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花
牡丹花別稱鼠姑、鹿韭、白茸、木芍藥、百雨金,又有洛陽花、富貴花和“
花中之王”之稱。原產(chǎn)地中國。牡丹為
毛莨科芍藥屬落葉小灌木,有三十多種。牡丹不僅有極高的觀賞價值,還有相當重要的藥用價值。牡丹五彩繽紛,雍容華貴,被譽為國色天香,是花中之王。
歷史上有不少詩人為它作詩贊美。如唐詩贊它:“佳名喚作百花王”。又宋詞“
愛蓮說”中寫有:“牡丹,花之富貴者也”。
中國人民把牡丹看作是人類和平、幸福、繁華與富足的象征。
基本信息
名字
學名/拉丁語名:PaeoniaSuffruticosa
英文名: SubshrubbyPeony、TreePeony
別名: 鹿韭、木芍藥、花王、洛陽王、富貴花
科學分類
域:
真核域 Eukarya
界:
植物界 Plantae
門:
被子植物門 Magnoliophyta
綱:
雙子葉植物綱Magnoliopsida
目:
虎耳草目 Saxifragales
科:
芍藥科 Paeoniaceae
屬:
芍藥屬 Paeonia
種:
牡丹P. suffruticosa
牡丹花----姚黃
根系肉質強大,少分枝和
須根。株高1-3m,可達2m,老莖灰褐色,當年生枝黃褐色。二回三出羽狀復葉,互生?;▎紊o頂,花徑10-30cm,花色有白、黃、粉、紅、紫及復色,有單瓣、復瓣、重瓣和臺閣性花?;ㄝ嘤?片。
牡丹的分尖方法很多,按株型可分為直立型、開展型和半開張型;按芽型可分為圓芽型、狹芽型、鷹嘴型和露嘴型;按分枝習性可分為單枝型和叢枝型;按花色可分白、共、粉、紅、紫、藍、黑和復色(實際上并無純正的藍與黑色);按花期可分為早花型、中花型、晚花型和秋冬型(有些
品種有二次開花的習性,春天開花后,秋冬可再次自然開花,即稱為秋冬型);按花型可分為系、類、組型四級。四個系即牡丹系、
紫斑牡丹系、黃牡丹系和紫牡丹系;二個類即單花類和臺閣花類;二個組即千層組和樓子組;組以下根據(jù)花的形狀分為若干型,如單瓣型、荷花型、托桂型、皇冠型等。
牡丹
1990年被定為
中國的
國花。牡丹為
多年生落葉小灌木生長緩慢,株型小,株高多在0.5~2米之間;根肉質,
牡丹花----狀元紅
粗而長,中心木質化,長度一般在0.5~0.8米,極少數(shù)根長度可達2米;根皮和根肉的色澤因品種而異;枝干直立而脆,圓形,為從根莖處叢生數(shù)枝而成灌木狀,當年生枝光滑、草木,黃褐色,常開裂而剝落;葉互生,葉片通常為三回三出復葉,枝上部常為單葉,小葉片有披針、卵圓、橢圓等形狀,頂生小葉常為2~3裂,葉上面深綠色或黃綠色,下為灰綠色,光滑或有毛;總葉柄長8~20厘米,表面有凹槽;花單生于當年枝頂,兩性,花大色艷,形美多姿,
花程式為:♂*K5C∞G2~5:1:2~5,花徑10~30厘米;花的顏色有白、黃、粉、紅、紫紅、紫、墨紫(黑)、雪青(粉藍)、綠、復色十大色;雄雌蕊常有瓣化現(xiàn)象,花瓣自然增多和雄、雌蕊瓣化的程度與品種、栽培環(huán)境條件、生長年限等有關;正?;ǖ男廴锒鄶?shù),結籽力強,種籽成熟度也高,雌蕊瓣化嚴重的花,結籽少而不實或不結籽,完全花雄蕊離生,心皮一般5枚,少有8枚,各有瓶狀子房一室,邊緣胎座,多數(shù)胚珠,骨果五角,每一果角結籽7~13粒,種籽類圓形,成熟時為共黃色,老時變成黑褐色,成熟種子直徑0.6~0.9厘米,千粒重約400克。
牡丹由野生變家種后,因環(huán)境條件變化及人工不斷地選育和栽培,除花色、花型、花期早晚有變異外,而且在株的形態(tài)、根的長短、粗細、葉的色澤、形狀等方面也發(fā)生了變異。
一、株型
因品種不同,牡丹植株有高有矮、有叢有獨、有直有斜、有聚有散,各有所異。一般來說按其形狀或分為五個類型;
牡丹花---墨 魁
1、直立型
枝條直立挺拔而較高,分布緊湊,展開角度小,枝知與垂直線的夾角多在30o以內(nèi)。節(jié)間較長,新生枝年生長量在10~15厘米,一般五年生株高40~50厘米,高者達1米以上。如“
首案紅”、“
紫二喬”、“
姚黃”等。
2、疏散型
枝條多疏散彎曲向四周伸展,株幅大于株高,形成低矮展開的株形,枝條展開時與垂直線的
夾角多在45o以上,新枝長,較軟。如“趙粉”、“守重紅”、“山花爛漫”、“青龍臥墨池”等。
3、開張型
枝條生長健壯挺拔,向四周斜伸開張,
角度在上述兩者之間,株形圓滿端正,高矮適中,新枝年生長量6~8厘米,一般五年生株高在30~40厘米。如“
狀元紅”、“
銀紅巧對”、“
金玉交章”等。
4、矮生型
枝條生長緩慢,節(jié)間短而葉密,枝條分布緊湊短小,年新枝生長量為2~4厘米,一般五年生株高15高厘米左右。如“
美人紅”、“
羅漢紅”、“
海云紫”等為代表。
牡丹花---大 葉 蝴 蝶
5、獨干型
多為人工培植的藝術造型,具有明顯的主干,主干高矮不等,一般在20~80厘米。主干上部分生數(shù)枝,構成樹冠(有的無樹冠),形態(tài)古雅,酷似盆景,生長較慢,一般成型期需8年以上。如“十八號”等。
