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們研究魯迅的時候,可能會發(fā)現(xiàn)一個問題,在魯迅的一生中,有一個女人扮演了很重要的角色,然而這個女人從一開始到結束,一直不斷努力去爭取魯迅的愛,卻始終沒有任何回應,這個人就是魯迅的正室妻子朱安。
朱安的一生的凄涼悲哀的,因為一生到頭來,也沒有得到魯迅的愛,但是魯迅的一生何嘗不也是悲哀的呢?被迫與一個完全沒有任何共同語言的女人結婚在一起,還一輩子不能離婚,這想必對于任何人而言,都是一種悲哀吧。
在了解魯迅與朱安之間的關系時,我們不覺之間十分好奇,為何魯迅能夠做到那樣,難道他真的從來沒有愛過朱安么?為何朱安愿意一輩子都守護在魯迅身邊,默默無聞呢?帶著這些疑問,我們繼續(xù)深入研究。
魯迅是一個新時代的男性,在那個時期,可以說他的思想是十分先進的,而朱安是一個地地道道的古代女性,講究古人所說的那一套“女子無才便是德”,因此朱安一生沒有學問,大字不識一個,關鍵還裹著小腳,與魯迅顯得格格不入。
可是命運偏偏很有意思,還在魯迅上學才18歲的時候,魯迅母親就已經和朱安家定好婚姻之事,只要等到魯迅學成歸來,就要迅速結婚。三年后魯迅學業(yè)結束,已經21歲,此時朱安24歲,按理來說這個年齡確實應該結婚了,即使在今天,也是比較合適的年齡,在古代就更不用說。
偏偏這時,魯迅得到消息,他有機會公費到日本留學,這可是一個十分不錯的機會,朱安家里人也就欣然同意,等到魯迅日本留學回來再結婚,似乎也不錯。魯迅這一去就是好幾年,途中曾寫信叫朱安去上學堂,還有放開自己小腳。
這兩樣應該是魯迅對朱安最開始抱有的希望,他知道這門婚事已經無法改變,但是可以改變朱安,只要她上了學堂,接受新思想熏陶,也許就會有所改變,到時候與魯迅將會有共同語言。可是這個建議被朱安拒絕,她覺得女子是不能上學的,小腳更是已經成型,無法改變。
魯迅得知消息之后,再也沒有回過朱安信件,兩人之間的隔閡從此徹底無法解除,后來在魯迅留學期間,他的母親魯太太聽聞一些不好的消息聲稱魯迅在日本已經結婚,因此十分擔心魯迅會毀約,不回來與朱安結婚。
有了這樣的想法,魯太太迅速采取行動,他聯(lián)合家人還有朱安家人,將婚禮策劃好,還想好怎么收拾魯迅,隨后聲稱自己病危,叫魯迅迅速趕回家。魯迅是一個大孝子,得知母親生病消息之后,迅速從日本趕回。
當他回到家中時,一切讓他目瞪口呆,母親根本沒有什么事情,迎接他的是與朱安結婚的命運,魯迅也許有些不滿意,但是只能聽從家人安排與朱安結婚。此時魯迅26歲,而朱安更是29歲,妥妥的大齡剩女。
魯迅對朱安曾經有過描述:
新人極為矮小,頗有發(fā)育不全的樣子?!吨没叵脘洝ち?·家里的改變》
面對這樣的安排,魯迅雖然十分不滿,卻也無法逃離,因為母親對朱安十分喜愛,而且生活在那樣一個時代,如今自己與朱安已經結婚,要是再離婚,對朱安的一生而言,無疑是十分不負責任的,因此魯迅并沒有離婚。
新婚當夜結束之后,第二天一早魯迅就從新房搬出來與朱安分居,并且根據(jù)后來朱安的回憶,就連洞房那天晚上,魯迅也始終沒有靠近過她。第二天一早起來之時,周家仆人王鶴照發(fā)現(xiàn)一個意味深長的細節(jié):周家的人都說,魯迅先生是很不高興的,因為印花被的靛青把他的臉染青了。
以前的印花顏色都是自己染的,所以在見到水之后就可能掉色,魯迅的臉被染青,從某種程度上來看,可能是當天晚上魯迅流淚導致的,因此人們說魯迅不高興。
結婚之后,魯迅一直都是獨居,沒有和朱安在一起,而朱安心里想著只要自己努力一些,總是可以感動魯迅的,一定有一天魯迅會愛上自己,可是她一直這樣卑微愛著魯迅,魯迅卻始終沒有什么回應。
一直以來,魯迅沒有拋棄朱安,也沒有親近朱安,兩人之間的關系就像一對不太熟悉互相尊重的普通男女,沒有絲毫夫妻之間的感覺存在。后來魯迅的二弟周作人在日本結婚,魯迅原本離開家到日本留學,此刻又因為必須肩負家庭養(yǎng)家糊口重任,從日本再次回到家中。
