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一頸椎又叫寰椎,它沒有椎體和棘突,由前后弓和側塊組成。前弓較短,其后(內)面中部有關節(jié)面與第二頸椎的齒狀突構成寰齒關節(jié);前面中部有前結節(jié),是兩側頸長肌的附著處。后弓較長,其后方有一結節(jié)而無棘突;此后結節(jié)突向上、后方,是兩側頭小直肌的附著處。后弓上面兩側近側塊部各有一溝,稱椎動脈溝;椎動脈上行出橫突孔,繞過側塊,跨過此溝,再穿通寰枕后膜,經枕骨大孔而進入顱腔。側塊上方有橢圓形凹陷的關節(jié)面,朝向內、前、上方,與枕骨髁構成寰枕關節(jié);側塊下方有較平坦的關節(jié)面,朝向前、下、稍內方,與第二頸椎的上關節(jié)面構成寰樞關節(jié)。側塊的外方有橫突,能作為寰椎旋轉運動的支點,比其他頸椎的橫突既長且大。
第二頸椎又叫樞椎。它和一般的頸椎相似,但椎體上方有齒狀的隆突稱為齒突,此齒突可視為寰椎的椎體。齒突根部的后方,有寰橫韌帶,但此韌帶較細?。积X突前面有一關節(jié)面與寰椎前弓構成寰齒關節(jié)。上關節(jié)面位于椎體和椎根連結處上方的粗大稍出的骨塊上,朝向上、后、稍外方,與寰椎的下關節(jié)面構成寰樞關節(jié);第二頸脊神經位于該關節(jié)的后方,與下位頸脊神經和椎間關節(jié)的位置關系不同。樞椎的椎板較厚,其棘突較其下位者長而粗大,在X線相上看到上部頸椎有最大棘突者即為第二頸椎。樞椎的橫突較小,方向朝下,只具有一明顯的后結節(jié)。
第七頸椎除了它伸向后方的棘突很長外,其余的結構和普通頸椎一樣。由于其棘突很長,末端不分叉而呈結節(jié)狀,隆突于皮下,而被稱為隆椎,它隨著頸部的轉動而轉動,是臨床上作為辨認椎骨序數的標志。
所謂韌帶,即富有堅韌性的纖維帶,有加強骨與關節(jié)之間的穩(wěn)固性作用,在頸部起主要作用的有以下幾種韌帶:
1. 前縱韌帶:起于枕骨,向下經寰椎及椎體的前面,止于骶骨前面,由許多組纖維構成,是人體最長最寬厚的韌帶,和椎體及椎間盤邊線緊密相連。其主要作用是限制脊柱的過度后伸活動,位于頸椎的部分能對抗頭顱的重量,增強頸椎的穩(wěn)定性。
2. 后縱韌帶:位于椎管的前壁,起自第2頸椎,沿椎體的后壁,連結椎間盤,止于骰骨。它和椎體線及椎間盤緊密相連。其主要作用為椎體間的連接并防止脊柱過度前屈。頸部反復多次的勞損,可引起后縱韌帶出血、鈣化,壓迫脊髓,引發(fā)脊髓型頸椎病,并對椎間盤的約束作用下降,加速頸椎病的發(fā)生。
3. 黃韌帶:位于椎管后的兩個椎板間,起于上一椎板的前下方,止于下個推板的后上方,呈疊瓦狀,扁平、堅韌。因其呈淺黃色,故有此稱。黃韌帶彈性較大,有較強的伸縮性,可協(xié)助頸部肌肉維持頭頸直立。黃韌帶退化肥厚或鈣化,可使椎管狹窄,壓迫脊髓而引發(fā)脊髓型頸椎病。
4. 棘間韌帶:介于相鄰棘突間,前緣接黃韌帶,后方移行于棘上韌帶,在腰部較強而頸部弱。可限制頸椎過度前屈。
5. 項韌帶:棘突之上的連接為棘上韌帶,但在頸椎部自第七頸椎棘突向上移行稱為項韌帶。位于頸后部,呈三角形,底面向上附于枕骨,尖端向下連干棘突及下部的棘上韌帶。其子面是矢狀,后線游離,前接棘突??上拗祁i椎過度前屈。長期伏案工作者,由于項韌帶反復多次持續(xù)性勞損,可出現出血,鈣化或骨化。項韌帶鈣化在頸椎病病人中相當多見。在生理狀態(tài)下,各韌帶間相互協(xié)調,以維持頸椎各項活動的動態(tài)平衡。
頸椎椎體、椎間盤和前、后縱韌帶緊密相連。椎間盤位于相鄰椎體之間,前后縱韌帶分別位于椎體的前后方。
前縱韌帶是人體內最長的韌帶,厚而寬,較堅韌。上端狹窄,附著于寰椎的前結節(jié),下端止于第一、第二骶椎的前面。前縱韌帶的彈性和張力很大,當脊柱前屈受到壓擠時能保持其形態(tài)不變,且能限制脊柱的過伸運動。
后縱韌帶較細長,雖然也很堅韌,但較前縱韌帶為弱,位于椎體的后方,為椎管的前壁。上端起自第二頸椎,向上移行至覆膜,向下至骶管,移行到骶尾后深韌帶。
椎弓由椎間關節(jié)和韌帶所連結。相鄰椎骨的上下關節(jié)面構成椎間關節(jié),由薄而松弛的關節(jié)囊韌帶連結起來,頸椎的橫突之間沒有韌帶。椎板之間有黃韌帶,呈扁平狀,黃色,彈性大,很堅韌,是由彈力纖維組成的。棘突之間有棘間韌帶和棘上韌帶,使之相互連結。在頸部,棘上韌帶形成項韌帶。項韌帶是三角形的彈力纖維膜,其底面向上方附著于枕外隆凸和枕外嵴,尖端向下移行于棘上韌帶。項韌帶有協(xié)助頸肌支持頭頸的作用,并有對抗頸脊柱屈曲的作用。
頸脊神經的后支,除第一、二頸脊神經的后支較粗大外,其余各脊神經的后支均較前支細小,它們分布于頸椎旁的關節(jié)、肌肉和皮膚。枕骨與寰椎之間的關節(jié)和寰椎與樞椎之間的關節(jié)由第一、二頸脊神經的前支所支配;樞椎和第三頸椎間的椎間關節(jié)以及其以下的椎間關節(jié)均由脊神經的后支所支配。
脊神經的前支,在頸部組成頸叢和臂叢,上位四個脊神經的前支組成頸叢,下位四個頸脊神經的前支和第一胸神經前支的大部分組成臂叢。頸叢的分支主要分布于枕部、耳部、頸部、胸壁上部和肩部的皮膚,也有支配枕下的頸部肌肉的肌支。臂叢發(fā)出分支分布于胸上肢肌、上肢帶肌、背淺部肌以及上臂、前臂、手的肌肉和皮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