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不想在孩子15歲時,與他玩貓捉老鼠的游戲玩到抓狂,那么,從他5歲起,多花心思把他“拉攏”。畢竟,這時的斗智斗勇,比15歲時要輕松多了。
有秘密,你不能看
兒子從3歲起自己獨自睡一個房間,不過有雷打不動的規(guī)矩:一、睡前講故事;二、關(guān)門時留道縫;三、客廳要留燈??墒蔷驮谒?歲的某一天,那條門縫,沒了。具體在哪一天發(fā)生的改變,我不清楚??傊?,兒子關(guān)上了房門,有了自己完整的小世界。
我原本沒把這個小小的變化當回事,直到一個周末,我打掃房間,兒子在客廳看電視。我正要推開兒子的房門時,他突然沖過來,擋住門說:“你不能進去?!?/p>
我有點意外,問他為什么。他一點也不掩飾地說:“有秘密,你不能看。”
我說:“好啊。那你把秘密藏好,媽媽再來打掃。”
孩子就是孩子。我轉(zhuǎn)身去擦酒柜,他就急三火四地跑進了房間,門也忘了關(guān)。我看見他把桌子上做了一半的手工紙花藏進抽屜。
他跑出來問我:“媽媽,你看到了嗎?”
我說:“什么???”
他心滿意足地笑了,說:“你可以去打掃了?!?/p>
那天我一邊整理他的房間,一邊想著他的花是做給誰的。其實,也不太難猜。因為很快就到母親節(jié)了,多半是幼兒園老師留的作業(yè),讓孩子送媽媽禮物。可是母親節(jié)那天,我收到的卻是一顆橡皮泥捏成的心,不是那朵紙花。那一刻,我真想問問他,那朵紙花是做給誰的。不過我忍住了好奇,沒有問出口。
這件事,我最終是在其他孩子的嘴里了解到一些端倪。他們說,兒子喜歡班里那個藍眼睛的混血小姑娘。我大概也知道了那朵花的去向。后來,我?guī)タ础稅埯惤z漫游仙境》。從電影院出來,我們?nèi)コ蕴鹛鹑?。他忽然問我說:“媽媽,女生不是喜歡別人送花的嗎?”
我一看機會來了,忙說:“是啊。你是不是給誰送花失敗了?”
兒子咬了咬嘴唇說:“嗯,我敗給羅嘉昊的甜甜圈了?!?/p>
我聽了忍不住笑了。那天,我和他談了什么樣的男生受歡迎,怎么做個有志氣的人。我們聊得很開心。最后兒子說:“這事別告訴爸爸行嗎?”我做了一個給嘴巴上拉鏈的手勢,說:“你的秘密你做主,一定不會從媽媽嘴里說出去?!?/p>
從那天起,兒子變得非常愿意和我分享他的秘密,尤其在他爸爸面前,好像我們是有著某種默契的親密朋友。
其實面對孩子,家長完全可以用大人的方式,輕而易舉地獲取他們的秘密。但如果你簡單甚至是粗暴地揭穿他,或者嘲笑他,對他的秘密表現(xiàn)出不屑:“哦,你個小孩能有什么秘密!”這樣做,就等于放棄了讓他與你坦誠相對的機會。因為信任和尊重,他才會愿意與你溝通;因為有你的肯定,他才能夠說出心底最真實的想法。否則,等他長到能與你斗智斗勇的年紀,那時,你再想獲取他的秘密?等著吧—也許要等一輩子哦!
唉,你們掙得太少了
兒子想要的新年禮物,他提前兩個多月就向我預訂了:一部iPad。這讓我十分感慨,真是可怕的一代。我像他這么大的時候,26個字母還認不齊呢??伤麑﹄娮赢a(chǎn)品如數(shù)家珍,還有充分的理由。他說:“這個和點讀機一樣,可是比點讀機好多了,對學習特別有用處。羅嘉昊他爸就給他買了一個,把他牛的??!”
很明顯了,關(guān)鍵理由在后面這句呢。那時老公炒股剛好賺了一些錢,于是滿口答應說:“行,爸爸答應你了?!?/p>
可是計劃沒有變化快,去年11月,公公患膽結(jié)石住院,老公買的股票也一蹶不振。兒子的iPad肯定是沒戲了,但他并不知道,每天仍興沖沖地算日子。一天,吃晚飯的時候,兒子對他爸爸說:“什么時候到2011年啊,等得急死了?!?/p>
老公說:“等什么著急啊?”
“iPad啊,你答應的?!?/p>
老公說:“不行。我還沒iPhone呢,你就iPad。我看你是想挨拍了!”