上述每一植株類型中,因
品種不同,直立程度、高矮、斜伸角度等亦有不同;同時,枝條的粗壯、細弱、硬挺、直彎等也有不同程度的差異。如矮生類型中“羅漢紅”即屬于粗壯矮生型,而“出梗奪翠”則屬于細弱矮生型;又如直立型中的“首案紅”屬粗壯直立型,“姚黃”則屬于細硬直立型。
二、根
牡丹
根系發(fā)達,具有多數(shù)深根形的肉質
主根和
側根。初生根始為白色,漸變?yōu)辄S色至褐色,肉質白色,個別紅色,肉質中心木質化,俗稱“木心”。肉質部儲有大量養(yǎng)份和水份供植株生長,一般來說,根深的植株枝葉茂盛,植株較高,根淺則枝短株型矮。牡丹因品種不同,其根型、數(shù)量也不一致,但大體上可分為三類:
1、直根型
此類型的根深(四年生的牡丹根可入土80厘米以上),但根條稀疏,沒有明顯的主根,僅有幾十條粗細均勻的粗“
面條根”,
根光滑、皮百,根上極少分生小根,根(加工后稱“丹皮”)產(chǎn)量高,質量好。如“鳳丹”、“趙粉”、“二喬”、“墨魁”等。這類牡丹多為
藥用兼
觀賞兩用
品種。
牡丹花---北 國 風 光
2、坡根型
此類根條粗細長短不一,分生
側根較多,交叉生長,俗稱“
雞爪根”,多數(shù)入土較淺,斜坡角度大。如“青山貫雪”、“白玉”、“黃花葵”等品種,此類牡丹產(chǎn)丹皮質量、產(chǎn)量低于直根型,不適于藥用栽培。
3、中間型
此類根條稀密適中,無明顯主根,生有多數(shù)粗細均稱、根皮光滑的“面條根”,平均入土深度在70~80厘米,如“種生黑”、“姚黃”等,既可觀賞,又可藥用。
三、芽
牡丹的芽外由6~8枚鱗片所包,所以牡丹芽又稱“
鱗芽”。牡丹以鱗芽越冬。
牡丹的芽按功能和分化程度分為
花芽、
葉芽、
潛伏芽和
不定芽四種。
牡丹花---大 瓣 紅
1、花芽
牡丹的
花芽為
混合芽,能抽枝、長葉、開花。著生在枝條頂端的稱為“
頂生花芽”,開過一次花的枝條,花莖便自行干枯回縮一段。著生在干枯花莖下部的葉腋間的花芽稱為“
腋生花芽”或“
側生花芽”?;ㄑ恳话愣急容^肥大飽滿,剝除鱗片,可見“
花胎”(即鱗芽內(nèi)部的幼小花蕾)。
2、葉芽
葉芽只抽枝長葉,多數(shù)著生在花芽下部的葉腋間,也有著生在枝條頂端的,較花芽瘦小,萌發(fā)后發(fā)育成枝條。
3、潛伏芽
潛伏芽著生在新枝的最下部,形狀癟小,如粟粒,俗稱“狗鱉”。平時不萌發(fā),在花芽、葉芽或枝條受傷后才能萌發(fā),其壽命較長,可維持10~15年之久。
4、不定芽
著生在根莖處的芽叫做“不定芽”。出土后抽生為
萌蘗枝,俗稱“土芽”。不定芽萌發(fā)力特強,是接穗、更新老枝(股)和增加新股的主要來源。不定芽當年不開花,生長旺盛者,在頂部當年可發(fā)育分化形成花芽,翌年開花。
牡丹在芽因品種不同在
形狀、
顏色等方面均有差異,形態(tài)百出,各有特征。大體上有圓錐型、珍珠型、扁圓型、長錐型、鷹咀型等;各形狀之間又有大小、鱗片的多少、芽質癟瘦虛實等差別;顏色也有青綠、黃綠、土紅、土黃、銀灰、棕褐和不同程度的紫紅等色;另外還有花色和混和色,是秋季分辨品種的主要依據(jù)。因此,單靠芽的形狀、顏色等很難識別牡丹的品種,需靠長期耐心細致的觀察,才能掌握每一品種
鱗芽的特性。
牡丹花---香 玉
四、分枝
因當年生效枝上節(jié)間長短不同,著生芽數(shù)及新枝萌發(fā)力強弱也不同,分枝的習性也有明顯差異但分枝大體上有以下兩種
類型:
1、單枝型
當年生新枝節(jié)間長,著生芽較少,僅在基部1~2節(jié)部位或第1~3節(jié)部位上生芽,并且這些新芽中,當年僅有一芽萌發(fā)成為當年生新枝,該類型一般
株高枝稀,如“姚黃”等。
2、稠枝型
當年生新枝節(jié)間短,著生新芽較多,一般3~5個,新芽發(fā)枝力強,每個新芽在當年都能抽出形成短枝,枝多較稠、叢生。這類品種的植株一般較矮,分枝密。如“
瑛珞寶珠”、“
丹爐焰”、“
脂紅”等。
五、葉
牡丹葉互生,由
葉片、
葉柄組成。葉形、大小、色澤、質地等因品種而異可分為以下幾類:
牡丹花---藍 芙 蓉
1、大形圓葉型
全葉大而圓,長40厘米以上,寬25厘米以上,小葉寬大,圓純而肥厚,呈
廣卵形或
卵形;側小葉
邊緣缺少;葉面多平展。如“王紅”、“大胡紅”、“墨魁”、“首案紅”等。
2、大形長葉型
全葉大小同前,但小葉較狹長,呈長橢圓形,質較薄,邊緣缺刻少而尖,葉較稀而平展或下垂,如“銀粉金鱗”、“冰凌罩紅石”等。
3、小葉圓葉型
全葉較小,長約20~30厘米,小葉短而厚,邊緣缺刻少而圓純。如“葛巾紫”、“藍田玉”、“美人紅”等。
4、小形長葉型
全葉大小同上,但小葉較狹,
邊緣缺刻尖而上卷。如“脂紅”、“煙龍紫”等。
5、中形葉型
全葉中等大小,長約30~40厘米,小葉長橢圓形,邊緣缺刻多且較尖又上卷,葉多斜伸。如“假葛巾紫”、“狀元紅”、“大棕紫”等。
