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做過一個小范圍內(nèi)的調(diào)查,在我居住的周圍,找了十七個孩子(有小學生、中學生)詢問如果有心里話愿不愿意和父母說,敢不敢和父母爭辯。結(jié)果是,除七個小學低年級孩子愿意和父母說心理話外,其余都表示,有的心理話愿意說有的不愿意說;除三個孩表示敢于爭辯外,其余的均搖頭說不敢。
這是一個值得深思的問題。作為父母,對子女什么話也愿意說,什么事也爭辯。但是作為子女,對父母有的話愿意說,有的話卻不愿意說,絕大多數(shù)孩子在與父母交流時不能說出自己的真實想法,唯父母的話是從,不敢爭辯。父母與子女之間本來應該是無話不說,現(xiàn)在卻是“一廂情愿”,這不是一個好現(xiàn)象。原因在哪里?在父母受傳統(tǒng)觀念的影響,居高臨下,不允許孩子有自己的想法,時間長了,孩子也就不愿意發(fā)表自己的意見;有的父母只相信自己,不相信孩子,完全按自己設計好的要求孩子,一旦有所違背,便火冒三丈,大加指責,時間長了,孩子也就不敢說不同的話了;有的父母在孩子說話時,愛理不理,心不在焉,特別是聽到不同的意見時,缺乏應有的熱情,時間長了,孩子自然不愿意再說了;還有的父母不重視學習,自身素質(zhì)跟不上時代的步伐,而孩子隨著年齡的增長和知識的增多,覺得與父母交流缺乏共同語言,時間長了,便不愿意在父母面前多說什么。
改變這種狀況的最好辦法是父母要善于傾聽。
父母應該懂得,雖然父母與孩子之間是一種特殊的親情關系,但是歸根到底也是一種人際關系。人際關系中,相互交流與溝通是第一位的。只有交流,才能理解;只有理解,才能和諧。而和諧的人際關系,是社會發(fā)展的重要基石。家庭也一樣,夫妻關系和諧,父母與子女關系和諧,家庭幸福才有基礎。如果關系緊張,吵吵鬧鬧,你不理我;我不服你,談何幸福?
所以,父母要善于傾聽孩子的話,而且要熱情、耐心地傾聽,表示出對孩子的尊重。在與孩子交流時,要以平等的態(tài)度,不要輕意打斷孩子的話,讓孩子把話說完。在傾聽的過程中分折、判斷、正確的熱情肯定,不當?shù)慕o以糾正,有分歧可以討論,經(jīng)過討論取提共識。
善于傾聽既是一種觀念,也是一種藝術。為了孩子,應從善于傾聽做起。
相關文章,點擊可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