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末將會附上宣傳視頻,活動鏈接以及整理后的豆瓣片單,以幫助大家更好選擇到心儀影片。
影展官方海報
臺灣女性影展為首個亞洲女性影展,巴黎市立影視藝術(shù)機構(gòu)影像論壇(Forum des Images)將于19日至10月8日以“臺灣女性制造浪潮”(Les femmes de Ta?wan font des vagues)為名,舉辦法國臺灣女性電影展,共同慶祝30周年。
影展包含30部劇情長片、紀錄長片、短片及胡臺麗導演回顧專題,以向這位去年逝世的人類學者致敬。法國臺灣女性電影展的片單不是由單一策展人決定,而是成立選片委員會討論推薦,再由入選的導演自行挑選作品,面向多元、世代跨距大,展現(xiàn)臺灣各種文化生活的融合。
其目的是讓法國觀眾從不同角度認識臺灣女性電影,希望選片可引起觀眾興趣。臺灣影像文化在題材選擇、編導上都沒有限制、很自由;女性導演更生長出獨特的電影語言、手法和風格,希望讓國際看到臺灣女性導演的多元性和歷史推進。
策展人黃玉珊評價道:"臺灣女性電影展從最初就帶有女性主義色彩,談法律、性平、情欲、家暴等,旗幟鮮明,就如影展英文名:女性創(chuàng)造浪潮。臺灣女性影展的尖銳度與韌性,在亞洲是走在前面的?!?/p>
本次法國臺灣女性電影展也規(guī)劃兩場論壇,邀請臺灣和法國影像工作者、學者探討“女性主義與電影制作”與“女性主義批評與電影”。19日晚間影展將在巴黎影像論壇播映開幕片《哈勇家》。同時黃玉珊導演、影展顧問鄭淑麗、陳潔瑤、陳慧齡、阮鳳儀、李靖惠、徐麗雯等來自臺灣的女性影人將與各國影人齊聚,并在多場映后對談出席,與觀眾分享創(chuàng)作歷程。
2023 Paris
哈勇家
時長:112min
導演:陳潔瑤
豆瓣評分:7,2/10
劇情簡介:
故事講述三代同堂的泰雅家庭,哈勇阿公是家族的精神支柱,代表著部落傳承的阿公過世后,家族成員各項價值的沖突不斷,一場選戰(zhàn),更讓家族感情一夕凍結(jié),如同高山上冬季的那一場雪。
本次影展將會重映兩部第五十四屆臺北金馬影展獲獎電影,同時這一屆金馬影展異常精彩,同《血觀音》《大佛普拉斯》《擺渡人》《繡春刀II》同臺競技。
亮亮與噴子
時長:26min
導演:李宜珊
豆瓣評分:7,3/10
劇情簡介:
十八歲正值青春年華的亮亮,為幫助家計在外打工,沒有繼續(xù)念書,更沒有正常女孩的生活,身上又常要攬一個“大包袱”!“大包袱”是誰?是噴子,哥哥和前女友生下卻無法照顧的孩子。 這天是亮亮的生日,她滿心期待和康仔約會,但母親臨時又把“大包袱”丟給她?氣悶的她又無法放著不管,想著究竟該怎么把噴子給脫手呢?
強尼凱克
時長:105min
導演:黃熙
豆瓣評分:6,6/10
劇情簡介:
獨自在臺北生活的徐子淇摸索著未來生存的方向,追逐平靜生活的同時,持續(xù)陷在與男友的困惑關(guān)系里。她經(jīng)常接到打來要找“強尼”的電話,這些打錯的電話和她的小鸚鵡們是生活里的調(diào)劑和陪伴。住在徐子淇樓下的大男孩李立是房東太太的兒子。李立每天讀報并反復聆聽自己的錄音來訓練專注,可是自從某天發(fā)現(xiàn)樓下女房客徐子淇偷帶小鳥上捷運之后,他慣常的生活節(jié)奏因此亂了序,老是不由自主分神,并騎著單車在城市里漫無目的的晃蕩著,直到母親追問,才道破了母子兩人的共同想念。漂泊的工頭張以風剛承攬了李立家附近一樓工地的裝修工程,勘看工地的那天,他視如珍寶的老爺車在路上拋錨了,張以風覺頓失所依。
柯宇綸(左) 瑞瑪·席丹(右)
女主演瑞瑪·席丹憑借此片獲得第54屆臺北金馬影展金馬獎最佳新演員,第20屆上海國際電影節(jié) 亞洲新人獎最佳女主角(提名)和第19屆臺北電影節(jié)最佳新演員獎。
其中男主演柯宇綸是臺灣導演柯一正的兒子,他曾出演過楊德昌導演的《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麻將》、《一一》,關(guān)錦鵬導演的《越快樂越墮落》,李安導演的《色戒》,林書宇導演的《九降風》……雖然在這些影片中他都展示出了不錯的演技,但卻一直默默無聞,不為大眾所知。直至2011年柯宇綸參演林育賢導演的青春勵志影片《翻滾吧!阿信》,因為和彭于晏對手戲中精湛的發(fā)揮,令他獲得當年(第13屆)臺北電影節(jié)最佳男配角,并獲得當年(第48屆)臺灣電影金馬獎最佳男配角提名。
本場電影節(jié)也會重映三部胡臺麗的經(jīng)典作品。
誰是胡臺麗?
