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只羨慕皇帝佳麗三千,哪里明白皇帝的無奈,還有深宮大院里的哀怨與血淚。
如果生活在古代,所有職業(yè)供大家自由選擇,你會選什么?國館君覺得絕大部分中國男人會選“皇帝”。
因為皇帝除了能居高臨下、指點江山,足夠爺們兒以外,僅僅是后宮佳麗三千,就能羨煞無數(shù)男人。
都說三個女人一臺戲,那皇帝的后宮可就是一個大廟會了。面臨如此之多的嬪妃們,皇帝的后宮是怎么運行的呢?真的像電視劇《甄嬛傳》里所描述的那樣嗎?國館君今天就說說這事兒。
先說大家可能感興趣,又容易誤會的幾個點。不過要說明的是,關(guān)于后宮那些事,可供考證的史料太少,口頭傳說的多。所以,國館君說的,大多都是明清兩朝的事情。
敬事房——專管皇帝寢宮生活的機構(gòu)
明朝開始,后宮設(shè)有敬事房,專門負責皇帝的寢宮管理,就是負責安排、記錄嬪妃們侍寢、皇帝子嗣繁衍的事情,包括在必要的時候,對妃子們采取避孕的措施。
關(guān)于翻牌子的事情
翻牌子只是針對嬪妃們的,不適用皇后?!胺伞泵鞔_規(guī)定了侍寢是皇后的權(quán)利,定期讓皇后侍寢也是皇帝的義務(wù)。所以,皇后侍寢,不用翻牌子。所以,宮廷劇里皇帝因為寵幸某個妃子而冷落了皇后的現(xiàn)象,在制度層面是不允許的。
除了皇后以外的妃子們則不同。他們的名字會寫在一個末端染成了綠色的牌子上,敬事房太監(jiān)會把這些牌子放在一個大銀盤里,和晚餐一起送到皇帝面前。待皇帝用餐完畢,敬事房太監(jiān)會請皇帝翻牌子。
妃子們能否被翻牌子,敬事房在其中起到非常關(guān)鍵的作用。后宮究竟有多少妃子,都長什么樣,哪些有侍寢,皇帝很難記得清。
其實,皇家妃子眾多,主要是為皇家子嗣繁衍著想,后來又淪為一種政治工具。而妃子們和皇帝之間真正的愛情少之又少,事實上彼此相處的時間都不多。因此,一個妃子能否被皇帝翻牌子,敬事房太監(jiān)起到很大的作用。首先,是否把牌子放到那個銀盤里,他們有操作的權(quán)力;其次,時不時可以旁敲側(cè)擊給皇帝一些側(cè)面的建議。
妃子侍寢有嚴格的流程規(guī)定
皇帝確定要哪個妃子侍寢之后,敬事房太監(jiān)就會發(fā)出侍寢通知。即將侍寢的妃子則需要做一系列的準備工作,包括沐浴熏香。一是要最大限度取悅圣心,另外要盡最大努力懷上龍種。
到了皇帝就寢的時候,敬事房太監(jiān)會脫掉侍寢妃子的所有衣物,然后用專用的類似現(xiàn)在的毯子,將全身赤裸的妃子裹起來,送到皇帝寢宮的御塌上。這主要是為了防止行刺事件的發(fā)生,類似于現(xiàn)在的安檢。
侍寢結(jié)束以后,妃子不能在皇帝的寢宮過夜,皇帝也不能去妃子的寢宮過夜。也就是說,皇帝和妃子們之間最多只能開個鐘點房,而不可以長夜廝守。
侍寢全程有敬事房太監(jiān)監(jiān)控,并詳盡記錄在案
無論是皇后,還是妃子們在侍寢的過程中,必須要有敬事房太監(jiān)在皇帝寢宮外全程守候。
第一,詳盡記載侍寢情況,并整理歸檔,以備查驗。人物、時間、地點、具體情節(jié),一樣都不能少。這主要是為了維持皇家血脈的純正。是否有子嗣,直接關(guān)系到妃子的前途,難免會有人鋌而走險;而且,后宮妃子眾多,但是皇帝只有一個,深宮大院,也難免有人耐不住寂寞。在沒有DNA技術(shù)的條件下,就只能靠這種笨辦法了。
