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nèi)科、心內(nèi)科病房醫(yī)生辦公室推薦貼壓資料 之二
● 急性心肌梗死的診斷(1+1診斷法)
心臟生物標記物(首選cTn, 不能檢測cTn可以CK-MB替代)升高超過參考值上限,再加上至少一項心肌缺血證據(jù)(①癥狀,②心電圖新出現(xiàn)的缺血改變,③新出現(xiàn)的Q波,④影像學示新的活力心肌喪失/新的區(qū)域室壁運動異常,⑤冠脈造影/尸檢冠脈內(nèi)血栓)即可診斷MI。
● 冠心病的藥物治療
治療冠心病的方法有三種: 藥物、支架、搭橋。 急、重的用支架; 急、重者不適宜支架適合手術者搭橋; 較輕和病情穩(wěn)定的單用藥物; 支架及搭橋術后仍需用藥物,長期用藥。
慢性穩(wěn)定性心絞痛藥物治療的主要目的是: ◆預防心肌梗死和猝死,改善生存(改善預后); ◆減輕癥狀和缺血發(fā)作,改善生活質(zhì)量(減輕癥狀)。在選擇治療藥物時,應首先考慮預防心肌梗死和死亡(即改善預后)。此外,應積極治療高血壓、糖尿病和高血脂癥等危險因素達標。
1. 改善預后的藥物: 阿司匹林、?受體阻滯劑、他汀類藥、ACEI (最有益于治療心肌梗死后左室功能不全、高血壓、2型糖尿病或慢性腎臟病患者左心室功能正常也應使用ACEI。不能耐受ACEI者,可用ARB替代)。
2. 減輕癥狀的藥物: ?受體阻滯劑(用藥后要求靜息心率降至55~60次/min,嚴重心絞痛無心動過緩癥狀,可降至 50次/min,避免突然停藥。 注:靜息心率為清晨醒后未起床時的心率)、硝酸酯類藥物、鈣拮抗劑。其他藥物如曲美他嗪等。
● 支架術后的患者須知
冠心病病人安置了冠脈內(nèi)支架后,狹窄或阻塞的冠脈血管實現(xiàn)了血流再通,供血增加,原有心肌缺血癥狀會消失或明顯改善。但是,冠狀動脈粥樣硬化的發(fā)病因素仍然存在,支架內(nèi)或冠狀動脈的其他部位仍有發(fā)生狹窄或狹窄加重的可能性。因此,冠脈支架術后切不可掉以輕心,要認真做好冠心病的康復治療。
一、 改變過去不良的生活習慣,養(yǎng)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⒈ 始終保持平和的心態(tài),樂觀輕松的情緒,正確對待疾病和人生,遇事不怒,不急不,避免大喜大悲。
⒉ 防止過度疲勞,不做劇烈的體力活動,勞逸結合,保證充分的睡眠時間。
⒊ 堅決戒煙(包括避免二手煙的吸入),限制飲酒,飲食清淡少鹽,減少高脂肪、高膽固醇及甜食的攝入,多吃蔬菜水果,吃飯七、八成飽,夜間及睡前不加餐。
⒋ 保持大便通暢,避免排便過度用力。
⒌ 減肥控制體重,防止超重及肥胖,控制在合適水平(體質(zhì)指數(shù)<24kg/m2,男性腰圍<90cm女性<80cm)。
⒍ 根據(jù)氣候變化增減衣服,防止受涼感冒。
⒎ 堅持體育鍛煉,小量開始,逐漸增加,有氧運動,年長者選擇低強度的項目,避免久坐不動。
二、支架術后要服哪些藥?
