滾滾長江東逝水,是非成敗轉頭空。歷史的天空早已云淡風輕,曾經的金戈鐵馬只剩下紙上的一聲嘆息。
六朝金粉,十里秦淮,才子佳人,舞榭歌臺,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仿佛歷史的一個轉身,一抬頭滄海便成桑田。
然而有一個人千百年來讓我們銘記。
他是一位失敗的君王,既無帝王霸氣,也無治國之才,最終身死國滅。他又是一位曠世的奇才,天賦異稟,獨步詞壇,被譽為一代詞宗。
他就是南唐后主李煜。
李煜是五代南唐中主李璟的第六子,自幼無心政治,沉迷藝術,精書法、工繪畫、通音律、擅詩文。
據考證,李煜共有七兄弟,其中4個哥哥英年早逝,只剩下大哥弘冀、七弟從善和他。
大哥弘冀常年征戰(zhàn)沙場,屢立戰(zhàn)功,頗有軍事才能,深得父皇李璟的喜愛,原本最有希望繼承皇位,可他對弟弟李煜十分嫉妒。
不是嫉妒他的才華,而是他的顏值。史書記載,李煜“一目重瞳”,就是一只眼睛里有兩個瞳孔。
在古代,人們相信重瞳是圣人之相,上古的舜帝、造字的倉頡、西楚霸王項羽都是重瞳。
李煜的帝王之相似乎預示著他將來的貴不可言,可善妒多疑的大哥恨不能殺之而后快。
心思縝密的他早就覺察到了哥哥的敵意,為了逃避這皇位之爭,他索性躲進山中,過著世外桃源般的日子。
他寫過一闋《漁父》:
浪花有意千里雪,桃花無言一隊春。一壺酒,一竿身,快活如儂有幾人?
倘若沒有生在帝王家,他便會攜一壺濁酒,駕一葉扁舟,作詩填詞,過此一生。
然而,世事無常,弘冀偶然一次惹惱了父親,李璟一怒之下決定把皇位傳給弘冀的叔叔。弘冀忌恨于心,立刻派人毒死了自己的叔叔。
此后的他,惶惶不可終日,每天一閉眼就會看見面目猙獰的叔叔前來索命,最終驚懼而死。
就這樣,文藝青年李煜被命運推上了龍椅,開啟了他的帝王人生。
七弟從善也曾覬覦皇位,還試圖在父親的遺詔上動手腳,李煜得知,非但既往不咎,反而關愛有加。大哥曾對他不仁,他卻不忍對七弟不義。
后來,弟弟從善淪為宋朝的人質,李煜甚是思念,登城北望,寫下一首《清平樂》:
別來春半,觸目愁腸斷。砌下落梅如雪亂,拂了一身還滿。
雁來音信無憑,路遙歸夢難成。離恨恰如春草,更行更遠還生。
催生李煜才情的,除了這些經歷,還有他心愛的人。
十八歲那年,他迎娶了南唐老臣周宗的長女娥皇,即位后立為皇后,世稱大周后。
大周后風華絕代,詩詞歌賦、音律書畫樣樣精通。
夫妻二人珠聯璧合,常常一起吟詩作賦、聽歌賞舞,據說還一同修復了因戰(zhàn)亂而失傳的盛世之音《霓裳羽衣曲》。李煜用詩詞記下了這些風花雪月的時光。
《玉樓春》
晚妝初了明肌雪,春殿嬪娥魚貫列。鳳簫吹斷水云開,重按霓裳歌遍徹。
臨風誰更飄香屑,醉拍闌干情味切。歸時休放燭光紅,待踏馬蹄清夜月。
然而,快樂的日子總是轉瞬即逝。
公元964年,大周后疾病纏身,久治不愈,加之4歲兒子意外夭折的悲痛,不久便香消玉殞。
李煜悲痛欲絕,為悼念愛妻寫下《臨江仙》:
秦樓不見吹簫女,空余上苑風光。粉英金蕊自低昂,東風惱我,才發(fā)一衿香。
瓊窗夢醒留殘日,當年得恨何長!碧闌干外映垂楊。暫時相見,如夢懶思量。
興許是上天垂憐,大周后的妹妹——嬌美可人的女英走進了李煜的世界,給愁苦的他帶去了一縷明媚的陽光。
大周后臥病時,十五歲的女英搬到宮中,常伴姐姐床前。少女的天真爛漫,讓李煜的愁眉漸漸舒展。大周后去世后,兩人更是惺惺相惜,漸生情愫。
那晚,花前月下,兩人幽會的情景,被浪漫多情的李煜記了下來。