第二,嚴格控制侍寢的時間。當妃子們侍寢達到了規(guī)定的時間后,敬事房太監(jiān)就會高聲提醒“時間到了”。如果皇帝沒有反應(yīng),太監(jiān)就會反復提醒。提醒三次后,如果皇帝還是沒有回應(yīng),太監(jiān)就會直接進入寢宮,將侍寢的妃子背回她自己的寢宮。這是為了防止皇帝縱欲過度,有損龍體。
總之,妃子們侍寢,好像沒有大家想象的那么浪漫??赡艿K于太監(jiān)就在附近,連說兩句悄悄話都難。
皇帝也不是想愛誰就能愛誰
原則上講,在后宮中皇后才是絕對的掌權(quán)者,對妃子們和皇帝的交往有一票否決權(quán)?;实鄄荒茈S心所欲去所謂的三宮六院。
如果皇帝有事要去妃子們的住處,程序上要先知會皇后,皇后再通知相關(guān)妃子。而且通知的形式是書面的,而且蓋有皇后的印信。否則,即使皇帝到了某個妃子的門口,也不能隨意進去。
只是在實際操作中,一方面皇后礙于各方面的情面,一般不會阻撓;而且嚴格實施起來也有些難處。
后宮制度嚴明
從規(guī)模上來講,皇帝的后宮也是非常龐大的一個機構(gòu),因此要順利運行,必須要有相應(yīng)的制度保障。
明朝的后宮宮規(guī)被寫在鐵板上,懸掛在妃子們的寢宮之中。基本可以概括為四點:
第一,不可干預政事。這一點明朝比漢唐明顯做得好。漢唐時期,多次出現(xiàn)外戚專權(quán),甚至有呂后、武則天這種直接執(zhí)掌天下大權(quán)的情況出現(xiàn),就是后宮干政的結(jié)果。
第二,職責明確而單一,就是服侍皇帝宮寢。別的事情一律不用想,不用管,也不能想,不能管。
第三,等級制度鮮明。
第四,禁止內(nèi)外書信交往,有則論死。
清廷關(guān)于后宮的規(guī)定則更為詳細,現(xiàn)留存的《欽定宮中現(xiàn)行則例》,內(nèi)容就長達828頁,大概也可以分為四個方面:
第一,定編制。清朝規(guī)定后宮的編制為:皇后一人,皇貴妃一人,貴妃二人,妃四人,嬪六人,貴人、常在、答應(yīng)、學生無定數(shù),分居東西六宮。(不要問學生是什么鬼,國館君也不知道)
清朝后妃最多的是康熙帝和乾隆帝??滴醯塾杏涊d的41人,乾隆帝有記載的29人。最少的是光緒帝,只有一后(葉赫那拉氏)、二妃(瑾妃和珍妃)。
第二,定等級。雖然各朝各代后宮的等級劃分略有不同,但是常見的就有:皇后、皇貴妃、貴妃、嬪、才人、婕妤、昭儀、美人、昭容、選侍、淑女等名分等級。
第三,定薪資、待遇、福利、人力配備。等級不同,所享受到的福利待遇相差非常大。比如在清廷,就拿脂粉錢來說皇后一年1000兩,而常在一年只有50兩。
在其他方面,包括人員配備,細致到每頓飯吃幾個菜,都有按等級明確劃分的標準??刹皇请S便派個小太監(jiān)去御膳房就能要來什么菜的,要不到就掀桌子那更不合適。
第四,定規(guī)矩:內(nèi)廷位次,尊卑有序。嬪妃們的一言一行,都要符合自己的身份等級。不是自己的宮里的宮女、太監(jiān),不能隨便使喚。
嬪妃們不得擅自省親,在規(guī)定的時間內(nèi)也一般只能見親身父母;太監(jiān)、宮女不能走正門,不能和主子長時間閑談,等等,不一而足。后宮里那么深的哀怨之氣,大概就是這么憋出來的。
不知道了解了這些,大家是否還羨煞了皇帝那國色天香的后宮。
◎本文由國館原創(chuàng),轉(zhuǎn)載請后臺找國館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