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家,諸子百家之一,是中國歷史上提倡以法治為核心思想的重要學派,以富國強兵為己任, 《漢書·藝文志》列為“九流”之一。法家不是純粹的理論家,而是積極入世的行動派,它的思想也是著眼于法律的實際效用。法家思想包括倫理思想、社會發(fā)展思想、政治思想以及法治思想等諸多方面。法家倫理思想指的是建立在人性觀基礎(chǔ)上的誠信觀和義利觀。
法家成熟很晚,但成型很早,最早可追溯于夏商時期的理官,成熟在戰(zhàn)國時期。春秋、戰(zhàn)國亦稱之為刑名之學,經(jīng)過管仲、士匄、子產(chǎn)、李悝、吳起、商鞅、慎到、申不害、樂毅、劇辛等人予以大力發(fā)展,遂成為一個學派。戰(zhàn)國末期,韓非對他們的學說加以總結(jié)、綜合,集法家之大成。其范圍涉及法律、經(jīng)濟、行政、組織、管理的社會科學,涉及社會改革、法學、經(jīng)濟學、金融、貨幣、國際貿(mào)易、行政管理、組織理論及運籌學等。
法家是戰(zhàn)國時期平民的政治代言人,在政治上可謂是“獨步天下”。強調(diào)“不別親疏,不殊貴賤,一斷于法”。法家思想作為一種主要派系,他們提出了仍然影響深遠的以法治國的主張和觀念,這就足以見得他們對法制的高度重視,以及把法律視為一種有利于社會統(tǒng)治的強制性工具,這些體現(xiàn)法制建設(shè)的思想,一直被沿用,成為中央集權(quán)者穩(wěn)定社會動蕩的主要統(tǒng)治手段。當代中國法律的誕生就是受到法家思想的影響,法家思想對于一個國家的政治、文化、道德方面的約束還是很強的,對現(xiàn)代法制的影響也很深遠。
【韓非子】
——《韓非子》
解釋:因為他人的話才對我友好,也一定會因為他人的話來怪罪我。
——《韓非子》
解釋:不要掩蓋別人的優(yōu)點,不要隨便議論別人的缺點。
——《韓非子》
解釋:一個人立志的境界,不在于勝過別人,而在于勝過自己。
——《韓非子》
解釋:文人們總是靠筆桿子擾亂法制,俠客們總是用暴力觸犯律例。
——《韓非子》
解釋:禍難的產(chǎn)生是由于心生邪念,而所以產(chǎn)生邪念是受了欲望的誘惑。
——《韓非子》
解釋:置身事外,才會看清真相;保持冷靜,才能制定出行動原則。
——《韓非子》
解釋:兔子沒了,抓兔子的狗就沒用了,可以殺了吃肉,敵國被滅后,謀士也就沒用了可以殺了。
——《韓非子》
解釋:江海對細流不加拒絕,所以能夠形成他的浩瀚。
——《韓非子》
解釋:宰相都是從基層州部中鍛煉上來的,而猛將都是從軍隊卒伍中摔打出來的。
——《韓非子》
解釋:世間總有得不到的東西,也總有辦不到的事。
——《韓非子》
解釋:個人右手畫圓形,左手又要畫方形,那么一定不能同時畫好兩種形狀。
——《韓非子》
解釋:看見就好像沒看見,聽到好像沒聽到,知道好像不知道。
——《韓非子》
解釋:用肉來驅(qū)趕螞蟻,螞蟻只會越來越多;用魚來驅(qū)趕蒼蠅,蒼蠅只會越來越多。
——《韓非子》
解釋:有小聰明的人不可讓他參與謀劃大事,只忠主子不忠國家的人不可讓他掌管法制。
——《韓非子》
解釋:人有病就尊重醫(yī)生,有禍患時就害怕鬼怪。
——《韓非子》
解釋:懲罰有罪行的人,不能因是高官顯宦而回避;獎賞有功勞的人,不能因是小民百姓而遺忘,主張以法治國曲韓非。
——《韓非子》
解釋:國家的生存和滅亡,在于國力的強與弱,而不在于人員的多與少。
——《韓非子》
解釋:道是看不見的,在運用道的時候,不能被覺察出來。
——《韓非子》
解釋:不要吹開皮上的毛發(fā)去尋找其間的小疤痕,不要洗掉污垢去細察難以知曉的毛病。
——《韓非子》
解釋:沒有什么利益比簡樸來得更長久,沒有什么福分比安心更久長。
——《韓非子》
解釋:賢人用它天下就太平,不賢的人用它天下就混亂
——《韓非子》
解釋:智慧好比眼睛,能看見百步以外的東西,卻不能看見自己的眼睫毛。
——《韓非子》
解釋:圣人治國,未等用刑,人民就服法,這樣國力就強大;未等開戰(zhàn),就穩(wěn)操勝券,這樣必勝無疑。
——《韓非子》
解釋:峻法是用來禁止過失、排除私心的,嚴刑是用來執(zhí)行命令。
