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徐志摩,有人說他是才子,有人覺得他是負心漢,其實這二者并不矛盾。徐志摩還在國內(nèi)讀書時父母就為他娶了妻子,后來兩人還有了孩子,徐志摩的第一位夫人正是才女張幼儀。只可惜徐志摩并不愛那個包辦婚姻下的發(fā)妻,后來他又邂逅了林徽因,愛上了陸小曼,最終與陸小曼在一起。
徐志摩是才子,是詩人,有很多詩作被后世傳頌。看看他寫給那些紅顏的情詩,哪首才是最為動人的海誓山盟。
來,如今放開容顏喜笑,握手相勞;
此去清風(fēng)白日,自由道風(fēng)景好。
聽身后一邊聲歡,爭道解散了結(jié)兒,
消除了煩惱!
這是徐志摩寫給發(fā)妻張幼儀的分手詩中的幾句,此時的徐志摩心早已給了那個美貌與智慧并存的林徽因。這是徐志摩為張幼儀寫的第一首詩,也是唯一一首。
好一句“如今放開容顏喜笑”,這放開容顏喜笑的人恐怕是他徐志摩,而非張幼儀。對于張幼儀,一個女人,帶著兩個孩子,她能有心情喜笑嗎?
又一句“消除了煩惱”,與張幼儀離婚就是消除了煩惱,言外之意就是他與張幼儀的婚姻就是他的煩惱,一個女人愛他,為他生兒育女,他卻把她當(dāng)作煩惱,還真是有些無情。
從徐志摩寫給張幼儀的詩中,我們很難看出有半丁點的愛情,徐志摩離開了張幼儀,反倒像是甩掉了一個包袱。
徐志摩與張幼儀分開雖然是必然的事情,但是這其中,林徽因卻無心成了他們感情破裂的導(dǎo)火索。徐志摩在異國他鄉(xiāng)認(rèn)識了朋友林長民的女兒林徽因,她被林徽因的天生麗質(zhì)吸引,被她的滿腹才華吸引。不過他最終還是沒能得到林徽因。
你先走,我站在此地望著你,
放輕些腳步,別教灰土揚起,
我要認(rèn)清你遠去的身影,
直到距離使我認(rèn)你不分明,
再不然我就叫響你的名字,
不斷的提醒你有我在這里。
這幾句是徐志摩寫給林徽因的詩《你去》中的句子。此時的林徽因還是徐志摩的心上人,只可惜林徽因與梁思成已經(jīng)有了婚約,不管徐志摩怎么不舍,怎么深愛著林徽因,林徽因也不可能再回到他身邊。
“不斷的提醒你有我在這里”,林徽因走了,可是徐志摩的心卻并未當(dāng)她離開,也沒有放過自己。徐志摩的心還沉浸在那份愛情里,他愿意等,等到她回心轉(zhuǎn)意的一天,等到她來到他的身邊。
張幼儀走了,徐志摩覺得是拋棄了煩惱,林徽因離開,徐志摩卻萬分不舍,愿意等待。這二人在徐志摩心中的地位真是沒法比較。
當(dāng)然,徐志摩是個多情才子,他雖然嘴里說著要等林徽因,可是他的心是野的,他本身就是一匹野馬,并非溫順的小綿羊。
與林徽因分開后,徐志摩后來又認(rèn)識了好兄弟王賡的妻子,當(dāng)時有名的交際花才女陸小曼。陸小曼此時是王賡的妻子,已經(jīng)懷有身孕,為了徐志摩,陸小曼偷偷打掉了孩子,也因此終身不孕。
愛情是自私的,愛情也是大度的,為了愛情,徐志摩顧及不了朋友之義,只能傷害王賡,為了愛情王賡卻放棄了原本美滿的家庭,讓陸小曼離開。
陸小曼與徐志摩也算是性格相合,雖然兩個人后來也是矛盾重重,但是徐志摩一直遷就著陸小曼,陸小曼心底也愛著徐志摩,一直陪徐志摩走完生命中最后的路。
那時我憑藉我的身輕,
盈盈的,沾住了她的衣襟,
貼近她柔波似的心胸
——消溶,消溶,消溶
——溶入了她柔波似的心胸。
這首《雪花的快樂》中結(jié)尾的幾句,是徐志摩對陸小曼想要說的話。此時的徐志摩正沉溺在與陸小曼的愛情中,這是他給陸小曼的一首詩。
僅一句“貼近她柔波似的心胸”,就可以看出陸小曼對與徐志摩的重要性。徐志摩多么希望自己可以化身為一片輕飄飄的雪花,這樣自己就可以飛來飛去,最后落在陸小曼的頭頂,落在她的肩上,落在她加速跳動的心上。最后融入到她的血液里,住進她的心里。
其實從徐志摩給身邊尤為重要的三位女人的詩中不難看出,對于張幼儀徐志摩只有婚姻,幾乎沒有愛情。對于林徽因,徐志摩的愛情是充滿浪漫色彩的,但卻并不實際。而徐志摩與陸小曼的愛情既不缺乏浪漫,也讓愛情最終生活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