中外,還有特殊的葉形。如“三奇集盛”,每個葉柄上只生三枚不規(guī)律的圓形葉片,比一般品種少三分之二,為二回一出復葉;又如“肉芙蓉”、“大棕紫”,每一葉柄上著生三組葉片,分為頂五后六共十一枚小葉,比一般品種多二片。
牡丹葉的
顏色以綠色、黃綠色為主,個別品種的葉有深淺不同程度的紫暈;有的葉面上還綴有紫色或黃色的斑點;葉背面多為灰綠色和淺灰色,個別的品種(如“
鶴白”)茸毛特別多。
牡丹花----花叢
六、葉柄
牡丹的
葉柄也有粗細、硬軟、長短之分,長者可達40厘米,短者不過10厘米;葉柄凹處多為暗紫、紫紅、灰褐、黃綠等不同顏色。
葉柄的長短,特別是葉柄和枝條夾角的大小因品種不同差異較大,同時對花的觀賞價值影響也較大,葉柄與枝夾角大,葉面平展或下垂,葉也較稀,如“
墨魁”,花朵均著生在
葉叢之上,形成花美葉秀,相得益彰的觀賞價值;相反,葉柄較短,葉柄與枝條夾角較小,因枝葉緊密,花朵常藏在葉叢中,造成“
葉里藏花”現(xiàn)象,大大降低了觀賞價值。
七、花
牡丹花大色艷,
品種繁多。有的品種花器齊全,萼片,雄蕊、雌蕊發(fā)育正常,如“
似荷蓮”、“
鳳丹白”等;但有的品種雄、雌蕊瓣化或退化,形成了多姿形美的花型,五彩繽紛的花朵。
根據(jù)
花瓣層次的多少,傳統(tǒng)上將花分為:單瓣(層)類、重瓣(層)類、千瓣(層)類。在這三大類中,又視花朵的形態(tài)特征分為:葵花型、荷花型、玫瑰花型、半球型、皇冠型、繡球型(傳統(tǒng)上把皇冠型和繡球型稱為起樓)六種
花型。這種分類方法比較直觀地反映了花朵的各種變化
形態(tài)。
近幾年來,有關牡丹專家學者與產(chǎn)區(qū)的科研人員一起,結合傳統(tǒng)的分類方法,經(jīng)多年實地觀察研究及對牡丹花的解剖觀察,摸清了花型及花朵構成的演化
規(guī)律后,提出了新的
花型分類,即把牡丹花型分為單瓣型、荷花型、菊花型、薔薇型、千層臺閣型、托桂型、金環(huán)型、皇冠型、繡球型、樓子臺閣型。
牡丹花---白 天 鵝
1、單瓣
花瓣2-3輪,10-15片,寬大平展,雄蕊200-300個,雌蕊4-6枚,雄、雌蕊發(fā)育正常,結實能力強。此類花型以“
鴉片紫”、“
石榴紅”、“
賽珠盤”、“
鳳丹白”等品種為代表。
2、
荷花型
花瓣4-5輪,20-25片,花瓣寬大,形狀大小近似,排列清晰,雌蕊
發(fā)育基本正常,結實能力較強,但個別品種偶有雄蕊或雌蕊柱頭瓣化現(xiàn)象。此類花型以“似荷蓮”、“錦云紅”、“雪蓮”、“玉板白”等品種為代表。
3、
菊花型
花瓣6輪以上,花瓣形狀相似,排列整齊,層次分明,自外向內(nèi)逐漸變小,雄蕊正常或減少變小,并偶有瓣化,雌蕊5~11枚,正常生長或退化變小。有些品種柱頭有瓣化現(xiàn)象,結實力較差,此類花型以“
玫瑰紅”、“
叢中笑”、“
銀紅巧對”、“
錦袍紅”等品種為代表。
4、薔薇型
花瓣多輪,花瓣由外向內(nèi)逐漸變小,雄蕊部分瓣化成正常花瓣,雌蕊退化變小或瓣化,結實力差。此類
花型以“
紫二喬”、“
烏花耀輝”、“
紅霞爭輝”等品種為代表。
牡丹花---豆 綠
5、托桂型
外花瓣2~5輪,寬大整齊,部分雄蕊瓣化成細長
花瓣,瓣瑞常殘留有花藥或花藥痕跡,瓣間雜有正常雄蕊,排列不規(guī)則而稀疏,雌蕊正?;蛏杂邪昊哂薪Y實力。此類花型以“淑女裝”、“嬌紅”、“仙娥”、“三變賽玉”等品種為代表。
6、金環(huán)型
外花瓣2~3輪,寬大平展,花朵中心有部分雄蕊瓣化成
狹長直立大花瓣,中心花瓣與外輪花瓣之間有一圈正常雄蕊呈金環(huán)狀,雌蕊正?;蛏杂邪昊?,結實力差。此類花型極少,以“白天鵝”、“俊顏紅”品種為代表。
7、皇冠型
外花瓣2~5輪,寬大平展,排列規(guī)則,雄蕊大部或全部瓣化成細碎或曲皺花瓣,瓣群稠密聳起,形似
皇冠。內(nèi)花瓣排列不規(guī)則,瓣間常雜有正常雄蕊或退化中的雄蕊,瓣端也常殘留有花藥;雌蕊退化或瓣化,偶有結實。此類花型以“藍田玉”、“胡紅”、“姚黃”、“首案紅”等品種為代表。
8、繡球型
雄蕊充分瓣化,內(nèi)外瓣形狀大小近似,擁擠隆起呈
球形或
橢圓形;雌蕊基本或全部退化或瓣化,無結實能力。此類花型似“豆綠”、“綠香球”、“雪映朝霞”等品種為代表。
9、千層臺閣型
下方花瓣4輪以上,花瓣排列較整齊,形狀近似,瓣間不雜有雄蕊和退化的雄蕊。雄蕊正常而量小,或偶有瓣化,雌蕊退化變小或瓣化;上方花瓣量少,平展或直立,雄蕊量少而變小,雌蕊退化變小或瓣化。此類
花型以“菱花湛露”、“脂紅”、“壽星紅“等品種為代表。
10、樓子臺閣型
下方花雄蕊瓣化較充分,與正?;ò?a target="_blank" >形狀相似,雌蕊瓣化成正?;ò昊?a target="_blank" >彩瓣;上方花花瓣略大,數(shù)量較大,雄蕊基本全部瓣化或退化;雌蕊瓣化成正?;ò昊虿拾?,有的品種退化消失。此類花型以“赤龍煥彩”、“盛丹爐”、“玉樓點翠”、“紫重樓”等品種為代表。
牡丹花
牡丹的
