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jù)知情者講述,這身珍貴的黃緞子馬褂的主人,其實是當?shù)氐囊晃黄胀ɡ蠇?。為何這位平平無奇的老婦人,可以得到圣上御賜的黃馬褂?這故事的來龍去脈究竟是怎樣的,康熙為何要將連厥功至偉的名臣都不敢奢望的黃馬褂,賞賜給這名平凡的老婦人呢?
騎馬時穿的褂子,便稱作"馬褂"。馬褂并非是漢人的傳統(tǒng)裝束,它的滿語為"鄂多赫",是滿族人為了方便騎馬而發(fā)明的。起初,皇帝穿著馬褂便于外出打獵,后來馬褂逐漸成為八旗子弟們的尋常服裝。將士們身著馬褂,外罩鎧甲,四處征戰(zhàn),為大清開疆拓土。
早在唐朝時,唐高祖李淵就下令,朝臣與百姓皆不許穿黃色的衣服,從此,黃袍成為了皇室御用。趙匡胤 "黃袍加身"之后,黃色更是成為了皇權(quán)的象征。在清朝,黃馬褂可是極為尊貴的賞賜,與皇權(quán)關(guān)系十分緊密。
作為高貴的身份象征,黃馬褂輕易不會賜予人。通常情況下,是由皇帝賜給勞苦功高的欽差大臣,或是賜予來訪的使者以表誠意。
當朝臣獲得此等御賜之后,還必須要騎著高馬,環(huán)紫禁城巡游一周,以此來彰顯皇恩浩蕩與自己獲得的無上榮耀。
這些因功賞賜的黃馬褂雖屬于衣物,但受賞者也不是隨時隨地都可以將它穿在身上的。因為這畢竟這是皇帝的御賜,如若不小心損壞,或穿錯了場合,那可不好交差。所以,受賞者平日里要將其供在家中,以表珍視,只有在出席重大典禮時才能穿上。
除此之外,如果皇帝有著特別寵愛或賞識的人,那也有機會將黃馬褂賞賜給他們。在巴林右旗博物館中的這件黃馬褂,便是因此得來的。
那么,康熙皇帝究竟為何,在老婦人家中被喝止坐下后,還要將如此珍貴的衣物賞賜給她呢?
這件事情,還要從康熙皇帝率兵大敗準噶爾部說起。清朝前期,蒙古草原上的準噶爾部一直虎視眈眈,頭領(lǐng)噶爾丹在沙俄的慫恿下經(jīng)常騷擾清朝邊境,忍無可忍的康熙皇帝決定反擊。康熙二十九年,他率兵親征,在烏蘭布通之戰(zhàn)中大敗噶爾丹,阻止了他們東侵的步伐。
大戰(zhàn)告捷之后,想要領(lǐng)略漠北風(fēng)光的康熙皇帝,與隨從們喬裝打扮成了一支商隊,在旗北賽汗烏拉的官道上緩緩前行著。所到之處,遍地茂盛綠草,牛羊成群,河水在太陽映射下閃爍著粼粼波光,展現(xiàn)出一派美不勝收的草原風(fēng)光。
一行人順著山麓轉(zhuǎn)悠了一圈后,康熙皇帝覺得有些疲乏,正好也到了晌午時分,大家就準備找家飯莊落腳歇息,順便填飽肚子。此時,官道上正好來了一個騎馬經(jīng)過的本地人,康熙便派侍從上前去打探消息。
侍衛(wèi)問道,這周邊有無落腳的飯莊。這名本地人恰好是位走南闖北的商人,他略顯為難的說,這里都是蒙古營子,沒有飯莊。侍衛(wèi)又追問道,如何去往最近的蒙古營子。商人回他說,往南邊不遠就是柳潑子,柳潑子那邊,是喀拉沐淪河,河邊上就有一個蒙古營子。
謝過指路人之后,康熙一行人就按照商人所指的方向繼續(xù)前行。果然,下了山崗走了不一會兒,繞過柳塘便看見幾個蒙古包稀稀疏疏的散落在河岸??滴趸实塾掷塾址?,說道:"我就在跟前這個蒙古包歇腳,你們其余人去其它蒙古包去。"
康熙帝帶著一個侍衛(wèi),直奔蒙古包。包門一抖,一位六旬左右的老婦人躬身探出來??吹接匈F客前來,她趕緊把包門敞開,康熙點了點頭,便掖起袍襟,拎著馬鞭子,與侍衛(wèi)一同進入了蒙古包。
甫一進包內(nèi),康熙皇帝就瞧見正北朝南處躺著一座紅釉柜,柜子上還有個方形的物什,被一塊黃緞子仔細地蒙住,不知是何物??滴跻膊⑽炊鄦?,直接就坐在了柜子的前面,恰好將黃緞蓋著地物什擋在了頭后面。
那位老婦人見到此景,一時間憤懣不已,漲紅了臉對康熙皇帝喝止道:"這里你不能坐!" 天子哪曾受此沖撞,康熙皇帝怔愣了一下,他忘記了自己是微服私訪,脫口而出:"大膽!"局勢瞬間焦灼了起來。
面對兩位高壯的貴客,老婦人卻不曾畏懼。"你這人簡直不識好歹,"她大聲說道,"你可知道,你所坐的位置供奉的是何人?"就在康熙皇帝又憤怒又疑惑之際,老婦人上前扯下了那面黃緞,出現(xiàn)在康熙和侍衛(wèi)面前的是一個用紫檀鑲邊的畫像,而畫中之人正是康熙本人。
老婦人指著康熙的畫像,繼續(xù)說道:"這就是當今的皇帝康熙爺,正是他帶領(lǐng)人馬在西邊打了勝仗,才能保佑我們一方平安。我們早晚都朝他虔誠跪拜,他的畫像面前別說坐人,什么東西也不能放??腿?,你就離開那個地方靠左邊坐一坐吧。"
聽聞此言,康熙皇帝命令侍衛(wèi)退下,順從地坐在了邊上。二人吃飽喝足,臨行前,康熙囑咐侍衛(wèi)給老人留下飯錢。
然而侍衛(wèi)出行匆忙,身上分文沒有。于是,康熙就讓侍衛(wèi)把那件明黃色閃光緞馬褂交付于她,并對老婦人道:"三天之內(nèi),巴林王爺府的人會來贖它。"
果然,三天后王爺來到此處,示眾道,"前些日子康熙帝私訪時路過這里,將一件黃馬褂給一家抵了飯錢。" 老婦人一聽這黃馬褂是康熙爺?shù)?,當即嚇得哆嗦不止,出了一身冷汗。她將那件黃馬褂抱在懷里,左看右看,即使能換來一溝牛、一坡羊,她也不肯放手。
就這樣,康熙皇帝御賜的這件黃馬褂得以在內(nèi)蒙保存起來。這段皇帝抵御外敵、解決叛亂,百姓豐衣足食、安居樂業(yè)的故事,成為了草原上人人皆知的佳話,而這則軍民相知的傳奇也成為了大家津津樂道的美談,流傳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