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東坡妙聯(lián)顯才華
蘇軾(1037—1101),字子瞻,號東坡居士,四川眉山人。千百年來,
民間流傳著許多有關(guān)他的對聯(lián)的故事。
“坐”與“茶”
蘇東坡在任杭州刺史時,一次,只身一人穿著便服去游莫干山。時值盛
夏,蘇東坡走得又渴又累,便到山中的一座廟宇內(nèi)歇息。廟里的主事道人見
其衣著簡單,便漫不經(jīng)心地說:“坐!”又對道童隨便吩咐道:“茶!”
待兩人落座交談起來,道人發(fā)現(xiàn),來人言語不凡,學(xué)識淵博,暗想:此
人決非等閑之士。于是便請客人進廂房敘話。進屋后,道人熱情地禮讓道:
“請坐!”又吩咐道童:“敬茶!”經(jīng)進一步交談,道人方知客人是當(dāng)?shù)氐?
刺史蘇東坡,于是連忙起身施禮,引蘇東坡走進客廳,并連聲說道:“請上
坐!”又囑咐道童:“敬香茶!”
看看天色已晚,蘇東坡起身告辭,道人取來紙筆,執(zhí)意請?zhí)K東坡題字留
念。蘇東坡稍加思索,一揮而就:
坐,請坐,請上坐
茶,敬茶,敬香茶
此聯(lián)以道人之語聯(lián)綴而成,看似信手拈來,實則字字如芒。道人見了,
悔不該“見人下茶”,落得個出乖露丑。
“神來之筆”
某地有個頗有點名氣的老員外,是個秀才,平日里十分自負(fù),言談之中,
連蘇東坡也不在他眼里。有一年,正值他頭房夫人六十大壽之時,聽說蘇東
坡即將從這里路過,他想:何不趁此機會和蘇東坡一會,到時候出個題目將
他難住,豈不更加顯出我了嗎?但是,究竟出個什么題目呢?思來想去,他
寫了一副對聯(lián)掛在壽堂上:
這房老婆不是人
三個兒子都作賊
蘇東坡路過時,老員外忙將他請到家里設(shè)宴款待。席間,老員外指著那
副對聯(lián)假意謙虛道:“老朽才疏學(xué)淺,力不從心,此聯(lián)寫得不佳,請?zhí)K學(xué)士
點石成金。”蘇東坡知道這是有意難為自己,遂命取過筆來,在那副對聯(lián)上
刷刷點點,寫畢,自顧自地喝起酒來。
老員外忙朝那對聯(lián)看去,只見對聯(lián)已變成:
這房老婆不是人,好似仙女下凡塵
三個兒子都作賊,偷來仙桃獻母親
老員外看完,連忙沖著蘇東坡躬身下拜,口中說道:“蘇學(xué)士不愧一代
名流,所續(xù)之聯(lián),意及天庭,真乃神來之筆,老朽甘拜下風(fēng)!”
巧用《詩經(jīng)》解難題
蘇東坡有個朋友有意用難題考他,對他說:“我有個十分簡單的上聯(lián),
只有五個字,如果你能用一頓飯的工夫把它對上,我就佩服你。”
蘇東坡說道:“哪里要用一頓飯的工夫,如果是五個字,只要你說出口
來,我便可以立即對上。”
那朋友以為自己的對聯(lián)十分難對,就說:“既然如此,我給你半頓飯的
工夫吧!如果對不上,你要輸我一席酒宴!”
