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某某,女,19歲,2011年12月28日初診。咽痛伴頭痛1周?;颊哒细咧腥昙墸瑢W習緊張,精神壓力較大,體質虛弱,經常感冒。1周前感冒,咽痛、頭痛,頭孢類抗生素等藥靜點3天,又服用了牛黃解毒片、雙黃連口服液等清熱解毒的中成藥,咽痛不減而且愈加嚴重,說話吃飯都有影響,頭痛時輕時重,非常痛苦??淘\:咽痛,咽唾液和吃飯吞咽時,有異物感并疼痛難忍,頭痛,畏冷,納差,困倦,乏力,無汗,口渴欲飲熱水,口不苦,二便調,舌淡,舌苔白厚水滑,脈沉細。咽暗紅,咽后壁淋巴細胞增生,血常規(guī):白細胞11.5×109/L,中性粒細胞百分比42.8%,淋巴細胞百分比40.1%。
四診合參,辨證為少陰、太陰合病,兼挾痰飲,氣郁。方擬麻黃附子細辛湯、四逆湯、半夏散及湯、半夏厚樸湯四方合方:炮附子12克,麻黃12克,細辛12克,干姜15克,炙甘草15克,清半夏30克,厚樸20克,茯苓30克,蘇葉15克,桂枝15克,生姜30克。4劑,日1劑,水煎分3次服。
二診:訴服1劑藥后即感咽痛減輕,頭痛明顯減輕,仍怕冷,上方炮附子加至18克,繼服4劑,痊愈。
按:上述兩個病案,臨床癥狀都表現(xiàn)為西醫(yī)的“感染性炎癥”,西藥療效較差,而中醫(yī)辨治的優(yōu)勢非常明顯。由于病機不同,遣方用藥亦截然不同。
主要為虛寒證,既有少陰表虛寒及寒客咽喉之證,又有太陰痰飲上逆咽喉,兼氣郁不通之證。所以主方用麻黃附子細辛湯溫陽散寒解表,合以四逆湯加強溫陽化飲利咽之力。半夏散及湯有通陽散寒,滌痰開結之功,是治療少陰咽痛的良方,合之以加強治療寒邪與痰飲凝滯咽喉之力。合以半夏厚樸湯解郁化痰,順氣降逆,重在解除咽喉氣郁痰飲凝結之證。經方相合,有是證則用是方,也是活用經方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