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國棟
公元976年10月19日夜,宋太祖趙匡胤召弟弟趙光義入宮飲酒,并留弟弟同睡。隔日清晨,趙匡胤暴死,享年五十歲?;实苴w光義登基繼位,是為宋太宗。
由于趙匡胤死的突然,趙光義這皇帝又當?shù)悯柢E,故而很快就流傳出弒兄奪位的“燭影斧聲”的故事。據(jù)當值的太監(jiān)回憶,在窗子上影印出打斗的身影,有人拿斧頭亂砍,并聽見太祖說:“汝好自為之!”于是后世的許多學者就將宋太祖趙匡胤之死認定為是一樁謀殺案,而殺人兇手就是宋太宗趙光義。但是小編根據(jù)歷史事實及現(xiàn)代刑偵推理,認定宋太祖死于暴病,并非被宋太宗所殺。
首先,從兩人的身體條件來分析:趙匡胤是中國歷史上有名的武術家,又是身經(jīng)百戰(zhàn)的大將軍,身體素質一定非常好,普通人十來個肯定不是對手。而趙光義只是個普通富家子弟,想殺趙匡胤談何容易?不是吹牛的,讓他兩只手他都打不過趙匡胤。
其次,傳言太監(jiān)看見有打斗的身影,還有斧子砍人的畫面。列位,如果一個當值太監(jiān)看見這樣的情況都還不沖進去救駕,那么他也不用活了。虧什么大學者會信這種鬼話,應該是趙匡胤的兒子因為不能繼承皇帝之位而散播的流言還差不多。否則呢?看見皇帝被人砍不去救駕,有這樣的心腹太監(jiān)?
第三,關于趙光義繼承地位的疑惑。史書記載趙光義登基的依據(jù)是“金匱之盟”。意思是趙匡胤代周為帝后,當著母親杜太后的面承諾將皇帝之位傳給三弟趙光義,再由趙光義傳給四弟趙匡美,趙匡美再傳給趙匡胤的兒子。
咋一看好像挺荒唐,實際上是非常有深遠意義的。
為什么呢?因為那個時候是亂世,天下并不太平,趙匡胤成天打仗,保不準有個閃失,如此安排儲君之位,既可以安定人心,也可以防止后周孤兒寡母的遭遇。換一個角度來考慮,如果沒有這樣的安排,試問趙匡胤的兒子如何能服服眾?滿朝文武大臣如何能服?趙匡胤生前的安排也有所側重:皇弟趙光義封晉王,而兩個成年的兒子趙德昭、趙德芳連王都沒有封,孰輕孰重一目了然。
關于趙匡胤之死,小編認為很可能是心臟病或腦溢血突然發(fā)作不幸去世。因為經(jīng)常練武的人,心肌發(fā)達,血液量也充沛。心臟病或腦溢血都是常見的癥狀,在北宋那種時代,那種醫(yī)療水平,一旦得了心腦血管疾病根本不可能搶救。
所以小編覺得,宋太宗并沒有謀殺哥哥宋太祖,“燭光斧影”實在是冤枉。你們怎么看呢?可以在評論區(qū)和小編互動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