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里有著山巒疊翠的空靈,也有著煙波浩渺的溫柔,這里有著燦爛悠久的文化,也有著時尚繁華的風(fēng)情……常熟,每一面都曳著詩情畫意,如果有機會來到這里,也許會發(fā)現(xiàn)這就是你夢中的江南。
十里青山半入城
虞山,有“十里青山半入城”的美譽,流傳著“虞山十八景”的說法,其中“劍門奇石”最為雄奇。處于最高峰的劍門,奇石險峻,絕壁中開如門縫,窄處僅二尺許,頂端有巨石堵于“門縫”,凌空欲墜而不墜,令人生畏。
登上劍門,便來到了虞山之頂,登高望遠(yuǎn),山河壯麗、湖泊縱橫、阡陌交錯、孤帆遠(yuǎn)影,這種“一覽眾山小”的感覺實在是太美妙了,這一刻,似乎體會到了古人的開闊心境。
劍門景區(qū)的藏海寺,是常熟地勢最高的佛教圣地,鄭成功、錢謙益、康有為等歷代名流,皆有題詠于此。
與之一墻之隔的,是虞山唯一的道教場所——報國院。據(jù)史料記載,清代乾隆年間,報國院與藏海寺合并了,這種西域之佛與本土之神和諧相處的局面,為我國寺院所少見。
帝師故居?衣堂
“兩代帝師”翁同龢,一生以天下為己任,以民生為國本,在歷史上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印記。來到翁家巷,便能看到巷口的石坊上刻著“狀元坊”幾個大字。走進巷內(nèi),不遠(yuǎn)處便是翁氏故居,右側(cè)掛著一塊木制豎匾,寫著“翁同龢紀(jì)念館”六個字。
進門便能看到一塊寫著“狀元第”的金匾,下面有著翁同龢生平和翁氏故居的簡介。故居設(shè)計以中軸為主,分東、中、西三大部分,是江南名門住宅的典型代表。
走進主廳綵衣堂,名字出自二十四孝“彩衣娛親”的典故,堂內(nèi)雕梁畫棟,氣勢不凡,還藏有包袱錦彩繪,這是“蘇式彩繪”的代表;后堂樓,翁同龢的全身銅像便屹立于堂正中,這里還有他的世系簡表、生平事跡展示等等;連中三元的狀元石造型奇特,也代表了翁家在科舉中的榮耀,令人印象深刻;“狀元及第”牌匾下一只石龜昂首趴著,意寓“獨占鰲頭”,兩側(cè)墻壁貼滿了常熟狀元故事……
一門四進士,兩代帝王師。來到翁同龢紀(jì)念館,一門一窗,一磚一瓦,都在訴說著歷史。在白墻黛瓦中感受到翁氏家族曾經(jīng)的輝煌與榮耀,在遺風(fēng)古貌中品味千年古城的獨特魅力。
山色湖光共一園
有道是“蘇城好,城里半園亭?!背藴胬送?、獅子園這些聲名遠(yuǎn)揚的園林外,常熟的曾趙園也不遑多讓,值得細(xì)細(xì)品味。曾趙園其實是曾園和趙園這兩個相鄰園林的合稱,兩個園林都是原明萬歷御史錢岱所筑的“小輞川”部分遺址,現(xiàn)在合在一起,稱曾趙園。
(圖:梅志強)
曾趙園的門匾并不大,但是進去之后卻發(fā)現(xiàn)內(nèi)有乾坤。迎面而來的就是翁同龢題寫的“虛廓村居”影壁,“虛廓”來源于西漢《淮南子》中的“道始于虛廓,虛廓生宇宙,宇宙生氣”一句,意為人生清虛空廓,不同流于世俗。
穿過走廊,便是曾園了。曾樸曾在此寫下了晚晴著名四大譴責(zé)小說之一的《蘗海花》,轟動一時。園林設(shè)計十分巧妙,水亭相依,借景虞山,水光山色融為一體。畫舫、花窗、飛檐、翠竹,都是滿滿的詩情畫意。
信步閑逛,小池淺淺縈回,亭臺恬靜佇立,長廊曲折蜿蜒,古樹靜靜糾纏……沒有其他園林的商業(yè)化,曲盡通幽處,偶有打太極的老人,坐著喝茶閑聊的爺爺奶奶,很是悠閑。傍晚時分,落日的余暉籠罩了整個園林,時光好似不曾流走,這里的一切都顯得那么靜謐祥和。
歲月靜好慢生活
天色漸晚,夜游方塔,別有一番愜意悠閑。方塔翹楚江南,是古建筑中瑰寶,歷經(jīng)800余年風(fēng)雨滄桑,依然偉岸雋秀,靈光四射,成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常熟的古城標(biāo)志。夜晚的方塔,閃耀著金色的光,在黑夜中格外醒目,顯得神圣而又肅穆。
方塔步行街也是熱鬧非凡,街兩邊商場、KTV、小吃店琳瑯滿目,逛累了,來到漫貓咖啡館,點一杯咖啡,一份蛋糕,來到二樓的露臺,微風(fēng)徐徐,抬頭便是迷人夜色中的方塔,這樣的夜晚真是再舒適不過了。
常熟,
是黃公望筆下的潑墨山水,
是嚴(yán)天池琴下的裊裊余音,
是張旭狂草的瀟灑不羈,
是錢謙益詩里行間的清詞妙句。
常來常熟,發(fā)現(xiàn)不一樣的驚喜~
文章源自:常來常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