1. 抗血小板藥: 這種藥可減少血小板的聚集,減少血栓形成,避免血栓堵塞血管。支架術后要長期服用阿司匹林。阿司匹林過敏或不能耐受者可用氯吡格雷替代。服用阿司匹林時,一般無不良反應,極少數(shù)患者可引起上消化道出血,大便變黑,需立即到醫(yī)院診治。 ◆支架術后的頭一年為避免支架內(nèi)形成血栓,還要合用另一種抗血小板藥物氯吡格雷(波立維、泰嘉):置入藥物支架者,無高危出血風險時至少服用12個月。置入普通(裸)支架者至少1個月,最好12個月(出血風險增高者至少2周)。但對急性冠脈綜合征患者支架術后,無論置入藥物支架或裸支架,至少持續(xù)應用氯吡格雷12個月。
2. 長期服用他汀類降膽固醇藥物, 重點控制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達標(1.8毫摩/升以下),以穩(wěn)定、減輕或逆轉(zhuǎn)動脈血管內(nèi)斑塊形成,減輕血管狹窄。若服用他汀藥后不能達標,可以治療前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為基線降低50%為替代目標。
3. 無嚴重心動過緩、哮喘、低血壓、腎功能明顯減退的患者,均應使用貝塔-受體阻滯劑(β-受體阻滯劑,如比索洛爾、倍他洛克等)和普利類藥物(ACEI),如患者不能耐受普利類藥物 ,可用沙坦類藥物(ARB)代替。服用貝塔-受體阻滯劑(β-受體阻滯劑)將患者清醒時靜息心率控制在55~60次/分為佳。這兩類藥物均有降低血壓、保護心臟,改善心功能的作用。
4. 患有高血壓、糖尿病病者,要堅持服用降壓、降糖藥物,使血壓和血糖控制達到目標值。
5. 支架術后,如冠狀動脈已無明顯狹窄和無胸悶胸痛癥狀,可不服用硝酸酯類藥物(消心痛等),否則,應服用硝酸酯類藥物改善冠脈供血。
使用上述藥物的種類和劑量因人而異,要遵從醫(yī)生的安排。
三、支架術后每月要定期到門診復查,以便及時發(fā)現(xiàn)藥物不良反應,了解有無心肌缺血表現(xiàn),檢查冠心病危險因素控制情況等。半年~1年后無明顯不適可延長門診隨訪時間間隔。
● 慢性收縮性心衰治療藥物
慢性收縮性心衰治療重要的是終身治療,在利尿的基礎上用好神經(jīng)內(nèi)分泌抑制劑。
⒈ 利尿劑(如雙氫克尿塞、速尿): 只要有呼吸困難和或水腫(或曾發(fā)生過呼吸困難或水腫)就應服用。小劑量開始,視情況加量,治療有效后減量維持,持續(xù)監(jiān)測體重及病情,酌情調(diào)整劑量。
⒉ 血管緊張素抑制劑(ACEI或 ARB): 所有心衰患者都要服用,早服,長期服。小劑量開始,逐步加量至目標劑量或最大耐受量后維持。
⒊ β受體阻滯劑(如倍他樂克、比索洛爾、卡維地洛等): 病情穩(wěn)定的心衰患者都應服用(有明顯水腫者經(jīng)利尿消腫,病情穩(wěn)定后才用)。一般在應用上述兩種藥物基礎上加用。小劑量開始,緩慢增加劑量至目標劑量或最大耐受量后維持。
4. LVEF≦35%,NYHAⅡ~Ⅳ級的患者;已使用ACEI(或ARB)和β受體阻滯劑治療,仍持續(xù)有癥狀的患者(Ⅰ類,A級);AMI后、LVEF≦40%,有心衰癥狀或既往有糖尿病史者(Ⅰ類,B級)。可應用小劑量的安體舒通片。
5.為改善癥狀,減慢房顫心率時才加用小劑量的地高辛片。
上述藥物各有一定的適應證、禁忌證,使用過程中可能會發(fā)生心衰病情變化(如心衰加重等)及其它不良反應。需嚴密觀察,定期門診,適時根據(jù)病情變化調(diào)整治療。要在心血管??漆t(yī)師指導下使用上述藥物。