兒子一下子跳到我身后,嘴巴不依不饒地說:“你對我這么不好,我都記著呢。等你老了,讓我給你買啥我都不買?!?/p>
老公氣得直瞪眼睛。
我對兒子說:“我知道你想要iPad,可是,今年我們估計買不了了?!?/p>
兒子問:“為什么啊?”
我說:“吃完飯我再對你說?!?/p>
那天飯后,我打開電腦里的家庭賬本,和他一起算賬。我給他一個計算器,讓他自己加加減減。他不停地問,這是做什么用的,那是買什么的,最后突然發(fā)出一聲感嘆:“唉,你們掙得太少了!”
我說:“可媽媽爸爸已經(jīng)盡力了,對嗎?爸爸當初答應你,希望你能開心,按當時的預算我們也能買得起,可是現(xiàn)在的情況你也看到了。”
兒子失落地說:“好吧,沒錢,那我也只能不買了。”
晚上,老公對我說:“一個小屁孩,你和他說那么多干什么?他又不懂?!?/p>
其實,很多父母都是這樣想的。小孩能了解大人的難處嗎?說了他也不懂。可事實上,這是一種態(tài)度。不論他們明白與否,在心理上已經(jīng)得到了安慰,因為媽媽愿意對他解釋這件事,孩子也不會覺得“爸爸媽媽只會騙人,大人就會欺負孩子”。而且,讓孩子了解家庭財務這種“大人的事”,孩子會覺得自己被信任、被尊重。
新年,老公買了變形金剛給兒子做禮物。兒子萬分驚喜加感動,說:“不是還要給爺爺看病嗎?不是還要給銀行還錢嗎?我以為今年不會有禮物了呢?!?/p>
老公悄悄對我說:“兒子真是長大了?!?/p>
我笑著說:“別把5歲的小鬼不當大人,他們想要的和我們一樣,不過是被尊重和被理解。有時候,給他們知道大人的事,他們就會變得和大人一樣懂事,而且,比大人更懂得感恩。”
好吧,誰讓我當初選了它
兒子滿5歲時,我們準備給他報興趣班。老公為兒子設計了一幅宏遠的藍圖:鋼琴、英語、書法是必學課程;美術(shù)、跆拳道,也不想放棄。他拿著少年宮的宣傳單,和我商量給兒子報什么班。我說:“這件事得問兒子。”
老公說:“你凈慣著他,這事能問他嗎?小孩子都不想學習,就愛玩,你得逼他?!?/p>
我說:“不行,兒子的事,要讓他做主?!?/p>
和兒子談之前,我在優(yōu)酷網(wǎng)找了些鋼琴、書法、跆拳道的視頻放給他看。我問他:“你喜歡哪一個?媽媽就給你報哪個學習班?!?/p>
兒子特別認真地又看了一遍,說:“鋼琴和跆拳道。”
我說:“那迪斯尼的動畫片,你不想直接就能聽懂嗎?”
兒子說:“想。那我再報個英語吧?!?/p>
我說:“學習不是游戲,遇到困難了可要……”
兒子搶著說:“我懂的,要堅持。老師都說過了。”
后來老公不以為然地說:“這和我要選的課程差不多啊,有什么區(qū)別?”
其實區(qū)別是在半年后體現(xiàn)的。和兒子一起上鋼琴課的孩子,有兩個放棄了,跆拳道有4個放棄了,但兒子一直表現(xiàn)出很濃的興趣。在參加興趣班的半年里,兒子也有不想練琴、不想背單詞的時候。我便提醒他:“別忘了,這是你的選擇?!彼蜁f:“好吧,我想起來了?!?、
我們常常認為孩子什么都不懂,習慣幫他們作決定,但因此也剝奪了他們參與的熱情,更重要的是,沒有讓孩子得到應有的尊重。如果一直這樣下去,拋去興趣班能否變成興趣,習慣“被做主”的孩子,會缺乏責任感和自我主見。
5歲,是孩子成長的第二個叛逆期。在這個年齡,他們開始發(fā)展出自我意識,迫切地渴望自由、權(quán)利、獨立,喜歡說“不”,喜歡說“讓我來”。這個時候,家長要做的,就是尊重他萌芽的自我意識,把他當成與自己平等的“大人”對待,與他建立彼此尊重、信任、分享的親子關(guān)系。別覺得這是小題大做,這一切,都是為了當他15歲時,你依然可以分享他的喜怒哀樂—要知道,那時大多數(shù)孩子最想做的就是:躲家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