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我為什么打你 畢淑敏
設計人:姜堰市三水學校 韓云
學習活動目標:
體悟文中字里行間所蘊含的母愛。
學習活動重點:
細膩的描寫中所蘊含的深情
活動流程設計
課前播放《懂你》,投影畢淑敏經(jīng)典名言。
畢淑敏經(jīng)典名句欣賞:
1.人活著是為什么,自己快樂同時使別人快樂。
2.磨礪內(nèi)心比油飾外表要難得多,猶如水晶與玻璃的區(qū)別。
3.是的,我很重要。我們每一個人都應該有勇氣這樣說。我們的地位可能很卑微,我們的身份可能很渺小,但這絲毫不意味著我們不重要。重要并不是偉大的同義詞,它是心靈對生命的允諾。
4.幸福不喜歡喧囂浮華,常常在暗淡中降臨。貧困中相濡以沫的一塊糕餅,患難中心心相映的一個眼神。
5.我喜歡愛讀書的女人。書不是胭脂,卻會使女人心顏常駐。書不是棍棒,卻會使女人鏗鏘有力。書不是羽毛,卻會使女人飛翔。書不是萬能的,卻會使女人千變?nèi)f化。
6.優(yōu)等的心,不必華麗,但必須堅固。
一、導入語
有一個詞語最親切,有一聲呼喚最動聽,有一個人最要感謝,她就是——“媽媽”。媽媽的愛像一杯濃茶,需要我們細細品味。媽媽的愛是精心呵護的溫存,是無微不至的關懷,是亙古不變的摯愛,是血脈中流淌著的柔情。今天,讓我們共同走進畢淑敏的《孩子,我為什么打你》這篇散文,體會如潺潺流水般撞擊著我們心扉的、如悠揚的小夜曲般撥動著我們心弦的母愛情懷。
二、活動組織
(一)賞讀一篇:《孩子,我為什么打你》畢淑敏(材料1)
【活動1】走進作者
(投影)畢淑敏,女,1952年出生于新疆,中學就讀于北京外國語學院附屬學校。1969年入伍,在西藏阿里高原部隊當兵11年,歷任衛(wèi)生員、助理軍醫(yī)、軍醫(yī)。1980年轉業(yè)回北京。畢淑敏17歲便來到西藏高原阿里當兵。在蒼茫的高原上,她親眼看到一些年輕人為了祖國的安全永遠長眠在冰層中的悲壯。那些驚心動魄、可歌可泣的“死亡”使她對生命有著特別的關注,這些經(jīng)歷也為她的寫作提供了素材。她是國家一級作家、內(nèi)科主治醫(yī)師、北師大文學碩士、心理咨詢師,著有《畢淑敏文集》八卷,長篇小說《紅處方》《血玲瓏》《女心理師》《鮮花手術》等,中短篇小說集《昆侖殤》《預約死亡》等,散文集《素面朝天》《提醒幸福》《我很重要》等。
【活動2】走進文本
學生自由閱讀課文后拋出主問題:
(投影)文章結尾說:“孩子,打與不打都是愛,你可懂得么?”你能結合課文,說說“打”和“不打”中所蘊含著的愛意嗎?
1.從文中找出“打孩子”相關語句,評說“打孩子”的過程中蘊含了怎樣的愛意呢?
