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五仁丸
桃仁、杏仁、柏子仁、松子江、郁李仁、陳皮。為潤(rùn)腸主方,用于津枯大便困難者。
14.白虎湯
石膏、知母、甘草、粳米。為清熱主方,用于壯熱、口渴、汗出、脈象洪大。氣陰虛者,可加人參,名人參白虎湯;挾濕者,可加蒼術(shù),名蒼術(shù)白虎湯。
15.黃連解毒湯
黃連、黃芩、黃柏、山梔。為瀉火主方,用于三焦積熱,狂躁煩心,迫血妄行等癥。
16.普濟(jì)消毒飲
玄參、黃連、黃芩、連翹、板藍(lán)根、馬勃、牛蒡、薄荷、僵蠶、升麻、柴胡、桔梗、甘草、陳皮。為清溫毒主方,用于大頭瘟、咽痛口渴等癥。
17.清骨散
銀柴胡、胡黃連、秦艽、鱉甲、地骨皮、青蒿、知母、甘草。為清虛熱主方,用于骨蒸勞熱,陰虛,午后潮熱或夜間發(fā)熱。
18.三仁湯
杏仁、蔻仁、苡仁、厚樸、半夏、通草、滑石、竹葉。為清化濕熱主方,用于濕溫身熱,胸悶,渴不欲飲。
19.達(dá)原飲
厚樸、常山、草果、檳榔、黃芩、知母、菖蒲、青皮、甘草。為治濕熱瘟瘧主方,用于濕濁挾熱,阻滯中焦,寒熱胸悶,舌苔厚膩等癥。
20.二陳湯
姜半夏、陳皮、茯芩、甘草、生姜。為除痰主方,兼能理氣,祛濕和中。如頑痰膠固,可加膽星、枳實(shí),名導(dǎo)痰湯;膽虛不眠,可加竹茹、枳實(shí),名溫膽湯。
21.消氣化痰丸
姜半夏、膽星、橘紅、枳實(shí)、杏仁、瓜蔞仁、黃芩、茯苓。為清痰熱主方,用于氣火有余,煉液成痰。
22.三子養(yǎng)親湯
蘇子、白芥子、萊菔子。為平痰喘主方,用于氣實(shí)痰多,喘滿(mǎn)胸悶。
23.保和丸
山楂、神曲、茯苓、半夏、陳皮、萊菔子、連翹、麥芽。為消食主方,用于噯腐吞酸,腹痛泄瀉等癥。氣分郁滯,可與越鞠丸同用,名越鞠保和丸。
24.小活絡(luò)丹
川烏、草烏、川芎、地龍、膽星、乳香、沒(méi)藥。為活絡(luò)主方,用于痰濕入絡(luò),手足麻木等癥。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