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沙鎮(zhèn)】早在唐朝(南詔王封玉龍雪山)北岳的時候,麗江王(木氏祖先)就在這里修建了北岳廟和白沙街。1383年,木氏遷大研鎮(zhèn)(今木府所在地)。
【白沙鎮(zhèn)】古鎮(zhèn)手工業(yè)中,以打銅作坊居多,銅器主要以油燈、銅盆銅壺、銅火鍋、銅瓢等少數(shù)民族所需物品為主。
【白沙鎮(zhèn)】白沙的紡織和手工刺繡也曾非常發(fā)達,歷史上納西刺繡主要以富貴人家和部落酋長的日用品、藏式唐卡、畫作為主要題材。解放前,納西(白沙為中心)及周邊少數(shù)民族婦女,幾乎人人刺繡。
【白沙鎮(zhèn)】明代木氏土司把府邸搬遷到麗江古城,中央造辦廠和其家廟主要在白沙。木氏土司好禮節(jié)、知詩書、大力推崇漢文化、服飾、刺繡、建筑等。從漢人地區(qū)聘請了大量的建筑、藝術(shù)、木雕、絲織、種桑、刺繡等能手到麗江。
【白沙鎮(zhèn)】木氏土司歷經(jīng)元、明、清三代,至(雍正年間)改土歸流,歷經(jīng)近五百年。他們是麗江政治上的統(tǒng)治者、河澤森林土地的所有者。木氏領(lǐng)主基本上通過實物代役租和徭役制的形式維系著自己的利益。
【大研鎮(zhèn)】麗江古城位于云南省麗江市古城區(qū),又名大研鎮(zhèn)。13世紀后期建城。1253年,蒙古軍南征,木氏先祖(阿宗阿良)迎降,世祖駐軍于此。1277年,改為通安州,同年,改麗江路通安州。
【大研鎮(zhèn)】明洪武十六年(1383年),木得在獅子山麓興建“麗江軍民府衙署”。曾遍游云南的明代地理學家徐霞客描述:民房群落,瓦屋櫛比。明末,城鎮(zhèn)營建已頗具規(guī)模,古城居民達千余戶。
【大研鎮(zhèn)】大研古城是一座沒有城墻的古城,光滑潔凈的青石板路、完全手工建造的土木結(jié)構(gòu)的房屋、無處不在的小橋流水。大研古城是一座具有濃烈人文氣息的小城,明亮的陽光下,總會有步履緩慢的上了年紀的納西老人悠閑地踱步,他們身著藏滿歷史的靛藍色衣服,頭戴紅軍時期的八角帽,對眼前身后獵奇的目光視而不見、不屑一顧。
【大研鎮(zhèn)】街道依山勢而建,順水流而設(shè),以紅色角礫巖(五花石)鋪就,雨季不泥濘、旱季不飛灰,石上花紋圖案自然雅致,質(zhì)感細膩,與整個城市環(huán)境相得益彰。古城民居揉合了中原建筑和白族、藏族建筑的技藝;在建筑藝術(shù)手法、建筑布局形式等方面形成了獨特的風格。
【大研鎮(zhèn)】麗江古城曾是倉廩集散之地。清雍正二年(1724年),第一任麗江流官知府楊馝到任后,在古城東北面的金虹山下新建流官知府衙門、兵營、教授署、訓導署等,并環(huán)繞這些官府建筑群修筑城墻。1912年,麗江廢府留縣,縣衙遷入(原麗江府)署衙內(nèi)。1949年7月,麗江縣解放?!钧惤?,1994年。攝影:理查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