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夫人先斬后奏,抄檢大觀園遣司棋,攆晴雯,逐戲子,事后才向賈母匯報,且編謊言說晴雯是女兒澇就叫她下去了,養(yǎng)好了也不準進來,賈母認為“我看她甚好······將來只他還可以給寶玉使喚得。誰知變了?!眱扇藨B(tài)度不一樣,王夫人要將晴雯置于死地,其心尤可惡。接著王夫人又說了襲人很多好話。又與鳳姐說了晴雯之事,談到寶釵為何搬出大觀園,鳳姐心知肚明,喊來寶釵,寶釵說了一堆理由,鳳姐、王夫人只好由了她。
寶玉從父親那里回來后,一心惦記晴雯的死活,他從丫頭的口中得知晴雯已死,內(nèi)心十分悲痛,又聽信了丫頭謊言,說晴雯不是死了是去作芙蓉花神,這正合寶玉的心意,只想去靈前一拜,哪知她的哥嫂奉王夫人之命已抬往城外化人場去了,寶玉撲了個空,心情極其郁悶,又到黛玉、寶釵處,未見到人,無奈不忍悲感,垂頭喪氣回家。不料其父又要他去作詩,這是一首吊林四娘的詩,做成《姽婳詞》。此段作詩其實與正文極不相關(guān),好像強行插入的一段【作者連過渡的文字也不要,緊接著就讓他撰寫《芙蓉女兒誄》,這一切都顯然是有用意的,那就是通過詩來暗示誄文中所包含的政治寄托,或者行文上稱之為前者為后者‘作引’?!浚ú塘x江《紅樓夢詩詞曲賦全解》)一個是貴族的姖妾,一個是受誣陷的女奴,放在一起作比較,很難令人理解,也可能是作者內(nèi)心矛盾的交織。
《芙蓉女兒誄》是作者嘔心瀝血為受人陷害,含恨去世一個花季少女寫下的悲情絕唱的悼詞。也是對一群少女和包括寶玉(或者說是作者自己)所處的生存環(huán)境綜合描述以及他們對自由生活的追求。全文【宛轉(zhuǎn)凄楚,字字皆淚;歌勝于文,直嗣楚響。】在行文上【開頭一段敘述,用的是唐宋古文,中間的誄辭,是六朝以來四六駢儷文體,末尾的挽歌是用的《離騷》《招魂》《湘君》諸篇的楚人文體】(馮其庸《瓜飯樓重校評批紅樓夢》)感情真摯,一字一涙,一句一咽,既有對姑娘人品的贊揚“金玉不足為其貴”“冰雪不足喻其潔”“星日不足喻其精”“花月不足喻其色”。又敘述了姑娘的不幸,慘遭陷害“花原自怯,豈耐狂飆;柳本多愁,何禁驟雨。偶遭蠱?之讒,雖抱膏盲之疚·······”特別是那悲涼的環(huán)境“連天衰草,豈獨蒹葭,匝地悲聲,無非蟋蟀······”與姑娘的命運緊連一體。《芙蓉女兒誄》就是作者為一個不幸姑娘鳴冤叫屈,它是一首悲歌,更是《紅樓夢》的絕唱。
盡管大多數(shù)學(xué)者認為《芙蓉誄》是作者對一個不幸少女發(fā)出的內(nèi)心的感嘆,但有人指出他的毛病,如文字措辭不符合死者的身份,認為抬高了晴雯的身份,如“閨幃恨比長沙”“巾幗慘于羽野”等等?!驹谡C祭她的文字上,卻無須這么鋪張揚厲,以致失去其人的真實?!?/span> (《四海紅樓》李拓之《紅樓夢的瑕疵》)如果從整體小說上,看這篇誄文是一篇不可多得的悲文。表面上寫的是晴雯實際上也是寫黛玉,黛玉死后用一種什么方式表示悼念,那是作者的另一種方法,絕不會再寫一篇誄文。還有人在網(wǎng)上全盤否定《芙蓉女兒誄》,認為這是作者“夸耀學(xué)識,著意賣弄文字的書呈”。說晴雯是“一個四處樹敵,劣跡斑斑的小太妹”,是一個“天怒人怨的女性人物”不值得去祭悼,這樣評者,可以說沒有讀懂《紅樓夢》。寶玉寫這篇誄文,其意為了更多不幸的少女(包括黛玉在內(nèi))寫贊歌,也是對她們悲慘命運的同情,更重要是對她們追求自由,反奴性的精神的贊揚。晴雯之所以得罪人多,無非是那阿諛奉承,心懷鬼胎的奴性強的人,如襲人和小紅,晴雯的直言與刻薄,正是她剛強性格的表露。作者塑造了與自己思想共鳴人物,自然去用盡心意去贊美懷念她們。作者在全書中寫了那么多詩,不可能千篇一律,不同的文體怎么能就是賣弄?這只能說是評者的一種偏見?!都t樓夢》的內(nèi)涵就是要人們看清這個世界是是非非,去體驗人生的道路。誰對誰非,《紅樓夢》里沒有答案,讀者要用你自己慧眼去識別,去解其中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