● 房顫的抗凝
若無禁忌證,所有CHADS2評分≥2分的房顫患者均應進行長期口服抗凝藥(華法林)治療。若房顫患者CHADS2評分為1分,可應用華法林或阿司匹林(75~100mg/d)治療。CHADS2評分為0分時一般無需抗凝治療。 CHADS2評分方案:充血性心衰(1分)、高血壓(1分)、年齡≥75歲(1分)、糖尿?。?/font>1分)、卒中或短暫腦缺血發(fā)作(2分)。
在應用華法林治療時應從較低劑量(如2.5mg/d或3.0mg/d)開始。初始劑量治療INR不達標時,一般可按照0.5~1.0mg/d的幅度逐漸遞增并連續(xù)(每3~5天)檢測INR,直至其達到目標值(將INR控制在2.0~3.0之間)。特殊人群(如老年人、心力衰竭、肝臟疾病、近期曾進行手術治療或正在服用可增強華法林作用的藥物者)應從更低劑量開始用藥。
● INR增高或發(fā)生出血性并發(fā)癥的處理
在華法林治療過程中,若患者INR高于目標值或出現(xiàn)出血性并發(fā)癥,應予以積極處理。
INR>3.0但≤5.0(無出血并發(fā)癥): 適當降低華法林劑量或停服1次,1~2d后復查INR。當INR回復到目標值以內(nèi)后調(diào)整華法林劑量并重新開始治療。
INR>5.0但<9.0(無出血并發(fā)癥): 停用華法林,肌注維生素K1(1.0~2.5mg),6~12h后復查INR。INR<3后重新以小劑量華法林開始治療。
INR≥9.0(無出血并發(fā)癥): 停用華法林,肌注維生素K1(5mg),6~12h后復查INR。INR<3后重新以小劑量華法林開始治療;若患者具有出血高危因素,可考慮輸注凝血因子。
嚴重出血(無論INR水平如何): 停用華法林,肌注維生素K1(5mg),輸注凝血因子,隨時監(jiān)測INR。病情穩(wěn)定后需要從新評估應用華法林治療的必要性。
● 室性期前收縮的處理
㈠ 概述 室性期前收縮是一種常見的心律失常,可見于各種心臟病,可有誘因,但也見于心臟結構正常者。
㈡ 診治要點
1. 治療基礎疾病,糾正內(nèi)環(huán)境紊亂等誘因,尤其是低血鉀。
2. 判斷室性期前收縮是否可誘發(fā)其他嚴重心律失常。
3. 合并器質(zhì)性心臟?。ò?/span>ACS)的室性期前收縮,如不誘發(fā)其他嚴重心律失常,在處理基礎疾病和誘因的前提下可考慮口服β受體阻滯劑、ACEI等,不建議常規(guī)應用抗心律失常藥物。
4. 不伴有器質(zhì)性心臟病的室性期前收縮,不建議常規(guī)抗心律失常藥物治療,更不應靜脈應用抗心律失常藥物。恰當?shù)慕忉?,打消顧慮,減輕其心理壓力,有助于癥狀緩解。對精神緊張和焦慮的患者可使用鎮(zhèn)靜劑或小劑量β受體阻滯劑口服。癥狀明顯者,治療僅以消除癥狀為目的,可口服美西律、普羅帕酮或莫雷西嗪。不應使用胺碘酮。
● 心室顫動/無脈性室性心動過速的處理
㈠ 概述 心室顫動或無脈性室性心動過速是心臟驟停的常見形式。
㈡ 治療建議
1. 盡早進行規(guī)范的心肺復蘇(CPR)。高質(zhì)量的CPR是搶救成功的重要保障。
2. 盡早電復律。電復律后立即重新恢復CPR,直至5個周期的按壓與通氣(30:2)后再判斷循環(huán)是否恢復,確定是否需再次電復律。
3. 心臟驟停治療中,CPR和電復律是首要任務,第2位才是用藥。在CPR和電復律后,可開始建立靜脈通道。
1)實行至少1次電復律和2minCPR后心室顫動/無脈性室性心動過速仍持續(xù)時,可靜脈應用腎上腺素,之后再次電復律。
