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調查顯示,隨著網(wǎng)絡時代的來臨,青少年已經(jīng)成為使用網(wǎng)絡的主體人群,而與之相伴的是因為孩子上網(wǎng)而產(chǎn)生的問題逐年增多,親子之間的關系也面臨著許多新的問題。孫宏艷認為,家長不能像十幾年前一樣,用拔網(wǎng)線的方式來解決這個問題,在網(wǎng)絡時代進行家庭教育,家長更要努力建立起良好的親子關系。尊重規(guī)律 莫讓父母愛成空“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可憐天下父母心”,“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父母總希望把最好的愛帶給孩子,但一定要用對方法。孫宏艷在一個校外培訓機構曾看到一位奶奶給四歲的孫子報奧數(shù)班。這讓她聯(lián)想到許多在家庭教育中拔苗助長的行為,如要求孩子在很小的時候就背誦大量的古詩詞、英語單詞等。根據(jù)腦科學研究,人腦左右半球具有兩個相對獨立的意識活動,具體說,左腦分管抽象思維,具有語言的、分析的、連續(xù)的和計算的能力;而右腦主管形象思維,具有音樂的、圖象的、整體性和幾何空間鑒別的能力,對復雜關系的處理勝于左半球。0至7歲是開發(fā)兒童右腦的黃金時期,因此,應在這一階段讓孩子更多地進行繪畫、音樂等游戲。主管邏輯思維的左腦在7歲之后才開始發(fā)育,過早的開發(fā)會對左腦造成不良刺激,其實是對孩子的一種傷害。孫宏艷認為,家長應該充分尊重孩子的成長規(guī)律和特點,不可急于求成,應把教育的核心放在培養(yǎng)孩子的健康人格,按照孩子的天性而不是自己的意愿塑造孩子,尊重孩子休閑和娛樂的權利,不把對孩子的愛當作要求孩子的理由。學會溝通 蹲下身子和孩子說話在講座現(xiàn)場,孫宏艷給現(xiàn)場家長展示了一個“孩子放學回到家里”的經(jīng)典家教案例。當孩子放學剛一進家門,母親就問“今天怎么樣?”孩子猶疑地說:“還行?!备赣H立即插嘴:“什么叫還行?”孩子擠出一點笑容:“沒被老師批評?!蹦赣H緊接著質疑道:“沒被批評就行嗎?”孩子無語。母親又問:“什么時候你能得到一次表揚讓我們高興高興?”后來孩子在父母的“左右夾攻”之下,悻悻地走開了?!跋氡卮饲榇司霸S多家長都不陌生?!睂O宏艷評論道:“通過這段情景,不難看出父母和孩子看似在對話,實際上并沒有取得實質性的溝通?!笨茖W研究表明,下午5點至7點是一個人生理活動的低潮期,迫切需要補充營養(yǎng),恢復體力。因而,孫宏艷特別提醒家長朋友,應盡量避免在用餐時教育孩子,這是尊重孩子的表現(xiàn),也是有效溝通的前提。她說,如今,許多孩子身上出現(xiàn)的問題,不少是家長過去沒有遇到過的。新時期的父母,不僅要了解孩子的身體、起居、生活,更要了解他們的學習興趣、愛好、心理。在溝通時,父母應該學會“蹲下身子說話”,與孩子保持同一高度,用孩子的眼光看待事物。這樣,與孩子的溝通就會容易多了。
對癥開方 建立良好親子關系一對家庭生活條件不錯的夫妻,最近頻頻為教育孩子的事情發(fā)愁。此前,他們的孩子被送去美國讀書,剛開始還比較適應,各方面考試也順利過關??墒撬麄儗⒆邮冀K不放心,最后決定輪流去美國照看孩子。特別是父親,不在美國的時候還要求孩子每天向自己匯報包括作業(yè)完成、跑步鍛煉在內的各種生活細節(jié)。孩子本身就對父母對自己施加的控制感到不滿,加上獨自一人在美國學習生活,沒有伙伴,于是便開始沉迷網(wǎng)絡游戲,最終導致成績嚴重下滑,面臨被學校除名的危險。這是一個發(fā)生在孫宏艷周圍的真實案例。她認為,問題的關鍵就在于在這個家庭的親子關系是“支配型,即父母對孩子要求嚴格,習慣命令甚至強迫孩子去做事,可效果往往不盡人意,在這樣的家教環(huán)境下,孩子往往反抗學業(yè),逃避現(xiàn)實,表現(xiàn)出缺乏活力、冷淡、自卑等負面情緒。除此之外,常見的親子關系問題還表現(xiàn)為保護型、服從性、拒絕型與矛盾型等。而無論哪一種類型,都容易使孩子形成這樣那樣的性格缺陷。在孫宏艷看來,良好的親子關系應該是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相互理解、相互幫助、相互學習的關系。具體到上述每種類型的親子關系,都可以有針對性地查找出需要改正的地方。如,保護型的父母應該少一點對孩子不必要的擔心和焦慮,多多培養(yǎng)他們獨立自主的行為習慣;服從型的父母應注意不要把孩子當做溫室的花朵,否則將來孩子容易以自我為中心,缺乏責任心和忍耐力;拒絕型的父母要對孩子對一些關愛和信任;矛盾型的父母,要盡量統(tǒng)一育子觀念,注意在不同時間和不同場合下對待孩子的態(tài)度。親子時間質比量更重要親子關系的建立必須借助充分的親子溝通來實現(xiàn),然而對于許多家長來說,忙碌的工作很大程度上擠壓了親子時間,這已經(jīng)是司空見慣的現(xiàn)象。那么,又該如何通過有限的親子時間進行有效的親子溝通活動呢?孫宏艷指出,相對時間長度,親子溝通的質量更加重要。有些家長明明騰出不少的親子時間卻收效甚微,往往因為他們在認識上存在四個誤區(qū):第一,親子時間就是教育時間;第二,親子活動全部由父母安排;第三,親子活動就是陪著孩子玩;第四,親子時間一定要專門安排。對此,孫宏艷建議,家長可以通過小細節(jié)贏得質量時間,在有限的時間達到最佳的教育效果。具體操作時,可以讓孩子參與家庭事務,如晚飯后一起收看電視劇,陪孩子一起讀書,陪孩子安全上網(wǎng),和孩子說笑話等。在這樣的親子時光里,父母在嬉笑談天中就把自己的影響帶給孩子了,遠比端坐下來一板一眼的訓話效果要好。15件小事幫家長建立良好親子關系1.把電腦放在客廳;2.讓孩子有3至5個好朋友;3.給孩子一個具體的目標,把大目標化成“跳一跳能摸得著”的小目標;4.給孩子的手機功能越簡單越好;5.盡可能陪孩子一起上網(wǎng);6.找出孩子的優(yōu)點,哪怕只有一條也要大力弘揚;7.父親在家庭教育中不能缺席;8.每天花點時間和孩子聊天;9.了解孩子的業(yè)余時間在做什么;10.了解孩子的朋友;11.教會孩子與人交往的技巧;12.培養(yǎng)一兩項家庭的共同運動,比如逛公園、定期旅游等;13.和孩子一起做家務,培養(yǎng)親密互助的親子關系;14.理智地支持孩子上網(wǎng);15.幫孩子培養(yǎng)一兩種愛好或特長,增強孩子的自信力。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