蘇東坡答應(yīng)了。這位朋友就把對聯(lián)的上句說出:
三光日月星
上聯(lián)一出,蘇東坡不禁愕然。因為這是“絕對”。上聯(lián)的數(shù)目字一定要
用數(shù)目字來對。這上聯(lián)的“三光”兩字,用了一個“三”,下聯(lián)當(dāng)然要用其
他數(shù)目字。但是,“三光”之下,跟著又注明了“日、月、星”三樣?xùn)|西。
那么,難題就來了:無論你用哪個數(shù)目字來對,下面跟著提出的具體事物,
不是多于三個,就是少于三個。這樣的對聯(lián),確實難極了。但是,蘇東坡不
肯服輸。他熟讀《詩經(jīng)》,從《詩經(jīng)》里得了“救兵”,隨口答道:
四詩風(fēng)雅頌
這真是妙對。其妙處就在一個“四”字。以“四”對“三”,十分妥貼。
但是,如果在“四”字以下跟著提出四樣?xùn)|西來,那就不可能跟“日、月、
星”相對。妙就妙在他所提出的“四詩”只有“風(fēng)、雅、頌”三個名稱。原
來《詩經(jīng)》中的“雅”這一部分,又可以分為“大雅”和“小雅”,所以通
常又稱為“四詩”。
蘇東坡巧用《詩經(jīng)》,解決了難題,真是十分機智而又饒有興味。
智對黃山谷
一日,蘇東坡與黃山谷郊游歸家時,時值紅日西墜,但見晚霞似火,映
紅江面。黃山谷胸中涌上一聯(lián),便停步對蘇東坡說:“想那曹子建當(dāng)年七步
成詩,成為千古美談,你我三步一聯(lián)如何?若不能對,當(dāng)罰后退七步。”蘇
東坡點頭應(yīng)允。黃山谷吟道:
晚霞映水,漁人爭唱《滿江紅》
聯(lián)中嵌入《滿江紅》這一詞牌子,貼切自然,頗有趣味。黃山谷吟罷,
即奮力拖東坡快走,東坡卻蹲下身來不動,任黃山谷怎樣拉扯也不走。黃山
谷急了,用力拽住東坡的胳膊,東坡一甩臂,黃山谷冷不防跌出老遠,未等
站起身來,便聽東坡吟出下聯(lián):
朔雪飛空,農(nóng)夫齊唱《普天樂》
聯(lián)中也用了一個詞牌子,既和上聯(lián)相對,又含戲濾之意:黃山谷摔了跟
斗,引得“普天樂”。
又一日,蘇東坡與黃山谷泛舟江上,飲酒談笑。黃山谷見河岸上一醉漢
騎驢,模樣甚是可笑,便戲吟道:
醉漢騎驢,顛頭簸腦算酒賬
蘇東坡一時無以為對,正苦思間,忽見前面一擺渡的梢公送客人上岸,
接過船錢,正向那客人施禮,于是,便對道:
梢公搖櫓,打拱作揖討船錢上下兩聯(lián),都即景而生,足見兩人才思之敏
捷。
巧用諧音對妙聯(lián)
蘇東坡謫居黃州時,經(jīng)常與好友佛印和尚詩文往來。一天傍晚,他們二
人泛舟長江之上,對酒傾談。
時值深秋,兩岸景色如畫,美不勝收。酒至半酣,蘇東坡偶爾向河岸望
去,只見一條大黃狗正在啃著一塊骨頭,便借著酒興,隨口吟出一聯(lián),請佛
印對。聯(lián)曰:
狗啃河上(和尚)骨
佛印知是東坡在取笑于他,略加思索,隨即將自己手中題有東坡詩句的
扇子扔入水中,同時脫口對道:
水流東坡詩(尸)
吟罷,二人相視大笑。
事隔不久,蘇東坡到寺中去拜訪佛印和尚。進門后,一股魚腥和酒味直
沖他的鼻孔。他知道佛印和尚平日極好吃魚飲酒,并且每次都給他留一份。
但這次佛印和尚卻若無其事,不露一點聲色。東坡明白佛印是在故意逗他,
便在屋子里四處觀察起來,想找出魚來下酒??墒?,整個屋子里除了一只大
罄以外,再沒有可藏東西的地方。東坡斷定那魚就在罄里邊,但卻不說出來,
他沖著佛印笑道:“今天請你對一聯(lián),如對得上,我就吃魚,對不上,我就
不吃。”說罷,吟出上聯(lián):
向陽門第春常在
這是一副大戶人家常用的對聯(lián),人人皆知,佛印不知東坡用意,便脫口
對道:
積善人家慶有余
蘇東坡聽罷,哈哈大笑道:“既然罄(慶)里有魚(余),為何不拿給
我吃?”
