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人龐涓與孫臏同窗,他們的老師是大名鼎鼎的鬼谷子。鬼谷子是戰(zhàn)國時期一位極具神秘色彩的人物,曾任楚國宰相,精通百家之學,代表作有《鬼谷子》《本經(jīng)陰符七術》等,縱橫家尊他為始祖,名家尊他為師祖,道教尊他為王禪老祖,兵法家稱其圣人,謀略家稱其謀圣……除孫臏、龐涓外,蘇秦、張儀、商鞅等人也是他的弟子。鬼谷子的這些門生,攪動著戰(zhàn)國的風云,在某種程度上決定了先秦歷史的發(fā)展進程。
龐涓與孫臏一同求學其間,兩人結下了深厚的友誼。此后,龐涓前往魏國謀職,受到魏王賞識,很快升為魏國大將。富貴不忘友人,龐涓想到了孫臏,將他推薦給國君。不久,龐涓發(fā)現(xiàn)自己走錯了一步棋——孫臏的軍事才能遠超自己,魏王對其重用有加。推薦之初,龐涓原本懷著一種純潔美好的感情,只想幫友人一把,但后來他發(fā)現(xiàn)這極有可能使自己出局。于是龐涓后悔了,便想著如何趕走孫臏。一番謀劃,他利用自己的權勢找人告發(fā)孫臏,說他謀反,當然,他也準備了一些莫須有的“黑材料”。孫臏無法辯誣,魏王大為惱怒,下令將其處死。這時,龐涓出面了,向魏王一再求情。魏王雖然赦免了孫臏的死刑,但還是予以嚴懲——“斷其兩足而黥之”。雙腳被砍,臉刺花紋,孫臏成了一個“廢人”,盡管如此,他還是感謝老同學關鍵時刻的出手相救。而龐涓之所以救他,并非良心發(fā)現(xiàn)頓生慈悲憐憫,而是留下“活口”,讓他寫出記憶中鬼谷子傳授的一部兵法。人性深處,有善有惡,邪惡一旦激活,便很難將其止住。孫臏為感謝老同學的舉薦與救命之恩,自然愿意回憶書寫。寫到一半,孫臏得知了誣陷真相,他一面?zhèn)窝b瘋癲,一面尋機出逃,由于沒有雙腳,他只能爬著走路,要想逃命,只有借助他人。適逢齊國派人出使魏國,孫臏暗中求見,齊使將他藏在車中偷載出境。一回齊國,孫臏就在大夫田忌的推薦下受到齊威王的器重,被其尊為王師,坐在篷車里出謀劃策。
魏國圍攻趙國都城邯鄲,趙國向齊國求救,身為大將的田忌準備率軍直奔趙國。孫臏獻計說:“趙魏決戰(zhàn),雙方已將主力投入戰(zhàn)場,留在國內(nèi)的盡是殘卒弱旅,如果大軍直指魏國陪都大梁(今河南開封),魏軍必然回師自救。這樣一來,既幫趙國解圍,又挫敗了魏國,可謂一舉兩得?!碧锛僧敿床杉{,大軍赴魏,所向披靡。后方告急,魏國大將龐涓急速回軍,行至桂陵,與齊激戰(zhàn),魏軍大敗。
孫臏乃孫武(孫子)后代,深得先祖遺風?!皣壕融w”便由孫臏導演,是“三十六計”中相當精彩的一個謀略。
此后,龐涓與孫臏的故事還在繼續(xù),結局眾人皆知。周顯王二十八年(公元前341年),龐涓率魏軍攻打韓國,韓國向齊國救援,齊國軍師孫臏利用“減灶法”麻痹魏軍,將龐涓誘至馬陵險道,四周埋伏。龐涓率軍而至,伏兵萬箭齊發(fā),魏軍潰敗,龐涓自殺。
說實話,孫臏與龐涓的故事讓我十分難受,一對要好的同學,本應齊心協(xié)力、和睦相處,結果成了一對不共戴天的死敵,鬧得兩敗俱傷。龐涓固然是一個卑鄙小人,死前還在發(fā)泄與詈罵孫臏:“遂使豎子成名!”所作所為實在令人不齒;而孫臏運用謀略置之于死地的復仇,也難以讓人產(chǎn)生快意。應該說,兩人深得鬼谷子之真?zhèn)鳎貏e是孫臏,將先祖孫子與老師鬼谷子的兵法運用得嫻熟靈活,但運用對象之錯位、手段之殘忍,令人扼腕。
哲思啟示:權勢、金錢、名利的誘惑實在是太大,常使人變態(tài)異化,步入歧途。不僅是同窗、友人,即使父子、兄弟、姊妹、親戚之間,也難以幸免。這樣的例子,古史固然不勝枚舉,即使在今天,也鮮有改觀。人性改造之難,由此可見一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