預設的相關語句:
(1)“你像一匹頑皮的小獸,放任不羈地奔向你向往中的草原,而我則要你接受人類社會公認的法則……為了讓你記住并終生遵守它們,在所有的苦口婆心都宣告失效,在所有的夸獎、批評恐嚇以及獎賞都無以建樹之后,我被迫拿出最后一件武器——這就是毆打。”
(交待出打孩子的原因,冷靜、深刻地剖析了“我”萬般無奈,“被迫”使出“打”這一招的痛苦心理。)
(2)“孩子,我希望虛偽、懦弱、殘忍、狡詐這些最骯臟的品質,當你初次與它們接觸時,就感到切膚的疼痛,從此與它們永遠隔絕。”
(母親打孩子的根本原因以及良苦用心,其中蘊含的焦慮、擔憂、希冀和向往溢于言表,讓人感受到的是一份真正的母愛。)
(3)“我謹慎地使用毆打,猶如一個窮人使用他最后的金錢”“打人是個重體力活兒,它使人肩酸腕痛,好像徒手將一千塊蜂窩煤搬上五樓?!薄拔抑来蛉朔阜ǎ@個世界給了為人父母這一項特殊的赦免——打是愛?!?/span>
(這些語句用了比喻,用了灰色的幽默,寫出了母親打孩子時心里的凝重和辛酸,寫出了作為母親們的共同心聲——打在兒身上,疼在娘心里。)
(4)“每一次打過你之后,我都要深深地自責”“我愿在打你的同時,我的手指親自承受力的反彈,遭受與你相等的苦痛?!薄懊看蚰阋淮?,我感到的痛楚都要比你更為久遠悠長。因為,重要的不是身累,而是心累……”(使人真切地感受到一位母親在愛的天平上,對真愛和溺愛的痛苦抉擇,,感受到的是一個既堅持原則,又能掌握分寸的嚴母是怎樣教育孩子的。寫出了母親對孩子最深摯的愛。)
2.找出文中“不打”孩子的描寫,體會其中透露出的深深的母愛。
預設的相關語句:
(1)“你那么幼嫩,好像一粒包在莢中的青豌豆”“面對你熟睡中像合歡一樣靜謐的額頭,我向上蒼發(fā)誓:我要盡一個母親所有的力量保護你,直到我從這顆星球上離開的那一天?!保ê⒆有r候,盡管淘氣,搞惡作劇,“我”不忍心打孩子。也與下文當孩子漸漸懂事后,“我”為了讓孩子“接受人類社會公認的法則”,不得不打孩子。形成對比,突出了作者的良苦用心——希望孩子遠離虛偽、懦弱、殘忍、狡詐這些最骯臟的品質,也突出了作者對孩子的愛。)
(2)“孩子,聽了你的話,我終于決定不再打你了。因為你已經(jīng)長大,因為你已經(jīng)懂了很多的道理?!?/span>
【小結】是的,“打與不打都是愛”,一棵小樹,不修剪枝杈,便無法茁壯成長,甚至無法成才。一只雛鷹,不經(jīng)歷挫折,便無法獨自飛翔。為了讓孩子懂得做人處事的準則,為了讓孩子擁有披荊斬棘的氣魄,一個慈祥的母親揮掌一擊,更多的痛感在她的心上,幾乎每個母親責罰孩子都要流淚,淚水中全是心疼,滿是責備。其實,母親的每一次責打都是一種磨煉,為了孩子的成長,母親愿意承受這痛苦的煎熬。
【活動3】感恩評說
(投影)今天我們讀了畢淑敏的《孩子,我為什么打你》這篇文章,你一定也能理解小時候父母對你的責罰或者是痛打,其實,打也是愛。明白了父母的良苦用心后,你一定有許多感激的話想對父母說,希望你能給父母寫一張感恩卡片,寫出你此時對父母的感恩之情。
學生自由創(chuàng)寫后交流。
(二)悟讀一篇:《愛的回音壁》畢淑敏(材料2)
【活動4】課堂拓展閱讀,悟讀評說
(投影)讀完全文,以“浸泡在愛中的孩子啊,在有愛的日子里,……”為開頭寫一段讀后感言。
學生自由創(chuàng)寫后交流。
示例:
浸泡在愛中的孩子啊,在有愛的日子里,我們幸福,我們歡欣。我們接受愛,我更應該懂得愛,我們要用自己的言行來回報愛,接受愛是幸福的,付出愛同樣是幸福的。
(三)挑剔一篇:《給女兒的一封信》韓云(材料3)
《給女兒的一封信》,這是我在2006年10月女兒剛上高中時,寫給女兒的信,還從沒公開過。今天,老師就獻丑了,希望你們仔細讀一讀,讀后多提提修改的意見,老師肯定欣然接受的。(課后可與老師單獨交流哦)
(四)評讀一篇:《我很重要》畢淑敏(材料4)
