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是紫砂的輝煌鼎盛階段,名家大師輩出,佳作珍品涌現(xiàn),以致宜興地區(qū)出現(xiàn)“家家捶泥聲,戶戶制陶忙”繁榮景象。晚明的時大彬與其高足李仲芳、徐友泉并稱為紫砂三大妙手。清代紫砂制作工藝更加精湛,爐火純青,甚至成為皇家御用泡茶器皿“宮中艷說大彬壺,海外競求鳴遠碟”??滴跄觊g,借鑒瓷器琺瑯彩和粉彩的工藝興起彩釉描金裝飾,壺身愈發(fā)雍容華貴,富麗堂皇。陳鳴遠、陳鴻壽、楊彭年、邵大亨等……都是鼎鼎大名的能工巧匠。近代紫砂制作以顧景舟先生和蔣蓉女士成就最高。
潤如紫玉,金砂點點,一把好的紫砂壺應該是“泥(胎質)形(造型)工(工藝)款(落款)功(功用)”五個方面俱佳。一般來講,紫砂根據(jù)壺身的形態(tài)可劃分為圓器、方器、筋囊器三種。
圓器柔順秀雅,方器莊重敦厚,相對于圓壺來說,方壺制作難度大,素有“一方抵三圓”之說。筋囊器就是把瓜果花木的筋脈規(guī)則圓形化。又可以依照壺身有無裝飾紋樣分為花貨和光貨兩種,花貨精雕細琢,玲瓏剔透;光貨細膩圓潤,平滑流暢。紫砂壺的工匠們善于從自然界和生活中尋找創(chuàng)作靈感,蓮蓬、南瓜、井欄、仙桃、松段、竹節(jié)、束柴、匏瓜、葫蘆、秤砣、梅樁、柱礎、斗笠、僧帽、青銅器……都可以作為制壺的題材,所仿皆惟妙惟肖,栩栩如生。下面來看看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所藏三件陳鳴遠款紫砂器。
▌[清]陳鳴遠款夔龍杯 高3.8厘米 口徑7.5厘米
公安部撥交,一級文物。紫褐色胎,布滿黃色小顆粒,似梨皮,造型仿青銅匜所制,夔龍柄,杯身有數(shù)道凸弦紋,四矮柱足,顯得古拙莊重,質樸渾厚,底落“陳鳴遠”篆書方款。
▌[清]陳鳴遠乳釘紋龍首杯 高3.2厘米 口徑7.5厘米
公安部撥交,屬一級文物。紫褐色胎,布滿黃色小顆粒,似梨皮,造型仿青銅匜所制,平直短流,龍首作柄,呈吞吐狀,精雕細琢,腹部飾環(huán)繞一圈乳丁,三矮柱足,莊重靜穆,蒼茫渾厚,底落“陳鳴遠”篆書方款。
▌[清]陳鳴遠瓜棱式蟠螭柄杯 高3.4厘米 口徑6.5厘米
公安部撥交,屬一級文物。紫褐色胎,布滿黃色小顆粒,似梨皮,瓜棱紋挺拔飽滿,舒朗有致,胎壁輕重厚薄適當,三矮柱足,蟠螭柄,紫玉金砂,小巧玲瓏,底落“陳鳴遠”篆書方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