花型在演進程中,有些品種同株、同枝常開2-3花型或更多種花型。如“趙粉”、“青香白”、“白鶴臥雪”、“山花爛熳”等,同株可開“皇冠”、“托桂”、“單瓣型”等花型。所以在確定某一品種的花型時,應以該品種演化達到最高的花型為標準。
八、果實種籽
單瓣花結骨果五角,每一果角結籽7-13粒,種籽類
圓形。外果皮始為綠色,有毛,成熟時為蟹黃色,種籽為黃綠色,過熟時果角開裂,種籽為黑褐色,每公斤可稱干種2400-3000粒。重瓣花一般結果1-5角,但
種籽僅有部分成實,或完全不實;千瓣花類不結果和籽。
牡丹花-品種及花系
一、品種
春日牡丹競芳菲。倘若你徜徉于
花海之中??峙履愠梭@嘆花的
嬌艷,還欲知道她的芳名。如果攜友賞花,你能說出花名一二,更能平添幾多風雅和無限樂趣。其實,多數(shù)牡丹花是不難鑒別,只要有心,便能結識她。
從花上鑒別
花是鑒定品種的重要依據(jù)之一。牡丹與其它
花卉一樣,其主要特征集中于
花冠上,欲分辯
品種先要看花冠。
牡丹花---冷 光 藍
1.從
花型上分
牡丹分類三類十二型。即
單瓣類、
重瓣類、
重臺類。單瓣型、荷花型、菊花型、薔薇型、托桂型、金環(huán)型、皇冠型、繡球型、菊花臺閣型、薔薇臺閣型、皇冠臺閣型、繡球臺閣型。最后四型可以概括為臺閣型:由兩朵重瓣單花重疊而成。分為“菊花疊”、“薔薇疊”、“皇冠疊”、“繡球疊”。如“火煉金丹”、“昆山夜光”、“大魏紫”、“紫重樓”等。
2.從花色上分
牡丹系以八大色著稱,如白色的“夜光白”、藍色的“藍田玉”、紅色的“火煉金丹”、墨紫色的“種生黑”、紫色的“首案紅”、綠色的“豆綠”、粉色的“趙粉”、黃色的“姚黃”。還有花色奇特的“二喬”、“嬌容三變”等等,另外在同一色中,深淺濃淡也各不相同。
3.從香型上分
一般白色牡丹多香,紫色具烈香,黃粉具清香,只要“嗅其香便知其花”了。
從葉上鑒別
牡丹葉為3出2回復葉。因
品種的不同,葉子所呈出現(xiàn)來的
形狀、
寬窄、
厚薄、顏色等方面各不相同。如“大胡紅”葉大、圓而肥厚,葉面多平展。如“墨灑金”葉形大而長,但小葉較狹長,質地薄,較稀疏開展或下垂。如“狀元紅”全葉中等大小,小葉
長橢圓型,邊緣缺多且較尖、上卷,葉多斜伸。如“豆綠”葉背有一層白絨毛。如“大棕紫”葉色發(fā)紫紅等。
牡丹花---綠 香 球
從枝干上辨別
這一方法是通過
株形和分枝方式來區(qū)別品種。牡丹為
叢生灌木,因不同的品種,其株形和分枝方式也不相同。
1.直立型:枝條開張
角度小,直立向上,節(jié)間長,長勢強,株叢高大,如“洛陽紅”、““桃李增艷”等。
2.開展型:枝條開張角度大,向四周延伸,株形低矮。如“一品朱衣”、“趙粉”等。
3.半開展型:介于上述兩型之間,如“
脂紅”、“
藍田玉”等。
分枝方式又分單枝型和叢枝型。
單枝型:當年生枝間較長,著新生芽少,此芽翌年早春抽發(fā)成枝,株高,枝稀疏,如“姚黃”、“粉二喬”等。
叢枝型:當年生枝間較短,新生芽多且發(fā)枝力強。當年即可形成叢生狀短枝,株矮枝密。如“葛巾紫”、“瑛王名寶珠”等。
從芽上識別
牡丹不同的品種,其
芽形與
芽色也不盡相同?!奥尻柎骸钡难考舛鴪A;“朱砂壘”的芽呈狹尖型;“青龍臥墨池”的芽尖而帶鉤,好似
鷹嘴。至于芽色就更為豐富:“百花妒”的芽為黃綠色;“脂紅”的芽為綠色;“墨魁”的芽為暗紫色等。芽色與花色有一定的相關性,芽色深者,花色也深;芽色淺者,花色也淺。
從果實上識別
牡丹花---三 英 士
一般結實力強,心皮呈開張輪狀輻射排列的品種,多為單瓣和半重瓣品種,如“
似金蓮”、“
鳳丹”等。結實率低,果實成簇生狀,多為
重瓣起樓品種,如“二喬”、“朱砂壘”等。
從根上分辯
牡丹的根部也作為區(qū)別其品種的輔助手段。一些品種
根系中
毛細根少,根的粗細較均勻,如“葛巾紫”。另一些品種有較多毛細根,呈蓬狀,如“瑛王名寶珠”大多數(shù)品種根為白、黃白、紅白色等,而“首案紅”根呈紫紅色,為識別此品種的重要依據(jù)之一。
二、花系
紅色花系:如“繡桃花”、“平頂紅”、“錦紅緞”、“木橫紅”、“群英會”、“展宏圖”等。
綠色花系:如“綠幕”、“綠玉”、“綠香球”、“荷花綠”、“春水綠波”等。
藍色花系:如“鶴望藍”、“水晶藍”、“垂頭藍”、“群峰”、“紫藍魁”等。
紫色花系:如“紫紅玲”、“藤花紫”、“棒盛子”、“稀葉紫”、“紫繡球”等。
粉色花系:如“百園爭彩”、“桃花遇霜”、“仙娥”、“粉喬”、“玉芙蓉”、“瑤池春”等。
白色花系:如“玉板白”、“紫斑白”、“天鵝絨”、“香玉”、“白鵝”等。
黑色花系:如“黑花魁”、“黑撒金”、“瑤池硯墨”、“墨樓爭輝”、“冠世墨玉”等。
黃色花系:如“姚黃”、“古銅顏”、“黃鶴翎”、“種生黃”、“金玉磐”等。
復色花系:如“二喬”、“大葉蝴蝶”、“藍線界玉”、“天香湛露”、“小葉花蝴蝶”等。
牡丹花-價值和用途
一、價值
藥用價值:牡丹自古以來皆用其根皮入藥,名曰“
丹皮”。
《神農(nóng)本草經(jīng)》將其列為中品。
李時珍撰