這是畢淑敏老師的又一類題材的散文,閱讀后結合自身的情況,緊扣一點,寫一篇讀后感。(寫隨筆本上)
(五)好書推介
有人說,好文章如同好茶,能讓人細細地品。畢淑敏老師的文章就是如此。字里行間,總能體會到大家精細的雕琢。平實的文字中,總透出一種張力。課后閱讀畢淑敏老師的其他散文,閑暇逛書城時可以讀一讀畢淑敏的小說《紅處方》《血玲瓏》《鮮花手術》,這三篇小說語言生動,情節(jié)曲折,一定能讓你愛不釋手。
《孩子,我為什么打你》預習學案 (一)閱讀《孩子,我為什么打你》,思考下列問題: 1.給下列加點的字注音。 ①靜謐( ) ②狡黠( ) ③純正無瑕( ) ④放任無羈( ) 2.根據(jù)句意寫出本文中的成語。 ①比喻不費事或不費力。( ) ②形容記憶深刻,永遠不忘。( ) ③形容懷著好心再三誠懇地勸告。( ) ④不管別人怎樣,還是按照自己平素的一套做法去做。( ) 3.請寫出一首你收集的歌頌母愛的古詩詞。 4.這位母親“經(jīng)?!贝蚝⒆?,試分析她打孩子時復雜的內(nèi)心世界。 5.本文作者是一位善良而慈愛的母親,她曾不只一次地迫不得已地打過她那已“漸漸懂事”的孩子,但她從不用打人的工具,這是為什么?(用文中的語句作答) 6.你曾記得,小時侯也挨過父母的打嗎?當時的感受如何?現(xiàn)在你懂得了什么嗎?(80字以內(nèi)) (二)閱讀《愛的回音壁》思考下列問題: 1.被愛是一種幸福,當作者問及那些在“前所未有的愛意中浸泡的孩子”是否感覺到這種莫大的幸福時,孩子竟然“漠然”回答“不,我沒覺著誰愛我們”。其中,“漠然”是什么意思?它給了你怎樣的觸動? 2.談談你對以下兩句的理解。 (1)一個不懂得愛的孩子,就像不會呼吸的魚。 (2)被太多的愛壓得麻木,騰不出左手的孩子,只得用右手,完成給予和領悟愛的雙重任務。 3.文中有很多對愛進行詮釋的比喻句,試從文中找出兩句,并以愛為主題,仿寫一個比喻句。 4.讀完此文,你覺得這其中隱含著作者怎樣的擔憂? 5.愛與被愛都是一種幸福,生活中,你對愛有哪些獨特的體驗? (三)閱讀《給女兒的一封信》,這是老師寫給女兒的信,還從沒公開過。今天,老師就獻丑了,希望你們仔細讀一讀,讀后多提提修改的意見,老師肯定欣然接受的。 你的閱讀感受是: 參考答案(一)《孩子,我為什么打你》 1.①mì ②xiá ③xiá ④jī 2.①輕描淡寫 ②刻骨銘心 ③苦口婆心 ④我行我素 3.如孟郊的《游子吟》:“慈母手中線,游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其它古詩詞合要求者均可。)4.深愛自己的孩子,并不想打孩子。(我生怕任何一點兒輕微地碰撞,將你稚弱的生命擦傷。);希望孩子能夠健康的成長,有時又不得不采用這種方式。(“孩子,我希望虛偽、懦弱、殘忍、狡詐這些最骯臟的品質,當你初次與它們接觸時,就感到切膚的疼痛,從此與它們永遠隔絕?!保?span lang="EN-US">
5.“我愿在打你的同時,我的手指親自承受力的反彈,遭受與你相等的苦痛。這樣我才可以精確地掌握數(shù)量,不致于失手將你打得太重。”
(二)《愛的回音壁》
1.漠然:不關心不在意的樣子。文中,一群在愛意中浸泡的孩子,接受著前所未有的關愛,卻不以為然,對父母的關愛熟視無睹,這種只知接受,不知付出的心理不能不引起思考。2.(1)魚在熟悉的環(huán)境中方能生存,但若離開了熟悉的生存環(huán)境——家族水箱,它將窒息而死。而一個不懂得愛的孩子,只知一味接受愛,一旦他們離開了父母,在陌生的環(huán)境中,沒有了關愛,又不懂得付出愛,他將怎樣生存?(2)家長只知一味地照顧、關愛孩子,卻不知教會孩子怎樣去領略被愛,學會去關愛他人,付出自己的愛。3.略4.對那些在愛中浸泡的孩子已習慣于愛的環(huán)境,只知接受,卻不懂付出、領悟,對這份親情關愛的現(xiàn)狀的一種憂慮。一個不懂得愛的孩子,脫離了熟悉的愛的環(huán)境,他將怎樣在社會中生存,一個不懂得愛的民族,它又怎能在世界立足,這是一個關系孩子一生,關系民族命運的大問題,作者為此憂慮,引發(fā)了深刻的思考。
