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須幫孩子提高逆商 受挫折能發(fā)現(xiàn)不足
--------------------------------------------------------------------------------
人在逆境中,遭受失敗和挫折后,才能真正發(fā)現(xiàn)自己不足。這些思考和經(jīng)驗都能為前進打下堅實基礎。
古往今來,經(jīng)過失敗、努力、再失敗、再努力,不斷在逆境中總結經(jīng)驗教訓,最后成功的例子比比皆是。為了發(fā)明電燈,愛迪生曾經(jīng)失敗了17000次,終于獲得了成功。正是把每次失敗當成學習機會,才使我們擁有今天的光明。
人生路上,雖然有暴雨風霜,有種種不如意,但是不經(jīng)風雨那見彩虹,只有歷經(jīng)磨礪,才能提高“逆商”健康成長。這涉及到如何幫助孩子提高逆商重要課題。
(1)充實孩子的情感儲備庫。
簡而言之,是給孩子足夠的愛、信任和尊重。這是孩子成長過程遇到困難挫折,汲取力量的重要源泉。
我們是否讓孩子感受到了足夠的愛?孩子是否知道,在我們心目中,他有著特殊的地位和意義?反過來,我們是不是他心中的重要的、有魅力的、能在關鍵時刻給他愛和力量的大人?
很多時候,幼兒哭鬧、青少年問題行為,都是由于情感儲備庫空虛所致。大人亦是如此,如果我們愛的油罐空了,就去找東西填補,不補滿了,就有心理和行為問題,就沒有能力去付出和愛別人。而孩子正在成長,時刻需要從這個儲備庫里提取能量。家長要做的,是別忘以各種方式不斷地地充滿情感儲備庫。
表達愛的方式有很多,除了跟孩子說、抱抱他親親他,我們還可以給孩子講講過去的溫暖的經(jīng)歷、跟他嬉鬧、跟他分享、認真傾聽、安排不受打擾的特殊時間、設定特有的家庭儀式和習俗,等等??傊灰覀冃闹杏袑⒆訜o條件的愛和全面接納,我們就能借各種機會表達出來。
在傳達尊重和信任方面,溝通的方式很重要。我們都認為自己尊重并信任孩子,但是很多時候,孩子感覺到的可能并非如此。比如,孩子從幼兒園或學?;貋恚议L往往急于了解情況,問這問那。孩子說點什么,家長就會本能地要去指導、糾正,說出來的話就會是這樣的:“怎么不多吃點呢?出汗了為什么不換換衣服?學了什么,都學會沒?”這樣的反饋,在孩子看來,都有評判指責的傾向。一旦他意識到自己的話可能招來大人的評判和說教,他就會閉上嘴,關掉溝通的開關。
所以,家長站在孩子的角度,不要以自己的想法簡單地去評判和說教,這是對孩子最基本的尊重和信任,是保持溝通順暢的前提。溝通好了,我們才能發(fā)現(xiàn)問題,我們的指導孩子才會聽。
(2)給孩子講明白培養(yǎng)逆商的道理。
這些道理,可以從孩子很小的時候起就開始講。只要結合具體的事,注意方法,小孩是能聽懂的。
對于幼兒,我們要讓孩子明白錯誤和失敗不是什么壞事,不可怕,而是學習和進步的機會。要讓孩子知道,任何負面的事情,都有積極意義。幫助孩子學會辨證地去看事情,明白對困難和挫折,不要躲避,要想辦法從中學到東西,有收獲。
對于純粹的負面事情,我們首先要肯定孩子的感受,承認這是讓人不愉快的事,這種共情打開了溝通的渠道,為后面的講道理鋪平了道路。講完道理,再給孩子指出令人樂觀的前景:有了這些進步和收獲,我們的能力增強了,以后再遇到類似的事情,就有辦法了,能應付了。這樣總結,在孩子聽起來,這個事就真的壞事變好事了。
給孩子講道理,相當于給孩子準備一個資料儲備庫。孩子有不懂的,可以到這里去查找,看看這些事情,大人是怎么分析的。有了這些,盡管他不一定都懂,但他心里有底了,知道大人是知道這些都是怎么回事的,他在挫折面前就不再恐慌畏縮。
(3)教給孩子解決問題、決策、尋求幫助等方法。
