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蘭西斯·哈》這部黑白電影目前得到了非凡的關注度,甚至不僅僅是文藝青年或者有觀看外國文藝片習慣的人,連普通白領和初到所謂大城市闖蕩的年輕人,也會為片中的故事和主人公掬一把將心比心的眼淚。
老牌英國電影雜志《視與聽》,剛剛將之列為2013年度十佳推薦,而這也是導演諾亞·鮑姆巴赫,從中產(chǎn)階級家庭主題回歸到青春、友誼題材中來的一部作品??赡茉谶@位導演身上,唯一不變的主題就是“失敗”,在人生的至高境界里失?。ā都刀氏壬罚谥挟a(chǎn)家庭中的和睦和不安中失?。ā遏滛~與鯨》),在青春夢想中失?。ā动偪穸耆A》、《弗蘭西斯·哈》),反正說失敗是諾亞·鮑姆巴赫最熱愛的主題一點也不為過。
而我們的文藝作品中對失敗的理解也一直狹隘,喜歡從不順利、倒霉、命運捉弄等等角度去理解失敗,但現(xiàn)實中的失敗往往比這些要豐富得多,比如一個先天愚鈍的人,他的失敗很少得到展示,或許我們的作家和導演覺得一個蠢貨是沒有多少展示價值的。
諾亞·鮑姆巴赫從一開始,就將故事設定在兩個剛剛畢業(yè)的年輕女孩身上,她們的關系如同“同居但不再做愛的拉拉伴侶”,除了沒有性,其親密程度就形如伴侶。喜歡跳舞的弗蘭西斯總是很冒失,但屬于直性子,既沒有防御之心也沒有加害別人的念頭,傻傻的幾近白癡。
這并非是一個人讓人一上來就厭煩的女孩,相反她的直率和真性情還會很快被人接受。弗蘭西斯隨后開始在生活和工作中處處碰壁,同居好友搬走,而自己的男朋友要求跟她同居她卻因為那個好友而拒絕了,導致兩人分手;工作中被暫時炒魷魚,失去了薪水,也就在搬家和交房租時捉襟見肘;跟父母相處也顯得不合時宜,這還不是叛逆或者特立獨行帶來的,因為弗蘭西斯其實挺配合這個世界的,她只是偶爾冒失并時常心不在焉;她解決不好自己的問題,為了所謂的夢想整日忙得不行,但那種不在狀態(tài)的神情,也讓人越來越覺得這種不靠譜是先天的一種本能。
(電影《弗蘭西斯·哈》劇照。)
有一場戲是這樣的,弗蘭西斯要請一個朋友吃飯,但刷卡不靈,她只能取現(xiàn)金,為此跑了幾條街,一路奔跑,細節(jié)還包括在ATM取現(xiàn)金要收取手續(xù)費,這對一個經(jīng)濟有障礙的年輕人來說不得不猶豫了一下,可是必須要請對方吃飯、必須要用現(xiàn)金,也只能如此,等她奔跑回來時,鏡頭對準她的腳,竟然因為急速跌倒而摔傷了。朋友抱怨她消失的時間太長了,而她只是無所謂地解釋取錢的路很遠。
就此,你會欣賞和同情她嗎,還是對于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這種話心有戚戚焉?影片逐漸展現(xiàn)弗蘭西斯在生活中不是不會跟人打交道的那種女孩,而只是處處讓人覺得蠢。神魂顛倒且無厘頭地堅持和自信,極端沖動善于煽風點火那些不該去攪合的事情,所謂的夢想一直支撐著愚蠢的人類茍延殘喘,編導諾亞·鮑姆巴赫此時要表達的,到底是生命意義所在,還是在鞭笞胡思亂想之人……
諾亞·鮑姆巴赫沒有極端化自己的主人公,他只是遵循生活規(guī)律地做細節(jié)上的刻畫,弗蘭西斯每有一次犯傻,都會有一個生動的令人無法懷恨在心般的表情,這使世界達成了和解和平衡。影片最后,弗蘭西斯竟然“成功”了,她重新回到舞蹈學校,并舉行了自己的演出,得到了前輩和朋友的贊美??墒蔷痛藢⒅斫獬梢粋€勵志的故事,那也自作多情的一件事,諾亞·鮑姆巴赫的“惡毒”之處在于,他用一個勵志的故事讓觀眾相信蠢人只要去掉下面的幾條“蟲”字,也是可以有春天的,可是所謂春天也只不過是一系列甚至一生蠢相里的一種展示。
或者我們提出這么一個不善意的問題——蠢人有沒有追求夢想的權利?
如果我生性愚鈍,不但不自知還總是朝著相反的方向去認知自己,這是否合適,是否會為其他人帶來反感,或者干脆說為地球增加了負擔?我?guī)е簧淼拇莱鴫粝氲姆较蚶峭货垢Z之際,是否會成為這世上丑陋中的一種?
反過來說,為什么僅僅因為我蠢就不能像你們一樣追求夢想了呢,我傷害到你了嗎,即便我是丑陋的一種,真的就影響到你,以至于讓你妊娠反應般地嘔吐了嗎?
弗蘭西斯管不了這么多,她一個勁兒追求夢想,她的執(zhí)著和隨之碰到現(xiàn)實問題,令她就像個真正的蠢貨那樣,橫沖直撞,永遠心不在焉,永遠淚流滿面,永遠碰壁,永遠心猿意馬,永遠不得要領……
影片唯一的壞處就是結尾,最后真的給了我們一個光明的結尾,主人公在一系列的碰壁和不得志之后,竟然真的迎來的自己的所謂事業(yè),演出成功,朋友間的隔膜也消失了。但,她是怎么做到如此轉折的?這樣一個小小的成功,是否真的可以成為挽救我們這些蠢人繼續(xù)茍活下去的理由?
你盡管去將之當成一個勵志片去看,但我始終覺得諾亞·鮑姆巴赫是在用一個勵志的外殼,包裹著他要為蠢人樹碑立傳的野心。而我們透過弗蘭西斯的成長和挫折,也看清了自身的種種真相。
(責任編輯:王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