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字的簡化,是特定時期為掃除文盲而采取的一種特殊方法,有其歷史意義,但從文化傳承的角度看,到底是一種進步還是一種退步,難講。
以“里”、“裡”、“裏”為例,在古代這本是三個字,分別用作“千里”、“故裡”、“裏外”,現(xiàn)在倒好,一個“里”字解決。
可是現(xiàn)代很多人不明就里,在書法創(chuàng)作時亂用。
我曾在一次評審現(xiàn)場看到,一件非常不錯的作品,本已進入評獎范圍,但有評委發(fā)現(xiàn),其中一句“八千裏路云和月”出現(xiàn)硬筆,于是作品直接落選。
不同的繁體字被簡化成一個字的現(xiàn)象很多,比如題目中提到的“鐘”字,其繁體有兩個:鐘、鍾。
我們先來看看“楷書之祖”鐘繇是如何寫“鐘姓”的,寫自己的名字總不會出錯的。
可見,作姓氏時,應寫作“鍾”。
而作“鐘聲”時,則應寫作“鐘”。
當然,繁體字的知識遠不止這些,包括一些異體字,書法創(chuàng)作時一定要搞清楚,不然會鬧笑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