——《韓非子》
解釋:旁落,于是君與臣的位置發(fā)生變化。這就是說,不能將權(quán)勢借給大臣。
——《韓非子》
解釋:君主聽憑臣下私自施予刑罰與恩德,這樣一來就會反為臣下所控制。
——《韓非子》
解釋:控制權(quán)掌握在自己手中叫做重,穩(wěn)健執(zhí)掌權(quán)位叫做靜。權(quán)重的,就能驅(qū)使權(quán)輕的;虛靜以待的,就能控制浮躁不安的。
——《韓非子》
解釋:如果是君主所厭惡的,那么群臣就會將其隱匿起來;如果是君主所喜好,那么群臣就會弄虛作假來迎合。
——《韓非子》
解釋:君主喪失神威,那么奸臣就會步步緊逼;如果主上對此不了解,兇猛的亂臣賊子會偽裝成忠實的狗。
——《韓非子》
解釋:確實有功勞的話,即使是(和自己)關(guān)系疏遠、身份低賤的人也一定要獎勵;確實有過錯,即使是(自己)親近、寵愛的人也一定要懲罰。
【管子】
——《管子》
解釋:自然萬物發(fā)展變化的規(guī)律是:發(fā)展到盡頭,就會走向反面;發(fā)展到極盛之后,就會趨于衰落。
——《管子》
解釋:謀劃事情沒有主見,就會被事情困??;做事情沒有準備,肯定會失敗。
——《管子》
解釋:講誠信,是天下行為準則的關(guān)鍵。
——《管子》
解釋:國用過少,則金價低了,金價低則各項事業(yè)不好辦,故對事業(yè)不利。
——《管子》
解釋:觀察與他交游的人,就知道他的品行好壞。
——《管子》
解釋:擁有眾多軍隊但不得軍心,實質(zhì)上和單人行動一樣。
——《管子》
解釋:兵器既不齊全又不鋒利,實質(zhì)上和沒有兵器一樣!
——《管子》
解釋:所謂把糧食積存在取之不盡的糧倉里,就是要努力從事糧食生產(chǎn)。
——《管子》
解釋:如果說話繁多且不恰當,還不如少言寡語。
——《管子》
解釋:驕縱、傲慢、急躁、暴戾的人,不可與他交朋友。
——《管子》
解釋:智者善于謀事,但不如抓好時機。
——《管子》
解釋:但凡治理國家的方法,必須首先使百姓富裕起來。
——《管子》
解釋:在名聲顯赫的時候隱退,才合乎天道。
——《管子》
解釋:深謀遠慮才能創(chuàng)造事業(yè),務(wù)實才能成就事業(yè),剛愎自用會導致事業(yè)失敗。
——《管子》
解釋:圣人總是戒慎事物細小的苗頭,而愚人只看到事物暴露之后。
——《管子》
解釋:成就霸業(yè)的開始,要以百姓為根本。
——《管子》
解釋:能夠正確地估計自己的力量,才能知道什么時候向敵人進攻。
——《管子》
解釋:懶惰而又奢侈,就會貧困;勤勞而又節(jié)儉,則會富足。
——《管子》
解釋:商人在朝中掌權(quán),財貨賄賂就流往上層。
——《管子》
解釋:名滿天下的人,不如早些隱退。
——《管子》
解釋:國富則兵力可以強大,兵強則戰(zhàn)爭可以取勝,戰(zhàn)勝則土地也就廣闊了。
——《管子》
解釋:工匠追逐過于繁復的雕鏤,婦女做女紅追求華麗的色彩和紋樣,國家就會貧窮。
——《管子》
解釋:錢幣貴重則人們拼命追求,錢幣貶值則人們棄而不用。所以,應(yīng)控制好貨幣價值的高低。
——《管子》
解釋:明確制度和標準,節(jié)約衣服,儉省財用,禁止奢侈,是治國的當務(wù)之急。
——《管子》
解釋:農(nóng)家不養(yǎng)六畜,蔬菜瓜果不齊備,國家就會貧窮。
——《管子》
解釋:心靈手巧的人創(chuàng)造了圓規(guī)和曲尺,人們離開這兩樣工具就不能使方圓顯得規(guī)整。
———《管子》
解釋:不遵循法律法規(guī)辦事情,那么辦事情就沒有規(guī)律可循;不依從法律,政令就行不通。
——《管子》
解釋:雜草不鏟除,就危害莊稼;盜賊不懲治,就傷害良民。
——《管子》
——《管子》
解釋:按照法律來辦事,天下就有秩序,法是天下的準則,是用來解決疑難判明是非的,百姓的命運都系于法。
【商君書】
——《商君書》
解釋:行動猶豫疑慮,就不能成功;工作信心不足,就不會有效果。
——《商君書》
解釋:無論治理天下還是國家,都不能按照死板的方法去做,要靈活根據(jù)實際情況變通。
——《商君書》
解釋:戰(zhàn)勝強大的敵人,必須先戰(zhàn)勝自己。
——《商君書》