佛印這才知道上了蘇東坡的當(dāng)。
以上兩聯(lián),巧用諧音,平添了許多情趣。
黃庭堅答對
北宋詩人黃庭堅(1045—1105),字魯直,號山谷先生。他自幼天資聰
穎,年紀(jì)輕輕就頗負(fù)盛名。他覺得當(dāng)?shù)匾褵o人堪與自己相比,應(yīng)該走出家鄉(xiāng)
的小天地,游歷名山大川,一來長長見識,二來顯顯名聲。于是,便離開老
家修水,首先來到當(dāng)時江南的繁華勝地江州府(今九江市)。
當(dāng)?shù)氐囊恍┪娜藢W(xué)士聽說修水才子黃山谷光臨,便一起相邀陪同黃山谷
游覽當(dāng)?shù)孛麆?,想乘此機會吟詩聯(lián)對,試試他的才學(xué)。
這天,他們來到甘棠湖中的煙水亭上,只見亭上有個游客正在吸水煙。
一同來的書生觸景生情,心生一聯(lián),請黃山谷作對。聯(lián)曰:
煙水亭,吸水煙,煙從水起
聯(lián)中的“煙水亭”原名“浸月亭”,建于唐元和十一至十三年(816—818)。
相傳為三國時東吳都督周瑜點將臺舊址。唐朝詩人白居易貶為江州司馬時,
建亭于其上。后人因其《琵琶行》詩中有“別時茫茫江浸月”之句,遂命名
為“浸月亭”。北宋熙寧年間理學(xué)家周敦頤來九江講學(xué),其子在甘棠湖堤上
建樓筑亭,取“山頭水色薄籠煙”之意,而名“煙水亭”。上聯(lián)既含此名勝,
下聯(lián)亦須以名勝對之。黃山谷畢竟博學(xué)多才,聽罷,立即想起剛才游過的“浪
井”來,靈機一動,隨口對出下聯(lián):
風(fēng)浪井,搏浪風(fēng),風(fēng)自浪興
眾人聽了,連稱“絕妙!”原來,此井為西漢名將灌嬰在高祖六年(公
元前 201 年)帶兵駐扎九江時所鑿,人稱灌嬰井。因井緊靠長江邊,每當(dāng)大
風(fēng)吹起,江濤洶涌,井中有浪,故又名浪井。唐朝詩人李白曾有詩曰:“浪
動灌嬰井,潯陽江上風(fēng)。”
黃山谷聽到大家的夸贊,不覺得意起來,行至思賢橋的時候,他神氣十
足地對眾人說道:此次出游,承蒙各位垂愛相陪,現(xiàn)在我也有一聯(lián),聊助各
位雅興,請不吝賜教。”說完,即念出上聯(lián):
思賢橋,橋上思賢,德高刺史名留世
聯(lián)中的“德高刺史”,指的是曾做過江州司馬,后又做過杭州和蘇州刺
史的白居易。白離開江州后,當(dāng)?shù)匕傩帐炙寄钏?,便建了一?#8220;思賢橋”,
以資紀(jì)念。
此聯(lián)一出,眾皆愕然,誰也沒有想到黃山谷突然有此一舉,一時間,竟
無人能對。黃山谷見此情景,頗有些得意地說:“各位不必為難,這里已有
了現(xiàn)成的一聯(lián)。”遂念道:
琵琶亭,亭下琵琶,情多司馬淚沾襟
聯(lián)中的“情多司馬”指的仍是白居易,他在任期間,曾于此亭送客,夜
聞琵琶聲,作《琵琶行》,亭因此得名。
大家見黃山谷年紀(jì)輕輕,竟如此知多見廣,才思敏捷,不由暗暗吃驚。
隨著眾人游逛了一陣子,黃山谷愈加得意起來,心想:這江州府素享人
杰地靈盛譽,可眼前這些文人士子也不過如此而已。于是,便面露驕矜之色,
說道:“久聞江州人才濟濟,敢問諸位,有何難成之對示教,也不枉小弟至
此一回。”
面對黃山谷傲氣凌人的態(tài)度,大家都憤憤不平,決意要找機會將他一軍,
讓他出乖露丑。
又行一程,來到小喬梳妝樓下,有人趨前一步,對黃山谷道:“不久前,
