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同學對待語文的態(tài)度,處于一種:也想過好好學,但是不知道從何下手的狀態(tài)。
這里我分享一下我的學習經(jīng)驗!要找到語文學習的“門道”,就必須先了解語文考試的特點。
以全國的語文為例,穩(wěn)定和規(guī)矩是最主要的特點。也就是說,即使近些年出題的方式日漸靈活,但是所有的考察最后都落回到一個圈里,這個圈就是學生應該掌握的知識點。
1.古詩詞鑒賞:知識框架+刷題積累
古詩詞鑒賞屬于語文知識框架中的基礎知識,并不需要非常高超的知識儲備和文學素養(yǎng),每次考試哪怕丟1分丟2分都是很可惜的。
在古詩詞鑒賞上仍然有缺漏的學生,應當在課下做這樣一個工作:
在一個專用的本子上,把平時學習、考試中遇到過、學過的所有題材、手法和情感,按照一個知識框架羅列一遍,再將參考答案中對應的答題思路和套路與之一一匹配。
在這之后,每次回答古詩詞鑒賞問題時,回想這個框架當中的單個知識點,逐個檢索需要題目考察的題材、手法和情感,按照對應的答題思路和套路去回答問題。
這樣至少知道自己什么點答到了,什么點沒答到,對照標準答案也能夠精確地判斷自己的丟分點在哪里。
2.文言文閱讀:六招“硬功夫”
文言文閱讀更明確,不多說,至少30篇文言文的硬功夫做基礎,沒什么解決不了的。
什么叫硬功夫,就是實詞,虛詞,通假字,詞類活用,古今異義,特殊句式這六項。
文言文的字詞、句式就好像英語的單詞、固定搭配和語法一樣,你不做積累、不總結課本的生詞,在考場上不僅閱讀速度上不來,理解文義也會出現(xiàn)偏差,更別說文言文本身還會考察的詞義和句子翻譯了。
對于想要在文言文閱讀上有所突破的學生來說,課本里給的文言文,每個字每個詞每個句子都要理解。在不能得到一個肯定回答的情況下,就必須逐字逐句地去看,不要先問什么是重點,沒看過的,都是重點。
當然,也要緊跟老師的同學,想在文言文閱讀上進一步提高,還需要持續(xù)地進行積累。
3.現(xiàn)代文閱讀:文章分層+概括段意
先明確一下,這里的現(xiàn)代文指的是帶有主觀題的大閱讀。
自古詩文不分家,現(xiàn)代文和古詩詞非常像,都是在基本功的基礎上運用套路的問題。只不過現(xiàn)代文的知識框架體系比古詩詞更龐大,知識點更散一些,基本可以把古詩詞那個體系給融合進去。
比如16年北京高考現(xiàn)代文有道題說:文中運用了側面描寫的手法來表現(xiàn)老腔的藝術魅力。請舉兩例并加以分析。你會發(fā)現(xiàn),這就是古詩詞知識體系里面,常見手法中“正面描寫與側面描寫相結合”的一個分支,都沒跳出核心知識的范疇。
現(xiàn)代文和古詩詞略有不同的地方,即現(xiàn)代文更強調一個訓練方法,就是從小學開始就訓練的一個能力:把全文分成幾個層次,并概括歸納每層的段意,劃出關鍵句。這是要求學生能夠把握文章的脈絡,知道作者先寫了什么,再寫了什么,最后寫了什么。
4.議論文寫作:今天我們談談深度
提高作文的方法很多,在之前很多文章中我們也反復強調作文的審題、立意、文章結構和論證方法,今天我來分享一個對一些高中生來說容易上手的提高方式——深度。
這條路走過去,不用大量的文學積累,不用作文里面每句話都寫的跟詩一樣,需要的是一種大格局,一種深度的思考,我們稱之為“上位思想”。
舉個例子,16年的北京高考作文題是“‘老腔’何以令人震撼”。那什么叫上位思想,就是當你看到這個作文題時,知道這不是單單讓你討論“老腔”的,這背后代表的是日漸失落的傳統(tǒng)文化。當你的文章從老腔拓展到傳統(tǒng)文化時,你點明的是傳統(tǒng)文化不受重視的現(xiàn)狀,解決的是這個日漸邊緣化的問題,文章的格局自然就開闊了,深度也就出來了。
那怎么能達到這種深度呢?
一方面要培養(yǎng)這樣的上位意識,在做題的過程中去不斷練習。另一方面,需要接觸一定量的優(yōu)質時事評論,模仿作者的論述過程,因為高中生畢竟思維深度有限。
對于高三的學生來說,家長可以幫忙做一些篩選和整理,直接給學生整理好的內(nèi)容,以節(jié)省時間。
作文這塊同樣需要訓練方法,最重要的就是修改作文。這個功夫是一定要下的,初期的時候一個題目一定要寫上個三四遍,而且注意,一定是要全文重寫,或者至少把文章絕大部分的實質內(nèi)容都寫一遍。
語文學習或許不像是數(shù)學、物理那樣有非常明確的路徑,但只要做到了像熟悉數(shù)學公式一樣,熟悉語文的知識框架,語文成績一定不會差到哪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