資料1
孩子,我為什么打你 畢淑敏
(1)有一天與朋友聊天,我說,就是在文化大革命中當紅衛(wèi)兵,我也沒打過人。我還說,我這一輩子,從沒打過人……你突然插嘴說:媽媽,你經(jīng)常打一個人,那就是我……
(2)那一瞬屋里很靜很靜。那一天我繼續(xù)同客人談了很多的話,但所有的話都心不在焉。孩子,你那固執(zhí)的一問,仿佛爬山虎無數(shù)細小的卷須,攀滿我的整個心靈。面對你純正無瑕的眼睛,我要承認:在這個世界上,我只打過一個人。不是偶然,而是經(jīng)常,不是輕描淡寫,而是刻骨銘心。這個人就是你。
(3)在你最小最小的時候,我不曾打你。你那么幼嫩,好像一粒包在莢中的青豌豆。我生怕任何一點兒輕微地碰撞,將你稚弱的生命擦傷。我為你無日無夜地操勞,無怨無悔。面對你熟睡中像合歡一樣靜謐的額頭,我向上蒼發(fā)誓:我要盡一個母親所有的力量保護你,直到我從這顆星球上離開的那一天。
(4)你像竹筍一樣開始長大。你開始淘氣,開始惡作劇……對你摔破的盆碗、拆毀的玩具、遺失的錢幣、污臟的衣著……我都不曾打過你。我想這對于一個正常而活潑的兒童,都像走路會跌跤一樣應該原諒。
(5)第一次打你的起因,已經(jīng)記不清了。人們對于痛苦的記憶,總是趨向于忘記??偠灾菚r你已漸漸懂事,初步具備童年人的智慧;它混沌天真又我行我素,它狡黠異常又漏洞百出。你像一匹頑皮的小獸,放任無羈地奔向你向往中的草原,而我則要你接受人類社會公認的法則……為了讓你記住并終生遵守它們,在所有的苦口婆心都宣告失效,在所有的夸獎、批評、恐嚇以及獎賞都無以建樹之后,我被迫拿出最后一件武器——這就是毆打。
(6)假如你去摸火,火焰灼痛你的手指,這種體驗將使你一生不會再去撫摸這種橙紅色抖動如綢的精靈。孩子,我希望虛偽、懦弱、殘忍、狡詐這些最骯臟的品質,當你初次與它們接觸時,就感到切膚的疼痛,從此與它們永遠隔絕。
(7)我知道打人犯法,但這個世界給了為人父母者一項特殊的赦免——打是愛。世人將這一份特權賦于母親,當我行使它的時候臂系千鈞。
(8)我謹慎地使用毆打,猶如一個窮人使用他最后的金錢。每當打你的時候,我的心都在輕輕顫抖。我一次又一次問自己:是不是到了非打不可的時候?不打他我還有沒有其它的辦法?只有當所有的努力都歸于失敗,孩子,我才會舉起我的手……每一次打過你之后,我都要深深地自責。假如懲罰我自身可以使你汲取教訓,孩子,我寧愿自罰,哪怕它將苛烈10倍。但我知道,責罰不可以替代也無法轉讓,它如同饑饉中的食品,只有你自己嚼啐了咽下去,才會成為你生命體驗中的一部分。這道理可能有些深奧,也許要到你也為人父母時,才會理解。
(9)打人是個重體力活兒,它使人肩酸腕痛,好像徒手將一千塊蜂窩煤搬上五樓。于是人們便發(fā)明了打人的工具:戒尺、鞋底、雞毛撣子……
(10)我從不用那些工具。打人的人用了多大的力,便會遭受到同樣的反作用力,這是一條力學定律。我愿在打你的同時,我的手指親自承受力的反彈,遭受與你相等的苦痛。這樣我才可以精確在掌握數(shù)量,不致于失手將你打得太重。
(11)我?guī)缀鹾敛华q豫地認為:每打你一次,我感到的痛楚都要比你更為久遠而悠長。因為,重要的不是身累,而是心累……
(12)孩子,聽了你的話,我終于決定不再打你了。因為你已經(jīng)長大,因為你已經(jīng)懂了很多的道理。毫不懂道理的嬰孩和已經(jīng)很懂道理的成人,我以為都不必打,因為打是沒有用的。唯有對半懂不懂、自以為懂其實不甚懂道理的孩童,才可以打,以助他們快快長大。孩子,打與不打都是愛,你可懂得?