當孩子遭遇困難和失敗時,不僅僅是要安慰,更不能教給孩子推卸責任、或者放棄(比如無所謂、滿不在乎的態(tài)度),而是要引導孩子找到原因,積極想解決方法。
傳授解決方法,也不只是在失敗犯錯誤時,當孩子做得好、做得成功漂亮時,不要夸獎了事,也要一樣去總結,分析原因,明白為什么成功,是哪些因素導致了好的結果。
當然在這個指導的過程中,家長不能去沖鋒陷陣,要讓孩子打先鋒,家長當軍師,鍛煉孩子獨立思考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重要的是,這個教給解決問題方法的環(huán)節(jié)一定不能省略掉,這是給了孩子應對困難的武器和工具。
(4)幫助孩子樹立自信。
怎么做,才能培養(yǎng)孩子的自信呢?過去很多家長往往是用夸獎,來培養(yǎng)孩子的自信,現(xiàn)在大家都意識到了夸獎的問題。
研究表明,過多的泛泛的夸獎,只能讓孩子更自卑、更脆弱、更害怕挑戰(zhàn)。不實的夸獎,不僅會讓孩子形成錯誤的自我形象,而且還會破壞孩子對家長的信任。當孩子自己有了判斷力之后,泛泛的夸獎對他就沒了意義,只能帶來更多的不信任和沮喪。
這些道理我們都明白,但是如果仔細審視我們的言行,我相信,很多家長會發(fā)現(xiàn)自己仍然在經(jīng)常地、泛泛地夸孩子。為什么呢?
通常空泛的夸獎,是在這種情況下發(fā)生的:我們累了一天,大腦的轉速明顯下降,跟孩子在一起時,思想無法聚焦,要想搞清楚該肯定什么,怎么肯定最準確,已經(jīng)不大容易了。但是我們在情感上希望能做點什么,好讓孩子高興、感覺好,于是,當動腦子和動體力都有困難時,我們就信口夸一夸,以表達愛意,給孩子點瞬時的快感。
泛泛的夸獎有點像糖果——能讓孩子一時感覺好,但是沒什么真正價值,甚至還會有副作用。我想,如果能把空泛的夸獎當作糖來看待,我們大概就好控制一些了。
空泛的夸獎越少越好,取而代之的是大量的鼓勵和適時的中肯的肯定,而寶貴的夸獎要集中放在孩子的努力、付出和進步上。
除了,肯定、鼓勵和適當?shù)目洫?,還可以怎樣幫孩子樹立自信心呢?
可以在這三個方面去武裝孩子:“我是”、“我有”、“我能”。
“我是”,就是讓孩子有積極的自我評價。通過平時大人的肯定和強化,讓孩子知道,自己是一個什么樣的人。這種自我評價最好是一個孩子可以為之努力的描述,而不是高不可攀的、絕對的描述。比如,我們可以讓他認為自己是一個有辦法的小孩、是值得信賴的、能堅持到底的、解決過問題的、善于找到資源尋求幫助的、敢于迎接挑戰(zhàn)的小孩,等等。而不是說“你是最優(yōu)秀的、你是永遠成功的、你是天下第一的”。我們對孩子的評價越真實越客觀,越有利于他樹立強大的自信。
“我有”,就是讓孩子清楚自己的儲備庫里都有什么,自己都有哪些資源。比如,孩子要知道,在關鍵時刻,他有可以信任的大人的絕對支持、有讓他尊重佩服的大人能給他講道理、有其他種種資源、有情感上的安全感,等等。“我有”的想法就是提醒他,遇到了問題,隨時都可以去儲備庫里查找。這樣經(jīng)常幫他點點貨,會培養(yǎng)他善于利用資源和尋求幫助的能力。
“我能”,就是讓孩子對自己的能力有信心。這個能力的信心,只有從過去成功處理事情的經(jīng)歷中才能得來。所以讓他對能力有信心的辦法,就是多給他提供機會,讓他獨立做事情、解決問題。比如,讓孩子在家里承擔責任、做家務、參與決策、參加社會實踐,等等,都是好辦法。
對于很小的孩子,我們可以多教給他一些有自信含義的句式,比如“我相信我能……、我知道我可以……、我有把握……”,幫助他形成這樣的思維模式,但真正的自信并不是我們能給的、能教的,只能是他通過做事情,看到自己有用,才感受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