《菩薩蠻》
花明月暗籠輕霧,今宵好向郎邊去。刬襪步香階,手提金縷鞋。
畫堂南畔見,一向偎人顫。奴為出來難,教郎恣意憐。
公元968年,金陵城一場盛況空前的婚禮后,十八歲的女英正式成為南唐皇后。
為了與大周后區(qū)分,世人都稱她為小周后。
小周后同姐姐一樣才貌出眾,能歌善舞,與李煜如膠似漆,過著“酒惡時拈花蕊嗅,別殿遙聞簫鼓奏”的逍遙生活。
然而,紅墻綠瓦內的歌舞升平粉飾不住南唐政局的不可救藥,紙醉金迷的李煜,渾然不知高墻城樓外,早已四面楚歌。
趙匡胤的一句“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鼾睡”,無情地擊碎了他的芙蓉帳暖春宵夢。
公元975年,趙匡胤舉兵圍攻南唐國都金陵。生性仁慈的李后主為保護城中百姓免受戰(zhàn)火摧殘,肉袒出降。
他帶著自己的愛妻、臣子和其他家眷三百多人,浩浩蕩蕩被驅北上,押往宋都汴京。
辭別金陵時,他寫下了《破陣子》,淚別他的家國:
四十年來家國,三千里地山河;鳳閣龍樓連霄漢,玉樹瓊枝作煙蘿,幾曾識干戈?
一旦歸為臣虜,沈腰潘鬢消磨;最是倉皇辭廟日,教坊猶奏別離歌,垂淚對宮娥。
到了汴京,李煜被封為“違命侯”,囚禁在一個庭院小樓。
從此,一國之君淪為階下之囚。寄人籬下、任人宰割的屈辱日子,使他度日如年,整日在傷懷故國中以淚洗面。
絕望之時,他拿起手中的筆,開始抒寫他刻骨的亡國之恨。
《浪淘沙》
簾外雨潺潺,春意闌珊。羅衾不耐五更寒。夢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貪歡!
獨自莫憑闌,無限江山!別時容易見時難。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間。
不久,宋太祖駕崩,其弟趙光義繼位,是為宋太宗。此后,李煜和小周后的處境愈發(fā)艱難。
小周后常被宋太宗召入宮中,一去數日,歸來總是泣不成聲。李煜深知妻子備受欺辱,默默無言卻心如刀絞。
亡國之恨今猶在,辱妻之痛何以堪?但軟弱如他,只能將一腔悲憤付諸筆端。
《相見歡》
林花謝了春紅,太匆匆。無奈朝來寒雨晚來風。
胭脂淚,留人醉,幾時重。自是人生長恨水長東!
人生有太多的悵恨讓人無可奈何,就如同這東流的江水,滾滾而去。江山不在,愛妻子不保,活著為何如此痛苦!
公元978年七夕,李煜41歲生日。酒醉之余,他撫今追昔,望月傷懷,隨即填詞一首,并讓歌妓唱出。
《虞美人》
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悲愴之音在小樓內外徹夜回蕩,傳到了宋太宗趙光義的耳中。宋太宗龍顏大怒,于是派人賜牽機藥毒酒一杯。
李煜默默地喝下了那杯毒酒,慘死在小周后的懷中。小周后哀不自勝,隨即自殺殉情。
李煜的幽魂終于回到了他魂牽夢縈的故國“三千里地山河”。
李煜這一生,繁華一夢,過得悲情。但正是這多舛而傳奇的命運,成就了他絕世的才情,成就了他許許多多震鑠古今、傳誦不衰的血淚文字。
很多時候,偉大的藝術作品恰恰誕生于苦難之中,正如清代詩人趙翼所言:“國家不幸詩家幸,賦到滄桑句便工”。
南唐,一個轄土不過江淮的小國,歷史長河中的一朵小小的浪花。
但,因為李煜,南唐從此不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