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簡介
陸元兵,男,1973年生,湖南衡陽人,文學碩士?,F(xiàn)任中國井岡山干部學院教學科研部科研管理處處長,著有《資治通鑒治國理政智慧160問》《孔子教你如何從政》,在《人民日報》《光明日報》等媒體發(fā)表多篇文章。
我獨自來到衡陽城區(qū)回雁峰公園王衙坪——王船山先生的出生地,心生慚愧。多年來,也不知道多少次來過這個公園,竟然每次都與先生擦身而過。
靜靜地站在先生的塑像前,望著他下半生幾乎從未改變過的裝束:一身青布衣、一把雨傘、一雙木屐,說不出一句話來,又不禁心潮澎湃。
仿佛聽到他呱呱墜地時劃破長空的那一聲哭泣,仿佛看到他面對外族入侵時拍案而起的雄姿,仿佛聽到他在石船山下面對夕陽西下時的感喟,仿佛看到他為學時孜孜不倦的背影,仿佛感受到他面對國破家亡時的傷痛!
與先生對視
就這樣看著他,靜靜地看著他,真想同他交流交流,向他請教請教,他會回應么?
越是與先生對視,越是能感覺到先生是一個有識之士。他以他睿智的目光,透過歷史的重重迷霧,看到許多常人看不到的東西。
尤其是在人類社會的變遷問題上,他與以往的「循環(huán)論」迥然不同,提出「后勝于古」的觀點,肯定人類社會的發(fā)展,主張「理勢合一」即社會進化是必然的、有規(guī)律的。
在十六七世紀的中國,船山先生這一社會進化論思想,無疑是當時最具科學性的進步觀點。
面對報國無門的困境,先生轉而潛心研究和整理中國傳統(tǒng)文化,積四十年之心血,凝練出「經(jīng)世致用」「知行合一」 等一系列獨領風騷的思想,構建中古時期人類哲學界的一座高峰。
越是與先生對視,越是能感覺到先生是一個民主斗士。晚明時期,政治黑暗,黨爭激烈,君主昏庸,民不聊生。面對此情此景,先生沒有坐而論道,而是奮筆疾書,奮起反抗。
他始終堅持「天下為公」的原則,提出「巡天下之公」、「一姓之興亡,私也;而生民之生死,公也」等振聾發(fā)聵的觀點。面對清兵入關,他高舉民族復興的大旗,哪怕是只有他個人在吶喊,他也并不感到寂寞。
1643年,農(nóng)民軍領袖張獻忠率部攻入衡陽,誠心聘請先生擔任要職。誰能料到,先生竟然不惜以傷害自己的身體為代價,堅決拒絕了在常人看來的「絕好機會」!
1678年,吳三桂在衡陽稱帝,幾次希望延聘重用先生,孰料先生仍然毫不猶豫予以拒絕。天下之大,如先生這樣剛毅者,能有多少人!
越是與先生對視,越是能感覺到先生是個真正的義士,越是能感覺到在先生瘦弱的身軀中,蘊藏著一股無窮的力量。這種力量在與一切腐朽的實力抗衡,在與一個沒落的時代比高。
「道不同不相為謀」,他先后隱居常寧、郴州、衡山,最后帶著一家老少在衡陽縣一個荒無人煙的石船山下,用茅草搭建起屬于自己的「湘西草堂」,這一住就是四十年,直到他生命的終點。
盡管處江湖之遠,仍心憂天下,心里想到的依舊是他的國家、他的民族、他的同胞。歷史已經(jīng)證明,先生思想的強光照耀著曾國藩、魏源、譚嗣同、毛澤東等無數(shù)風流人物,照耀著中華民族在苦難中砥礪前行!
先生精神的來源
站在先生舊居,面對先生凝重的神情,不禁發(fā)問,先生從何而來?先生的精神將走向何方?
是家庭的文脈浸潤了先生。看看先生的家族史,就會發(fā)現(xiàn)他的祖上要么精通文學,要么善于武功。先生出生時,王家文士很多,先生父輩及兄弟都是衡陽名冠一時的讀書人。先生在這種家庭環(huán)境的熏陶下,很小就被人們稱為「奇才」、「神童」。
是家鄉(xiāng)的沃土滋潤了先生。巍巍南岳,以它的鐘靈毓秀養(yǎng)育了一代思想家。腳踏這片神圣的土地,先生沒有停止對宇宙天地運行規(guī)律的叩問,沒有停止對蒼茫大地誰主沉浮的追問,沒有停止對世道人生的詢問。他的每一問每一答都是用心血凝聚而成,如同南岳蒼松翠柏上晶瑩剔透的層層霧珠。可以說,衡山這座自然高峰哺育了船山先生這座人文高峰。
是時代的洪流教育了先生。先生出生正逢清末明初之際,正是兵荒馬亂、國破家亡之時,但正是這樣殘酷無情的歲月洗禮、激發(fā)了先生保衛(wèi)祖國、振興民族的堅定決心。
正是在這個顛沛流離的時代中,先生廣泛接觸社會,體察民情,以強烈的的歷史憂患意識和人文精神,對中國傳統(tǒng)文化進行批判總結,對歷代尤其是明朝的興衰進行深刻反思,形成博大精深的思想文化體系,對后人尤其是中國近代社會變革產(chǎn)生巨大影響。
小人一生與蠅頭小利相連,英雄一生與大眾利益相連,偉人一生與經(jīng)天緯地相連。先生把自己的一生緊緊與國家和民族的命運相連,他的一生必然與日月同在!先生一生的努力或許就是對「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圣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最好詮釋!
我幸運,我是船山故里人!在民族危亡之際,300年來有船山先生這些民族英雄們的護佑,我們盡管經(jīng)歷不少天災人禍,但總是愈挫愈勇,愈挫愈奮,愈來愈強,愈來愈接近世界舞臺的中央!
1944年6月22日,中國抗日戰(zhàn)爭史上最悲壯、最慘烈的一戰(zhàn)發(fā)生在衡陽。國民黨第十軍2萬將士頑強抵抗裝備精良的10萬日寇,我方與日軍鏖戰(zhàn)整整47個晝夜,直到彈盡糧絕,將士們留下了許多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衡陽也因此成為全國唯一的「抗戰(zhàn)紀念城」,這或許是對船山精神的最好繼承。
站在歷史的長河中,相信越來越多的人會看到,船山先生不僅屬于衡陽,而且屬于中國,也儼然屬于世界!他不僅屬于歷史,也屬于現(xiàn)在,更屬于將來。
我驕傲,我是船山故里人!盡管不知道船山先生是否會接納我這樣一個晚他400年出生且名不見經(jīng)傳的小老鄉(xiāng),但我已牢記,我是船山故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