資料2
愛的回音壁 畢淑敏
現(xiàn)今中年以下的夫妻,幾乎都是一個孩子,關愛之心,大概達到中國有史以來的最高值。家的感情像個蘋果,姐妹兄弟多了,就會分成好幾瓣。若是千畝一苗,孩子在父母的乾坤里,便獨步天下了。
在前所未有的愛意中浸泡的孩子,是否物有所值,感到莫大的幸福?我好奇地問過。孩子們撇嘴說,不,沒覺著誰愛我。
我大驚,循循善誘道,你看,媽媽工作那么忙,還要給你洗衣做飯,爸爸在外面掙錢養(yǎng)家,多不容易!他們多么愛你……
孩子很漠然地說,那算什么呀!誰讓他們當了爸爸媽媽呢?也不能白當啊!他們應該的。我以后做了爸爸媽媽也會這樣的。這難道就是愛嗎?愛也太平常了!
我震住了。一個不懂得愛的孩子,就像是不會呼吸的魚,出了家族的水箱,在干燥在社會上,他不愛人,也不自愛,必將焦渴而死。
可是,你怎樣讓由你一手哺育長大的孩子,懂得什么是愛呢?從他的眼睛接受第一縷光線時,已被無微不至的呵護包繞,早已對關照體貼熟視無睹。生物學上有一條規(guī)律,當某種物質過于濃烈時,感覺迅速遲鈍麻痹。
如果把愛定位于關懷,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對他的看顧漸次減少,孩子就會抱怨愛的衰減?!皭劬褪钦樟稀边@個簡陋的命題,把許多成人和孩子一同領入誤區(qū)。
寒霜陡降也能使人感悟幸福,比如父母離異或是早逝。但它是災變的副產(chǎn)品,帶著天力人力難違的僵冷。孩子雖然在追憶中,明白什么是被愛,那卻是一間正常人家不愿走進的課堂。
孩子降生人間,原應一手承接愛的乳汁,一手播灑愛的甘霖,愛是一本收支平衡的賬薄,可惜從一開始,成人就刻不容緩地傾注了所有愛的儲備,劈頭蓋臉砸下,把孩子的一只手塞得太滿。全是收入,沒有支出,愛沉淀著,淤積著,從神奇化為腐朽,反讓孩子成了無法感知愛意的精神殘疾。
我又問一群孩子,那你們什么時候感到別人是愛你的呢?
