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如何帶著孩子參觀博物館?高源的建議是“三開、一關(guān)、要帶上”——打開眼睛、打開耳朵、打開大腦,關(guān)閉嘴巴,帶上紙筆。
觀察“這是什么”;發(fā)現(xiàn)“這里有意思”;思考“為什么這樣”;傾聽“尋找答案”;最后是分享,以自己獨特的方式表達(dá)。
觀察,即“這是什么?”比如走進(jìn)自然博物館的動物展廳,看到一件展品時,可以先問孩子第一個問題“寶貝,你覺得這是什么呀?”然后是發(fā)現(xiàn),“你覺得恐龍哪里最有意思???”接著就要引導(dǎo)孩子思考,“這個恐龍的脖子為什么這么長???”接下來,該去尋找答案了,“傾聽”講解員的講解,最后夸贊孩子幾句“寶貝,你太棒了,能給媽媽講一遍嗎”,也就實現(xiàn)了最后的“分享”。
如果孩子對博物館壓根提不起任何興趣,那可以用一個小花招來吸引孩子,這就是“找三寶”,就是找展廳里最有名的三件展品。
這樣孩子們就會立即有興趣了,從幼兒園中班開始到小學(xué)三年級都可以用這個方法。比如自然博物館的古爬行動物展廳有三個鎮(zhèn)館之寶,第一個是井研馬門溪龍,第二個是赫氏近鳥龍,第三個是恐龍足跡。
帶著找“三寶”的任務(wù)去看,孩子們很快就進(jìn)入了角色。
在引導(dǎo)孩子觀察的時候,也有一個小竅門,那就是找不同。
在自然博物館,看到一個跟霸王龍很相似的化石,可以問孩子“它是霸王龍嗎?”很多孩子都會回答是。這時候再告訴孩子——你仔細(xì)觀察一下它有幾個爪子?
孩子一數(shù),三個!可是,霸王龍是小短手,只有兩個爪子。
于是,孩子就會明白——哦,原來這并不是霸王龍。那它到底是誰呢?——它的名字叫作永川龍,是一種外形上跟霸王龍很相似的恐龍。
博物館里面?zhèn)鬟f的知識是無窮無盡的,家長們也經(jīng)常被好奇的孩子問得啞口無言,于是一些家長難免會很不耐煩,用“我不知道”“你怎么這么多問題啊”這樣的話來搪塞孩子。
高源說:“家長不知道答案也很正常,所以我們回答不了孩子的問題也不要怕,也不要有意去逃避,不妨和藹地對孩子說‘爸爸也不知道,但是爸爸愿意跟你一起尋找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