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說曾國藩,大家耳熟能詳,誰人不知無人不曉?他是湘軍的創(chuàng)立者和統(tǒng)帥,曾被多次勸說當(dāng)皇帝之人??梢f起王夫之,又有多少人知道呢?
王夫之(1619年10月7日-1692年2月18日),字而農(nóng),號姜齋、又號夕堂,湖廣衡州府衡陽縣(今湖南衡陽)人。他與顧炎武、黃宗羲并稱明清之際三大思想家。其著有《周易外傳》、《黃書》、《尚書引義》、《永歷實錄》、《春秋世論》、《噩夢》、《讀通鑒論》、《宋論》等書。
王夫之自幼跟隨自己的父兄讀書,青年時期王夫之積極參加反清起義,晚年王夫之隱居于石船山,著書立傳,自署船山病叟、南岳遺民,學(xué)者遂稱之為船山先生。
王船山
為什么我會由曾國藩而提到王船山呢?他們之間會有什么淵源呢?
其實他們的淵源很深厚。首先,他們都是湖南人,都是湖湘文化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且有著承前啟后的關(guān)系--曾國藩的思想和行為深受王船山的影響。從某種意義上來說,王船山也算是曾國藩的“老師”了。并且,曾國藩還與王夫之都是正宗衡陽老鄉(xiāng)。曾國藩與衡陽淵源甚深,他原本就是祖籍衡陽,后遷居湘鄉(xiāng)(今雙峰)荷葉塘,且家鄉(xiāng)荷葉塘靠近衡陽,他的妻子歐陽氏還是衡陽人。他少年時代亦在衡陽石鼓書院念過書,后來又在衡陽操練湘軍及水師。
其次,曾國藩與王夫之還有兩層校友關(guān)系:曾國藩少年時代曾在衡陽石鼓書院念過書,而王夫之曾在這里教過書;后來曾國藩又在長沙岳麓書院念過書,而王夫之也曾在這里念過書。
此外,少有人知的是:曾國藩在衡陽的恩師汪覺庵的小女兒,嫁給了王夫之六世孫王世全的第四子。不僅如此,王世全還把當(dāng)年王夫之用過的一把寶劍贈予了他;而這把寶劍,竟是當(dāng)年明太祖朱元璋贈給王夫之先祖的。后來,曾國藩與兄弟曾國荃,正是憑著這把寶劍攻克金陵(南京),消滅了太平天國。所以,王船山和曾國藩的關(guān)系就變的非常微妙了。
湘西草堂-庭前
毛澤東曾說:“西方有一個黑格爾,東方有一個王船山。” 被譽為“南國儒林第一人”的王船山,跟毛澤東也有著直接或者間接的聯(lián)系。毛澤東來到湖南一師時,碰上了他的恩師。而他的恩師楊昌濟先生又是曾國藩的“粉絲”。層層相連,環(huán)環(huán)相扣,便有著說不清,道不完的意味。一些研究湖湘文化的學(xué)者,把湖湘文化的道統(tǒng)這樣描述:王船山——曾國藩——楊昌濟——毛澤東。
能讓毛澤東和曾國藩備受推崇的王船山,都有哪些經(jīng)歷?
王夫之自幼遍讀群經(jīng),十四歲入縣學(xué)。明崇禎十五年(1642)舉人。明亡,清兵南下,王夫之于清順治五年(1648)舉兵衡山,抗擊清軍。兵敗,至廣東肇慶,投奔南明永歷政權(quán),獲授行人司行人。旋因三次上疏彈劾權(quán)奸王化澄,幾遭不測,被迫返歸故里。爾后,連年轉(zhuǎn)徙于湖南零陵、郴州、耒陽、漣源、邵陽間。順治末,僻居衡陽金蘭鄉(xiāng),課徒授業(yè),潛心著述??滴跏辏?673)十一月,三藩亂起。次年二月,吳三桂叛軍攻占湖南,夫之往來于湘鄉(xiāng)、長沙、岳陽間。后徙居于湘西石船山下草堂,拒不為吳三桂稱帝撰勸進表。著述終老,至死不仕清廷。
此后的王夫之,就在衡陽的湘西草堂里,嘔心瀝血著書立說,把筆變成一個個憂憤的文字,以一個文人的心態(tài),訴說著一個武士的失敗。當(dāng)然,令后人欣然的是,王夫之不是寫“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的李后主,滿紙文章并不是憂憤,而是一座座高山,綻放著思想的火焰。
王船山
王船山又是個怎樣的人?
庚午年(1690年)其自題墓石中特別告誡兒子“墓石可不作,徇汝兄弟為之,止此不可增損一字。行狀原為請志銘而設(shè),既有銘,不可贅作。若汝兄弟能老而好學(xué),可不以譽我者毀我,數(shù)十年后,略紀以示后人可耳,勿庸問世也。背此者自昧其心。己巳九月朔書授攽”
墓志銘所說的“戊申紀元”,是明太祖朱元璋洪武元年,即明朝開國的時間。但如果作,則“不可增損一字”,“背此者自昧其心”,其心跡可見。
當(dāng)時我便在想:那時候的人,他的風(fēng)骨和氣節(jié),竟是如此堅強?倔犟地將自己的墓志銘以明朝年代記錄,其對明朝忠心不改,其心真是天地可鑒哪!
本是一代文人,但卻有著武士般的性格。說到此,似乎湖南的文人都有此愛好和特點。他們除了會寫文章,會寫詩,還會打仗。王夫之是,曾國藩、左宗棠、黃興、毛澤東都是。真是湘山代有人才出!
PS:本文以“船山”稱之,一則為押韻,二則是咱們衡陽人都是這么稱呼的。真是湘山代有人才出?。ㄍ樕腺N金),記得關(guān)注哦!
本文為頭條號作者發(fā)布,不代表今日頭條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