《本草綱芍藥甙目》曰:“牡丹以色丹者為佳”。丹皮用量很大,國內(nèi)年需要量在250萬公斤左右,年出口量約為50萬公斤。曹州牡丹為藥用觀賞兩用品種,所產(chǎn)“曹丹”皮厚粉足質量好,為全國丹皮四大產(chǎn)區(qū)之一。
芍藥甙
牡丹根皮外層為木栓層,由多列木栓細胞組成細胞壁,呈淺紅色;內(nèi)層為皮層,由數(shù)列切向延長的薄皮細胞組成,皮層內(nèi)韌皮部,占根的絕大部分,中心為木質部及髓。 牡丹根的韌皮部及皮層薄壁細胞和細胞間隙中,聚集有較多的草酸晶簇,并含有很多淀粉。鮮皮中含有
牡丹酚原甙(Paeonolide.C20 H28 O12 )約5-6%,但易受自身存在的酶水解,成為
牡丹酚(C15 H20 O8 )及一份子L阿拉伯糖。根皮中含有的牡丹酚(Paeonol C9 H10 O3 ),為帶有光澤的針狀結晶,可溶于水及一般溶劑,還含有
芍藥甙(Paeonorin)、苯甲酸,揮發(fā)油0.15-0.4%及植物甾醇等。
牡丹酚為主要藥用成份,具有抗菌作用,體外試驗丹皮對傷寒桿菌、大腸桿菌、金黃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鏈球菌、肺炎球菌等有較強的抗菌作用,對白喉桿菌也有抑制作用。丹皮水剪湯劑還有降血壓作用。丹皮呈圓筒狀、半圓筒狀或破碎的片狀,有縱向裂隙,兩面向內(nèi)卷曲,外皮粉白色或微紅,內(nèi)層棕色或土黃色,有細順紋,質而脆,容易折斷,斷面呈粉性白色,具有特異香氣為了便于運輸和貯藏,加工后的根皮通常截成6-15cm長的小段,裝在木箱或竹簍、條筐里,放在干燥通風避雨的地方。
貯藏期間要注意防潮。受潮后其斷面由原來的粉白色奕馬紅色,如轉成黑色即已表明已變質。如發(fā)現(xiàn)受潮應立即放在陽光下攤曬,曬干后再輕輕裝起,緩緩加蓋,以免壓碎。
丹皮性微寒,味苦辛,無毒。入心、
肝、腎經(jīng)。具有清血,活血散瘀的功能。主治斑疹吐血,血滯經(jīng)閉,經(jīng)前發(fā)勢,癰腫瘡毒,損傷瘀血,陰虛發(fā)勢,無汗骨蒸。臨床上主要用于清肝火和涼血散瘀(消炎、降壓),如因肝郁火而致的發(fā)熱、盜汗、自汗、頭痛目澀、月經(jīng)不調(diào),常配梔子、柴胡等,方如“
丹梔逍遙散”。
取其熱散瘀作用,治部
急性闌尾炎常配大黃、
金銀花等,方如“大黃牡丹湯”加減。因高血壓和動脈化而瘺有肝郁積熱癥者,可配野菊花、石決明等降壓。如陰虛發(fā)熱,可配“青蒿鱉甲煎湯”。熱癥出血,可助犀角、生地涼血止血;因甩胸腥部挫傷后有瘀血作痛者,方劑中加丹皮、赤艾以涼血去瘀。
因此,丹皮是治部血中伏火,除煩熱,祛血瘀或瘕積聚的常用藥物。丹皮不但可以配伍其它藥物水煎湯劑用于治療一般急性
疾病,還可制成吸收緩慢、藥力持久且服用、攜帶、貯存方便的丸劑和片劑。
食用價值:牡丹花的食用從宋代就開始了。明代有書載:“牡丹新落瓣亦可煮食?!泵鞔?a target="_blank" >《二如亭群芳譜》亦有
明代《二如亭群芳譜》
記載:“煎牡丹花,煎法與玉蘭同,可食,可蜜餞”,“花瓣擇,洗凈,拖面,麻油煮食,至美?!鼻宕?a target="_blank" >《養(yǎng)小錄》中記載:“牡丹花瓣、湯焯可,蜜浸可,肉汁燴亦可?!?div style="height:15px;">
牡丹花食用方法多樣,炸、燒、煎或做湯等,皆可成美味。如牡丹花和肉共燴制的“肉汁牡丹”,色澤鮮麗,味美適口,鮮艷的牡丹花,用面粉裹后油炸食用,鮮香誘人,用白糖浸漬又是上乘的
蜜餞;做湯時,在湯中撒些牡丹花瓣,色艷香濃,美味可口,令人食欲為之一振。此外,牡丹熘魚片、牡丹爆鴨脯等,也是時令佳肴。
現(xiàn)介紹一款香炸牡丹花片的方法:取初開的牡丹花瓣,清水中洗去塵土,晾干水分;1只雞蛋清和面粉,加少水,拌勻成糊,將牡丹花片入糊中拖過;炒鍋入豬油,燒至四五成熟,將牡丹花逐次下油鍋炸至結殼,即起鍋,用原油鍋留少油,下糖少水淀粉略炒勾芡,澆牡丹花片即成,亦可炸后裝盤,上撒白糖供食。
牡丹花瓣營養(yǎng)價值高,含有豐富的
蛋白質、
脂肪、
淀粉和
糖類,此外還含
鈣、
磷、
鐵等礦物質及
維生素A、B、C、E。特別是所含的多種游離氨基酸,更易為人體所吸收。
牡丹花-牡丹花語
牡丹花
牡丹:
富貴,
圓滿、
濃情秋牡丹:生命、期待、淡淡的愛
牡丹花-象征意義
牡丹以它特有的富麗、華貴和豐茂,在
中國傳統(tǒng)意識中被視為繁榮昌盛、
幸福和平的象征。
牡丹花-產(chǎn)地與習性
原產(chǎn)于中國西部
秦嶺和
大巴山一帶山區(qū),漢中是中國最早人工栽培牡丹的地方,為
落葉亞灌木。喜涼惡熱,宜燥懼濕,可耐-30℃的低溫,在年平均相對濕度45%左右的地區(qū)可正常生長。喜光,亦稍耐陰。要求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中性壤土或砂壤土,忌粘重土壤或低溫處栽植?;ㄆ?-5月。多采用嫁接方法進行栽培,因為與芍藥同屬芍藥屬,又多選用芍藥作為砧木。