◆臺大歷史系畢業(yè),紐約市立大學人類學博士
◆曾為中央研究院民族研究所研究員
◆著有:《媳婦入門》、《婆家村落--臺灣農(nóng)村工業(yè)化與變遷》、《性與死》、《燃燒憂郁》等專書。編導制作民族志紀錄片:《神祖之靈歸來》(1984) 、《矮人祭之歌》(1989) 、《蘭嶼觀點》(1993)、《穿過婆家村》(1997)
臺灣人類學家,紀錄片導演,臺北市人。胡臺麗為國立臺灣大學歷史系學士,而后取得紐約市立大學研究院人類學碩士、博士學位,2001年創(chuàng)辦臺灣國際民族志影展。胡臺麗是臺灣民族志紀錄片的先驅(qū),所拍攝紀錄片《穿過婆家村》于1997年上映,是臺灣首部于商業(yè)電影院播放的紀錄片。并有多部紀錄片獲得國內(nèi)外獎項。
穿過外婆家(1997)
時長:87min
劇情簡介:
《穿過婆家村》是一部片長八十七分鐘的記錄影片,由中央研究院民族研究所研究員胡臺麗擔任策劃編導,歷經(jīng)三年,于一九九七年攝制完成口本月是臺灣第一步描繪農(nóng)村變遷的紀錄片,以影像為臺灣城鄉(xiāng)歷史的鉅變做見證。
其攝制的地點是本片作者胡臺麗以外省媳婦的身分進入婆家村落:臺中市南屯區(qū)劉厝村。她于一九七六年到七八年在該村十八個月的人類學田野工作,完成博士論文:《婆家村落:臺灣農(nóng)村工業(yè)化與變遷》。但是一九九四年,東西向快速道路即將穿村而過的消息傳來,本片作者決定以婆家村落部份田地房舍的征收拆遷事件為貫穿主軸,不僅為這個村落,也為許許多多受現(xiàn)代化、都市化、工業(yè)化波及的臺灣農(nóng)村留下變遷的容顏。
評審評語:
這是一部從社會變遷的文化角度切入的作品,完整而清楚的記錄了臺灣人從生活上的徹底改變,農(nóng)村社會的消失等。為同類作品中之最佳。(小野)
透過劉厝村居民面對開辟快速道路、征收土地的種種,作者紀錄了臺灣城鄉(xiāng)的發(fā)展,社會價值的轉(zhuǎn)變,以及人與土地互動關(guān)系的共同記憶。本片無疑已是臺灣紀錄片的新典范之一。(李泳泉)
愛戀排灣笛(2000)
時長:86min
劇情簡介:
這部十六厘米彩色紀錄片由胡臺麗導演、制作、錄音;李中旺攝影;胡臺麗、蕭汝冠剪輯;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協(xié)同制作。
這是一部紀錄排灣族四種不同的口笛、鼻笛吹奏系統(tǒng)的影片,但除了作為保存及記載這些族群藝術(shù)的客觀紀實外,把吹奏者對樂器的情感,以及他們的身世、個性、生命態(tài)度,也一并捕捉,甚至涵蓋了頭目制度的衰微,日據(jù)統(tǒng)治及宗教流變的影響,也都成了生命流域中不可抗拒的彎道。
文化背景:
臺灣南部的排灣族有相當豐富而多樣的鼻笛與口笛吹奏傳統(tǒng)。本片透過四位與排灣笛結(jié)下不解之緣的代表性人物,在優(yōu)美哀凄的笛聲所伴隨的日常生活中,呈現(xiàn)出排灣文化中最深沉的情感與美感經(jīng)驗。年長者津津有味地談論著難忘的青春戀情,有喜悅,也有階級社會造成的悲情。雙管鼻笛聲模仿百步蛇的叫聲,哭訴著個人與族群哀傷的命運;單管與雙管口笛也傾吐著對舊居土地與優(yōu)美傳統(tǒng)的思戀。排灣族創(chuàng)始傳說中的百步蛇、太陽、陶壺、熊鷹在影片中與笛聲結(jié)合,成為排灣族愛戀與哀思之情的象征。
蘭嶼觀點(1993)
時長:73min
劇情簡介:
這部彩色紀錄片紀錄蘭嶼雅美族人的社會價值觀、宗教信仰與傳統(tǒng)生計活動等,和外界接觸后所產(chǎn)生的文化困惑、矛盾、調(diào)適及沖突。為胡導演代表作之一。與郭珍弟導演的《清文不在家》相互參照之下,更可觀察出雅美族人(或達悟族人)長期所面臨的困境,在經(jīng)過十年的歲月變遷與文化沖刷之后,似乎并沒有減少,只是更深刻、更內(nèi)化了。
宣傳視頻(法語,YouTube):
https://youtu.be/tATAXb5QCKI
活動鏈接(法語):https://www.paris.fr/evenements/festival-les-femmes-de-taiwan-font-des-vagues-42467
購票鏈接(法語):
https://billetterie.forumdesimages.fr/les-femmes-de-taiwan-font-des-vagues-festival-cinema-ile-de-france-css5-fdiweb-pg1-rg26745.html
豆瓣片單(片單缺失:《時光》邱禹鳳,《女子》史筱筠):
https://www.douban.com/doulist/156487149/?dt_dapp=1
文字:WANG
排版:WANG
編輯:留白
責任編輯:Xavier