沒指望得到像樣的回答。一個成人都爭執(zhí)不休的問題,孩子能懂多少?比如你問一位熱戀中女人,何時感受被男友所愛?回答一定是光怪陸離。
沒想到孩子的答案晴朗堅定。
我?guī)蛬寢屬I醋來著。她看我沒打了瓶子,也沒灑了醋,就說,閨女能幫媽媽干活了……,我特高興,從那兒,我知道她是愛我的。翹翹辮的女孩說。
我爸下班回來,我給他倒了一杯水,因為我們剛在幼兒園里學了一首歌,詞里說的是給媽媽倒水,可我媽還沒回來呢,我就先給我爸倒了。我爸只說了一句,好兒子……就流淚了,從那次起,我知道他是愛我的。光頭小男孩說。
我給我奶奶耳朵上夾了一朵花,要是別人,她才不讓呢,馬上就得揪下來??晌也宓模恢睅е?,見著人就說,看,這是我孫女打扮我呢……我知道她最愛我了……另一個女孩說。
我大大地驚異了。訝然這些事的碎小和孩子鐵的邏輯。更感動他們談論時的鄭重神氣和結論的斬釘截鐵。愛與被愛高度簡化了,統(tǒng)一了。孩子在被他人需要時,感覺到了一個幼小生命的意義。成人注視并強調了這種價值,他們就感悟到深深的愛意,在嘗試給予的同時,我們懂得了什么是接受。愛是一面遼闊光滑的回音壁,微小的愛意反復回響著,折射著,變成巨大的轟鳴。當付出的愛被隆重接受并珍藏時,孩子終于強烈地感覺到了被愛的尊貴與神圣。
被太多的愛壓得麻木,騰不出左手的孩子,只得用右手,完成給予和領悟愛的雙重任務。
天下的父母,如果你愛孩子,一定讓他從力所能及的時候,開始愛你和周圍的人。這絕非成人的自私,而是為孩子一世著想的遠見。不要抱怨孩子天生無愛,愛與被愛是鐵杵成針百年樹人的本領,就像走路一樣,需反復練習,才會舉步如飛。
如果把孩子在無邊無際的愛里泡得口眼翻白,早早剝奪了他感知愛的能力,育出一個愛的低能兒,即使不算彌天大錯,也是成人權力的濫施,或許要遭天譴的。
在愛中領略被愛,會有加倍的豐收。孩子漸漸長大,一個愛自己愛世界愛人類也愛自然的青年,便噴薄欲出了。
資料3
給女兒的一封信 韓云
寶貝兒,媽媽雖然多次寫信給我的學生,開解他們心中的疙瘩,梳理他們混亂的思緒,鼓起他們學習的信心,可對我的寶貝兒卻從沒寫過一封信,看起來似乎很少去關心,就連你爸有時也會抱怨幾句,學生重要,女兒就不重要了?其實,你是媽媽的寶貝兒,媽媽又怎可能不關心呢?就是因為太關愛太在乎,媽媽心中便多了一份沉重,因為愛總是沉甸甸的。
寶貝兒,自從你進入高中以來,媽媽和你的交流似乎少了許多,每天看著你匆忙進出的身影,徒增了幾番感慨,因為已沒有太多的時間可供和你一起談生活談學習了。高中的生活是艱苦的,也是疲憊的,有時看著你疲憊的眼神,媽媽心中除了不舍還是不舍。
還記得初三快畢業(yè)時,看著你心事重重的模樣,著急的媽媽于是戲稱:“老媽已準備好了三萬塊了,就等著中考后交了?!笨啥碌哪阍诶蠋煹木呐嘤?,靠著自己的勤奮硬是替媽媽省下了幾萬元,媽媽心中的高興于是就常溢于言表了。是的,媽媽又怎能不高興呢!你一直是爸爸媽媽心中的驕傲。在媽媽心中,你永遠是最重要的,也是最優(yōu)秀的。就連實驗班考試,你也同樣令媽媽驕傲。
姜中,作為省重點高中,是人才薈萃的地方,更多的尖子生擠入其中,于是競爭也就更為激烈,更為殘酷了。在殘酷的競爭環(huán)境中,寶貝兒可不能有絲毫的松懈,如果思想上稍一大意,就會有更多的同學擠到前面,因為大家都很優(yōu)秀,都很出色,在這樣的情況下,誰更勤奮,誰更刻苦,誰就能收獲更多的果實。
還記得小的時候,媽媽常講“囊螢映雪,懸梁刺股”的故事,當然在生活條件如此之優(yōu)越的今天,無需“囊螢映雪”了。對一個高中生,現(xiàn)在再來講述這樣的故事,也太幼稚了,太小兒科了,但這樣勤學刻苦的精神該是長存不衰的。因為大家都在擠高考這一獨木橋,競爭的激烈必然導致淘汰的殘酷。何況人生能有幾回搏呢!高中階段是到了該放手一搏的時候了,因此媽媽盡管知道高中的生活是苦的,可媽媽還是狠下心來,希望寶貝兒能刻苦拼搏。只要拼搏了,無論結果如何,媽媽都高興,因為在爸爸媽媽的心中并不是純粹以成績來衡量女兒的,寶貝兒心靈的善良與人格的健全,一直是爸爸媽媽的驕傲。媽媽也相信,只要努力了,拼搏了,寶貝兒也是高興的,因為拼搏的人生是無憾的。