牡丹花-中國主要產(chǎn)地
牡丹花
1。河南洛陽,自古有“洛陽牡丹甲天下”之稱,有“牡丹之都”之美譽。
2。山東菏澤,素有“牡丹之鄉(xiāng)”之美稱。
3。甘肅紫斑牡丹
4。安徽銅陵
5。河北柏山,有株千年牡丹
6。陜西漢中,有牡丹園
7。安徽巢湖銀屏山有一株千年牡丹。
牡丹花-繁殖與栽培
常用分株和嫁接法繁殖,也可
播種和
扦插。移植適期為9月下旬至10月上旬,不可過早或過遲。喜肥,每年至少應施肥三次,即“花肥”、“芽肥”和“冬肥”。栽培2-3年后應進行整枝。對生長勢旺盛、發(fā)枝能力強的品種,只需剪去細弱枝,保留全部強狀枝條,對基部的萌蘗應及時除去,以保持美觀的株形。除芽也是一項極為重要的工作,為使植株開花繁而艷、保持植株健壯,應根據(jù)樹齡情況,控制開花數(shù)量。在現(xiàn)蕾早期,選留一定數(shù)量發(fā)育飽滿的花芽,將過多的芽和弱芽盡早除去。一般5-6年生的植株,保留3-5個花芽。新定植的植株,第二年春天應將所有花芽全部除去,不讓其開花,以集中營養(yǎng)促進植株的發(fā)育。
牡丹為
深根性落葉灌木花卉,性喜陽光,耐寒,愛涼爽環(huán)境而忌高溫悶熱,適宜于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砂質土壤中生長。因此一般栽培牡丹花的盆土宜用砂土和餅肥的混合土,或用充分腐熟的廄肥、園土、粗砂以1:1:1的比例混勻的培養(yǎng)土。如栽培土壤中水分過多,其肉質根部容易腐爛。因此,遇到連續(xù)下雨的天氣時,要及時排水,切不可讓其根部積水。牡丹不耐高溫,夏季天熱時要及時采取降溫措施。最好搭個涼棚,為其遮蔭。中午前蓋上草簾或蘆葦,傍晚揭去。這一措施及時做好,可以防止落葉,若任其受熱、落葉,將嚴重影響以后開花。牡丹因根須較長,植株較大,因此適合于地栽,若要
盆栽,則應選大型的、透水性好的瓦盆,盆深要求在30厘米以上。最好用深度為60-70厘米的瓦缸。牡丹花的
繁殖,用播種法、分株法、嫁接法都可以。
盆栽技術
盆栽牡丹1
(一)盆栽苗的培育
用于盆裁的牡丹苗,以芍藥根作
砧木的嫁接苗為好。
分株苗因其根長而叢生.株型大小形狀一致,盆裁不但影響觀賞藝術價值,而且苗木繁殖系數(shù)低,發(fā)展速度較慢,遠遠不能適應中國國內(nèi)外盆裁花卉快速發(fā)展的要求。但鑒于適宜其嫁接的砧木芍藥根較少,嫁接技術還沒有放大多效人所掌握,所以目前中國的盆栽牡丹仍大多用分株苗,只有少量用嫁接苗;為了適應中國牡丹盆栽花并事業(yè)的飛速發(fā)展,跟上國際盆裁的潮流,以擴大外銷,多創(chuàng)外匯,應大量發(fā)展適宜盆裁的嫁接牡丹苗。
首先要培養(yǎng)出大小規(guī)格基本一致的芍藥根作砧木,其次要選擇適宜盆裁的牡丹
品種作
接穗進行嫁接來繁殖苗木。其具體方法是:每年8月中旬將成熟的(果皮呈蟹黃色)芍藥果實采收后。放在陰涼處。待果皮開裂時將
種子剝出,不使其于燥,更不可曝曬,以免種皮過干難于發(fā)芽出苗。
育苗播種前,先選擇疏松肥沃的地塊,施足底肥,深耕細耙整平備播。育苗時,如土干應先除去一層地表干土,用濕土做成高5-7厘米、寬70厘米的畦面,畦間隔35厘米左右。在距畦邊6厘米的畦面內(nèi),按株行距3×10厘米條播,也可按株距3厘米左右在畦面內(nèi)撤播。播后復上3厘米厚。為保墑防旱,冬季保溫,畦面上可再復蓋一層地膜。如地干播種后要立即從畦溝間澆透水,使土壤保持濕潤,20天即可生根,但年前不出苗。如播種較晚或土壤濕度不夠,年前不生根,年后也不出苗。
越冬前要澆一次封凍水。第二年開春(
雨水前后)即將畦面地膜揭去,并輕輕疏松一下畦面土,以利幼苗出土;‘驚蟄”前后,苗已出土,要經(jīng)常松土拔草,干旱時在畦溝內(nèi)澆水。麥收前要追一次速效餅肥或入糞,每畝可施芝麻渣100公斤。撤入畦間溝內(nèi),松土后馬上澆水。7—9月再追一次速效餅肥,方法用量同上。在整個育苗期,如天旱應及時澆水。以保持土壤的濕度,促進小苗快速增長。
雨季應及時排除地中積水,勿使水漬產(chǎn)生病害;管理好的苗當年9月底10月初根可達20厘米長,粗達0.6—1厘米,即可移栽。將直根剪短到12厘米長,移栽到預先整好的高畦上。按行距15厘米、株距57厘米栽植。一年生苗如因底肥不足或管理較差而長勢較弱的也可二年移栽‘移栽地除栽前施足底肥外,栽后還要加強追肥,澆水等田間管理,促使生長。到裁后第三年秋,當芍藥很長至2厘米粗,于9月初可作砧木進行嫁接。
嫁接前首先選好適宜盆裁的牡丹品種。
盆栽牡丹;宜選用植株矮、適應性強、根多而短、生長健壯而又容易開花的牡丹品種作接穗進行
嫁接;一般來說,大多數(shù)品種都適宜盆裁,但通常應用的主要有大胡紅、小胡紅、大紅剪絨、紫二喬(洛陽紅)、二喬、趙粉、藍田玉、白玉(白雪塔)、殊砂壘、姻籠紫、狀元紅;青龍臥墨池、冰凌罩紅石、銀粉金麟、梨花雪等一些半重瓣或重辯花品種。
