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說“良言一句三春暖,惡語傷人六月寒”,這句話也很符合現(xiàn)在這個時代。我們太容易見到這樣的場景:父母在教育自己的孩子的時候,大吼大叫,事后跟孩子道歉說“都是為你好“
老板批評員工臟話連篇到侮辱人格,事后和員工說要體諒領(lǐng)導的情緒;夫妻之間因為一點小事,大吵大鬧,到要分手的地步。這些父母、老板、夫妻,值得同情嗎?他們值得同情,因為他們控制不了自己的情緒,自己也很痛苦。
他們也不值得同情,因為這些大吼大叫、臟話連篇、大吵大鬧的表現(xiàn),是因為自身修煉不夠,是因為太以自我為中心、太容易忽略別人感受,是自己人品修煉不足的具體體現(xiàn)。
而,人品好的人,往往懂得和顏悅色。
大圖模式 01
人品好的特別考慮他人的感受,總是能控制自己的情緒,不輕易發(fā)火,
有過職場經(jīng)歷的人一定有些這樣的感受,如果一位領(lǐng)導總是容易情緒化,比如因面臨不了壓力而哭泣,因業(yè)績壓力大而情緒緊張,因下屬犯了錯誤而大發(fā)雷霆,這樣的領(lǐng)導一定不是一位合格的領(lǐng)導,因為他的人品還未修煉到家。
如果一個人連自己的情緒都管理不好,如何能去帶領(lǐng)一個團隊呢?職場如此,愛情、家庭婚姻生活也是如此。
妻子或老公經(jīng)常將自己工作、生活的壓力情緒不加過濾地傳輸給伴侶,伴侶對你最直接的印象就是負面情緒,而從來看不到一張和顏悅色的臉。
而有些人,總是和顏悅色的,對人對物都能云淡風輕、游刃有余地處理,他們十分考慮別人的感受,總是能控制自己的情緒,不輕易發(fā)火,他們?yōu)樽约黑A得了好名聲,他們?nèi)似芬涣鳌?div style="height:15px;">
大圖模式 02
人品好的人寬以待人,總是尋找問題的最優(yōu)方法,而不是發(fā)泄情緒
前段時間熱播的電視劇《都挺好》,大家也許還有印象。蘇家的小女兒蘇明玉事業(yè)成功,得益于蒙總的栽培和信任,而蘇明月也對蒙總有著鐵一樣的忠誠。
這種忠誠來源于她對蒙總的感恩。年輕時候,蘇明玉由于急功冒進,中了別人的圈套,害公司損失了幾十萬,在這種情況下,作為蘇明玉的上司或者師父,面臨如此大的工作失誤和業(yè)績損失,普通人必然會惱羞成怒,對蘇明玉一頓狠批。
而她的師父蒙總,沒有責備她,替她還完了損失金額,還鼓勵她吸取教訓,繼續(xù)前進。由此,蘇明玉對蒙總萌發(fā)了由衷的感恩和敬佩,在多次面臨同事勸說、同行誘惑、環(huán)境壓力時,都一直站在蒙總一邊。
可見,因為蒙總對蘇明玉所犯錯誤的理性明智的處理,體現(xiàn)了他的好人品,而只有好的人品才能收獲人心。
大圖模式 03
人品好的人有一顆柔軟的心,總是用期待、鼓勵的方式影響他人,
18年年底,第五季奇葩說再次火爆綜藝,其中一期的一個辯手席瑞,說到上學時候因為老師對他的負面評論,導致了他對自己長久負面認知,這種負面認知最自己造成了深深的影響。在實際的學校教育中,這類的案例太多見。
“你是女生,數(shù)學就是沒有男生的好,再怎么努力也就這樣了”,有些老師以輕蔑的語氣這樣和女同學說到;
“這么單的都不會,你怎么不改個名字,你還叫什么“X發(fā)財(學生的姓名)“,怎么不叫“X背時”呢”,有些老師以生氣、諷刺的語氣和學習成績差的同學說到。
可想而知,學校里學生在自心智還未成熟之時,或處在青春期對自我形象極度關(guān)注時期,老師的一些憤怒的、刻薄的或者諷刺的話語,無不像一把把尖刀刺入學生的心底,甚至會影響其整個人生。
而真正的好老師,無論學生是什么樣的表現(xiàn),或者面臨什么樣的困難,好老師都能夠和顏悅色地處理,他們總是用期待、鼓勵的方式去影響學生,而學生必然也因這些期待和鼓勵變得更好!因為只有愛和期待才能召喚出美好,而不是憤怒、刻薄和諷刺。
人品好的人,從本質(zhì)的心理設置上,是不愿意傷害他人的,總是讓自己比別人承擔更多,總是鼓勵他人。
而總是懂得和顏悅色與人相處,正是這種好人品的集中外在表現(xià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