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很多人因為怕得糖尿病而拒絕吃糖,他們擔心吃太多的糖,會患上糖尿病。
其實,吃糖和糖尿病之間的關系真的不大!
恩,可能會導致肥胖…………
吃糖與糖尿病之間關系不大:
單純吃含糖食物
高果糖飲食可以促進脂肪合成,從而增加患血脂異常、肥胖癥、胰島素抵抗和心血管等疾病的風險。
果糖的代謝還有一個顯著的特征,即不依賴于胰島素。
因為果糖的攝入不刺激胃分泌抑胃肽,可刺激胰島素分泌,而且胰腺不含GLUT5,使其不能攝取果糖從而刺激胰島素分泌。
因此,在短期內可用于糖尿病病人補充能量,而不影響血糖濃度。
單純喝含糖飲料:
單純喝含糖飲料,對得不得糖尿病來說,沒有那么可怕,但是如果長期喝含糖飲料會讓體內的糖分增多,多余的熱量儲存在人體內,會轉化成脂肪,最終導致超重或者肥胖。
超重、肥胖事實上與糖尿病的發(fā)病是有直接相關性的。
單純的吃含糖食物、喝含糖飲料,沒有糖尿病的“基因”不會得糖尿病。
真正誘發(fā)糖尿病的因素有四個:
一、精細飲食
我們的生活越過越好,我們的糧食越吃越細,現在,精米細面是我們經常選擇的。
可是精米精面幾乎不含纖維,吃進體內,很快被消化分解代謝,會讓血糖急速升高。
吃的越來越好、越精細,活動量卻越來越少,吸收的葡萄糖不能被馬上消耗掉,活躍的胰島素只能把盈余的葡萄糖儲存起來。
身體若是長期處于這樣的狀態(tài),就容易得糖尿病了。
二、肥胖的體質
目前來看,肥胖超重患者發(fā)生糖尿病的概率,是非肥胖超重患者的3-4倍,2型糖尿病患者中,有25%的患者屬于超重范疇。
肥胖有宗族遺傳的傾向,也與生活富裕、飲食油膩不合理、體力勞動較少有關。
肥胖的糖尿病患者的胰島素排泄相對缺乏,胰島素受體削減,對胰島素的敏感性削弱。所以無論是否患有糖尿病,體重都要進行控制。
三、運動太少
很多人白天上班坐著玩電腦,晚上回家坐著打游戲,一天到晚大部分時間都在椅子或沙發(fā)上度過。
就算晚上去運動 2 小時,也無法彌補白天久坐帶來的傷害,患糖尿病的風險仍然會比經常站起來動一動的人要高一些。
四、糖尿病遺傳因素
遺傳因素最重要,是糖尿病發(fā)病的最根本原因。
糖尿病中,不論1型還是2型,都有家族發(fā)病傾向,25%-50%患病者中,有糖尿病家族史。
無論是哪種糖尿病,都跟遺傳脫不了干系。
因此,想要預防糖尿病,僅僅控制吃糖量是不夠的,還需要做好四件事:
第一件,控制飲食量
在吃飯的時候要吃七八分飽,千萬不要饑一頓飽一頓、暴飲暴食。
此外還需要定時、定量飲食,可以選擇少食多餐,健康的飲食才可以保障身體健康。
第二件,吃降糖食物
生活中有很多可以幫助降糖的食物,包括蔬菜、水果以及雜糧等等,。
常見的水果當中有黃瓜、胡桃、獼猴桃等等,可以選擇的蔬菜有木耳、胡蘿卜等等,而且多吃蔬菜不僅可以幫助降低血糖,還可以緩解因為高血糖引發(fā)的饑餓感。
第三件,補充水分
高血糖者,平時一定要注意補充水分,尤其是白開水,當然不喜歡喝白開水的,喝些蔬菜汁、淡茶水也可行。
淡茶水首選青錢柳辣根葉茶,包含金花茶、辣木葉、葛根、桑葉、青錢柳葉、玉米須在內。
第四件,調整鍛煉習慣
運動降糖是生活中最為直接有效的一種降糖方法了,而且可以選擇的途徑也有很多種,包括散步、慢跑、爬山、打太極拳、騎自行車以及各種球類運動。
也可以試著鍛煉肌肉,進行適度的負重練習。
如果你能堅持每天快走三四十分鐘的話,最好還能保證每周兩次的負重,無論是舉啞鈴,還是給腿上綁沙袋后抬腿或者步行,總之胳膊和腿上的肌肉要繃緊。
剛開始的時候肌肉會有酸痛感,是正常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