解釋:普通的人安于舊有的習俗,學者則沉溺于舊聞之中。
——《商君書》
解釋:說的人很多,但都是一些啰里八嗦,浮夸吹噓之詞,起不到實際作用。
——《商君書》
解釋:戰(zhàn)就要消滅敵人的軍隊,進攻就能奪取敵方的城池。
——《商君書》
解釋:從偏僻小巷走出來的人愛少見多怪。
——《商君書》
解釋:國家的法令應(yīng)使民眾不敢在鄉(xiāng)里私斗,而勇于為國而戰(zhàn)。
——《商君書》
解釋:所謂統(tǒng)一刑罰,就是量刑不論人們的等級。
——《商君書》
解釋:蛀蟲多了木頭就會折斷,裂縫大了墻就會倒塌。比喻不及時治理小問題,就會釀出大禍。
——《商君書》
解釋:用戰(zhàn)爭來消滅戰(zhàn)爭,雖然要先發(fā)動戰(zhàn)爭,卻是可以采取的。
——《商君書》
解釋:四面都有敵國的國家要注重防守,背靠大海的國家注重進攻。
——《商君書》
解釋:治理國家,邊疆的利益要全部歸功于軍隊,市場交易的利益要全部歸功于農(nóng)民。
——《商君書》
解釋:親疏有別,血緣近則親,遠則疏,以此為標準;喜愛和厭惡即是貴賤有別的緣由。
——《商君書》
解釋:奪取天下靠的是實力,守住天下用的是禮制。
——《商君書》
解釋:法令就是人民的生命,治國的根本。
——《商君書》
解釋:治理有道的國家,治國不聽國君的,民眾不盲目追隨官吏,而是一切遵循法律。
——《商君書》
解釋:人的本性如此,對于不懂得的就去學習,力量用盡就服輸。
——《商君書》
解釋:強民存在,國家便會衰弱;強民被消滅,就可以建立王霸之業(yè)。
——《商君書》
解釋:君主如果對百姓的承諾像日月那么明確,這個國家必定無敵。
——《商君書》
解釋:手工業(yè)者的資本在于手中的技藝;工商業(yè)者的資本在于才智。
——《商君書》
解釋:圣人治國,受過刑的人在國家沒有地位,犯過罪的人不能在朝廷上做官。
——《商君書》
解釋:靠智慧稱王天下的人就會放棄刑罰,憑借實力征服諸侯的人就不用德政。
——《商君書》
解釋:用刑罰治理民眾就會畏懼,就不會有邪惡的事發(fā)生,沒有邪惡的事發(fā)生,民眾就可以享受他們的快樂了。
——《商君書》
解釋:管治人民能夠使大的罪過不出現(xiàn),小的罪行不漏掉,國家就得到治理了。
——《商君書》
解釋:要想取得天下,先要管理好自己;想要戰(zhàn)勝強大的敵人,先要戰(zhàn)勝自己。
【慎子】
——《慎子》
解釋:兩個同樣高貴的人不能互相侍奉,兩個同樣卑賤的人不能互相役使。
——《慎子》
解釋:家有萬貫,遠親也要攀附過來;家貧如洗,兄弟也會相互背離。并不是不能夠相親相愛,而是利益沖突不足以相互包容。
——《慎子》
解釋:官職不施于自己的親人,法網(wǎng)不遺漏自己喜愛的人。
——《慎子》
解釋:凡是為公眾確立的共同規(guī)范,都是排斥只適合少數(shù)私人的規(guī)范的。
【揚子法言】
——《揚子法言》
解釋:人有生存的時候,就會有死亡的一天;萬物有開始的時候,就會有結(jié)束的一天。
——《揚子法言》
解釋:人一定要先自愛,然后才能得到他人的愛戴;人一定要先自尊,然后才能得到他人的尊重。
——《揚子法言》
解釋:自愿甘于后的人,人們反而會讓他在前面;自愿處于下位的人,人們反而會讓他占據(jù)高位。
——《揚子法言》
解釋:君子能褒揚別人的優(yōu)點,而不炫耀自己的優(yōu)點; 小人身有惡習卻不自知,而總是記不住別人的優(yōu)點。
——《揚子法言》
解釋:女子最忌諱亂用脂粉,使自己喪失了自然的美感;寫文章最忌諱亂用修辭,使文章失去了章法。
——《揚子法言》
解釋:老師是人們學習的榜樣。
【鄧析子】
——《鄧析子》
解釋:一句話說得不對,即使是四匹馬也不能挽回;一句話急于出口,即使是四匹馬也追趕不上。
——《鄧析子》
解釋:聰明人不因自己的短處,妒忌別人的長處;不因自己笨拙,而憎恨別人的精巧。
——《鄧析子》
解釋:不進步就要后退,不歡喜就有憂愁,沒有得到就是失去,這是世間的常態(tài)。
——《鄧析子》
解釋:不說惡意中傷他人的話,別人說自己的壞話也不要放在心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