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幾乎變成了由景德鎮(zhèn)各瓷窯一統(tǒng)天下的局面。以景德鎮(zhèn)的青花為例:洪武時期青花色澤偏于黑、暗,紋飾上改變了元代層次較多,花紋繁滿的風格,趨向清淡、多留空白地;永宣時期青花以其胎釉精細,青色濃艷,造型多樣和紋飾優(yōu)美而頗負盛名,其所用青料為進口的蘇麻離青;成化弘治、正德青花胎薄釉白,青色淡雅,其青料為國產的平等青; 嘉萬時期青花藍中泛紫,發(fā)色艷麗濃重,其青料為回青或回青與石子青混合使用;萬歷后期,天啟至明末青花藍中泛灰,青料為國產浙料。在青花瓷發(fā)展的基礎上,明代的彩瓷發(fā)展也有一個新的飛躍。明代永樂、宣德之后,彩瓷盛行,除了彩料和彩繪技術方面的原因之外,更主要地應歸功于白瓷質量的提高。明代釉上彩常見的顏
明代瓷器
明代瓷器
色有紅、黃、綠、藍、黑、紫等,最具代表性的為成化斗彩,斗彩是釉下青花和釉上彩色相結合的一種彩瓷工藝。例如成化斗彩器的釉上彩,彩色品種多且能據(jù)畫面內容需要自如配色,其雞冠的紅色幾乎與真雞冠一致,葡萄紫色則幾乎是紫葡萄的再現(xiàn)。所以,彩瓷器一般都十分精巧名貴,如舉世聞名的成化斗彩雞缸杯等。
在成化彩瓷基礎上,嘉靖、萬歷時期的五彩器又揭開了彩瓷發(fā)展史上的新篇章。成化斗彩瓷,色彩鮮艷,畫染風格以疏雅取勝;嘉萬時期的五彩則是以紅、淡綠、深綠、黃、褐、紫及釉下藍色為常見,彩色濃重,其中紅、綠、黃三重為主,尤其是紅色特別突出,因而使得嘉萬時期的五彩器在總體上有翠濃紅艷的感覺,極為華麗。明代除青花、斗彩和五彩之外,其單色釉也有突出成就,最具代表性的是永宣的紅釉、藍釉、成化的孔雀綠和弘治的黃釉。
清乾隆黃地鎏金浮雕纏枝花卉開光琺瑯彩三羊開泰雙耳尊
pingp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