當然,高中階段還可能面臨情感的萌動,對異性更為關注了,或者對異性產(chǎn)生了好感,這些其實都是正常的,是一個高中生正常的心理與情感的需求,關鍵是看寶貝兒如何很好地把握。如果能正確地對待同學之間的這份情感,那高中階段就會留下美好的回憶,甚至高中階段也能成為人生的一道美麗的風景線??扇绻荒苷_地處理同學之間的美好的情感,過早地摘取這份不成熟的甚至是生澀的情感之果,那就只能收獲青春的苦澀,甚至是整個人生的苦澀,媽媽絲毫沒有危言聳聽,這就如我家的果樹一樣,沒到成熟的時機摘取,果實一定是生澀的。因此希望寶貝兒在情感萌動之時慎對這份情感,在這本該努力學習的階段,在這人生最為重要的關鍵時刻把好情感的舵。高考是人生的重要的轉折點,寶貝兒當然無需媽媽多說,媽媽相信寶貝兒能分清事情的輕重與緩急。
寶貝兒,在無助彷徨之時,記?。喊职謰寢層肋h是你堅強的后盾。
2006年10月23日夜寫于家中
資料4
我很重要 畢淑敏
當我說出“我很重要”這句話的時候,頸項后面掠過一絲戰(zhàn)栗。我知道這是把自己的額頭裸露在弓箭之下了,心靈極容易被別人的批判洞傷。
許多年來,沒有人敢在光天化日之下表示自己“很重要”。我們從小受到的教育都是——“我不重要”。作為一名普通士兵,與輝煌的勝利相比,我不重要。作為一個單薄的個體,與渾厚的集體相比,我不重要。作為一個奉獻型的女性,與整個家庭相比,我不重要。作為隨處可見的一分子,與寶貴的物質相比,我不重要。
我們——簡明扼要地說,就是每一個單獨的“我”——到底重要還是不重要?
對于我們的父母,我們永遠是不可重復的孤本。無論他們有多少兒女,我們都是獨特的一個。
假如我不存在了,他們就空留一份慈愛,在風中蜘蛛般飄蕩。
假如我生了病,他們的心就會皺縮成石塊,無數(shù)次向上蒼祈禱我的康復,甚至愿災痛以十倍的強度降臨于他們的自身,以換取我的平安。
我的每一滴成功,都如同經(jīng)過放大鏡,進入他們的瞳孔,攝入他們的心底。
假如我先他們而去,他們的白發(fā)會從日出垂到日暮。他們的淚水會使太平洋為之漲潮。
面對這無法承載的親情,我們還敢說我不重要嗎?俯對我們的孩童,我們是至高至尊的惟一。我們是他們最初的宇宙,我們是深不可測的海洋。假如我們離去,孩子就失去諄諄無雙的血緣之愛,天傾東南,地陷西北,萬劫不復。盤子破裂可以粘起,童年碎了,永不復原。傷口流血了,沒有母親的手為他包扎。面臨抉擇,沒有父親的智慧為他謀略……面對后代,我們有膽量說我不重要嗎?
相交多年的密友,就如同沙漠中的古陶,摔碎一件就少一件,再也找不到一模一樣的成品。面對這般友情,我們還好意思說我不重要嗎?
我很重要。
我對于我的工作我的事業(yè),是不可或缺的主宰。我的獨出心裁的創(chuàng)意,像鴿群一般在天空翱翔,只有我才捉得住他們的羽毛。我的設想像珍珠一般散落在海灘上,等待著我把它用金線串起。我的意志向前延伸,直到地平線消失的地方……
沒有人能替代我,就像我不能替代別人。
我很重要。
我對自己小聲說。我還不習慣嘹亮地宣布這一主張,我們在不重要中生活得太久了。
是的,我很重要。我們每個人都應該有勇氣這樣說。我們的地位可能很卑微,我們的身份可能很渺小,但這絲毫不意味著我們不重要。
重要并不是偉大的同義詞,它是心靈對生命的許諾。人們常常從成就事業(yè)的角度,斷定我們是否重要。但我要說,只要我們在時刻努力著,為光明在奮斗著,我們就是無比重要地生活著。
讓我們昂起頭,對著我們這顆美麗的星球上無數(shù)的生靈,響亮地宣布——我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