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在中國有著極其悠久的歷史。我國是世界上最早釀酒的國家,早在2000年前,我們的祖先就懂得如何釀酒,并且釀酒技術(shù)不斷得到改進和完善。到了夏朝,酒已經(jīng)普及到普通人的餐桌上。
但是,和酒的流行相伴而生的,是禁酒令。
禁酒令?
很多人可能只聽過美國的禁酒令,而忽略了中國古代也有禁酒令。不但有,而且禁酒的歷史也非常悠久。
中國歷史上第一篇禁酒令保存在《尚書》,篇名叫《酒誥》。
一、為什么要禁酒禁酒是有著時代背景的,并非是統(tǒng)治者的一時興起。
首先是喝酒誤國。
我們現(xiàn)在都會說喝酒誤事,但是周朝的君王是把喝酒上升到了誤國的高度。這是因為夏商兩朝的末代統(tǒng)治者都是酒鬼。
商代的末代君王商紂王的喝酒事跡就更加有名了,《墨子》說商紂王“酒池肉林,作長夜之飲”。司馬遷的《史記》寫得就更加直白明了了:“(紂)以酒為池,縣(懸)肉為林,使男女裸相逐其間,為長夜之飲?!?/p>
其次是糧食緊缺。釀酒需要消耗大量糧食,這對于食物匱乏的古代,無疑是奢侈浪費。古代,糧食儲備關(guān)乎國家的存亡。
從以上兩個方面來看,禁酒關(guān)乎國家生死,當然是勢在必行的。
《酒誥》提出,只有在祭祀的時候才可以飲酒,喝酒的時候不能喝醉,喝完酒要有節(jié)制,不能放縱、不能胡言亂語。
《酒誥》還嚴厲處罰那些違反規(guī)定的人,對于隨便聚眾飲酒者,一旦抓到就要殺掉。這條處罰真是夠嚴苛的。
三、對后世的影響從西周的《酒誥》之后,禁酒令在中國的歷史上反復(fù)出現(xiàn),理由也不出前文提到的兩條。這些禁令中的很多用詞也有很多是出自《酒誥》。
三國時期,魏國、蜀國都發(fā)布過禁酒令。而蜀國的禁酒令異常嚴格。當時,劉備下令禁酒,不管是官府還是百姓一律不準喝酒,也不準釀酒,甚至連家中藏有釀酒器具的都要被抓起來治罪。蜀國大臣簡雍認為劉備下的禁令過于嚴苛,一天,他指著路上的一男一女對劉備說,陛下,快把那兩個人抓起來,他們將行娼淫之事。
簡雍回答說:“因為他們身上都有行娼淫之事的器具??!”
劉備一聽,明白了他的意思,呵呵一笑,把私藏器具治罪一條給去掉了。
但是,歷代禁酒效果均不明顯,酒,依舊在歷史上暢行無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