嫁接苗應選用肥沃地塊栽植。行距20厘米、株距12-15厘米,每畝可育23000-25000棵苗木。成活的苗培養(yǎng)2-3年一般可孕出3—5朵
花蕾,此時即可進行盆栽上市出售。這樣培植的苗木規(guī)格大小,形狀基本一致。
(二)盆裁與管理
1、盆栽前的準備工作
盆栽牡丹2
牡丹
盆裁前主要做好
培養(yǎng)土的配制和備齊花盆。牡丹為深根肉質名貴花木,
須根少個作為盆栽,盆的容積有,這就造成根部營養(yǎng)面積相對減少,容易使地下與地上部分營養(yǎng)失調(diào),從而影響盆栽牡丹的正常生長發(fā)育。所以要使盆裁成活又能開出鮮絕的花朵,不僅栽培管理技術較為嚴格,而且對培養(yǎng)土要求科學的配制。培養(yǎng)土要在盆栽前一個月開始配制。待其腐熟后才可使用。根據(jù)牡丹的生長
特性。培養(yǎng)土應疏松、肥沃、腐殖質含量高、肥效持久而又易于排水為宜。比較理想的培養(yǎng)土配方是把腐殖質土、
馬糞、
園土、
粗沙子或
爐渣按2:1:2:1的比例配好混合均勻。并用人糞尿封奸腐熟一舟后備用。初栽時花盆可選用小些的,口徑30厘米、深25厘米的瓦盆即可;開花時可再換成口徑35厘米;深30厘米的大瓦盆。
2、盆栽時間和方法
牡丹盆栽的適宜時間和大田分栽一致,
菏澤、
洛陽一般在9月下旬至10月上旬為宜,過早栽植易于“秋發(fā)”;過晚根部生長緩慢,植株生長不旺,甚至來年花后容易枯死。牡丹盆栽之前,先將苗木挖出晾曬1-2天,使根失水變軟,便于
修剪和栽植;栽植前,格花盆放在水池中吸足水分;栽植時,先在盆底排水孔墊一片瓦片,防止漏土;再鋪上2—5厘米厚的小石子或廢棕繩等物,易于排水。栽植前還要對牡丹苗木進行整形修剪,使地上地下部分均衡;造型美觀大方;又便于栽培管理。首先剪去枯枝敗葉和過長的根,并用1%的
硫酸銅液將根部進行5-10分鐘的消毒,然后把苗木放在盆中央進行填土栽植,邊填土邊用手壓實、至距盆上沿3—5厘米時不再填土。
盆栽之后,盆面可配上
太湖石、
英石、
筍石與牡丹株相依為伴,不僅增加盆栽牡丹的美觀,使盆面碧翠一片,生機盎然,還可起到保濕隔溫作用。
3、
澆水盆栽因其容量較小,裝土少,持水量有限,必須及時澆水,方能保持社丹的正常需水量,裁好后應馬上澆透水一次,以后挽土壤于濕每隔3—4天澆水一次,以保持盆土濕潤為宜。若澆水量。土壤過濕。易使枝葉徒長,長時間過濕或積水還會爛根。尤其
夏秋季節(jié),更應控制盆土的濕度.作到不干不澆。夏季干時,應在清晨或夜間燒水,秋季只要不是太干就不必澆水。過濕芽旺秋發(fā),來春不開花。
4、
施肥盆中養(yǎng)分有限,只有適時追肥,才能保證牡丹正常生長發(fā)育。追肥可從第二年春季開始,用芝麻、花生、豆餅水泡經(jīng)發(fā)酵后使用。施用時要兌水,生長期每周施肥水1—2次;開花前和花期澆放水可每天一次;花謝后宜養(yǎng)花并略施輕肥或進行葉面噴肥,冬季
休眠期可不追肥。
5、夏季與
排水牡丹忌久雨過濕和炎熱酷暑,遇到長時間的高溫多濕天氣.會使葉片桔焦、爛根。盛夏酷暑時期,可將盆裁牡丹移至苗棚下遮蔭,也可集中埋入土中防暑降溫,并保持排水通風良好.無雨時每天進行枝葉及周圍噴水、增加空氣濕度,保征牡丹花芽分化時期的水分供應,雨季要注意排水,陰雨天要把花盆頓倒,防止盆中積水。開花后,每隔10—15天噴一次150倍
波爾多液或800—l000倍托布津藥液防治時部病害。
牡丹根甜,易遭螞蟻或其蠐螬危
盆栽牡丹3
害,可用1000倍敵敵畏溶液代水澆灌殺死。
6、
修剪和越冬
為改善牡丹的通風透光條件,使養(yǎng)分集中,秋、冬季落葉后,也要進行整形倍剪。剪去過密的枝條,如并生枝、交叉技、內(nèi)向技及病蟲害技等,使植株保持美麗的造型。秋末冬初,可將盆裁社丹埋入土中,枝條露在地上土外,上邊用草或壅土加以保護越冬。也有的將花盆直接放入地窖中越冬,第二年開春去掉覆蓋物,搬出窯外,放置透風向陽處,加強肥水管理;令其自然開花。也有的放在溫室或塑料大棚內(nèi)根據(jù)節(jié)日需要促使提前開花。為了在裝飾造型上使盆栽牡丹更為優(yōu)美、古樸高雅;可在花行將開放時,再將
彩陶、
瓷盆套在原瓦盆外邊;放在寬敞明亮的大廳或正堂中的精制盆架或案幾上,更能體現(xiàn)出牡丹的直容華貴。
另具有關資料介紹,在牡丹花開前,用1%濃度的
硫代硫酸銀溶液噴射盆裁牡丹,可使脫蕾減少55%,花期還可延長1/5的天數(shù)。
牡丹花-國內(nèi)栽培歷史
牡丹花
“競夸天下雙無絕,獨立人間第一香”。牡丹是我國特有的木本名貴花卉,花大色艷、雍容華貴、富麗端莊、芳香濃郁,而且品種繁多,素有“國色天香”、“花中之王”的美稱,長期以來被人們當做富貴吉祥、繁榮興旺的象征。
中華民族是一個愛美的民族、愛花的民族,尤其鐘愛牡丹。我們的祖先愛牡丹、種牡丹的歷史幾乎和他們生息繁衍、發(fā)展壯大的歷史一樣深厚悠久。
牡丹,原為
陜、
川、
魯、
豫以及
西藏、
云南等一帶山區(qū)的
