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都知道“唐詩宋詞”就是巔峰之時,往往就忽略了在“唐五代”也被稱作巔峰之時。宋人寫春天不缺佳作,王安石大家都知道是宋詞里面最具有代表性的詩人。我們來看看他的兩首詩吧!
《泊船瓜洲》
京口瓜洲一水間,鐘山只隔數(shù)重山。
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
詩的實用之處沒有什么,小時候就是讀讀,但是多年之后在一個陌生的地方想起這首詩,會心一笑之后就對這個地方少了幾分陌生感,這首詩便是如此。
多年之后,再細細地讀這首詩的時候,我們就在熟悉不過了,京口,瓜洲以及鐘山都在現(xiàn)在的江蘇,揚州,南京等地,當我們游玩的時候就會覺得這么親切。
前四字都只從風本身的流動著想,粘皮帶骨,以此描寫看不見的春風,依然顯得抽象,也缺乏個性;“綠”字則開拓一層,從春風吹過以后產(chǎn)生的奇妙的效果著想,從而把看不見的春風轉(zhuǎn)換成鮮明的視覺形象——春風拂煦,百草始生,千里江岸,一片新綠。這就寫出了春風的精神,詩思也深沉得多了。
“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從時間上說,已是夜晚。詩人回望既久,不覺紅日西沉,皓月初上。隔岸的景物雖然消失在朦朧的月色之中,而對鐘山的依戀卻愈益加深。他相信自己投老山林,終將有日,故結(jié)尾以設(shè)問句式表達了這一想法?!芭偷拇猴L又一次吹綠了江南的田野,明月什么時候才能照著我回到鐘山下的家里?”
《春夜》
金爐香燼漏聲殘,翦翦輕風陣陣寒。
春色惱人眠不得,月移花影上欄干。
夜已經(jīng)深了,香爐里的香早已燃盡,漏壺里的水也將漏完。夜風輕柔卻也帶著點點寒意。夜晚的春色美得令人難以入睡,只見花影隨著月亮的移動,悄悄地爬上了欄桿。
這是春夜懷人之作。詩人沒有正面寫對人的懷念,而是通過香盡漏殘、月移風寒,寫出時光的推移,從而表明詩人徘徊之久和懷想之深。表面上是這庭院夜色攪亂了詩人的清夢,實際上是由于對遠方的人強烈的思憶,使詩人感到眼前的春色倍加惱人,感情表達得含蓄、曲折而深沉。
王安石這首詩,表面上看來是寫春夜懷人,香燼漏殘,月移風寒都是在交代時間,暗示了詩人依然徘徊很久,懷想極深,所以詩人就覺得“春色惱人”而不得“眠”,及重的思念之情。
詩人所描寫的皇宮春曉的迷人景色,和杜甫“九重春色醉仙桃”,賈至“禁城春色曉蒼蒼”,岑參“鶯囀皇州春色闌”的用意是一樣的,用現(xiàn)代的話說,就是大好的景色象征大好的形勢。如果沒有“月傍九霄多”,就不會有“花影上欄干”,由此可見,王安石是參透了杜甫《春宿左省》后才動筆的。 所以說,這一首政治抒情詩。王安石是借用愛情詩曲折地表達自己的春風得意之情。
歡迎【關(guān)注】帶你一起長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