2)對CPR、電復律和腎上腺素無效時,可快速靜注胺碘酮,之后再次電復律。
3)在無胺碘酮或不適用時,可用利多卡因。
4)心臟驟停為Tdp所致時,可靜注硫酸鎂。對其他心律失常不推薦使用。
5)心室顫動或室性心動過速終止后,應進行復蘇后處理,并處理心臟驟停的病因和誘因。
● 腦卒中后預防復發(fā)的用藥
腦中風后有效降壓、降膽固醇和抗血小板是已經(jīng)證實的可以預防腦中風和心血管事件遠期復發(fā)的最有效的三大措施。糖尿病也是腦中風復發(fā)的危險因素,患有糖尿病者也要認真控制血糖達標。
● 關于成人急性病毒性心肌炎診斷參考標準的意見
一、病史與體征
在上呼吸道感染、腹瀉等病毒感染后3周內(nèi)出現(xiàn)心臟表現(xiàn),如出現(xiàn)不能用一般原因解釋的感染后重度乏力、胸悶、頭昏(心排血量降低所致)、心尖第一心音明顯減弱、舒張期奔馬律、心包摩擦音、心臟擴大、充血性心力衰竭或阿斯綜合征等。
二、上述感染后3周內(nèi)新出現(xiàn)下列心律失?;蛐碾妶D改變
1. 竇性心動過速、房室傳導阻滯、竇房傳導阻滯、或束支阻滯。
2. 多源、成對室性早搏,自主性房性或交界性心動過速,陣發(fā)或非陣發(fā)性室性心動過速,心房或心室撲動或顫動。
3. 二個以上導聯(lián)ST段呈水平型或下斜型下移≥0.1mV或ST段異常抬高或出現(xiàn)異常Q波。
三、心肌損傷的參考指標
病程中血清心肌肌鈣蛋白I或肌鈣蛋白T(強調(diào)定量測定)、CK-MB明顯增高。超聲心動圖示心腔擴大或室壁活動異常和/或核素心功能檢查證實左室收縮或舒張功能減弱。
四、病原學依據(jù)
1. 在急性期從心內(nèi)膜、心肌、心包或心包穿刺液中檢測出病毒、病毒基因片或病毒蛋白抗原。
2. 病毒抗體: 第二份血清中同型病毒抗體(如柯薩奇B組病毒中和抗體或流行性感冒血凝抑制抗體等)滴度較第一份血清升高4倍(2份血清應相隔2周以上)或一次抗體效價≥640者為陽性,320者為可疑陽性(如以1︰32為基礎者則宜以≥256為陽性,128為可疑陽性,根據(jù)不同實驗室標準作決定)。
3. 病毒特異性IgM: 以≥1︰320者為陽性(按各實驗室診斷標準,需在嚴格質(zhì)控條件下)。如同時有血中腸道病毒核酸陽性者更支持有近期病毒感染。
五、診斷
◆對同時具有上述一、二(1.2.3.中任何一項)、三中任何二項,在排除其他原因心肌疾病后,臨床可診斷急性病毒性心肌炎。
◆如同時具有四中1.項者,可從病原學上確診急性病毒性心肌炎;如僅具有四中2.3.項者,在病原學上只能擬診為急性病毒性心肌炎。
◆如患者有阿斯綜合征發(fā)作、充血性心力衰竭伴或不伴心肌梗死樣心電圖改變、心源性休克、急性腎功能衰竭、持續(xù)性室性心動過速伴低血壓或心肌心包炎等一項或多項表現(xiàn),可診斷為重癥病毒性心肌炎。
◆如僅在病毒感染后3周內(nèi)出現(xiàn)少數(shù)早搏或輕度T波改變,不宜輕易診斷為急性病毒性心肌炎。
◆對難以明確診斷者,可進行長期隨訪,有條件時可做心內(nèi)膜心肌活檢進行病毒基因檢測及病理學檢查。
◆在考慮病毒性心肌炎診斷時,應除外?受體功能亢進、甲狀腺功能亢進癥、二尖瓣脫垂綜合征及影響心肌的其他疾病,如風濕性心肌炎、中毒性心肌炎、冠心病、結締組織病、代謝性疾病以及克山?。松讲〉貐^(qū))等。
(注:本貼壓資料多數(shù)來自最新指南和專家共識,由于指南及共識在不斷更新,這個資料也要及時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