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緒化的愛
表現(xiàn)形式:
一些年輕的父母對待孩子比較情緒化,高興時愛得不得了,又是親又是抱;不高興的時候,就大發(fā)脾氣,非打即罵。在單位碰到煩心事,回到家拿孩子當撒氣筒。對孩子的愛隨著情緒走,喜怒無常,讓孩子無所適從。
有些家長由于工作壓力大,精神容易緊張,心情有時也像天氣一樣,變化無常。孩子變成了家長發(fā)泄情緒的工具。
還有的父母特別自以為是,常常居高臨下使用家長作風,強迫命令孩子做一些事情,以為孩子是自己養(yǎng)的,想打就打,想罵就罵,一點都不尊重孩子的人格。
不能說這樣的父母就不愛孩子,當他們心情好的時候,也會對孩子溫和慈愛。但他們情緒的變化使孩子不明究竟,產生極度的不安全感。
在這樣家庭長大的孩子肯定是情緒化的。這不是因為遺傳,而是因為孩子模仿學習的天性、家庭的熏陶和父母情緒影響所造成的。同時,無緣無故的訓斥、責罵對孩子的自尊心、自信心和人格影響很大。其結果是親子關系緊張,孩子有逆反心理,你越想讓他聽你的,他越不聽。
一位工讀學校的老師說,一個孩子因為父母離異,情緒上產生了很大的波動。他的父母精力有限,不能及時關心他,結果他被送到工讀學校。這個孩子進校門時對父母惡狠狠地說:“我現(xiàn)在變成這個樣子全是你們的錯,你們記住,你們欠我一輩子!”
據(jù)這位老師說,工讀學校幾乎所有的學生在家庭和原學校都受到過不公正待遇,其中三分之一的學生來自離異家庭,還有更多的孩子來自問題家庭。不良的家庭教育和不良的學校教育,尤其是家長情緒化的愛正是導致孩子產生問題的重要原因。
解決方法:
父母必須改變認知,認識到孩子不是一個附屬品,他們有自己獨立的人格。要學會以平等態(tài)度對待孩子,尊重他們的個性和尊嚴。同時要善于調整心態(tài),控制情緒,不要把負面的情緒帶回家里發(fā)泄,破壞家庭的和睦氣氛。多學習掌握親子溝通的方法,不但有助于教導孩子,也有助于父母們提高自我控制能力,完善自我人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