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jìn)入臘月之后,蘇州城的市井巷弄里,年味是越發(fā)濃起來了。這不,來葑門橫街兜上一圈,人頭攢動,不少叔叔阿姨大爺大媽都是來置辦年貨的。看著那些紅紅火火的鋪子,滿滿的都是蘇州人的年味兒。
剛走進(jìn)橫街,口頭上一串灌香腸就格外惹眼。過年家里買了肉,讓肉鋪里做上兩串香腸是不少蘇州人家的習(xí)慣。
把香腸和臘肉之類的一起,掛在家里通風(fēng)陰涼的地方,慢慢逼干水分。隔幾日便可拿下來,切片蒸了吃。那種咸鮮的肉香味兒,可下飯了。
除了香腸,咸雞、咸肉之類的年貨也是少不得的。
老蘇州愛吃的很,年輕人嫌鹽重吃得就不多了。咸肉、咸雞切開之后和白菜、筍片一起蒸來吃,香!
蘇州人過年餐桌上,除了些咸香貨,這春卷也是一大要緊的食物。
春卷皮子大都是市場上買的,看做皮子的阿姨們一手上下翻飛的好功夫,一團(tuán)黏糊的面就像是有了靈氣,聽話的很。一手?jǐn)偯?,一手揭皮,沒會功夫就能壘起厚厚一沓來。
春卷有現(xiàn)成做好的,各種味道都有。但老蘇州還是更喜歡自己買了皮子回家做,吃著放心。
跟春卷差不多的還有蛋餃,這也是過年前菜市場里的熱銷貨。蛋餃外表金黃,形似元寶,所以必然是春節(jié)年菜里討口彩的好東西。
一口帶磨具的鍋,呲啦一勺蛋液,裹上肉餡,再拿小鏟子一翻,一個蛋餃就做好了。家里的蛋餃一般都是媽媽或是奶奶做的,一次會做不少,凍起來能吃上小半年。
春節(jié)前的廚房里,油鍋一開要做的東西也不少。炸爆魚,做熏魚是蘇州人家的必修課。當(dāng)然現(xiàn)在的年輕人也少有自己做爆魚的了,賣魚的檔口做的爆魚一來新鮮,二來大油鍋炸出來的,外脆里嫩,味道也不錯。
炸好的爆魚在料鍋里走一圈,出來的就是頂好吃的熏魚。過粥下飯,亦或是拿來下酒,都是不錯的年節(jié)美食。
用小毛魚做的熏魚也是極好吃的,酥脆,補鈣。
肉塞油面筋、炸了的豬皮,也是很多老蘇州必要采購的年貨。
說完了年菜,再來看看糕團(tuán)。蘇州人就好一口糯米甜食,年夜飯的餐桌上,一碗小圓子是不能少的。
除了小圓子,有些人家也愛吃個大的湯團(tuán),水磨粉做的湯團(tuán),軟糯順口,還有些嚼勁。
年糕,年糕,過年怎能沒了糕。老蘇州人講究在年前訂上一整塊糕回家,放過除夕,年初一就切片蒸來吃。
無論是褐色的紅糖糕,還是雪白的白糖糕,各個都軟糯的很,隔水一蒸就能吃。有些時候偷懶,直接切成小塊跟米飯一起汆粥,吃著也很香甜。
年夜飯里頭,飯肯定也少不得。八寶飯是大多數(shù)人家年夜飯的首選,一來討了彩頭,二來口味還好。糯米里頭包了甜甜的紅豆沙,而且一定還得裹點豬油進(jìn)去,這樣蒸出來才香。
瓜子、花生一類的干果,是備著年節(jié)里吃的。還記得小時候,每年除夕夜,一家人看春晚時候,都少不了嗑點瓜子,吃幾?;ㄉ@夏觊g,瓜子殼扔在地上,除夕當(dāng)晚還不能清掃,得年初一才能清理,否則會散財呢。
米花糖也是小時候過年愛吃的零嘴,每回從袋子里拿一塊出來就得把袋子扎緊,否則萬一受了潮就不好吃了。
大草莓、金桔是春節(jié)里貴氣的蔬果,紅紅火火,金燦燦的。買點回家擺在果盤里,喜慶!
對了,家門口的福字、對聯(lián)、紅燈籠買好了嗎?這可千萬少不得,畢竟這年節(jié)的喜慶氛圍,都是從這些紅紅火火里襯出來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