本地有位才女,新婚之夜,仿蘇小妹三難新郎之舉,以此樓為題出一上聯(lián),
要新郎對出下聯(lián),否則不準(zhǔn)進入洞房。可那新郎卻未能對出,竟至后來因此
郁郁而死。我輩才疏學(xué)淺,也一直無以為對,今幸先生大駕光臨,務(wù)請賜教,
以開茅塞。”說罷吟出那句上聯(lián):
梳妝樓頭,癡眼依依,癡情依依,有心取媚
君子君不戀
黃山谷畢竟聰明,那人話音剛落,他就覺出了弦外之音。心想:我正視
他們?nèi)绮萁?,他們卻將我比做癡女獻媚,真是可笑可惱,若不想個妙句回敬
一下,他們必定小瞧于我。正思索間,他抬頭看見延支山上葉落花殘,頓時
文思泉涌,于是,便語帶譏諷地說:“可嘆那位新郎心窄命薄,死得可憐,
我來替他對上一聯(lián),讓他在九泉之下也得以瞑目。”言罷吟道:
延支山上,落木蕭蕭,落花蕭蕭,無緣省識
春風(fēng)春難留
眾人聽了,不由暗暗叫苦:黃山谷在對句中自比春風(fēng),把他們比作依附
春風(fēng)的花草樹木,但卻文辭精妙,不露些微痕跡。因此,雖然被他捉弄,但
又不得不嘆服他的才學(xué)超群,于是,便爭相恭維起來。這個說:“久聞先生
大名,如雷貫耳,今日得見尊顏,果然名不虛傳。”那個道:“先生如此青
春年少,竟然這般才華橫溢,將來定是鵬程無量。”……
聽著這些奉承之言,黃山谷不由更加陶醉起來,自以為小小江州府,不
值得久留。于是,便辭別眾人,乘一葉輕舟順流東下,想去吳越蘇杭一帶一
顯才華。他站在船頭,望著天光水色交相輝映,美不勝收,不覺詩興大發(fā),
旁若無人地吟哦起來。正這時,在桅桿下扯著篷索的少年非常謙恭地問道:
“敢問先生就是大名鼎鼎的修水才子黃山谷嗎?”
黃山谷詩興正濃,不料被人打斷,心中十分不悅,因此,也不吭聲,只
是輕輕地點了點頭,算是回答。
少年系好篷索,走過來說道:“適才見先生吟詩,本不該打擾,只因家
父在世時曾留下一上聯(lián),許多年來,一直無人能對下聯(lián)。聽說先生才學(xué)蓋世,
尤善妙對,我恐失此良機,急切之下,唐突冒犯,不知先生肯賜教否?”
黃山谷聽說是一句多年無人能對的上聯(lián),又見少年態(tài)度懇切,頓時來了
興致,點頭應(yīng)道:“既然如此,快請說來我聽。”
少年歉意的拱手笑道:“請教了!”便念出那上聯(lián):
駕一葉扁舟,蕩兩支槳,扯三四片篷,坐五六個客,
過七里灘,到八里湖,離開九江已有十里
黃山谷聽完哈哈大笑道:“這種俗俚之聯(lián),我本不屑一對,不過,念你
心誠意切,我也只好湊此俗趣了。”于是,便低頭默想起來。想著想著,猛
然悟到:上聯(lián)中,數(shù)詞一至十均已用過,而下聯(lián)必須以數(shù)對數(shù),且不得有一
字與上聯(lián)相同,到哪里找許多數(shù)詞與上聯(lián)對仗呢?這時,他才幡然醒悟:天
外有天,人上有人,自己年紀(jì)輕輕,不該目空一切,盛氣凌人。于是,立刻
請船家調(diào)轉(zhuǎn)船頭,改變了去蘇杭的打算,回家鄉(xiāng)刻苦攻讀去了。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wù),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quán)內(nèi)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