這時朱安還是自己住,魯迅依舊不打算親近她,即使后來魯迅為了讓一家人住得更好一些,在北京八道灣買了大院子,朱安依舊還是自己住,在朱安的生活里,除了照顧魯迅母親,就是思考怎樣能夠得到魯迅的親近。
在八道灣居住的日子里,魯迅一家人都在,包括他的二弟周作人和三弟,一家老小全部在,魯迅對朱安的態(tài)度還是一樣冷漠,讓弟媳們對朱安冷眼相對,這段時間應該是朱安比較悲催的日子,但是她最終忍受下來,并且憑借自己善良最終得到周作人老婆的認可,兩人關系逐漸變好。
最后魯迅與周作人交惡,被周作人攆出八道灣,這時候魯迅對朱安說她有兩個選擇,一個是回去娘家,一個是留在八道灣和弟媳們在一起,最后朱安選擇繼續(xù)跟隨魯迅,照顧魯太太,魯迅因為孝順母親,只能帶上朱安。
這一路走來,魯迅對朱安可以說是冷漠的,但也是尊重的,他沒有因為朱安對自己言聽計從就隨意糟蹋別人自尊,而是自始至終,保持一種相互尊重,然而正是這種尊重,讓兩人之間的關系變得更加復雜。
時間就這樣飛快度過,在后來魯迅搬到阜成門內西三條胡同的一處小院子后,朱安還是一個人住,并且好好照顧著魯迅與魯太太,朱安對魯迅的小心翼翼,有時候讓人看后心疼,為了知道魯迅喜歡吃什么東西,朱安每天只能通過做出來的菜品中魯迅剩下數(shù)量去猜測,剩下多的說明魯迅不喜歡吃,從而下次就不要做,剩下少的說明魯迅喜歡吃,下次就多做。
魯迅的衣服舊了,在魯太太的慫恿下,朱安幫他做了一條棉褲,擔心被魯迅發(fā)現(xiàn)后不要,朱安小心翼翼將棉褲放在魯迅衣服堆里,可后來還是被魯迅發(fā)現(xiàn),直接拿出來丟了。對待魯迅,朱安一開始是抱有希望的,直到最后發(fā)現(xiàn)魯迅已經有了愛人許廣平,并且許廣平懷孕了,朱安才明白自己一切早沒有希望。
過去大先生和我不好,我想好好服侍他,一切順著他,將來總會好的——我好比是一只蝸牛,從墻底一點兒一點兒往上爬,爬得雖慢,總有一天,會爬到墻頂?shù)摹?墒?,現(xiàn)在我沒有辦法了,我沒有力氣爬了。我待他再好,也是無用。——《朱安傳》
她把自己比作一只蝸牛,希望自己努力可以得到魯迅的親近,奈何最后已經沒有力氣,依舊沒能得到魯迅的回應,她絕望了,可是當時自己已經年齡太大,她一生沒有做過什么事,要是離開魯迅,還真不知道以后怎么辦。
況且魯迅的母親還需要她照顧,所以朱安在經過一段時間痛苦掙扎后,還是選擇繼續(xù)守護在魯迅身邊,對于魯迅,不管怎么對待她,她始終覺得:
周先生對我,并不算壞,彼此間并沒有爭吵,各有各的人生,我應該原諒他?!段乙彩囚斞傅倪z物——朱安傳》
就這樣,朱安在魯迅去世之后一直照顧魯迅母親,一生未再嫁,也一生沒有真正成為一個女人,她對于魯迅而言,恰似魯迅所說:
這是母親給我的一件禮物,我只能好好地供養(yǎng)它,愛情是我所不知道的。
確實如此,魯迅正是這樣對她的,一生到頭來,沒有愛情可言,但是要說其余感情,似乎還是有的,或許在魯迅眼里,已經不知不覺間把朱安當成了自己的一個姐姐。
魯迅與朱安之間的婚姻,其實何嘗不是舊社會與新社會的一種抗爭呢?魯迅代表的是新時代新思想,而朱安代替的是舊時代舊思想,兩者之間水火不容,偏偏就在兩人身上這樣出現(xiàn),從而終其一生,兩個人也沒有任何交集。
朱安是可悲的,但是造成她的悲劇又不僅僅是魯迅的原因,更多的還是那個舊時代思想扼殺,讓朱安變得小心翼翼去討好魯迅,最后卻始終沒能夠,魯迅對朱安沒有愛情,也是對舊時代的討厭之情在作怪,要不然根本不可能那么多年,沒有一絲感動。
就這樣,兩個人在特殊時代背景下造就了這段曠世悲情,直到幾十年后,我們這些人一看,還是感到陣陣心痛,但我們能做的,不是去責怪他們誰,而是應該正視那個時代,明白時代之于一個人的重要性!
備注:圖片來源于網(wǎng)絡,侵權必刪,歡迎評論留下有趣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