞義合乎邏輯,那就是猜對了,反之就猜錯了。這時就需要查閱詞典了。所查的詞匯最好寫在生詞小本子上。不用十分刻意去記憶,只要在你有空的時候稍微翻閱數(shù)次,就能很輕松地記住了?,F(xiàn)在的教科書因為強化閱讀能力培養(yǎng),語法篇幅較為弱化,很可能在語言解釋注解中出現(xiàn)了不甚清楚的語法說明,這時就應該學習參考英語語法書中的相關章節(jié),如非謂語動詞中的分詞作什么成分,怎么解釋?可參閱英語語法書非謂語動詞中分詞的這一章節(jié),在看懂后最好還要記住語法書中的例句,以幫助理解相關的語法。在預習中常會有不理解的句子或內(nèi)容,這時就用另外顏色的筆做好記號,在下面畫上線或在書旁空白處打上問號,這就是第二天上課時特別要注意聽講的內(nèi)容。帶著問題去聽課與沒有帶問題去聽課,那結(jié)果就完全不一樣了,這就把本來是“要我聽課”變成了“我要聽課”。敷衍了事聽課與帶著問題,并要解決問題地聽課效果是根本不一樣的。帶著問題聽課,聽了后印像特別深,記得特別牢。與此同時,還要做好筆記,把預習中發(fā)現(xiàn)的問題的講解,難句的解釋,在上課時都認真記下,便于以后復習鞏固。
課文預習,對于不同水平的同學要求也不一樣。對英語學習成績還不太好的同學來說,只求理解課文,然后帶著問題或疑問在第二天上課時聽老師講解,使問題或疑問得到解決;但對英語學習較好的同學要求還可以高一些,即在預習英語課文的基礎上對課文內(nèi)容進行復述,復述文章是語言學習一種極好的訓練,是包涵了詞、句、段、邏輯思維等,而且是非常有效的綜合訓練。
還有一種不是上邊講的即時預習,而是覆蓋較長的時間的預習。具體來說還可分為兩種:一種是在周末安排一些時間,把下星期要上的課估計一下上什么內(nèi)容,然后進行預習,特別是要把預習重點放在自己較弱的學科上,預習一周,一課或一個章節(jié)。學有余力的的同學可多預習幾個學科,多少內(nèi)容要看各人的具體情況而定。但一般來說,較弱的學科最好還是能安排一定時間,做一些預習,然后再結(jié)合隔天的即時預習,這樣就有兩次預習,效果也會更好。還有一種是安排在放暑寒假,因為還沒有發(fā)教科書,你可以向已學過的同學或鄰居借,或是到書店購買一本,把下學期的內(nèi)容先自己預習,既可以通讀;也可以在自己自習基礎上做一些書后的或配套的練習,這也是一種極好的培養(yǎng)自學能力的方法。凡是學業(yè)卓著、成就非凡的學者,專家一定是有很強的自學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