野生灌木,散生于海拔1500米左右的山坡和林緣。我國牡丹的種植可追溯到二千多年前,
1972年甘肅武威
東漢壙墓中發(fā)現(xiàn)的醫(yī)簡中已有牡丹入藥的記載。
牡丹作為觀賞植物始自
南北朝時期,文獻多有記載。
劉賽客《嘉記錄》說:“北齊楊子華有畫牡丹”,牡丹既已入畫,其作為觀賞的對象已確切無疑。謝康樂更具體指出種植的具體情況:“永嘉水際竹間多牡丹?!保ā短接[》)近代生物學先驅
達爾文在
十九世紀七十年代寫的
《動植物在家養(yǎng)情況下的變異》一書中說,牡丹在中國已經(jīng)栽培了一千四百年“從十九世紀七十年代推到一千四百年前,那是公元五世紀,即南北朝初年,和中國牡丹的栽植歷史大體相屬。
隋代,
隋煬帝(公元605-618)時“辟地周二百里為西苑……,昭天下境內(nèi)所有鳥獸草木驛至京師(今
河南洛陽)……。易州(今河北易縣)進二十箱牡丹”。
《隋志素問篇》中說道:“清明次五時牡丹華?!边@又足以說明牡丹作觀賞植物則規(guī)模更大。
牡丹花
唐代
(公元618-907)牡丹栽培開始繁盛起來。開元中盛于
長安。傳說當時
洛陽有個叫
宋單父的善于種花,應唐玄宗
李隆基之召,到
驪山種了一萬多本,顏色不相同(《龍城錄》)。
李白“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風拂檻露華濃。若非群玉山頭見,會向瑤臺月下逢。”等三首“清平調(diào)”就是歌詠幾種不同顏色牡丹的?!巴デ吧炙幯裏o格,池上芙蓉靜少情。唯有牡丹真國色,花開時節(jié)動京城?!保?a target="_blank" >劉禹錫:“賞牡丹”)“帝城春欲暮,喧喧車馬度;共道牡丹時,相隨買花去。貴賤無常價,酬值看花數(shù):灼灼百朵紅,戔戔步束素?!壹伊暈樗?,人人迷不悟?!保?a target="_blank" >白居易:“買花”)從以上這些詩篇可以看出當時帝都長安栽培牡丹的盛況。這時,牡丹不但顏色種類多了,而且還出現(xiàn)了一些新奇變異和重瓣現(xiàn)象?!芭d唐寺有牡丹一窠,元和中著花一千二百朵,其色有正暈、倒暈、淺紅、淺紫、紫白、白檀等,獨無深紅,又有花葉中無抹心者,重臺花者,其花面七、八寸?!保ā队详栯s俎》)“穆宗皇帝殿前種千葉牡丹,花始開香氣襲人,一朵千葉,大而且紅?!保ā抖抨栯s俎》)。這也說明了,我國早在公元九世紀,便已經(jīng)有了重瓣牡丹。
宋代(
公元960-1279年),中國牡丹栽培中心,由唐之長安而轉移到了洛陽,牡丹的品種更多,栽培技術更加系統(tǒng)、完善。并出現(xiàn)了一批理論專著,對牡丹的研究有了很大的提高。這一時期的著作有歐陽修的
《洛陽牡丹記》;周師厚的
《鄞江周氏洛陽牡丹記》、《
洛陽花木記》;張峋的
《洛陽花譜》等等。記述了牡丹的栽培管理,總結出一整套較為完整的成熟經(jīng)驗。
歐陽修說:大抵洛人家家有花,而少大樹,蓋其不接則不佳。
北宋末年,戰(zhàn)亂不斷,洛陽牡丹開始衰退,陳州牡丹取而代之,
張邦基撰
《陳州牡丹記》云:“洛陽牡丹之品見于花譜,然未若陳州牡丹之盛且多也。圓戶花如種黍粟,動以頃計?!?div style="height:15px;">
云:“吾亳州牡丹,年來浸盛,嬌容三變,尤在季孟之間。等此而上,有天香一品,石榴紅,勝嬌容,宮紅袍,琉璃貫珠,新紅種種不一,雜紅最后出,品種難得。又有大黃一種,輕膩可愛,不減三變。佛頂青為白色第一。大抵紅花以花子紅,銀紅、桃紅為上。”又云:“草堂數(shù)武之步,種蒔殆偏,率以兩色并作一叢,紅白異狀,錯綜其間,又以平頭紫,慶天香,先春紅三色插入其花叢,間集而成文章,他時盛開燦然若錦”。此時開中國插花技術之先河。
曹州與亳州皆于明代嘉靖(1522~1567)年間引入牡丹,也同于萬歷(1573-1620)年間達到繁盛。兩地之間相互交換品種,“曹花多移自亳”(清·余鵬年《曹州牡丹譜》);亳州也引進入不少曹州名品,如《亳州牡丹史》中記載一種“金玉交輝”的品種,說是:“曹州所出,為第一品?!庇钟小叭虧t”“萍實紅”兩種,也產(chǎn)于曹州。
亦云:“至明曹南牡丹甲于海內(nèi)?!辈苤菀皇咳思遥档び蟹N至四十畝者,……多到一、二千株,少者數(shù)百株?!保ā?a target="_blank" >五雜俎》)。由此可以看出,現(xiàn)今牡丹的主要產(chǎn)地菏澤,在明代就已開始繁盛了。
北京自遼、金建都于此,牡丹栽培日漸興盛。明代的《北京考》上記載遼圣宗(公元982-1031)在統(tǒng)和12年(995年)三月去長春宮觀賞牡丹。在明代,牡丹栽培極盛,“金殿內(nèi)外盡植牡丹”。城外還有三大名園
也有不少種植。廣西灌陽也產(chǎn)牡丹,據(jù)明代《廣西通志》記載,在廣西“牡丹出靈川、灌陽,灌陽牡丹有高一丈者,其地名小洛陽?!?div style="height:15p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